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高校戏剧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2023-02-15 08:13苏建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综合类通识戏剧

苏建华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戏剧艺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挖掘学生潜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学生宣泄情感,缓解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完善社会角色,以期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目前,我国综合类高校的戏剧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导致戏剧艺术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社会效能。因此,进行综合类高校戏剧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发挥戏剧功能、改善当代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综合类高校开设戏剧通识课程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疫情、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空难、战争等事件时有发生,以及受经济、环境、家庭和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类问题成为困扰学生的常见问题,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2%的高校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困扰[1],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前,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适应性较差,这些不适可能转变为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人际交往不强,性格上比较内向、孤僻,或不擅言谈,不知道怎样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以及对所选专业不满意、因新冠疫情产生的出行问题、部分职业道德低下的教育工作者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等[3]。这些问题主要来自“家庭、情绪、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不良”等方面[4]。

“戏剧”意为“行为”或“一种人为设定的活动”。它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戏剧艺术除了具有审美价值、娱乐功能以外,还具有其他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功能、治愈功能等。首先,在认识功能方面,欣赏者在欣赏戏剧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认识人及认识社会的能力;表演者在塑造戏剧人物时,能够对自我及不同社会角色有更深刻的了解。其次,在教育功能方面,“早在18世纪初,英、美等国家就已经将戏剧表演系统地应用于幼儿、中小学及大学的课堂教学中,被称作教育戏剧(DIE/TIE)。这对于启发儿童对社会的早知、早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建立步入社会前期的模拟社会行为,熟悉社会、了解社会的自觉意识起到了启蒙、引导的作用”[5]。最后,在治愈功能方面,戏剧源于为解决当时人们生活或者疾病带来的痛苦而产生的古代祭祀仪式,后来戏剧表演与心理治疗、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形成了以戏剧表演为方法,通过审视自身问题,促进自我重新整合、个性再次发展,以达到治愈心理问题的戏剧疗法。

对于学生来说,戏剧艺术不仅可以提高艺术修养、丰富艺术感知力,还可以锻炼表达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演绎角色塑造新的形象,完善社会角色,以期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因此,开设戏剧课程对于改善当代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素质、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据调研,目前我国少数综合类高校将戏剧课程设置在音乐、舞蹈、新闻等专业目录之下;极少数综合类高校开设戏剧专业;大部分综合类高校将戏剧课程作为通识课程,主要以鉴赏课的形式开设,或者成立校园剧社开展戏剧教育活动;部分综合类高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由于大多数综合类高校或者一些理工科高校对戏剧艺术教育缺少重视,导致戏剧专业人才匮乏,戏剧艺术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社会效能。

二、黑龙江大学戏剧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戏剧课程主要面向戏剧专业学生开设,培养影视、戏剧创作专门人才。但将戏剧艺术列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之后,因其授课专业、授课对象、教学目的、授课时长等发生变化,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也需要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2003年,黑龙江大学开设戏剧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戏剧表演”“戏剧语言表达”“戏剧导演”“戏剧鉴赏”等。近几年,为了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功能,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使戏剧艺术更高效地发挥其治愈功能,教师对以下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一)“戏剧表演”课程

作为通识教育,“戏剧表演”课程的课时有限,授课对象来自不同专业,所以,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对原本系统复杂的教学内容做出针对性调整。精简后的内容主要包括解放天性、观察生活小品、个人心理剧、剧本片段等。选课学生首先接受解放天性的训练,使其敢于表现自己。观察生活小品主要锻炼学生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表达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使其体会不同的社会职业,了解社会,为其步入职场做好准备。个人心理剧可以表现出学生内心真实状态,使其将封存已久的、困扰自己的问题展示出来,从而缓解压抑的情绪,达到治愈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大多数学生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郁闷情绪或者曾经受到的创伤经历,因此,个人心理剧通常安排在课程计划的中后期进行。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到情感的调动技巧,又可以宣泄压抑情绪、表达内心深处的困惑,还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初的事件,与自己的对立面进行角色互换,从而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从迷雾中走出来。通过这个过程,学生重新建立认知,潜在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剧本片段是让学生将所学的技术技巧进行综合展示,从而掌握初级的表演技术。阶段性的课程安排,不仅可以挖掘学生潜在能力,而且对其身心健康也起到调适作用。

(二)“戏剧语言表达”课程

“戏剧语言表达”课程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基本功。例如,训练气息、发声等方法;综合素质材料训练,如自我介绍技巧、自信力训练、即兴演讲、市场营销、职场沟通、讲述心底故事等;有难度的材料训练,如快口、寓言、诗歌、小说、剧本片段等。通过以上训练可以初步达到“能说、敢说、会说”的效果。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达到优美动听的声音状态,做到“能说”;综合素质材料训练以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语言情境为素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交流技巧,做到“敢说”;有难度的材料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对音高、音长、音色、音强进行充分锻炼,做到“会说”。以上训练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进行职场沟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合素质材料训练中的讲述心底故事属于叙事心理疗法,即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宣泄个人情感,以期找出问题的答案。无论是音乐治疗、舞动治疗,还是戏剧治疗、绘画治疗,其最终目的都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表述出来。需要强调的是,这一训练需要在一个信任的磁场中完成,这对教师职业素养要求较高。教师的身份是多重的,是教师、家人、心理咨询师、精神导师,因此,教师需在言传身教间给予学生正向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充分放松的、信任的磁场中倾诉内心深处的故事。经过改良的“戏剧语言表达”课程能够让学生在陌生到熟识中进行真实的交流与合作。

