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张京菁 杨文豪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实验法,对西藏民族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考核测试,分析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经对体质测试数据真实性考察及综合性分析获如下结论:①平均分的影响因素有样本容量,各班人数不均,班级平均分不是唯一评分标准;②随着年级的增长,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学生对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视程度低导致其身体素质逐渐下降;③男生的身体素质比女生身体素质好;④在总成绩优秀行列中,藏族与汉族学生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异;⑤藏族学生耐力性项目成绩较汉族学生突出。通过研究分析,了解我校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及数据所体现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与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为宗旨开展的各种各样校园体育文化活动[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理论落实的重要阶段,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着力推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2]。随着各大高校逐渐将体育课程所占的比例加大,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情况逐渐被重视,研究分析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现状,以便于更好的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参考[3]。通过对西藏民族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所得出的数据研究分析,找出我校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中有待改善的地方和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在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动机比较纯正,目的明确,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也逐渐增加,内容广泛,形式多样[4]。分析西藏民族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提出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法与对策,培养内在动机,增强终身体育理念,加强自主运动意识,进而对西藏民族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提供帮助,更好的落实国家号召。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5]。西藏民族大学体质检测是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项目稍作改动,测试结果能够反应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本文通过让测试对象按照指定项目的要求完成测试,将所得出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进行归纳整理。
从图1、表1可以看出,本次体质测试共有12个班级参与测评,根据班级平均分进行排名得出第一名为20体教专,最后一名为20运训。经调查了解,20体教专全班共20人,其中男9人,女11人;20运训全班共35人,其中男34人,女1人。从数据直观分析来看,由于总人数及男女人数不均等,平均分的影响因素有样本容量,所以班级平均分不能作为评价班级学生身体素质好坏的唯一评分标准和依据。
图1 班级总成绩平均分
表1 班级20体教专、20运训数据对比
根据图2可以看出,20运训男生最高分为409.55,女生最低分为347.75;20体教专男生最高分为377.65,女生最低分为325.45。由此得出,20运训男生最高分高于20体教专男生最高分,20运训女生最低分高于20体教专女生最低分。研究发现,总分排名第一名的班级不一定班内所有学生的成绩都比总分排名倒数第一名的班级成绩好。经计算,20体教专极差是241.55,20运训极差是318.75。可以看出20运训班级离散程度大,班级的两极差异也较大。班内少数人成绩优异以及班内少数人成绩较差会对班级平均成绩有影响,但班级平均成绩的高低主要来源于班级同学的综合实力。因此,班级学生整体水平对班级成绩影响较为重要。
图2 班级20体教专、20运训部分成绩数据对比
从表2可知,本次体质测试总排名前三名分别为:大一年级20体教专总分348.07分;大二年级19体教一班总分328.58分;大三年级18体教1班总分328.24分。从班级平均分以及成绩总排名来看,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要高于大二及大三学生。根据数据所得结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所知,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的原因除了理论知识学习的增加以及实践经验积累的增多,还有自身主观因素以及外在客观因素:自身主观因素是体重的增加及肌肉力量的下降。体重增长会使人体在运动时有过度负担,肌肉力量的下降会使人在运动过程中面对应急行为及偶然损伤无法做出合理的预防及避免;外在客观因素是体育课程投资支持不足以及体育课程教授方法不当。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从根本上来源于校方的重视及充分的资金保障,体育教学质量及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提升,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充分支持与投资[6]。在体育课程授课过程中,因班级人数过多,教学组织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难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其不能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表2 体测前三名班级数据分析
