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远玲,刘晓露,韦智林,宁雪,钟珍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广西 钦州 53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s herniation,LDH)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我国LDH患者占全国总人数的15.2%[1],该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及低龄化趋势。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在LDH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临床实践[2]发现,因手术应激等因素造成的术后疼痛仍是影响患者术后生理、心理恢复及手术疗效的主要问题之一。资料[3]表明,LDH患者遗留腰腿痛的发生率为40%~50%。术后疼痛会降低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影响术后康复锻炼的质量[4]。因此,在患者住院手术期间和出院后1~2周内开展良好的镇痛护理对加快术后腰椎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资源有重要意义[5]。镇痛护理是外科手术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疼痛评估、镇痛护理、健康教育加强功能锻炼等方法不但能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提升[6-7]。本研究旨在探讨镇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质量的影响。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LDH伴神经压迫症状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MRI、CT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LDH;(2)符合手术指征;(3)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者。排除标准:(1)腰椎结核、肿瘤;(2)既往有腰部手术史;(3)对吗啡、黄安等止痛药物过敏;(4)合并精神疾病。选取符合条件的100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于本院接受LDH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1 对照组 在手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等护理。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镇痛护理。(1)成立镇痛护理小组。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组员包括医生、主管护师、护师和责任护士。所有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镇痛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疼痛评估工具及非药物镇痛法(心理疗法、音乐疗法)和药物镇痛法的应用方案。(2)手术前即做好患者的疼痛评估,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同时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镇痛的健康教育,告知其镇痛的目的、措施和注意事项。(3)术后患者意识清晰,但麻醉失效前采用数值分级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结果并告知医生。当评分在4分及以上时,每天评估两次;评分在3分及以下时,每天评估1次。将每次评估结果填写在疼痛评估单中,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实施合理的镇痛方案。(4)非药物镇痛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痛,缓解其内心的恐惧紧张,疏导心理压力,并采用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提高痛阈。同时,教会患者深呼吸、冥想等疼痛缓解方法,让患者增强疼痛控制感,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和无助感。使患者理解并掌握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及时准确地报告疼痛,便于及时有效地处理疼痛。(5)药物镇痛护理:对于中度疼痛者可使用非甾体镇痛药;对于重度疼痛者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同时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持续治疗48 h。出院前指导患者评估自己的疼痛情况,嘱其根据疼痛情况复诊。同时,伤口较大者在出院后继续使用镇痛药,时间为两周,创口较小者持续用药1周。(6)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出院时确保患者已掌握功能锻炼方法。(7)出院后1、3、6个月复诊或回访。
1.3.1 疼痛程度 采用NR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疼痛评分及疼痛严重情况。该量表0~10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0分表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3~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8]。
1.3.2 腰椎功能 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时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此量表包含腰腿痛程度、个人生活料理情况、提举重物情况、行走情况、坐立情况、站立情况、睡眠情况、性生活情况、社会生活情况和旅行情况等10个问题,每个问题6个选项,每个问题的最高得分为5分,选择第一个选项得分为0分,依次选择最后一个选项得分为5分,最高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9]。
1.3.3 腰椎神经功能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时的腰椎神经功能。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神经功能下降越明显[10]。
1.3.4 护理效果 出院当天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治疗和护理效果。显效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功能障碍;有效为偶有疼痛,但能开展日常活动;无效为疼痛明显,日常活动受限[11]。护理满意度:出院当天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分表进行调查,该表包括25个条目,单条目评分1~4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越高。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NR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NRS评分比较分)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的ODI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两组出院后1、3、6个月的ODI评分均低于出院时,两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ODI评分均低于出院后1个月,两组出院后6个月的ODI评分低于出院后3个月,且研究组各时间点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ODI评分比较分)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的JOA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两组出院后1、3、6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两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出院后1个月,两组出院后6个月的JOA评分高于出院后3个月,且研究组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JOA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n(%)]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6±2.47)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11±4.52)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6.933,P<0.05)。
手术治疗LDH伴神经压迫症状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为了改善腰背部肌肉萎缩及神经根压迫造成的腰椎功能障碍,术后康复至关重要[12]。前期研究[13]发现,在早期康复训练的支持下,多数患者在手术后均能恢复日常功能,但部分患者往往遗留腰腿痛症状。在手术创伤的影响下,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该状态会造成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及机体内环境紊乱,从而诱发和加重疼痛症状[14]。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LDH伴神经压迫症状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干预和护理不容忽视。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了镇痛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改善程度和ODI、JO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与沈传慧[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对LDH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能够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健康锻炼依从性,进而促进其腰椎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镇痛护理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带来的疼痛,并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该护理模式在各种手术护理过程的应用中具有极高的适应性。除了通过常规化护理加强对生命体征监测、伤口引流管的观察,去除加重疼痛的各种因素,创造良好的创口愈合环境以外。镇痛护理方案还通过组建镇痛小组,并利用NRS量表反复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了个体化合理镇痛方案,强化了临床对术后疼痛的干预措施[16]。且在针对性疼痛宣教下,不仅促使患者改变对待术后疼痛的观念,还可帮助其掌握和应用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等多种自我疼痛缓解方法,可进一步缓解术后疼痛[17]。此外,药物镇痛也是镇痛护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镇痛护理下,通过多模式、个体化、按时给药的镇痛方案,避免药物代谢动力学个体差异对止痛有效性的影响,防止严重疼痛对术后康复的影响[18]。在术后充分镇痛基础上鼓励患者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镇痛护理的应用可提高护理效果,拉近护患关系。
在镇痛护理的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有必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对疼痛的定义、疼痛的评估方法和疼痛的治疗和护理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度。第二,需发挥护理人员的疼痛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围术期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疼痛教育是手术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护士必须有积极的信念,确保患者对疼痛、疼痛评估和止痛方法有充分的认知,以避免手术后处理疼痛存在障碍[4]。第三,需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LDH伴神经压迫症状患者在手术后的心理状态与疼痛存在共生性,疼痛会诱发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而负面心理会加重疼痛,降低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19]。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管理,保证其情绪稳定,有助于提高镇痛效果,促进腰椎和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在LDH伴神经压迫症状手术患者实施镇痛护理有助于促进腰椎功能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