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龙泉窑的纹饰特征

2023-02-15 05:48刘莹龙泉市博物馆
消费导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刻花龙泉窑釉面

刘莹 龙泉市博物馆

一、龙泉窑的装饰工艺概述

龙泉青瓷在装饰工艺上,可以分为“哥窑”和“弟窑”两种。“哥窑”以纯釉装饰而闻名,其表面天然龟裂所产生的冰纹、蟹爪纹等纹路,使“哥窑”的每一件瓷器都具有独特的工艺性,是一门兼具“天工”与“人巧”的高装饰性艺术。“弟窑”(亦称龙泉窑)烧制的青瓷,集“胎装饰”和“釉装饰”于一体。

二、古代龙泉窑装饰技法

龙泉青瓷的装饰技术随着釉面装饰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在坯胎上进行装饰处理。北宋时期,以石灰釉为主,其釉面薄,晶莹剔透,光彩夺目,通过釉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装饰纹饰。

南宋后,工匠施石灰碱釉,多为上釉工艺,釉面厚实,色泽柔和。因多次施釉的釉质较厚,故在北宋流行的装饰手法已不适宜。南宋的陶艺匠人将泥塑和雕塑艺术中的堆塑、浮雕等技术引进瓷器的装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龙泉青瓷摒弃了北宋时期以“半刀泥”刻花工艺为主的装饰工艺,转而重视能够适应和充分发挥乳浊釉料透光不明显特征的类冰似玉的美学装饰。为了追求这种审美境界,南宋时期龙泉窑在厚釉青瓷产品上创造出了以出筋、堆贴、刻花、印花等为主要特点的装饰工艺。

到了元朝,随着版图的扩张,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瓷器的销量也越来越大。新的瓷器品种不断增多,器型粗大,釉质变厚,釉面变薄。工匠们用雕刻、印、贴、镂、雕和褐色点彩等装饰工艺来美化瓷器。元代改良了南宋时期的施釉工艺,使釉质呈现出半透明的状态。元代匠人提倡刻划、模印、贴塑等装饰手法,对露胎、褐色点彩装饰工艺进行了革新。露胎的“制法”是用未上釉的素胎模,蘸上一层釉汁,贴在器皿的腹部或内侧,经过烧制,其的纹路呈现火红色,与淡雅的釉面形成鲜明的反差,十分显眼。棕色点彩工艺开创了龙泉青瓷彩绘工艺的先河。

明代的装饰手法以模印、刻划为主,辅以雕刻、镂空,并有创意地进行雕琢。在刻花的瓷器上,刻花和厚彩的完美融合,使得刻花艺术有了新的突破。

三、装饰图案

龙泉瓷器的装饰纹样随着装饰手法和器形的变化而变化。唐代早期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鼎盛时期。随着当时人们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陶瓷的花型和颜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莲花盆是仿照金银器的造型,粉盒是唐朝的一种新产品,由盖子和盒子两个部分构成,没有花纹。唐中晚期瓷胎的胎釉品质有改善,其胎质细腻,呈灰白色或灰色,少数有褐斑、印花、堆纹、水纹等图案。这是龙泉窑的发展期,其装饰图案以几何图案为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简朴的美学倾向。

元代龙泉窑青釉点褐彩瓷盘

明代龙泉窑青釉镂雕鼓形瓷凳

元代葵口贴花云鹤盘 露胎

南宋龙泉窑青釉堆塑龙纹带盖瓷瓶(堆塑)

宋代的瓷器小巧而精美,因此其装饰和纹饰都很简单。北宋的装饰以团花、鱼、蕉叶、水波为主,并有鸳鸯、蝴蝶、龙、凤、雁、鹤、荷花、菊花、牡丹花、梅花、百合、水草、灵芝等。盘和碗内多刻团花、水波纹,花纹内有篦纹,通常在外壁上有梳子纹和直纹,瓶腹部刻牡丹纹多见。北宋时期的装饰图案的总体上是对称的。

元代双鱼洗贴花

刻画花(1)

刻画花(2)

元代龙泉窑青釉观音瓷塑像(捏塑)

