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在职培训

2023-02-16 02:35徐文彬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条形折线统计图

徐文彬

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众多。比如,休伯曼(Huberman)的教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包括:入职期、稳定期、试验和歧变期、平静和保守期、退出教职期。伯林纳(Berliner)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包括:新手、熟练新手、胜任、业务精干、专家。我国台湾学者王秋绒的教师社会化阶段理论,包括:师范生、实习教师和合格教师。叶澜等人的自我更新阶段理论,包括: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学生关注。

这些理论不仅对职前教师的培养有诸多启发,对在职教师的培训亦有诸多指导。在此,基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和教育文化传统,我们尝试给出一个新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为教师在职培训提供借鉴,具体包括:生手、上手、熟手、能手、专家。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其在职培训应该围绕以上五个阶段来展开。为此,需要了解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各有什么特点与不足。

专业发展处于生手阶段的教师,可能会重点关注数学却未必真懂数学。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理解角的大小时会出现“一个角的大小与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样的结论。其实,角的边是射线,其边长是无限延伸的。

专业发展处于上手阶段的教师,会关注教学内容(知识点),而忽视数学思维。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当学生说出“37-19也可以先用30减去10,再用9减7,然后……”时,教师会迫不及待地引导学生“再想想,不急”,试图把学生引回自己预设的轨道。其实,“37-19=(30-10)-(9-7)”也是一种通法。

专业发展处于熟手阶段的教师,可能会关注数学思维的训练却往往陷于形式化。比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时,当学习“加法交换律”后可能会出现“你可以想一想,猜一猜,减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呢”这样的追问。其实,数学猜想是建立在已有数学理论或知识(减法的意义),以及大量正面数学事实(没有反例)基础上的“一般归纳或概括”。众所周知,学习减法时,学生早已知道“3-2”等于“1”,但面对“2-3”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何来“减法交換律”之猜想?更无需否定猜想的学习过程。当然,把“分配律”归类在“乘法运算律”中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它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专业发展处于能手阶段的教师,可能会多方位关注数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却往往难以融会贯通。比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教师会“通过条形统计图导入折线统计图”,却无法解决甚至无法解释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的“该用条形统计图的却用了折线统计图,该用折线统计图的却用了条形统计图”等问题。其实,一般而言,条形统计图适用于离散数据,而折线统计图则适用于连续数据。所以,“通过条形统计图导入折线统计图”是否合适,或者是否需要改造,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专业发展处于专家阶段的教师,可能会融会贯通地关注数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其课堂上可能就不会出现上述诸多问题。但是,他们也是经历上述发展阶段才成长起来的。

由此可见,懂数学是教数学的前提,喜欢数学方有真教数学的可能,喜欢教数学增加了真教数学的可能,而喜欢教学生数学才是真教数学。

是故,唯有真教数学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条形折线统计图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铁皮自动折边机构设计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折线
折线图案
某沿海电厂全封闭条形煤场和圆形煤场的技术和经济性比较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无痛胃镜下取出巨大条形异物1例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