赵 鑫
(作者单位:世纪金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集团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有限、市场需求变化快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集团需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绩效的提升。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企业集团如何更加高效合理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能帮助企业集团实现预算目标。预算是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制订的计划和目标,通过细致的预算编制和管理,企业能对自身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有效规划和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包含各个部门、项目和层级的预算,并通过制定明确的预算指标和目标,使企业能在日常经营中有条不紊地进行预算执行和控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集团能达成更加明确和具体的预算目标,提高整体经营效率和效益。
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能提升企业集团的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集团可以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详细的预算安排和控制。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集团需要对各项经营指标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找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机会。通过预算管理,企业集团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预算目标,并针对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控制[1]。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企业集团提升经营绩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最后,全面预算管理还能降低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如市场风险、供应链风险、竞争风险等。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各项预算指标的跟踪,使企业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的经营状况。当经营情况与预算目标产生偏差时,企业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这种及时的预警机制能帮助企业集团更好地应对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第一,客观性原则要求预算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不受主观意识影响。预算是依据各项经济指标和市场环境进行编制的,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相关数据,确保预算的基础信息准确无误,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正,确保预算的合理性。
第二,客观性原则要求预算编制遵循一定的规则。预算编制需要依据一定的规范进行,如采用历史数据分析、趋势推测、市场调查等方法来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和市场需求,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三,客观性原则要求预算编制人员考虑多方意见和建议。预算编制人员应充分听取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同时,预算编制人员还应建立相应的审核和审批机制,确保预算的公开、透明和可追溯。
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将集团各个组织单元之间的预算编制纳入总体框架进行协调,确保各个单位的预算与总体预算目标相一致[2]。同时,各个组织单元要将自身的预算编制与集团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在共同目标导向下开展相关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要求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基于充分的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预测、估算和决策。预算编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协调性原则是指企业集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各个子公司和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集团的预算编制要考虑各个层面和环节的需求和限制,需要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以确保预算的一致性和协同效应。只有各个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才能确保预算的协调性和可行性。
信息化原则是指企业集团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预算的信息化管理[3]。企业集团的预算编制涉及庞大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过程,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编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企业集团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预算管理软件等)实现预算的自动化和可视化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当前,大部分企业集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企业集团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就难以确定各个部门和项目的预算目标,这可能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最终导致预算执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全面预算编制目标不明确可能是由企业集团内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造成的。若不同部门和项目之间沟通不畅,就可能导致各个部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对目标理解不一致[4],从而使全面预算编制有效性大大降低。此外,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也可能导致预算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不相符,从而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
首先,预算编制不科学。当前,多数企业集团的预算编制是由少数高层管理者完成的,并未实现全员参与。这导致预算编制无法充分利用各个部门和员工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只考虑了高层的意见和偏好,使预算目标和指标不科学、不全面。
其次,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是实现预算目标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预算执行常常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编制的预算不全面或不科学,预算目标过于理想化或过于宽泛,都会导致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引[5]。另一方面,受部门间利益冲突、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最后,预算监控不及时。预算监控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纠正。然而,一些企业集团并未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导致相关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实际情况。预算监控的滞后使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暴露,成为企业集团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性的障碍。
企业集团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因此预算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层级的人员。但是,现有的信息系统往往无法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功能不够完善,无法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存在问题,部分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操作不熟悉,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操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信息化建设滞后引发了诸多新的问题。
第一,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很多部门仍依赖于传统的沟通方式,如电话、会议等,这无疑增加了沟通的难度,延长了决策时间,影响了预算管理效率。
第二,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集团相关人员在数据采集、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现代企业需要面对海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地采集、整合和使用这些数据直接决定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很多企业集团仍人工采集数据,数据整合和分析的工作量巨大,导致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都受到影响。企业在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数据的情况下,无法科学合理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第三,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预算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对预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预测。但目前,部分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滞后,工作人员无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预算管理,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第四,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集团难以对大量的预算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多维度比较,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此外,由于缺乏与其他经营数据的整合,预算分析与实际业绩和市场信息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影响对预算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评估。
第五,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多数企业集团仍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预算管理,无法对预算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不利于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调整。此外,由于信息流通不畅,预算与实际业绩之间的对比和分析难度较大,不仅无法及时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及时找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首先,企业集团要明确财务目标是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核心。财务目标主要包括利润目标、收入目标和成本目标。利润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实现的利润水平,通过预算管理合理分配资源,优化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利润率;收入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实现的销售收入水平,通过预算管理制订合理的销售计划,在提升管理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成本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控制和降低成本,通过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提高效率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其次,企业要将经营目标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目标包括生产目标、质量目标和供应链目标。生产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实现的产品数量和质量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质量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实现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声誉;供应链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实现的供应链效率和绩效目标,通过预算管理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和灵活性。
最后,企业还应将战略目标视为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战略导向。战略目标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目标、创新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市场占有率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实现的市场份额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创新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实现的产品和技术创新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差异化水平和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企业集团在预算期内实现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措施,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方面,在预算执行方面,企业集团应建立科学的预算执行机制。预算执行机制包括责任制度、权限制度和考核制度等。责任制度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的权责,使其对预算执行负责;权限制度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的决策权限,使其有能力有效地执行预算;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进行绩效评估,激励他们积极执行预算。
另一方面,在预算监控方面,企业集团应建立健全的预算监控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预算监控机制应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对预算执行进度的跟踪等。企业集团可以通过预算执行报告和预算执行会议等方式来监控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全面预算顺利实施。风险控制机制包括预算执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等。企业集团应对影响预算执行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和防范,保证预算执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一,企业集团应建设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包含预算编制、执行、监控、调整等各个功能模块,并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系统、生产系统和其他关键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共享。通过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集团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速度和准确性,方便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
第二,企业集团可以引入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预算编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数据分析,企业集团可以确定不同业务板块的收入和支出规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整体效益。
第三,企业集团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在云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云计算可以提供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满足企业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大数据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挖掘传统数据处理工具不能发现的信息,进而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企业集团可以推广使用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实现预算管理的移动化。通过移动设备,企业集团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操作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及时获取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策信息;通过移动应用,企业集团可以向管理层和相关人员发送预算报表和提醒,提高沟通和协作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内部进行控制的有效工具。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遵循客观规律,积极采取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和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