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敏,程 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国内基建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土木建筑行业的进步,同时土木建筑行业的科研水平奠定了基础设施建造的基础。对于土木专业而言,行业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建筑的极限,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重大的使命。土木硕士是进行专业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开展土木专业教学的高校较多,各自特色不尽相同,结合学生及学校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将事半功倍。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国内拥有研究生学位的总人数约800 万人,在校硕士研究生244 万人左右,合计有硕士研究生1 050 万人左右。从12 个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人数来看,工学门类硕士研究生占91万,其中,土木工程专业是工学门类当中发展历程较为久远的一门学科。土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少部分高校为两年或两年半。其中,第一年内均需要完成相应的学科课程,而后面的时间则需要用于试验、实习和科研。培养时间上的限制、培养任务的繁重,造成不同定位的学校对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部分高校偏向于工程应用,也有高校偏向于科学研究。而大部分高校对于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均偏向于科研研究,要求研究生具有独立完成一项科研任务的能力。因此,科学研究必然会成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科研能力无疑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一个合格的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了在工程实例当中具有更高的见解以外,在科研方面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建树。
对于土木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对此做出了一定的探索。王迎等[1]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与方案,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思路。袁晓露等[2]通过引入科学研究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为目标,建立渐次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改进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构建了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王柳燕等[3]通过构建土木工程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平台,开发了促进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对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发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指导意义。董侨等[4]从专业课设置、跨专业选课制度、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四个方面,分析美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为研究生进行交叉领域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旨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斌等[5]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并结合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从优化课程体系、重视科研实践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国内高校大量的教育工作中对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6-8]。
近年来,各地高校响应国家政策,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了扩招,土木专业作为工学硕士当中的中流砥柱也不例外,同时,受到当下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土木专业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拿到更高的学历,从而提升个人的社会竞争力。然而,硕士研究生的名额对于所有高校来说都是限定的,在考研过程中,一部分未达到理想院校录取的学生会选择调剂到未招录满额的高校,通过调剂招收学生的高校的土木专业研究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硕士生源差异
通过调剂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一部分是在研究生初试当中成绩不理想的本科学生,还有一部分为复试当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部分学生本科来自土木名校,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普通本科,专业素养会有所区别。
2.学习思想上的懈怠
就土木专业本科生而言,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渠道为施工项目部,工作环境让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选择考研取得硕士文凭,便于未来就业。因此,这类学生不会选择专业较强的学校,而选择相对容易考上的地方院校,从而造成对科研任务心理上的排斥。
3.对科研任务的陌生
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本科阶段从未接触过科研任务,有的学生本科期间仅专注于专业知识的积累,而对科研任务,学术论文从未接触,造成学生对一套完整的科研工作体系及其模式掌握不够,开始科研工作的准备时间较长,进入角色较慢。
针对目前此类地方高校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如何提高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变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对此,本文对在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影响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后期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指导。基于此,本文以地方院校全日制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相关信息作为样本,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影响研究生科研水平的主要因素。
