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基础施工危险源分析及深基坑安全监测技术

2023-02-15 13:20李德强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2期
关键词:深基坑基坑边坡

李德强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102)

1 引言

桥梁工程的建设条件复杂,加之桥梁结构多样、细节多,施工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安全防控是桥梁工程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加强危险源分析有利于从源头保障工程安全。同时,深基坑施工期间可能有基坑变形、失稳等问题,需做好监测工作。诸如危险源识别、深基坑监测,均是桥梁工程中重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要求施工单位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桥梁基础施工危险源分析及深基坑安全监测。

2 桥梁施工的风险评估体系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做好风险识别对后续风险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推动作用,可以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询问专家等方法收集风险因素。在增加风险识别因素的数量后,风险覆盖面扩宽,风险评估结果更具准确性,有利于风险防控的精准进行。

2.2 风险估计

获取风险因素后,经计算分析,客观评估工程的风险状况。风险估计应着重考虑影响面广等因素,以便加强对关键隐患的处理。为保证风险估计结果的可比性,宜采用风险量进行表示,即风险发生概率与风险损失的乘积。

2.3 风险评价

在风险估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主体应对风险的态度和风险承担能力,确定风险的危害程度。至此,完成风险评估体系运作全流程的前期工作,后续针对风险评估结果采取控制措施。

2.4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从如下两方面着手:(1)风险决策,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承担能力确定适宜的风险控制措施,为风险控制的进行提供引导;(2)风险监控,根据监控结果评估风险因素的实际状况,适时采取处置措施。风险控制时需分析风险对策的适应性,结合风险状况进行选择,如规避风险、缓解风险等。

3 桥梁施工的风险评估方法

3.1 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凭借评估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态度、工作经验等综合素养进行风险评估,常见方法包含外观检查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等。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的操作便捷,无须投入过多的成本;不足之处在于高度依赖人工,风险评估结果受制于参与者的主观态度,若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或工作态度不端正,均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且在面对大规模的风险评估工作时,参与者可能产生厌倦心理,难以获得真实的评估结果,不利于风险控制。

3.2 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以数据为主要的分析对象,从数据中剖析信息,客观评估风险。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需要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涉及的分析方法包含敏感性分析法、蒙塔卡洛法等,常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协同进行,以定量分析结果为主,定性分析结果为辅,获得更具真实性的风险评估结果。定量分析法对数据的需求量大,计算复杂度提升,因此,在应用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时需注重对数据计算方法的合理选择。

3.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

综合应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方法,获得更加可靠的风险评估结果。定性与定量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涉及风险矩阵法、LEC法、层次分析法等多项细分方法,应用时先做定性分析,识别风险因素,由专家打分,筛选出关键风险因素;而后进入定量分析环节,结合数据揭示的信息做风险评估[1]。

以LEC法为例,L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指员工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率,C指由于出现风险事故引发的损失。风险评价时,先为L、E、C三要素打分,确定各自的数值后获得乘积D,用于反映风险的危险性系数,据此评估由于风险产生的损失等级,根据风险类型、影响程度等制定应对策略,落实到位后,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4 基于工程实例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某桥梁拟建场地主要地表水为闽江水口水库,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性潜水居多。桥梁全长288.68 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简支T梁,设矩形盖梁柱式墩和薄壁桥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桥梁的建设,建立起两村落在空间上的沟通渠道,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桥梁建设环境复杂多变,安全隐患多,需加强风险评估,保证桥梁的施工安全。

4.2 风险因素的获取

采用如下3种方法收集风险因素:(1)邀请不少于5名专家填写风险因素调查表;(2)以“施工风险调查”为专题,组织讨论会;(3)从工程建设条件出发,寻找类似的工程,从中获得参考数据。为便于分析,将收集的风险因素划分为技术、环境、管理、社会4个层面的因素。

4.3 施工风险的估计

制定风险因素表后,由专家对LEC法中的L、E、C三要素打分,确定D值,评估风险等级。

4.4 施工风险的评价

在各类风险因素中,混凝土浇筑和高空作业的风险等级最高;重大风险源主要有基坑的开挖和便桥的搭建;大型设备、现场管理、噪声控制、经济环境的风险等级均为1,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

4.5 施工风险的应对策略

经过风险评价后,着重考虑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高空作业几项风险等级≥3的因素,制定应对策略,着重从规避风险和转移风险方面采取措施。

