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层级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3-02-15 05:00田建强张晓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田建强 ,李 江 ,张晓林,2

2020 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双循环发展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格局已经呈辐射态势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而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促进经济内循环的有效着力点[1]。在体育旅游的迅猛发展下,双循环的经济发展决策已然不再仅局限于政策范畴,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带来的更多是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目前,诸多学者已对区域体育旅游合作开展了相关研究。谭延敏等[2]认为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统筹思想、投资开发政策,是促进环京津都市圈体育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重要策略。李燕等[3]以京津冀全域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为出发点,在协同一体化发展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路径。兰顺领[4]认为通过体育旅游协同治理制度创新、多中心地联动发展、构建体育旅游生态圈以及国内外双向互动的体育旅游对外发展模式,是解决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出路。刘瑞超等[5]提出从加强引导、错位发展、打造品牌、示范引领、科技助力5 个方面促进长江经济带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综上可见,尚未有学者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体育旅游合作开展相关研究,更缺乏从统筹国内外双循环发展的视角进行区域体育旅游合作研究。因此,本文从经济发展的双循环视角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体育旅游合作进行探讨,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新思路,旨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提供相关建设性意见。

1 双循环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实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是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内循环为主,开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外循环,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发展新格局。其实质是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地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内循环;展优势、呈特色、造品牌的畅通内外循环机制。旨在激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动能,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层级,提供合作思路与路径,突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发展瓶颈,构建内外联动的良性合作机制,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

1.1 内循环:体育旅游相关生产要素的良性循环

循环是事物周而复始的一种运动状态,而合理的要素结构是产生循环的基本前提。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的合作内循环来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组合,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是激发循环活力,促进市场开发的重要环节。而生产要素流动规模增加,将会优化区域内的要素结构,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6]。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存在差异,但正是这种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和质量等均存在着的要素禀赋差异,构成了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客观基础[7]。其次,在市场机制下,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将被配置到能获得更大收益的地方,因而在特定区域实际(或预期)存在的高收益优势将吸引生产要素流入[8]。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生产要素循环是增强产业供给侧弹性、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抗风险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关键。贯彻双循环发展理念,形成生产要素的良性循环,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产品打造的重要链条,更是体育旅游合作的重要内容。

1.2 外循环:内外联动的协同发展机制

从发展的角度上看,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本质是构建内外联动的发展机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内外联动聚焦体育旅游资源的国内外市场协同,构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互动机制,是营造稳定合作环境、预防合作风险、创造体育旅游合作价值的重要保障。强调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市场,积极融入国内外体育旅游市场,凸显辐射中国西部、推动中国东西部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功能,从而打造国际知名的体育旅游胜地。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产品与服务合作加快,市场布局也在持续扩大,国内外体育旅游需求不断被激发。面对此番向好的体育旅游市场,合作是整合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发展必然,还需充分发挥国内外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效率。同时引导独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体育旅游品牌走出去,融入国际体育旅游市场之中,才能有效整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国内外推力。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

2.1 学理支撑: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认为,自然界和社会系统中的事物均存在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进化方式[9]。当系统处于不均衡的状态时,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的交互行为,才能达成由外而内的推动作用,导致现存系统中线性关系的破裂,促成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产生非线性的互动关系[10]。而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性是判断其是否为自组织系统的4 个评价要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体育旅游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产业融合系统,从体育旅游产业的生产逻辑来看,体育旅游本就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这两大开放性极强的产业融合果实,延承了两者的开放性特质。也只有在其开放性的系统特征下,体育旅游才能衍生出体育小镇、体育公园等各类体育旅游项目。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建设吸纳了大量房地产业、交通业以及文化等产业的生产要素,在提升了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合作系统的非稳定性。而体育旅游发展变量要素的增加,改变了以往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2 个要素的线性关系,扩展了产业要素之间的网络结构,推动了体育旅游的非线性发展。

但非稳定要素的增加并非完全来自于系统内部,而是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系统外部的环境变化,使得体育旅游合作凸显了涨落性的自组织特性。涨落是产业系统应对发展的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应然状态,由于体育旅游产业多要素的非线性作用的影响,体育旅游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的蔓延,导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遭受巨大打击,2020 年成都市全年接待游客2 亿人次,同比2019 全年共接待游客2.8 亿人次减少了0.8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 005.2 亿元,远远低于上年同期的4 663.5 亿元旅游总收入[11]。反观重庆市,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全市2020 年旅游业却总体呈现出业态体系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主体更加健全的良好态势,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979.18 亿元[12]。由此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自组织特性,可以得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是其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从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的必然。

