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张 华 ,谭 兵 ,沙前坤
(1.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重庆 401420; 2.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重庆 408099; 3.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299; 4. 重庆央都生物研究院,重庆 400015)
急性创伤受外力因素影响,出现软组织、器官、骨骼等部位的损伤,多伴随皮肤破损,表现为创面疼痛、红肿、出血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易造成创面感染[1]。临床常采用头孢类抗菌药物预防创面感染,缓解相关临床症状,但单用疗效欠佳,伤口愈合缓慢[1],且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性[2-3],故临床需限制或减少该类药物的使用。虎黄烧伤搽剂源自《刘涓子鬼遗方》中的虎黄汤,属外用中成药,具有泻火解毒、消肿止痛、活血敛疮功效[4],褥疮(蕴毒腐溃证)[5]、烧伤[6]和放射性皮炎[4]等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一项烧伤大鼠的实验模型研究显示,虎黄烧伤搽剂联用抗菌药物较两者单用对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炎性反应的作用更佳[7]。本研究中探讨了虎黄烧伤搽剂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对急性创伤患者创面修复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创伤;伴随湿性渗液、瘙痒疼痛、红肿消退等症状。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临床资料缺失;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证;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中途退出研究。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2019年7 月至2020 年8 月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278 例,按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9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 68 例,女 71 例;年龄 19~65 岁,平均(36.79 ±5.83)岁;创伤部位为头面部28例,四肢89例,躯干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70 例,女69 例;年龄 20~67 岁,平均(36.82±5.79)岁;创伤部位为头面部32例,四肢82例,躯干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创面清创处理,以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吉林省利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67,规格为每粒含头孢氨苄62.5 mg、甲氧苄啶12.5 mg)口服,每次2 粒,每天4 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虎黄烧伤搽剂(重庆喜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51,规格为每瓶100 mL),均匀涂于创面,厚度为0.1 mm,每天2 次,早晚使用。两组患者均用药至伤口愈合。
1)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湿性渗液、瘙痒疼痛、红肿消失时间。2)创面愈合时间。3)炎性因子。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 - 6)、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4)创面瘢痕恢复情况[8]。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标准评估,包括柔软度、厚度、色泽及血管分布。总分3 分,评分越低愈合效果越好。
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n=139)Tab.1 Comparison of the time of symptom disappearance and wound surface hea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d,n=139)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n=139)Tab.1 Comparison of the time of symptom disappearance and wound surface heal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d,n=139)
组别 症状消失 创面愈合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8.54±0.77 12.06±2.75 9.548 0.000湿性渗液6.35±0.78 11.96±3.27 10.422 0.000瘙痒疼痛5.71±0.95 10.68±2.13 13.308 0.000红肿6.02±0.81 11.19±3.14 9.956 0.000
表2 两组患者创面瘢痕恢复情况比较(,分,n=139)Tab.2 Comparison of scar recovery in the wound surfa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139)
表2 两组患者创面瘢痕恢复情况比较(,分,n=139)Tab.2 Comparison of scar recovery in the wound surfa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139)
厚度评分组别 血管分布评分 柔软度评分 色泽评分1.27±0.38 1.86±0.24 6.431 0.000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16±0.34 2.07±0.52 7.176 0.000 0.88±0.39 1.62±0.47 5.578 0.000 1.51±0.75 2.63±0.84 4.872 0.000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139)Tab.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139)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139)Tab.3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139)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 0.05。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aP < 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后0.07±0.02a 0.11±0.03a 6.928 0.000 IL-6(pg/L)治疗前174.65±15.69 173.18±15.73 0.216 0.969治疗后62.86±6.25a 90.79±10.11a 15.210 0.000 CRP(mg/L)治疗前30.64±5.32 30.53±5.47 0.106 0.836治疗后7.63±2.43a 13.48±3.26a 9.739 0.000 TNF- α(ng/mL)治疗前5.93±1.79 5.86±1.73 0.216 0.764治疗后2.65±0.73 3.83±1.08 6.038 0.000 PCT(ng/L)治疗前0.39±0.12 0.37±0.13 0.706 0.482
急性创伤多由钝性或锐性暴力导致,患者皮肤、肌肉等部位受损,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若伤口感染,可能导致愈合困难,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血症、全身炎性反应、大面积组织坏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9]。头孢类抗菌药物属β- 内酰胺类药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干扰蛋白质合成,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发挥广谱抗菌作用,但单用治疗急性创伤疗效不佳[6,10]。此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产生耐药菌,需限制或减少使用。虎黄烧伤搽剂方中,虎杖清热解毒、散瘀止痛,黄连清热泻火、燥湿解毒,黄柏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白芷祛风止痛、消肿排脓,千里光清热解毒,冰片消肿止痛、开窍醒神。诸药合用,共奏消肿敛疮、泻火解毒、活血凉血之功效[11-12]。临床研究表明,虎黄烧伤搽剂能促进上皮组织生长,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3-5],可促进创面愈合,预防细菌入侵[13]。与头孢类抗菌药物联用,能增强抗菌消炎的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加快创面消肿及愈合的速度[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湿性渗液、瘙痒疼痛、红肿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虎黄烧伤搽剂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能发挥较好的药物协同作用,同时加速创面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有关。IL - 6 主要由活化T 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产生,对自然杀伤细胞裂解功能有显著增强作用,可激活多种免疫反应,与体内炎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5]。CRP 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对创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水平可反映炎性水平高低[16]。TNF- α 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活化产生,能通过促进T 淋巴细胞增殖而调节免疫反应,还与 IL-6 的产生有关[17]。PCT 是一种蛋白质,在正常人体内含量较低,细菌感染时会异常升高,急性创伤患者受疼痛刺激及伤口感染影响,体内存在炎性反应,会导致IL - 6 和PCT 水平的异常升高[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 IL - 6,CRP,TNF - α,PCT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虎黄烧伤搽剂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能发挥较好的抗炎、抗感染作用,抑制患者体内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炎性反应有关[1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分布及瘢痕的柔软度、色泽、厚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虎黄烧伤搽剂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可有效改善创面瘢痕的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虎黄烧伤搽剂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创伤的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的症状消失和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创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