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是中考必考考点之一,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手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其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选择题为主变为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且主观题还有逐步加大比重的趋势。考生在备考时,应重点将修辞手法与语言情境、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中考常见的设题方式主要有三种:
1.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对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深刻理解修辞手法的不同特点,尤其应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的区别,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2.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按要求拟写句子等。
3.对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的理解、分析及判断(主要出现在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题中)。解答时,除了要抓住各种修辞手法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手法对描述对象所起的表达作用,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思想和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辨析。
答题时,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②拟人可以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具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③夸张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④排比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⑤对偶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⑥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产生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等艺术效果。⑦反问可以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⑧设问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真题回放
(2022年吉林卷)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解析:“说话”是形容人的词语,本句将“文物”赋予人的感情色彩,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拟人
(2022年湖南衡阳卷)
衡阳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请用优美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处你熟悉的衡阳景点。(要求: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表达。要求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每次来到衡阳总是会想到词人的这句思乡之语,心中带有一丝悲苦之情。当时,词人想到的是自己家乡的大雁,而如今我在衡阳想到的却是眼前的美景。大雁南归,在衡山山顶徘徊,仿佛也在表达自己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这时的衡山,已经是漫山红遍,甚是壮观。
(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卷)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热得难受”是补充短语,“基础设施”是主谓短语,“重视语文”是动宾短语。
B.“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C.“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是并列关系复句。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型考题。A项考查语法知识,分析有误,“基礎设施”是偏正短语;B项考查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D项考查语法知识,分析有误,句中的“而且”表递进关系,故本句是递进关系复句。
参考答案:C
牛刀小试
1.下列对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2.《人民日报》曾举办“献给母亲的一句话”征集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作品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作品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1)上述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 和 。
(2)“作品二”是从两句古诗活用而来的,这两句古诗是:“
, 。”
(3)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燕子有一个剪刀似的尾巴。
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4.家是温馨的乐土,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亲情的载体。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样的?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下。
答:
5.下面的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屋子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
B.云脚长了毛,向西北飞奔,就知道有台风要来了。
C.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D.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