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气 连 枝 宣 府 城

2023-02-16 09:38
文史月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府城宣化

◇ 刘 媛

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遗址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所谓“九边”是指由九大军镇构成的边防体系,《明史·兵志》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宣府镇是最早一批设置的军镇,其地位在明万历年间成书的《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有记载:“本镇形势,紫荆控其南,长城枕其北;居庸左峙,云中右屏;内拱陵京,外制胡虏,盖屹然西北一重镇焉。”“总七路险隘,如西路之万全右卫、张家口、西阳河,北路之独石、青泉、马营,中路之葛峪、青边,东路之四海冶等处,悉极冲要害之地。”明《九边图考》中记载:“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可见宣府镇在明代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所载宣府城图

关于镇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宣府城图说”记载:“本城土筑于洪武二十七年,砖包于正统五年,隆庆二年加修。周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故元宣德府,圣祖开基之初因改名宣府,始设宣府左、右、前三卫,续移兴和一所。先径隶后府,宣德五年始建万全都司,并各路卫所统摄之。抚、镇、部、道暨副、游、管粮、理刑、同知、各卫所、儒学等官同城。总计各营卫见在官军二万三百四十八员、名,马、骡、驼一万三千三百一十八匹、头、只。本城据镇上游,称都会之地,重兵屯聚,颇足弹压。惟是款后守贡讲事之夷络绎不绝,溪欲无厌,往往诡计,希加添于额赏之外,且蚁聚蝇附,时有潜住镇城者,殊为将来隐忧。近已裁其名数,节其往来,额赏外毫不增加,各酋久已贴服矣。乃防范撙节之道,所当慎终如始云。”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宣化古城”,即是这座镇城遗址。

宣化古城遗址

早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刚在今南京建都不久,就改元宣德府为宣府,次年置前卫、左卫、右卫,分别遣将卒把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又大规模展筑宣府城,城墙的周长达到了12千米,次年皇子朱橞受封谷王,就藩宣府。到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到今北京,明朝的北方疆域已经向南有大幅度回缩,宣府镇一带开始从洪武时期的“二线”而成为了边疆,并且紧贴着都城。所以宣府镇成了拱卫京畿的第一道防线,此城若是陷落,则北京危矣。基于这样的战略地位,宣府镇开始大修长城。《明史·兵志》载,明成祖朱棣“于边备甚谨。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隘口通车骑者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武安侯郑亨充总兵官,其敕书云,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原,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傍开井,井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作为京师咽喉,到永乐十年(1412年),“敕边将于长安岭、野狐岭及兴和迤西至洗马林,凡关外险要之地,皆崇石垣,深濠堑,以防虏寇”(《明太宗实录》卷一三一)。到明正统五年(1440年),宣府城垣包砖,城内长期屯扎重兵。

明九边示意图

宣府镇建立之初的定位,就是与北京同呼吸共命运,与大同也是同气连枝。宣府镇与大同镇、山西镇一起,因位于“九边”中段,号称“中三边”。这三镇之间联系紧密,在一些宏观布局方面,例如布防、修缮、巡视等,明朝廷常常把它们一体考虑,因此在明朝相关官方文献中,多把宣府镇和大同镇合称“宣大”,例如派驻“宣大总督”一体督查等。《宣大山西三镇图说》更是将三镇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综合体系来呈现,其中尤为推崇宣府镇与大同镇,认为“国家定鼎幽燕,迫近胡虏,设险据胜以固封疆,凡为边有九,其最重而称要害者,莫如宣与大。”

宣府与北方草原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从春秋到明清时期,两千多年来,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政权与中原农耕政权在这块土地上争来夺去,轮番上演了一幕幕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大戏。早在夏商时,这一带已经是兵家必争之地,先后归属冀州、幽州。等到战国时,燕国击破东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宣化属上谷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宣化仍为上谷郡。今宣化有“古上谷郡”牌坊,位于天泰寺街东口。到了唐代,宣化所在地置武州,唐朝中心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武州当时属于边疆之地,城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所建,后来“安史之乱”也殃及武州,当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宋辽时期,宣化一带属辽地,改武州为“归化州”。今宣化有位于下八里村北的辽代壁画墓群,1973年首次发掘了9座辽代壁画墓葬,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宣化的元代遗存还有立化寺,位于宣化城内西南隅,今存建筑大部分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