选取的某高校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共200 人进行问卷调查,考虑到土木专业自身的特点,选取了导师性别、学生性别、课题组人数、硕士类别、实习时长、学生来源、课程平均分、经济水平和文献阅读数量9 个指标进行问查。其中,考虑到工程行业的特点,对其导师性别进行划分,传统意义上来说,男性硕士研究生导师比女性硕士研究生导师更具优势。学生性别一定程度上对性格方面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学生性别进行了划分。课题组是硕士研究生的相同行业的小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对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会造成影响。与众多的专业特点一样,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分专硕与学硕,不同的类别研究生要求有所差异,将此作为其中一个问题。实习是土木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即使没有固定的企业实习,也难免会走进行业相关的单位。学生的来源是地方院校的一大特点,必不可缺。课程平均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学生的学习能力,需将其考虑在内。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学生生活上的特点,将其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判断学生的生活水平与科研能力之间的关系。文献的阅读数量表征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知识素养的积累,不可或缺。
筛选出20 份不合格的问卷,以180 份问卷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所有问卷中男生132人,占比73.3%,女生48人,占比26.7%。对于科研水平高低的认定,目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多数高校以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主要参考。结合学校与土木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定义被调查学生的科研水平,将在SCI、EI 和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的学生科研水平定义为“高”,在普通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的学术科研水平定义为“中”,未发表过任何文章的学术科研水平定义为“低”。
通过对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性别、课题组人数、硕士类别、实习时长、学生来源、课程平均分、经济水平和文献阅读数量进行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男性偏多,调查学生当中男性导师人数占比80%,硕士类别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占比相对较少,仅10%。课题组人数多在5~8人,部分仅有2~3人,少数超过8 人。研究生实习时长大多数在6 个月左右,也有学生不参加实习,少有学生实习超过一年。大多数学生来源于普通本科院校,占比90%,仅有少数几个人本科毕业于土木名校。课程平均分超过80 分的学生占比68%,超过90 分的学生占比11%。学生经济水平以每月花费进行划分,超过2 000 的学生占比92%,超过3 000 的占比54%,超过4 000 的人数较少,大部分研究生每月花费集中在2 000~4 000 以内。文献的阅读数量,不同级的硕士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行业相关学术论文阅读量100 篇以下的学生占比8%,100~200 篇的学生占比48%,超过200 篇的学生占比44%。将上述所采集的数据通过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其与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当研究X 对于Y 的影响,Y 为定量数据则可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如果Y 是定类数据,此时则需要使用logistic 回归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是分析因变量为分类变量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常用于解决分类问题,如正态性二分类、多分类。逻辑回归本质上是在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增加了逻辑函数。由于逻辑回归在数据的正态性及自变量类型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并且还具有系数的可解释性等特点,使得其在各个学科内都普遍的应用。logistic 回归可以分为二元logistic 回归、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区别在于因变量Y 的数据类型,具体区别见表1。
表1 logistic 回归模型区别
假设学生科研水平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变量Z,在判定科研水平高低的时候,需要引入一个评判标准,或者叫作判断阈值ck,当隐变量落在某两个相邻的阈值之间时,得到科研水平等级,具体如下
将c1抽象为只在普通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的学生科研水平,c2抽象为在SIC、EI 和核心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的学生科研水平。如果知道Z 的具体取值,那么可以直接建立回归模型Y=α+Xβ+ε,但是实际上Z 的取值是无法知道的,但是根据上面的模型,可是判断科研水平Y 的累积概率是指Y 落在一个特定点的概率。
在样本当中,因变量为科研水平的等级,采用1、2、3 定义科研水平的低中高,自变量为导师性别、课题组人数、硕士类别、实习时长、学生来源、课程平均分、经济水平和文献阅读数量。由于导师性别、学生性别、硕士类别和学生来源无法进行具体的数值定义,采用0/1 进行分类,而课题组人数、实习时长、课程平均分及经济水平直接采用调查结果所得的数值数据,具体的分类标准见表2。
表2 数据变量说明
采用spss 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其中,p 为模型全局性的卡方检验对应值,当p 值小于0.05时,表明该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value 为回归系数,表示该自变量改变一个单位,logit(p)的改变量,系数越大,表明对因变量的分级影响越大。
表3 回归模型结果
从表3 的结果可以看出,硕士类别、课题组人数、实习时长、课程平均分和文献阅读数量的p 值均小于0.05,而导师性别、学生性别、学生来源和经济水平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就调查的样本来看,硕士类别、课题组人数、实习时长、课程平均分和文献阅读数量对于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的科研水平高低的划分具有显著影响,而剩下的所有因素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于所有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而言,回归系数的大小排序依次为文献阅读数量、课程平均分、实习时长、硕士类别和课题组人数,对应地,其对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水平的分级影响也是由大到小。
从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文献阅读数量、实习时长、硕士类别、课程平均分和课题组人数对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而导师性别、学生性别、学生来源及经济水平对其影响偏小。分析其原因如下。
(1)文献的阅读数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硕士研究生在自己专业领域上的知识积累,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具有较大的意义。结合土木专业的特点,科研的主要方法多基于试验,文献当中的试验方法与思路,可以为土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同时,大量的文献阅读有利于发现现阶段专业领域上的问题于不足,借鉴前人研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与学生自己的科研领域,使自己的见解更加完善。而对于专业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后期的学术论文写作,便于高效地完成学术论文的投稿。
