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
我坐在那儿。
就只是坐在那儿,安静地看着街边来来往往的人们。
我看到角落里有一些吸烟的老人。她们大都是当了奶奶的人。我看到她们沟壑般的脸,交错着的皱纹,老且丑。她们互相攀谈着,互相看着、笑着。仿佛这半个多世纪所受的苦与痛,与如今儿女承欢膝下、子孙满堂的幸福相比,不值一提。
我看到街边卖烤串的男人。一张憨厚的脸,不停地扇动那跳动的火焰,像是怕它们吞掉竹签上的肉块。我看到那红艳艳的火舌,一闪一闪、欢乐地跳动着。我看到那男人眼中有火星的光芒,还有对生活的热爱。
我看到街对面曾时常驻足过的地方,有过欢笑、有过争吵的地方,只是屋里的灯没再如以往一般亮着。当初说好要一起闯天下,但后来都在彼此的城市安了家。自此那儿便缺了几个欢乐的“傻子”,几个理不清、道不明的“傻子”。
我看到路灯长长的影子。路灯和路灯之间的距离那么远,当它们感到孤独的时候该怎么办?或者就只是把行人的影子拉扯得无限长又无限短?又或者只是孤傲地站在那里,不知染白了多少黑发?
我又如何?我想不明白。
我仍旧坐在那儿,仍旧望着过往的行人。或是安静地看会儿书,又或是戴上耳机,随每首歌的节奏、意境想一些事情。
想明白也好,沒想明白也罢,总有几分收获,发觉美好的人生也不过“惬意”二字。这街上的每个人都在做着我觉得很惬意的事情。
但我觉得的“惬意”真的是否就是他们真正的惬意呢?他们的人生又是否会因为这“惬意”而改变?是否我所认为的“惬意”只是他们生活中小之又小的常被他们忽略的事情呢?他们到底是为了“惬意”而生活还是为了生活而“惬意”?
我想不明白,也不想太早明白。想想自己,虽无三五知己在身旁谈笑风生,倒也算不得太差,毕竟那都是别人的人生。
老师评
作者由见到的人、物,想到他人的人生以及自己的人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抒发属于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本文画面感极强:“坐在那儿”观察并思考人生的人物形象,以及被观察的女人、男人、“我”的“旧居”、路灯等,无不画面感十足。另外,本文语言简洁、富于表现力。“我坐在那儿”“我看到角落里有一些吸烟的老人”“我看到街边卖烤串的男人”,语言干净利落。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由“我坐在那儿”写起,写到所见、所感,最后落笔于“我”“别人的人生”,呼应题目和开头。
(指导教师:李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