2.2 实践价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西部经济增长空间。2020 年10 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13]。体育旅游以强体验、重服务的特性引领着旅游消费新升级,成为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中新的经济增长点[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有利于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中国“第四极”城市群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重庆主城区和成都这两个中心城市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人口和经济总量大、产业基础雄厚、高端要素聚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很强的要素吸引力,城市发展仍处于集聚发展阶段[1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能有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集群式发展,由此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是包含与被包含、主与次的关系,建立内外联动、开放协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机制,是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的时代任务。如何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更高质量的互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重中之重。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层级

3.1 资源配置层——体育旅游市场合作

市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进程中,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并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成果的最直接展现便是体育旅游产品服务市场化后的经济产出。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是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合作为核心的协同联动体育旅游合作结构。该市场合作结构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核心体育旅游市场进行开发,以区域经济一体化思维打破市场壁垒,以促进体育旅游市场要素的循环流动。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还面临着扩大体育旅游市场规模、提高体育旅游产值的迫切需求。而政府干预对市场资金的引导作用相对较弱,资金配置更多地由“追逐增长的市场力量”决定[15]。因此,市场合作能够充分调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整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市场,有机融合高低端体育旅游产品。特别是市场资金的流动,带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赛事、体育休闲等合作项目建设,对合作效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图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市场合作结构Figure 1 Diagram of cooperation structure of sports tourism markets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同时,在市场运作之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的生产能力增强,生产空间扩大。体育与旅游、文化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清晰,有助于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运动、娱乐休闲、健康养生等功能的聚合发展。集聚创新资本与技术,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的关键市场动力,实现体育赛事、体育小镇等合作成果转化,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发展新动力。

3.2 基本单元层——体育旅游企业合作

企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基本单元,也是多元合作结构的重要推手。企业的市场特质与资源配置能力,决定其在体育旅游合作当中发挥着项目投资、产品宣传以及产品市场化等重要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企业合作是多方位、多要素的合作模式,企业信息互通、体旅产品协同开发、市场信息共享、专业体旅人才联合培养等都是体育旅游企业合作的主要内容。

图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企业合作结构Figure 2 Diagram of cooperation structure of sports tourism enterprises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在体育旅游合作进程中,整合企业各自优势,打造综合性、多样性、广泛性的体育旅游品牌。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体育旅游相关企业和学会的交流,建立合作战略,强化企业合作的责任意识。并且积极探索了多层次的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搭建,充分整合重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都体育运动博览会等平台资源,有效优化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企业合作结构。

3.3 品牌打造层——体育旅游产品合作

品牌打造是铸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与名胜景区,为体育旅游产品线路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禀赋。早在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就已指出,实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鼓励“旅游+体育”产业开发,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休闲集聚区和产业带,统筹健身休闲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推进健身与休闲、健康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16]。截至2020 年末,重庆拥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 个,即武隆区、巫山县、万盛经开区和渝中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4 个,即南川区、大足区、奉节县和石柱县;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 个,创建单位17 个。旅游业创新升级步伐加快,体育旅游合作潜力巨大。

图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产品合作结构Figure 3 Diagram of cooperation structure of sports tourism products in the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基于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与良好的业态发展趋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筹体育与旅游要素,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的作用。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独特卖点的旅游内容,开发了2021“丰盛古镇杯”象棋名人邀请赛暨成渝双城(巴南·温江)象棋交流赛”“全民健身 活力中国”赛等体育赛事,以自然风光、赛事打造、人文底蕴为载体,承接“体育旅游”的上下游业态。重点培育“体育养生、体育娱乐、体育运动体验、体育用品等产品板块,旨在打造名胜古迹、度假休闲、康复疗养等精品体育旅游线路。实现“以体育引领休闲、以休闲促进消费、以消费带动产业”的体育旅游产业链发展模式,开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新空间。

4 双循环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优化路径

4.1 共建共享: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合作布局,增强内循环动力

优化政府合作平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建立体育和旅游部门结对或片区式、多主体参与的体育旅游活动,共同组织开展跨城域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共同申请国际国内高规格赛事,构建成渝双城“一赛双城经济圈”“共同办赛”等体育赛事合作互助模式。推进设立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府成员共同组成的轮值联席会议制度,增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的战略协同、规划衔接和政策沟通。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与旅游上下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协作,以及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的横向协同,打造差序结构的政府协作网络组态,推进体育旅游部门体制创新,拓宽体育旅游合作空间,打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协同渠道,优化共建共享的合作关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相关中小企业纵向合作。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点体育企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框架下,定期举办体育旅游合作协商会议和论坛,邀请政府官员、相关学者、企业等各领域人才进行沟通交流,讨论成渝体育旅游合作的长短期目标、任务以及方式方法,推进体育旅游项目协作规划。秉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与体育旅游项目建设,协同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统计指标与标准体系,深化体育旅游人才联合培养,加强体育旅游产品宣传合作。