(2)相较于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土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绝大部分需要完成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不同学生的实习时间长短不同,且实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开展自己的学术论文,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受到了一定限制,且对于土木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术论文多基于试验,完成周期较长。因此,时间上的冲突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木专业研究生在专业科研能力上的进步,导致学生在学术领域并没有较大的建树。
(3)就目前的工学硕士系统来讲,分为两个部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就大部分高校而言,学术型硕士的毕业要求较专业型硕士要高,相应的培养计划也有所区别。学术型硕士的主要任务在于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研究,而专业型硕士的主要工作集中于工程实际,即实际案例的分析,更趋向于应用,导致不同的硕士类型在科研水平上有所差异。且对于必要要求来说,多数高校对学术型硕士具有发表学术期刊论文的硬性要求,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的要求相对较低,对于科研任务的态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最终造成了在科研水平上的差异。
(4)在就读的硕士研究生当中,学生不会在科研任务上单打独斗,每一个硕士研究生均隶属于一个课题组。课题组的氛围、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在面对难题时,课题组的成员会互相提供一些较好的建议,帮助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在撰写专业文章时,不同的课题组成员存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为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提供更好的思路。在试验过程当中,因为课题组成员同属于一个专业领域,可以相互帮助,使得试验过程更加高效。课题组人数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思想跨度的范围,也相应地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5)就土木专业而言,男性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较女性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而言数量偏多,但是对于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未见明显差异;学生的性别与之类似,就土木专业,女学生的细心与男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未使其在科研水平上的表现出现较大的区别。与之前所考虑的不一样的是,学生的来源不同并未造成在硕士阶段科研水平上的明显区别,这与传统观念想法不同。部分硕士研究生导师招收学生时,第一印象认为来自名校的学生的科研水平一定较普通高校学生要强,但分析结果显示,并未存在较大差异。当学生进入到同一所高校进行硕士阶段的学习后,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同一起点,加上基础知识难度较小,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不会造成较大的差异,对于后期科研能力的影响也就显得并不明显。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来说,学校的补贴与导师的津贴已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不存在较大的花费,少有人在兼职上花费时间,在此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的时间同等,并未在科研能力上造成较大的差异。
为了提高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结合造成科研水平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地方院校而言,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
(1)从分析结果来看,文献阅读数量对于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此,学校方面可以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量,开展相应的文献交流活动。导师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文献阅读任务的安排,使学生大量地阅读专业相关的文献,不断地积累试验方法,培养专业素养,吸取新的知识。
(2)土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于学位课程的掌握相对简单,对后期科研水平的提高并未造成较大差异,专业实习的时长对科研水平具有较大影响。高校可以在不压缩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时间上的安排进行压缩,对实习的时间进行合理调整,保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完成个人的科研任务,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3)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区别较为明显,大多数高校对专业型硕士的毕业没有任何要求,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不端正。就专业型硕士的毕业要求,不应完全不限制,可以与学术型硕士进行区别,减小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思想压力,使其自觉的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
(4)课题组的人数对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可以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思路。而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所以可以从课题组氛围进行入手。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求更为严格,使学生更为活跃,建立一个良好的课题组氛围,促进学生在合作当中学习,提高课题组所有人的科研能力。
(5)硕士研究生的来源与后期的科研水平并无明显差异,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进行学生选择、培养时应一视同仁,不可区别对待。新生入学相当于所有学生到同一起跑线,所有学生并无较大差异。
硕士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在于科研,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漫长且重要的过程。土木专业各种培养方案的限制,造成了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能力上的不足。就地方高校而言,学生科研水平上的差异更为明显。本次所选取的样本当中,包含的影响因素可能尚有欠缺,但也可以为后续的土木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的实施过程需要学校、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