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池塘养鱼综合技术措施(下)

2023-02-15 04:11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公园新村3座203室529100
新农村(浙江) 2023年2期
关键词:鱼病溶氧鱼体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公园新村3座203室(529100)肖 艳

3.冬季池塘养鱼病害分析

冬季虽然并非鱼病爆发期,但也不容小视,例如寄生虫病害等。通常,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间常处于平衡状态;但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损失。寄生虫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死亡。

(1)病害发生原因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特征。如鲺寄生,以其口器及背甲腹面的倒刺刺伤、撕裂宿主皮肤,使宿主十分不安,病鱼出现狂游并跳离水面。大中华鳋的寄生可造成鳃组织的炎性水肿和细胞增生,外观上出现鳃丝末端肿大发白。机械性刺激、损伤可直接造成死亡。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这种病变在实质性器官更为常见。如舌状绦虫除影响鱼的性腺发育外,还可使病鱼体腔鼓起凸出,影响游泳,甚至腹部胀破,导致死亡。侧殖吸虫的大量寄生,可使小鱼的肠道阻塞而致死亡。堵塞还可发生于血管中,如血吸虫病就是典型的病例,三角形的虫卵堵塞肾血管、鳃血管,引起水肿与鳃丝坏死。

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重者可至死亡。如鲟鱼鳃上的尼氏吸虫,每个虫体每天从鳃上吸取0.5毫升血液,严重时每尾鲟鱼可寄生300~400个虫体,失血可使鱼体很快消瘦。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鲺口刺基部的腺细胞能分泌毒素;大中华鳋摄食时能分泌酶行肠外消化等。

(2)对策措施 病原、免疫力、环境等三要素构成发病的基本原因,因而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尽可能全面预防寄生虫。

加强鱼类营养。鱼类越冬期间,体质消耗较大,因此,要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产品,可使鱼类的体质提高,对外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抵抗力增强,有效防止寄生虫病的暴发。

杀灭鱼体寄生虫。由于鱼体在越冬前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水温一旦升高,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大量繁殖,使鱼体感染。可选用一些安全、高效、无公害的消毒药物,彻底杀灭越冬鱼体本身携带的少量寄生虫。

工具管理和使用。工具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条件许可时,做到工具专塘专用,如若不能,则要把使用过的工具经消毒处理后再使用。

避免鱼体受伤。鱼体的黏液层、鳞片、皮肤、黏膜和各器官的分泌物等都有预防病菌、寄生虫侵袭的作用。当鱼体受到损伤时,病原生物就有机可乘,很容易进入鱼体并大量繁殖,从而暴发鱼病。如赤皮病、水霉病等通常在鱼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感染。

防止聚食时缺氧。大量的草鱼在喂食时集中在狭小的范围内,短时间内水域溶氧急剧下降,吃食完后,一些缺氧较为严重的草鱼处于迷糊状态,到处乱窜。如果在投喂点短时间内溶氧急剧下降,可把增氧机打开,及时供氧,就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此外,药物的大量施用和高密度投饵、高蛋白饲料的使用,鱼类易出现肝胆问题。在草鱼养殖过程中肝胆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直接影响到草鱼生长。有人认为,这种行为可能和肝胆不正常有一定的关系。

4.冬季池塘养鱼常见鱼病及其防治

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弱,摄食少,鱼病的防治极易被忽视。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如果不加防范,就会给生产造成损失,尤其对高密度的鱼种越冬池的危害更严重。

水霉。冬季最多的就是水霉,原因主要是低温冻伤。鱼被冻伤主要是底质较差,鱼不太愿停留在底层,或是索饵,或是鱼呼吸系统出了问题。虽然水体并不缺氧,冬天鱼的新陈代谢降低了,对溶氧的需求也小了,但仍然不能维持机体对溶氧的要求,可能是水体溶氧偏低,但更多的可能是鳃出问题了,能通过鳃呼吸进入鱼体的溶氧减少。

有人认为,冬季养鱼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活动少,新陈代谢缓慢,摄食量小,对水质要求低,养鱼池塘不需要施入钙、磷,因而忽视了钙和磷的施入。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提高水体钙和磷的含量,更有利于改善水质和鱼类生理代谢。既可增强鱼体抗寒能力,提高越冬存活率,又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生理指标,在开春后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效益。

气泡病。鱼的气泡病是由于水中溶解的气体过饱和引起的,氧、氮或空气过饱和,都是此病的病因。越冬时池塘肥力充足,水中会有大量浮游植物繁殖,光合作用旺盛,浮游植物繁殖较快,并产生大量的氧气;但由于有冰层覆盖,产生的氧气难以扩散到空气中,致使水体溶解氧过饱和。过饱和的溶解氧通过鱼类的呼吸进入血液中,从而引发气泡病。

另外,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在底部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气体,在缺氧情况下释放出许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也可引发气泡病。气泡病可发生在不同种类、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鱼、虾、贝等水生动物,无论淡水或海水,人工饲养还是天然水域的饲养都可发生。气泡病是在鱼体内和体表出现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气泡,使鱼浮于水面,游泳反常或失掉平衡。