同时,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机遇,通过政策引领,鼓励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组织,联合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行业协会或联盟。以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为重点,聚焦旅行社体育旅游线路合作,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资源互补效应。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产品服务组合,推出一系列跨城体育旅游优惠套餐、节假日精品体育旅游套餐等,增强体育旅游客源吸引力。

4.2 核心品牌打造:依托特色资源共推体育旅游线路,形成国内外市场外循环产业基础

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发展来说,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塑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育领域品牌,能够推进合作进程,优化合作结构,提升合作内容质量。依托成渝特色体育和旅游资源,构建涵盖城乡的体育旅游合作布局,扩大合作空间,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的国内外影响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新高地建设。

在合作开发旅游线路时应注重资源差异化,同时考虑成都、重庆双城经济圈人文风貌,结合巴蜀文化与地理特征,共同培育成渝巴蜀风景区域体育文化品牌。坚持以政府政策为引领,助推“体育+N”新业态,充分挖掘成渝体育旅游产品合作新路径,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共建体系。打造以巴山蜀水为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和具有巴蜀特色的城市健康、乡村休闲文体商旅品牌。

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推进资源共享,强化特色体育休闲小镇、体育休闲、竞赛表演为一体的体育旅游产品融合。整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优势体育旅游资源,推出特色体育旅游服务产品,充分利用成都西岭雪山、重庆长江三峡等优势自然资源,共同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串联成渝旅游景区,协作打造都江堰马拉松、长江三峡(巫山)等体育精品赛事,开展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综合体评选,探索跨城体育旅游产品线路建设,推动成渝体育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构建以重庆奥体中心、凤凰山体育公园等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成渝共享机制,合作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与公益体育活动。创新组合武隆仙女山、万盛黑山谷、南川金佛山、天府奥体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滑雪基地等体育旅游资源,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旅游线路,实现成渝区域一体化的体育旅游产品与服务生产。

4.3 制度开放:由“点”到“圈”,强化内外循环互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以成渝双核为“点”,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生辐射效应,打造体育领域区域协同联动的合作样板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立健全成都与重庆体育旅游合作协作机制,整合双核地域体育优势,联合制定成渝体育旅游发展标准体系,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服务标准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下,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区域统筹协调,积极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政策制定、公共服务、产品线路、市场监管协作机制。

跳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区域市场限制,对标京津冀、长三角等体育旅游重点区域,借鉴其发展经验,增强合作的广泛性、开放性。成渝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17]合理布局旅游交通线路,统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交通建设与全国交通线路,降低游客旅游时间成本,提升成渝体育旅游的客源吸引力。将体育赛事嵌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之中,进一步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的文化价值,构建成渝特色体育旅游模式,努力打造成为享誉中外的体育旅游理想地。以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契机,通过引进国际高端体育赛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加大体育文化旅游价值开发,打造国际体育旅游品牌,实现体育旅游内外联动。

4.4 科技助力提升:推进体育旅游大数据共享,提高内循环效益

积极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大数据共享。通过共享体育旅游大数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水平。2022 年成都市为积极筹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改扩建场馆49 处,其中新建场馆13 个、改造场馆36 个,分布在15 个区(市),建成使用的全民健身路径近万条。基于成都市突出的体育硬件设施优势,必须积极谋划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场馆、健身设施一卡通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激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场馆健身设施利用效能,提升体育旅游消费群体满意度。

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信息共享机制,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信息网站平台,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与旅游资源的基本信息,以及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意愿公开发布,突破合作的信息交互壁垒。同时,加快天府通APP 中体育旅游板块建设进程,实现一卡玩遍成渝。并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根据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记录与检索内容,分析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喜好与需求,实时推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线路相关信息及报道,大力宣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产品服务。

正确认识和把握庞大的互联网群体信息检索与阅读惯习,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短视频新媒体和公众号,推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赛事、人文文化以及自然风光等相关内容,增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消费群体对其产品服务的了解。充分利用各种直播平台,直播各项精彩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形式的跨城线上竞赛和旅游活动。

5 结语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以来,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之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立足内外双循环互动,旨在搭建内外联动的体育旅游合作发展机制。本研究在厘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层级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际,提出双循环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的优化路径,为新发展阶段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旅游合作新局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启示。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进“首博”,观“双城”——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