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成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 21181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是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重视学生社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教育成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师生的发展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学生对社区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构建高效完善的“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成为当下现实之需。文章对高校社区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服务水平,并将其作为积极培育和建设高校管理模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1]。
学生社区是指学生在宿舍周围开展生活、学习、娱乐活动的场所[2]。《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学生社区管理、关注生活区域等。《意见》中首次提出社区一词,要求高校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变化,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社区管理水平等。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居住的人数在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如何更好地提升社区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是高校必须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地转变社区管理方式,从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转变成以教育为主的管理理念,从依托后勤管理服务公司为主转变为学校直接管理,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较之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提升学生社区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使各部门形成教育合力,是当前高校社区管理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3]。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推进,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社区规模也在快速扩大,高校社区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4]。高校会根据学生社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改进,并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当前的高校社区管理队伍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专职辅导员队伍,在社区的党团引领、学生人格的培育、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识教育、经典导读、导师引领,以及整个日常规划管理、学习指导、就业创业辅导等方面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二是社区管理人员,主要由第三方招聘,高校负责指导,主要负责管理学生日常进出宿舍、宿舍晚查寝、卫生检查、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可见,当前高校对于学生社区的管理方式单一,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上两种方式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社区管理方式,而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一些高校采用书院制,将学生进行集中化管理,便于高校、辅导员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也有高校采用精英化办学,导师一对一指导,显著地提升对学生的管理,从而提升自身办学水平;还有一些高校采用党建引领,将党建放在社区,同时与二级学院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党建的作用,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及时性[5]。
1.高校实施“五位一体”教育模式,努力提高“三全育人”教育质量
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寝室导师、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5个不同主体共同开展协同育人。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进行选课,学生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比较紧密。但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社区,使学生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在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力求覆盖全员、全过程,“一站式”多措并举的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学习和社区教育管理,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
2.拓展高校育人有效途径
高校要始终把育人作为主要工作,不断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整体文化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等融入学生学习教育的全过程[7]。现今,高校普遍都在探索和完善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多角度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高校应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作用,在讲学、导学、助学、践学、督学5个方面下足功夫。一在讲学上下功夫,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体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二在导学上下功夫,应充分发挥学校校长微课、书记座谈会、教授答疑、学习支持屋等的育人作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答疑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三在助学上下功夫,党员教师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励志助航计划”活动,帮扶生活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四在提升社会实践的功效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以及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教师的选派和指导工作,增强第二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五在督学上下功夫,应适时开展红色教育、诚信教育、朋辈学习交流等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学生改进。
专职辅导员队伍直接关系到学生社区工作的开展,是学生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人物。当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比如,按照国家要求,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200,但在实际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200人,这使得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另外,根据相关规定,要求辅导员与学生住在一起,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现状是很少有辅导员入住宿舍,这使得学生社区管理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当然,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聘请高年级学生担任社区助理辅导员,协助辅导员处理日常学生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但是,助理辅导员不是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尴尬情况,而且助理辅导员的日常待遇、奖助贷评比、生活补助等方面还存在协调不足、资金发放不及时等问题。目前,高校每年不断扩招,专职辅导员人数不足,难以充分发挥专职辅导员在学生社区中的教育和引导作用[8]。
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随时可以学习各大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对社区教育管理职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9]。对比学生对社区的要求,当前学生社区管理职能稍显不足,高校的管理模式无法短时间内改变,无法及时将学生所需所想传达到社区,或者即使延伸到学生所在的社区,其职能也会由于资金、技术问题、场地限制、人员不足等原因,无法达到学生所需要的理想状态,教育管理职能无法及时发挥,学生的体验感较差,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低。可见,高校的社区管理服务理念也要不断提升,借助现有的设备技术辅助学生社区日常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10]。
