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厚明,江苏省首批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盐城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享受盐城市政府“高层次教育人才”特殊津贴。
生活中,人们每天都在做事情。如果我们以“某一对象做事情”作为自己的素材,写作时就不仅需要向读者交代清楚其“做了何事”,还需要详细叙述其“怎么做事”——这就涉及“过程”的描写。
如何写好“过程”呢?从《我写我秀》的几篇习作中,可以获得一些启发。
写好“过程”,要学会写清“环节”。在叙述一件事情前,我们应学会在脑海中“捋一捋”,把所做事情的全过程分解成几个“环节”,而后采取合适的顺序,条理清晰地逐一把“环节”写清楚。比如,习作《浆水鱼鱼》中,林婧鑫同学叙写了姥姥做浆水鱼鱼这一美食的过程。因为其制作环节叙写清晰,即便是对浆水鱼鱼这一地方美食较为陌生的读者,也能够弄清其制作的大致过程。
寫好“过程”,要学会放大“亮点”。审视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尽管“节点”不少,但细加揣摩比较,不难发现其亦有轻重、主次之分。这就要求大家写作时不能平均用力,而应捕捉并放大其中的“亮点”。比如,习作《给雕刻匠人的一封信》中,程沐蕊同学在叙写顾师傅雕刻《精忠报国》作品的过程时,就刻意“放大”了其雕刻双眸的环节,将最精彩的一瞬间活现于纸上——“终于,一对眸子出现,我心头一怔:将军的眼神中溢满杀气、恨意,这眼神瞬间将我带到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战场上的擂鼓声、将士们的嘶吼声,回荡在我耳旁”。
写好“过程”,要学会展示“曲折”。人们做事情的过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在叙写“过程”时,我们不应回避这些“负面”元素,而应真实地展示“曲折”,从而使“过程”显得多元、丰富。比如,习作《炊烟背后》中,程为同学在叙写自己第一次烧火的过程时,多次写了自己的“糗事”:不敢点火;划断三根火柴;脸对着灶膛被熏脏……小作者的生涩、紧张与奶奶的熟练、轻松形成了对比,使“我”学习烧火的过程显得充满情趣,富有可读性。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有了“过程”,叙事就被“拉长”,习作就显得丰润;少了“过程”,仅有概述性的交代,习作就会显得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