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回归文化本义的诘问

2023-02-15 03:28陈永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样态价值观念变革

陈永华

学校文化的变革是最深层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际上,早在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推出之际,就有研究者提出了重建学校文化这一命题。二十余年来,学校文化建设在思想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样也存在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偏差。众所周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反映了课改对回归教育初心所做的努力。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是教育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师生在学校中的生存样态,构成了学校文化的独特景观,体现了学校文化的内在本质。学校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需要从文化上入手进行自我变革。

在课程改革走向纵深的当下,我们需要对学校文化的变革进行反思,且这种反思不应只停留在技术性(如何做)的层面。只关注做法本身,无法洞见做法实施的依据,其结果往往是或裹足不前,或找不到方向,或索性将打着创新旗号的表面文章视作理所当然。我们也不应只满足于实践性反思,以为自己的实践与学校所处的内外环境、学校服务的对象有些关联,简单地进行归因就找到了问题的真谛。文化建设如果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就会拉低学校在教育事业中的水准,呈现出媚俗的样态。當下,我们更需要一种批判性反思,重新审视各种做法的合规性、合伦理性、合目的性,对这些做法进行溯源性思考,走出那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维平庸,也走出另一种意义上的“平庸之恶”。

就对学校文化的讨论和实践来看,有大文化建设、校本研究、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四种视角。作为文化建设者,究竟秉承的是哪一种视角?当我们说着文化,“做”着文化时,是否认真地思考过到底什么是文化?

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表述中,“文化”二字包含着文治教化之意。到目前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已经有两百多条,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的观点,即把文化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今天,我们谈论学校文化,需要回归到文化的本体,反思我们谈论的学校文化对应的是哪个文化。是广义层面的文化说(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还是狭义层面的文化说(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属于文化的哪个层次和哪个类别?如果认可功能主义视角的划分方法,那么学校文化真正要发挥的功能是什么?在文化的各种分类中,学术界比较认同费孝通先生的三层次说,即器物层次、组织层次和价值观念层次。

与此对照,我们最缺乏考虑的是什么?如果是价值观念,那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该如何坚守?另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为何要谈论文化变革?它与文化建设有何异同?二十余年前,提出学校文化重建的前提是校本,那么其缘由是什么?今天我们为何要重视固本和校本之间的关系?二十余年前,提出学校文化重建的核心是学习化组织的建立,那么什么是学习化组织?我们是否已经建立起了学习化组织?今天的教师都学会“如何学习”了吗?二十余年前,提出学校文化重建的关键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那么我们清楚最应该变革的是什么吗?需要继续变革的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我们需要用一种更高站位的理念来指引自己的行动,回到文化的本源和教育的本真。

教育的问题,根本上是文化的问题。学校文化变革就是要把以物为中心、以分数为中心的异化之教育回归到人自身之发展这一本源上来。毫无疑问,做这样一次反思,为的是增添一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和从容。

猜你喜欢
样态价值观念变革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变革开始了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