(三)“戏剧导演”课程

“戏剧导演”课程主要讲述戏剧导演基础知识,同时,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阶段性的实践训练,掌握编剧、舞台调度、灯光、舞美、服装、道具、音乐、音响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具备一定的导演基础。“戏剧导演”课程的教学安排具有以下优势。第一,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剧本的过程中,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观看大量影视戏剧,不仅提高了文学修养,还通过创作剧本表现出其对社会的认识,进行自我的情感表达。第二,学生在担任导演的过程中锻炼了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为以后担任各项目负责人做好准备。第三,学生通过讲出、演出、导出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在自我宣泄和表达的过程中,对自我重新整合,完成新的自我认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总之,学生在体会创作、表达和宣泄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综合能力,进行了戏剧治疗,还增强了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将来在更大的人生舞台上成就更好的自己做好准备。

改良的戏剧通识课程内容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充分发挥了戏剧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治愈功能,使戏剧通识课程成为综合类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中学生积极选择的、不可或缺的艺术课程。

三、构建综合类高校戏剧通识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综合类高校戏剧通识课程存在教学模式不规范、体系建设不科学等问题。若想使戏剧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优化其教育模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优化戏剧通识课程的线下教学。若想使学生得到系统训练,获得良好的改善效果,制定增时增效与分期提升的教学计划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戏剧专业的学生至少要经过3年的学习,才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虽然作为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戏剧通识课程无法达到专业课程的时数,但为了实现长效机制,教师需要把已精简的适合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训练内容安排在相对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一方面,可以适当增加授课总时数,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训练,而不是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可以分期授课,每学期授课时数不变,延长授课学期,将戏剧通识课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教学阶段,以保证学生在3个学期内得到完整训练,让其在不同阶段完成更多挑战,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其次,开展戏剧通识课程的线上教学。戏剧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传统的戏剧教育除了一些赏析类课程有线上教学外,其他戏剧课程均以线下面授的形式进行教学。近几年,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各高校纷纷开启了网课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艺术实践教学的方法,丰富了艺术教学的手段,开启了戏剧艺术的数字时代。虽然线上艺术实践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因其特殊的交流方式,也产生了不同的训练效果。第一,线上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技能。例如,疫情期间,学生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不仅锻练了演技,还训练了拍摄、剪辑及如何运用镜头的能力。第二,如果学生居家隔离,不能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还可以与家人一同创作。一方面可以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另一方面也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有更多了解。第三,线上教学可以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使戏剧艺术不再是针对几个人的精品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网课了解戏剧艺术,了解它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功能。

总之,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不仅有利于戏剧教育的发展,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开展戏剧艺术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合作项目,使戏剧艺术最大程度发挥社会功能

据调研,目前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各高校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已经超负荷运转。学生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多数高校会以劝返学生回家自行治疗的方式进行解决。虽然少数高校已经开始采取艺术疗法进行干预,但效果并不显著。例如,虽然校园心理剧大赛在各高校已经举办多年,但因心理咨询师和学生对戏剧创作规律及戏剧作用于人们心理的原理不甚了解,在整个排演过程中缺乏体验、分析、反馈等过程,导致校园心理剧展演变成了小品展示,并没有达到对学生心理进行调适这一目的。

因此,开展戏剧艺术与校园心理咨询中心合作项目,建立合作团队,运用专业的戏剧训练方法开展戏剧治疗,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互动能力、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减少抑郁情绪,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可见,用科学的艺术疗法缓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焦虑情绪是目前高校心理辅导中心亟待改进的问题。目前,黑龙江大学已经进行初步尝试,收效良好。

综上所述,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科学地运用戏剧艺术,既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还可以发挥戏剧艺术的治愈功能,对促进新时代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艺术教育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启迪思想、陶冶人生、温润心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构建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艺术教育资源尤为重要。目前,黑龙江大学戏剧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随着戏剧通识课程的影响逐渐加大,培训的学生逐渐增多,校史剧、心理剧、大学生艺术节作品不断推出,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和身心健康、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接下来,戏剧通识课程还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戏剧课堂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将戏剧通识课程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广,使综合类高校的戏剧通识课程真正发挥引导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综合类通识戏剧
《医学综述》2009-2020 年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排名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戏剧类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2009~2013年《医学综述》在医学综合类期刊的主要指标与排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