南宋流行的是单面刻花法,划花次之,梳子纹渐少,常见的图案有莲花,荷,云纹,波纹,莲瓣,蕉叶,如意,以及栩栩如生的凤凰、大雁、鱼儿等。在南宋时期格子图案已经不能作为地纹了,而是在花瓣或枝叶中成了叶脉和花茎,这些纹样都是吉祥和的象征,例如“莲花”代表着“连生贵子”和“年年有余”,燕和雁代表着“延年益寿”,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在这期间产生了一种有花纹的凹槽,其边缘有一种特殊的花纹。这种瓷器用5-6个槽口的内壁用毛坯的泥水作直线,烧制后出现五条白色的丝线,形如一朵盛开的荷花,故称“莲花碗”。在一些荷花盆的底部,刻着“河滨遗范”、“清凉河滨”、“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山片玉”、“儿男遗范”等图案。在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器物以“莲瓣纹”为主要纹样。

元代龙泉窑的独特装饰是莲花纹路,其制作方式是在碗、盘、杯的外缘下,画三到五条平行的弦纹,每隔一段距离用三条短的线切开,花瓣间的宽度由刀刃或钳子在花瓣边缘画出。元代的装饰可以分成传承型、改良型和创新型三种。改良型的装饰例如,景德镇窑青花的装饰形态,结合当地陶瓷的形态特点,改良满工装饰的结构,采取层次化的布置,层间间距大,基本遵循一疏一密的原则,使得器壁的纹饰层次清晰、疏密。创新型指在陶瓷装饰中融入了当时流行的文化元素,包括人物、山水、花鸟、文字。这一时期的装饰纹样有主题纹样和辅助纹样之分,几何纹样通常被作为辅助纹样而装饰在瓷器的口、肩、颈、底等处,与主题纹样互相呼应。莲瓣纹仍是主题纹样的重要题材。

明代初期,龙泉窑烧制了一批官窑,在文献中被称为处州官窑。龙泉窑的器物与景德镇的器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时在龙泉窑器物图案繁复,形制逼真,布局井然有序。元代常见的贴花、露胎花等装饰技法在明代已不再使用。龙、凤、鱼等象征吉祥的兽形图案明中期龙泉窑烧制的数量大幅减少了,随着陶瓷的品质下降,龙泉窑也随之没落。

到了清代,龙泉窑中仅存的几个窑口还在制作着少量的青花瓷器,如竹,梅,兰,菊,牡丹,荷叶,莲瓣,云,龙,鱼,珍珠,八卦,鼓钉,斜方格等。龙泉窑的生产在此期间逐渐式微,技法单一,纹样也逐渐回归到没有主导纹样的花卉纹样。

结语

龙泉窑陶瓷被誉为世界陶瓷中最耀眼的一颗宝石,在中国陶瓷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龙泉瓷器之所以能享有盛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釉色和独特的装饰手法,更是因为它的花纹图案丰富。在龙泉窑的全盛时期,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文字等综合装饰纹,多采用对称、平衡的形式,主、辅纹相结合,使画面生动、富有情趣。

由此可以看出,在陶瓷生产中,装饰纹样与陶瓷的生产水平息息相关。龙泉窑初期的制瓷工艺简陋,原始的装饰手法决定了其朴素的审美取向,因此,简约大气的几何图案成了主要的图案。北宋时期是龙泉窑发展的时期,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烧制的数量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莲花瓣纹样为主导的花卉装饰纹样想象体现了当时人们自然美的审美取向。直到南宋时期,龙泉窑的发展达到了鼎盛,陶瓷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陶瓷种类繁多,装饰方法多种多样,装饰纹样丰富,各种题材的纹样并存想象主题纹样和辅助纹样有机结合,画面样式新颖独特。到了明清时期龙泉窑的窑址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瓷器的品质也越来越差,做工也越来越简陋,装饰的方法也越来越简单。

猜你喜欢
刻花龙泉窑釉面
一种具有闪光干粒效果的釉面的制备方法、砖体及其应用
浅谈青瓷刻花装饰艺术的现代表现形式与图案创新
西夏黑釉剔刻花瓷与宋元黑釉剔刻花瓷的对比研究*
耀州瓷刻花装饰手法与创新
一种高温镁质无光釉的研制*
工艺参数对日用陶瓷镁质无光白釉的影响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浴火涅槃釉色凝 妙手幻形刻花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