因男女人数不均等,所以选择前四十五名学生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格分以上作比较,更能准确评价身体素质的强弱。由表3得知,男生前四十五名平均分为378.37,女生前四十五名平均分为351.34;男生前四十五名最高分为445.65,女生前四十五名最高分为417.1;男生前四十五名最低分为355.1,女生前四十五名最低分为302.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男生前四十五名平均分以及排名最高最低分都高于女生,充分证明男生整体身体素质比女生好,除先天性自身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男生比女生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重视程度更高,进行户外运动的次数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更强。
表3 体测男女前四十五名数据分析
由于西藏民族大学的特殊性(办学性质特殊),分析不同民族身体素质占比非常必要。表4对男女总分前十名中藏汉学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在男前十名中有6名藏族学生,4名汉族学生,藏族学生比汉族学生人数多;在女前十名中有3名藏族学生,7名汉族学生,汉族学生比藏族学生人数多。男前十名中藏族人数占比为60%,汉族人数占比为40%;女前十名中藏族人数占比为30%,汉族人数占比为70%,两者差异不大。用SPSS软件分析男女总分前十名中藏族与汉族差异性比较,P值为0.395,P>0.05称“不显著”。因此,学校所制订的体育课程以及给学生们提供的锻炼机会,对待不同民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以及体育兴趣培养都有良好的规划,使整体水平较均匀,产生的差距较小。综上所述,在总成绩优秀行列中,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4 男女总分前十名中藏族与汉族数据分析
由表5可知,藏族学生在男1000米、女800米这两个项目中占有统治地位,在中长跑项目中占有优势。男1000米前十名中藏族学生有8名,汉族学生有2名,藏族人数占比为80%,所占满分比例为0%,汉族人数占比为20%,所占满分比例为10%;女800米前十名中藏族学生有9名,汉族学生仅1名,藏族人数占比为90%,所占满分比例为60%,汉族人数占比为10%,所占满分比例为10%。因地域海拔及生长环境的不同,藏族学生先天身体条件在某一方面较为突出,对后天参与体育锻炼产生积极影响。由此看来,虽然在总成绩排名中藏汉学生没有很大差异,但个别项目藏族学生却占很大优势,除了因地域因素导致的先天身体条件优异以外,后天刻苦训练更是促使其身体素质提高的关键。当然,不能因藏族学生某项较为突出就定义为藏族学生身体素质比汉族学生好,判断身体素质的好坏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评定。
表5 男1000米、女800米前十名藏族与汉族数据分析(P=10)
从现阶段各个高校发展的情况来看,可以根据每学年的入学人数严格控制各个班级的人员分配,在教师教授范围之内,班级人数合理化,在后期的体育锻炼以及教学中,教师尽量做到兼顾班级每一位学生,采取班级分组计划,制定各组训练目标,将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组中,完善期末考核制度,激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以及班级整体平均实力。
不断加强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这里所指的理论知识教学,并不是在普通高校增设理论课程,而是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7]。在学生实际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知识渗透和讲解,通过口头指令以及动作路线示范,使学生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练习次数,养成正确的锻炼方式。为了避免学生随着年级增长出现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严格把控体育课程考核制度,制订严格的达标要求,督促学生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第一”意识,倡导“终身体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科学健身观念,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运动处方[8]。对待男女生要有所区别,大部分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较低,教师在课程设计以及授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这点,严格把握课控,培养体育兴趣,引起内在动机,不一味地追求成绩结果和动作标准程度等,使兴趣较低的学生逐渐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利用课外时间制定课余活动计划,尤其针对女生,运动形式不限,使她们可以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加强自身体育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学习、更好生活的基础和基本保障,体育锻炼是提高个体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9]。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学业生涯逐渐丰富,如各种院系活动、加入各种组织机构、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发表期刊论文等,从而减少了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学校可以在评奖制度上加大对体育锻炼优秀者及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者的加分,提高体育活动加分权在期末测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更好的激励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每个学期开展体测工作所获得的学生体质数据,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有关部门了解学生体质变化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发育程度、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以及各个时期体质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体质状况,激发与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对西藏民族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体测数据进行研究,详细了解其发展现状并提出策略,制定更加详细的体育教学内容,使测试标准更加合理且严谨,为西藏民族大学的体育发展、增进学生体质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