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亮点仍在,喜忧参半

2023-02-16 09:28邓美薇 毕亚娜
世界知识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利数量论文

邓美薇 毕亚娜

据日媒2021年11月报道,日本神户市理化学研究所的超级计算机“富岳”,在全球超算性能排行榜四个性能评比单元连续四次位居榜首。“富岳”每秒可完成1万亿次的44万倍以上的运算,是位居第二的美国超算的三倍。

2022年度,日本科学家“罕见”地缺席了诺贝尔奖。近十几年来,日本科学家接连不断地斩获多项诺奖,使人们对日本在长期经济低迷中依然保持科技潜力印象深刻。

一次两次的缺席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当科技竞争已成大国博弈的重中之重、以“科技立国”的日本更是不断强化科技發展战略的时候,日本国内各界确实对本国科技发展表现出更多担忧。

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NISTEP)自1991年起每年发布《科学技术指标》报告,通过大量指标分析对比日本和全球主要国家的科技发展情况。近年来,该报告明确指出。日本科技发展处于滞缓状态。

一是论文发表情况堪忧。该所2022年度报告指出,尽管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论文发表数量稳定增加,但是增速有所减缓,且在世界论文总数中的占比持续下滑,以分数法计算,日本从1998~2000年的第二位,下降到2018~2020年的第五位。而从反映论文影响力的被引次数排名前1%以及10%论文数量的世界占比来看,日本的国际排名下滑更为严重,分别从1998~2000年的第四位,下滑到2018~2020年的第10位及第12位,两项排名均创历史最低。

二是专利申请表现不佳。该报告指出,自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专利申请数量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申请人为外国居民的专利占比较低,说明日本经济、制度环境在吸引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方面有明显不足。而且,尽管全球专利家族(指在不同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的国际合作不断强化,由两国或三国以上国家合作提出的专利家族数量增多,但是,日本的国际合作的专利家族占比却非常低,特别是三国以上合作提出的专利家族占比远低于英美德中韩等国。

尽管部分论文、专利指标表现差强人意,但日本发表的论文持续增多,专利家族数量自21世纪以来始终排名世界第一,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体系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也稳定增加,2021年其申请量仅次于中美两国。而且,日本的技术贸易出口及技术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技术贸易收支比大幅提高,表明其技术竞争力不断提升。

从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分析论文与专利的相互引用情况看,在引用论文的专利家族数量方面,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在被专利家族引用的论文数量方面,日本则位居世界第四位。可见日本的论文受到世界技术领域的关注。另外,在物理学、材料科学领域,日本引用论文的专利家族引用本国论文的比例分别高达62.1%及52.5%,体现了日本的科学研究对相关技术发展的良好支撑作用。

另外,日本在尖端科技领域也不断取得新突破。例如,日本除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保持标杆优势外,在人工智能与医疗技术的结合中也不断取得进展,实现了精密诊断与人造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突破。在量子科技的研发中,日本的科研团队在光量子和超导量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2年8月,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团队打破了量子计算机“双量子位门”的全球最高速的纪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半导体领域,日本在光刻胶、硅晶片等半导体材料以及光刻设备、硅晶片生产设备等半导体产业专业化工具领域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垄断了半导体产业材料和部分专业化生产设备。

显然,日本的科技实力仍不容小觑,但是发展现状也喜忧参半,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研发人才或面临不足。一是研究人员数量增速放缓,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日本的研究人员数量稳步增加,仅次于美国。在每万人口、每万劳动力的研究人员数量方面,日本均位居世界首位。2021年,日本研究人员约为95.2万人,仅次于中国与美国,但21世纪以来日本研究人员数量的增幅较小,增速也较慢。二是研究人员趋于老龄化。据有关统计调查,日本大学教师平均年龄至2019年已达到49.4岁;2010~2019年,40岁以下的大学教师比例已从26.1%下滑至22.1%,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从45.3%增至47.9%。大学教师趋于老龄化可能导致其个人科研产出或创新能力下滑,在传授知识或研究方面或难以与时俱进,并且一定程度挤占青年研究人员的晋升空间。三是作为未来研发人才的“储备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人数在本世纪初达到峰值后均趋于下降。2021年度博士研究生入学人数仅为1.5万。

其次,研究人员的自主研发时间与经费仍显不足。日本不断推进“选择与集中”型科技政策,强调竞争性研发资金制度建设,2004年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以来,政府以每年1%的比例减少拨付给国立大学的经常性经费,导致大学研究人员不仅面临更大的研究经费压力,而且为争取竞争性经费或外部经费,不得不面临更多的课题申报、结项、业绩考核等冗杂工作,加之大学等科研机构从事教育活动及相关社会服务的时间增多,自主研发时间难免减少。另外,尽管日本总的研发经费支出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近十几年来其研发经费的增速逐渐放缓,与中美韩德等国拉开差距。人均研发经费的情况更不乐观。据统计,随着研究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研究人员的人均研发经费急剧减少,2020年为2160万日元,甚至不及2005年水平。

最后,研发环境呈现“内向性”特点,国际合作性不强。年轻研究人员对海外学习与交流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研究人员赴海外交流的时间也都较短,难以与国外机构建立稳定、持续的合作研究关系。尽管自1993年以来,日本向海外派遣的研究人员数量大幅增加,但是主要集中于短期项目,中长期项目派遣人员的数量在2000~2007年明显减少,2008年以后基本维持在4000多人的水平。另外,日本接收的中长期项目的海外研究者人数也一直持平,近年来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日本派出与接收的研究人员数量均断崖式减少。日本的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企业研发人才流动性较差,对博士研究生的招聘意愿较低,年轻研发人员的薪酬待遇及话语权均较低,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由于担忧技术外流以及管理层决策滞缓等,研发活动集中于企业内部,相较于欧美国家,日本企业开展的国际研发合作、海外研发投资并购相对较少。除此之外,在大国科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日本不断推进经济安全保障战略,强化对大学、企业活动的管控与引导。如果政府干预过度,或将进一步导致大学、企业的对外研发合作更为谨慎,不利于研发环境开放性发展。

猜你喜欢
专利数量论文
专利
发明与专利
统一数量再比较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专利
节能——环保——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