实现学生社区教育管理目标的关键是部门间的合作。学生社区育人是高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的实现,需要学校领导、学院领导、专职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各部门领导通力合作,实现无缝衔接。社区管理者没有与专职辅导员、学院领导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学生所在社区情况了解不够,在进行学生管理时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情况不够了解,难以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没有与宿舍管理人员进行衔接,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使社区教育功能弱化。另外,高校针对社区问题的解决方式单一,目前主要还是采用出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有意识地去发现问题,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去解决潜在问题,减少隐患发生,没有提前规划社区教育管理建设,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很难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规章制度教育、育人教育,导致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强,丧失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导致学生容易只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缺乏集体责任感;部门的配合不到位,学生问题一拖再拖,造成学生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探索和构建高校社区管理模式,必须要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的新变化,从社区管理队伍、社区工作机制、社区管理理念、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汇集名师、针对指导、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进行“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构建“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主要在于提高教育管理队伍水平,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从而为“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
一要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专职辅导员相结合的模式,整合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实现学生宿舍全覆盖,实行责任制。完善学生组织建设,以楼栋为单位,依托学生会、团委、学生自管会及相关社团组织开展相关社区活动,保障社区的日常运行,配合书院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为教育管理队伍提供专项经费,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实行岗位津贴,充分调动社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自主性、开创性和创新性等,确保社区工作者安全有序地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实现共赢。
二要完善制度建设。“一站式”社区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社区的稳定运营,完善团队考核,规范团队培训流程,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及管理团队的工作能力,有利于保证学生社团的稳定运行,使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党建协同和协同管理两部分,主要包括建设社区基层党组织制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党日活动制度,开展心理困难、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建立学生社区党建引领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另外,完善行政部门之间、书院与学院之间、书院与学校各部门之间、学院与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制度建设,制定考核标准,组织年终汇报,充分发挥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作用,实现各部门之间教育资源的互补;建立年终考核制度,对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辅导员,以及相关教辅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完善一把手责任制,提高社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在年终考核中的占比,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
三要拓展阵地建设。一方面,要协调好宿舍区域,合理分配,确保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落实到每个宿舍、每个学生,建立党员活动室、共青团员活动室,在宿舍分配、宿舍区域治理等方面发挥党员、团员的主动性、模范性,让学生感受到有他们在,社区治理会更公平,能够维护全体成员的利益。同时,还要建立集中的社区服务点,如书记座谈会、教授工作坊、宿管阿姨服务点、辅导员工作室、学生组织工作点、学习支持屋、心理咨询点等场所,为学生答惑解疑,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即一体打印机、充值机器、饮料零食柜、快递柜、外卖柜等一体化服务设备,学生可以不出宿舍就能解决吃、穿、住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学校网络资源与学生需求存在较大矛盾时,应拓宽网络渠道,合理配置社区网络,扩大供应商渠道,引进费用低、服务好、学生满意的网络供应公司,制定学生定期评价制度,给供应公司打分,淘汰不合格的企业,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打造具有明显社区划分和学生满意的特色的网络空间阵地[11]。
“一站式”社区理念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社区教育管理职能。“一站式”概念是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能优化、集成、下放,不断提升高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践性。
第一,根据高校统一部署和学生的现实需求,提供学生社区的生活服务活动。“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升为学生服务的效率,以问题为导向,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社区软硬件服务水平,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开发相关服务平台,构建新的服务模式,如能够集中办理学生证、校园卡、成绩单、打印文件等的一体化服务设备,提高服务水平,让学生在社区即可办理所有相关业务,不用去学校其他部门,在社区就能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问题[12]。
第二,加强社区安全管理。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很多高校存在安全盲区,因此,高校应推进网格化管理,不断完善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助理辅导员同学校领导间的沟通渠道,配备专人管理社区门禁、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宿管人员查寝系统,形成合力,统一管理,推行网格化管理,将每个学生都纳入其中,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信息、突发事件,以及对宿舍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提高处置效率,确保社区安全稳定地运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一站式”社区文化的落脚点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区管理之中,集中学校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提升社区的教育管理职能。
一要汇集思想政治教育名师,打造工作品牌,提高学生社区工作感染力。如在学生中评选“吾爱吾师”系列活动,通过微信平台设置票选活动,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教师投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活动影响力;动员学校领导、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以校长座谈会、教授工作坊、班主任谈心谈话、心理午餐会等活动入驻社区,贴近学生,搭建学生意见平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不断提高社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二要密切关注学生需求,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为学生的社区生活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建立社区学支屋;以学生社区公共区域为例,搭建共享经济模式,快速地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意见快递站,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针对重点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解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止,不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要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建立社区公约,提升社区工作亲和力。在学生社区成立学生自管会,让学生管学生,形成朋辈教育,让管理变得更有温度。社区管理应由辅导员牵头、宿管配合、自管会执行,成立社区管委会,强化学生组织的职能,下放管理权力,让学生监督物业、管理社区事务、自我调配资源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同时,由学校牵头、辅导员组织、自管会参与,制定社区公约,为社区文明提供制度支持,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从而实现学生社区的良好运行。
综上所述,社区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通过探索健全社区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拓展阵地建设,优化“一站式”服务理念,汇集名师、针对指导、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构建高校“一站式”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社区服务管理能力,进而提高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