1)施工组织设计并审核,保证可行性。

2)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引导员工按照规范佩戴安全帽及各类安全防护用品。

3)注重施工便桥的设计,保证结构尺寸、受力性能方面的合理性。

4)基坑开挖时采取截水、排水、支撑措施,维持基坑的稳定性。

5)在电力设施集中区域以及各类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设标志牌,起到警示作用。

6)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多,为此设置防护栏、防护网;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高空抛物。

7)制订消防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8)按设计要求搭设支架、支设模板,混凝土浇筑时注重对周边结构的防护。

9)建立健全保险体系,实现风险损失的转移。

10)注重风险的源头防控,避免由于小隐患未及时处治而诱发大规模的安全事故[2]。

5 深基坑安全监测技术

边坡、围护桩(顶部位移、倾斜变形)、地下水位是深基坑安全监测领域的重点指标,具体做如下分析。

5.1 边坡稳定性的监测

基坑放坡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坡度,防止边坡失稳。基坑边坡由于开挖而滑塌时,易导致断桩,因此,必须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利用监测数据指导基坑边坡的安全开挖。观测点沿基坑边线布设,间距约为30 m,必要时适当加密;为获得全面的基坑边坡观测结果,在各特殊位置布点。各观测点均采用长1.0~1.5 m的螺纹钢筋,顶部外露3~5 cm,剩余部分埋入地下。观测点布设到位后,加强防护,避免偏位、受损。

5.2 围护桩的监测

5.2.1 围护桩顶部位移的监测

受基坑开挖的影响,围护桩具有向基坑位移和沉降的变化趋势,以较快的速度位移时,易威胁围护结构的稳定性,为确保围护结构维持稳定状态,需加强对围护桩顶部的位移观测。沿围护桩顶部按15 m的间距依次布点,无论两拐点的间距如何,均有必要在两者间布设观测点,原因在于中间观测点对位移更为敏感,观测数据可更加及时地反映围护桩顶的变化情况。布设观测点时,用射钉器向混凝土中射入观测标志,或在桩顶部打入道钉并用砂浆浇结。

5.2.2 围护桩的倾斜变形监测

受桩背土的作用,围护桩具有向基坑位移的变化趋势,且各点的位移量存在差异,导致围护桩具有倾斜变形现象。一般情况下,位移最大部位主要集中在开挖底面深度周边,位移量超出围护桩可承受的范围时,维护体系失稳,因此,加强对围护桩的测斜具有必要性。测定桩身不同深度的位移,基于实测数据绘制倾斜曲线,根据曲线直观分析围护桩的倾斜变形程度。测点布设位置规划在沿深基坑周围各边的中点,紧贴桩外侧钻深度为20 m的φ110 mm观测孔,向孔内放置PVC测斜管,用于观测。取适量黄砂、泥球,用于填充管壁与孔壁的间隙,保证测斜管的稳定性。此外,直接在钻孔灌注桩内设置测斜管也是可行的方法[3]。

5.3 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观测

地下水位未得到控制时,基坑将遭到水侵蚀作用,完整性和稳定性大幅下降,易诱发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因此,需安排地下水位观测,根据观测数据判断地下水的分布情况,采取基坑内疏干降水措施。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均是重点观测对象,需在基坑内部、外侧布设测点,坑外测点数量比坑内多一倍较为合适。将基坑开挖深度加5 m作为钻孔深度,配套合适规格的带过滤功能的进水管,置入钻进成型的孔内,用粗砂回填管壁与孔壁的间隙。经过观测点的布设后,及时安排观测,采集基坑内外部的地下水位数据,动态采取水位控制措施。

5.4 监测结果及分析

本工程的深基坑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结果见表1。

表1 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结果

根据表1可知,实际监测结果的最大值约为报警值的1/2或1/3,边坡稳定性、桩顶位移、围护桩位移、地下水位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均得到保证,表明工程采取的深基坑施工方法具有可行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本文关于工程实例的分析,提出LEC法在桥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要点,同时阐述深基坑安全监测项目及具体方法,用监测数据反馈现场施工情况、验证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在后续的桥梁工程中,相关单位应以安全施工为基本要求,选用科学的方法做危险源分析,识别危险因素后妥善处理;同时高度重视深基坑施工安全,采取围护桩防护、地下水位控制等措施,根据边坡稳定性、桩顶位移等监测数据适时优化安全防护方法,保障深基坑的施工安全。

猜你喜欢
深基坑基坑边坡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