明代的宣府是京西的门户,在此与草原上的蒙元骑兵发生过多次战事,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明英宗第4次北伐时率军亲征,在宣府附近的土木堡败给了瓦剌,出征的大明军队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到了草原上。接着就是大明两年多的巨大朝局动荡,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大明王朝的国运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性变化。到明武宗(1505—1521)朱厚照时期,皇帝自称为“威武大将军”,自己封自己为镇国公,还在宣化特意修建了一座“镇国府”,修了专门的娱乐设施“豹房”,朝廷的大小政事、各种文件也都拿到宣府城处理,一时间宣府城几乎成了明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到明朝和蒙元之间“隆庆和议”(1571年)之后,明朝开放多处边境贸易口岸,用和平贸易达到了止战之效,宣府城由此又成了重要的马市边贸之地,逐渐成为著名的商埠,繁华程度延续了几百年,有很多商铺老字号,如大德泉缸房、太和春药店、朝阳楼饭店、吴德裕茶店、四和顺茶铺等,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宣化城里的商号已多达160余家。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府县治所均在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宣化为北京城西第一座府城,人称“京西第一府”。宣化贸易繁荣的过程中还带动了周边的发展,附近张家口堡、来远堡等,也逐渐繁华起来了,今张家口市区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明朝时候的张家口,还仅仅是一个从属于宣府镇的小规模的边堡。而今天的宣化在行政区划上为一个县区,从属于张家口市管辖。

宣化清远楼

宣化镇朔楼

宣化时恩寺

察哈尔民主政府旧址

宣化城内古迹众多。明宣府城的城垣遗址尚存,城内的钟楼“清远楼”、鼓楼“镇朔楼”等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此外,城内还有一些老宅,有的住过历史人物,例如慈禧太后“西狩”时的驻地、著名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的住所等。

宣化城内有一处察哈尔省政府遗址,今为宣化博物馆所在。察哈尔省民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旧址位于古城牌楼西街50号,是一座融汇中西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原是1930年由天主教察、冀、晋、鲁4省5个教区联合在宣化城牌楼西街天主教堂(1902年用庚子赔款所建)东侧修建的一处 “若瑟总修院”。1943年1月,日伪成立了蒙疆自治的宣化省,若瑟总修院被迫解散,院址改为伪省公署。1945年9月2日宣化解放,根据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决定,同年11月在宣化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民主的行政省人民政府,并将原日伪省公署改为民主政府办公驻地。

明代的宣府镇是“九边”中的重中之重,留下了城堡、烽燧、长墙等多处明长城遗存。但今宣化地区不止有明长城,还有战国时期的赵北长城、燕北长城。秦始皇时期也在此修长城,汉、北魏、北齐、唐、金,也都在这一带大修长城。一切皆因为这里是河北大平原到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中原农耕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生活范围的天然分界地带,中原王朝与草原政权的矛盾集中在这里爆发,所以历朝历代多在此大修长城,规模也越来越大,到了明代,长城的修筑达到了顶峰,而宣府城,就是明长城这条巨龙的命脉喉尖。

宣化古城大兴门

猜你喜欢
府城宣化
从涂尔干的理论,看海口府城公期体现的集体意识与共同体建构
宣化传统葡萄园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冬天,在台州府城听雨
宣化辽金壁画墓散乐壁画考论
古城宣化的独特魅力与发展研究
原汁原味“最济南”
保住古楼挽住历史留住文化
——府城鼓楼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台州府城与临海杜桥方言字音对照分析
中原圣地宣化店
宣化店的斗争与中原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