气泡出现的部位,随着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仔鱼的气泡多在鳍的边缘、皮下组织和卵黄囊,稚鱼的气泡多发生在消化道或体腔内,成鱼的气泡多在眼睛角膜下和疏松的结缔组织中,严重时可使眼球突出和瞎眼。在鳍的组织内、口腔粘膜和鳃丝组织中部可发现,内部器官中的气泡经常出现在肠道、幽门垂、心脏和血管等处。在循环系统中的气泡危害最大,能形成气体栓塞,阻止血液流通,使鱼很快死亡。越冬前调节好水质,可使用底改调水剂等全池泼洒,严禁肥水过度;淤泥较厚的池塘应清淤,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在该病流行季节,应定期监测水体溶解氧,发现溶解氧超过20mg/L时,应及时采取注水、换水或使用硫酸铜等措施来降低溶氧含量;对已患病的鱼池可使用菌藻净或蓝藻净全池泼洒,一般使用2天后病情可缓解,对部分效果不明显的池塘,应继续换水1~2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5.冬季池塘养鱼的日常管理

越冬鱼塘环境差,严重缺氧造成死亡。一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鱼类(种)高密度养殖,高投饲,高排泄,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大;二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民居住密集,生活污水和附近工厂废水排放落塘,大量耗氧而引起溶氧不足;三是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亦可引起鱼类(种)中毒死亡;四是鱼塘渗漏大,保水性差,缺少新鲜水源补充,塘小水浅缺氧,鱼类活动空间窄;五是新挖塘、瘦水塘不肥,缺少丰富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产氧量抵不上耗氧量,鱼类缺氧浮头染病死亡。

冬季养鱼的越冬期病害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养殖过程中,常使用一些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等,配合活菌使用效果更好,水质更佳。进入越冬期,宜选择避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较好的地方建越冬池,其大小可根据放养品种、放养数量、加温方式及管理水平而定,旧水泥池在使用前用清水洗干净后,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虾菌毒净”消毒,新池可将鱼塘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用“鱼虾菌毒净”对水全池泼洒,进行消毒。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抗菌驱虫,切断病原体的横向传播,最好使用对鱼类无刺激性,无残毒的消毒剂,定期投喂药饵,添加胆汁酸保肝护胆,增强鱼类体质,提高抗病御寒越冬能力。拉网捕捞操作时要小心细致,勿使鱼体受伤。鱼类越冬期常见有水霉病、粘孢子虫病、斜管虫病、白点病及气泡病等,应请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为防止鱼类冬季掉膘,在鱼种放养进池前,要做好鱼体检查,杜绝病鱼。在鱼类停食前要严格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对发生的各种病症或不明显的轻微病害,都要对症用药彻底治愈,以免鱼在越冬期间因病害而死亡。同时,要合理放养。当水温降至16℃时,应选择体格健壮的亲鱼和鱼种进行放养,在有微流水的条件下,放养量可适当增加。

虽然鱼类在低温环境中不需要大量的能量,但仍会有一定的活动。有人认为,在鱼种长成成鱼后可投喂一些低质饵料,以降低养殖成本。这样做并不科学,在鱼类停食前20天甚至一个月内反而更应适当投喂一些高质量的精饲料,从而提高鱼类的脂肪积蓄和鱼体肌肉的厚度。这样可避免严寒气候带来的冻伤,更主要的是减轻鱼儿越冬带来的“掉膘”。

在投喂技巧上,有句俗语“一天不喂,三天不长”,意思就是停止喂料一天,鱼就会掉膘,而且需要三天时间的继续投喂才能让鱼的长势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停料后导致的掉膘与温度密切相关,停料时温度越高,鱼类的基础代谢消耗越大,鱼的掉膘越快。因此,在秋冬季节不要过早停料,如果水温5℃~10℃时,中午和下午还要少量投喂饲料,只要看到有少量鱼抢食就可以,为避免浪费,投饵率控制在1%以下。

不同鱼类的停料温度各不相同,总体来说,鲫鱼、青鱼这些底层鱼类的停料温度比草鱼、鳊鱼这些中上层鱼类的停料温度要更低一些。鱼类为变温动物,水温降低后,鱼体温度也会随之降低,代谢活动会大大降低,但并不会无限下降。在没有外来食物补充时,鱼类为了保持其基本的代谢活动,就需要依靠分解体内的脂肪、糖类、蛋白质来保持基础代谢正常进行,从而产生掉膘。越冬掉膘带来的价值损失是较大的。

为防止鱼类冬季掉膘,不可忽视病害防治。越冬期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杀虫,切断病原体的横向传播,最好使用对鱼类无刺激性、无残毒的消毒剂,定期投喂药饵,增强鱼类体质,提高抗病御寒越冬能力。尤其是越冬前拉网捕捞操作时要小心细致,勿使鱼体受伤。

鱼病发生后应请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池塘结冰后要在周围打一些冰眼,既有利于池塘水体的有毒气体排放,又有利于大气中的空气渗透,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水溶解氧,改善过冬条件。同时,在大雪过后要及时清扫积雪,保证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冬季可在结冰前把增氧机移至料台附近,每天定时开机半小时左右,以保证增氧机附近不结冰,达到冰下水体长期通风换气、提高溶氧效果。另外,越冬鱼池应保持环境安静,防止禽畜下塘或池周频繁的人车活动,以免诱发鱼类病害。

猜你喜欢
鱼病溶氧鱼体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增氧泵如何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