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爽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 保定 071000)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在大思政格局下,各专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术英语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强调在学术环境中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目前在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元素在学术英语课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可能会影响学术英语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实际效果。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在P(projects)C(cases)T(texts)教学模式下构建学术英语课程与思政元素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机融合的机制,促使学术英语在教学中实现“知、情、意、行”的德育目标。
学术英语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1],是“为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而设置的”[2]。《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7版)(简称“《指南》”)[3]搭建了大学英语总体框架,并为学术英语指明方向。《指南》指出,学术英语分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
蔡基刚[4]在《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中强调,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应是学术英语,认为中国大学英语的未来之路是将大学英语定位于学生和社会所需要的学术英语。事实上,中国一些研究型大学十年前已经开始探索在高校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比如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在2011 年前后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然而,将学术英语设置为选修课程在学术界的呼声更高一些。夏纪梅[5]认为,“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是增设性的,而不是替代性”。王守仁[6]认为,“各个学校和大学生对课程设置有个性化需求,而只有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才符合科学发展观”。
就价值导向而言,在过去教学中,学术英语主要体现了工具性和实用性特征,忽略了学术英语的人文性,在以后学术英语教学中,需要强调人文素养培养。毋庸置疑,课程思政为学术英语教学实现其人文性功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蔡基刚[7]教授提出的PCT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大格局下大学英语教学需求。P(projects)C(cases)T(texts)混合教学模式,主要由两种教学法混合而成:项目教学法和文本分析法组合。文本分析法是指在教学中以文本为基础,对文本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分析,挖掘那些不为普通读者所掌握的深层意义,注重挖掘文本背后的隐喻意义。这涉及辩证思维、文化内涵、精神价值等,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approach)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产出导向型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真实项目而进行的活动。
PCT 教学模式与学术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是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梳理学术英语教材文本,并结合理工科学生为主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依托项目教学法模式,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效实现学术英语课程思政。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集中于通用大学英语研究,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新体验大学英语》《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将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进行了科学有效地融合。但是,截至目前,尚没有关于学术英语思政相关教材推出,且学术英语与思政元素有机合理融合机制也尚未构建完整。
在PCT 教学模式下将“知、情、意、行”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知”意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意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意指所要明确的道理;“行”意指教师通过教学促使学生采取的行动。本研究力求挖掘学术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坚持将思政教育贯穿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学术英语教材和思政元素是重点研究对象。具体包含蔡基刚教授主编的《学术英语综合教程》教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术英语课程思政融合机制研究包含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部分。理论层面侧重研究设计机制,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一体化。实践层面指实施机制,主要指实施途径和推送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课程思政元素是什么?
(2)PCT 教学模式下,融合机制包含什么?如何体现一体化?
(3)如何设计评价机制?
1.理论层面融合
理论层面融合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设计一体化原则”。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严密科学地设计任务。正如成矫林教授[8]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塑造,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设计一体化原则,三者关系图如图1 所示。
图1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设计关系图
2.实践层面融合
(1)实施途径。课前:推出教学相关视频,将显性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以“unit 6,食物缺乏对注意力和毅力影响”,请同学们观看Ted 视频《食物如何影响你的大脑》,并思考饮食对人的影响,要求同学提前搜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的影响”相关案例,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做好课堂发言。课中: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堂汇报,将隐性思政贯穿其中。①教师分析和解读单元文本,讲授学术阅读中的记笔记技巧,并布置相关练习②教师讲解如何准备学术会议的口头报告。③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报告。④组织学生进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的影响”的汇报,教师发表个人观点,进行价值引领,并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课后:完成指定或自拟教学活动任务。指定本单元项目调查,如粮食问题、食品安全、学生食堂等调查项目。要求学生结合思政元素评论意义和价值,如袁隆平研究水稻的精神和品格毅力、节约粮食的优良传统等。
(2)推送模式。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推送;师生需要准备和完成任务,并对完成任务进行反思和反馈。如图2 所示。
图2 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推送模式图
1.分析教材语篇与思政元素,形成新的融合文本
本研究将深挖教材、确定思政结合点、调动学生兴趣、重新思考课堂设计,以期对课程建设具有一定贡献。
黄国文[9]提出:“要对课堂语篇进行研究,建议从语言角度思考,认为任何话语(包括课堂话语)都具有价值取向。话语分析可以从思政思维角度进行,但是,不要对整个语篇进行穷尽的分析,而是要注重那些突出的、有分析意义的语言成分。”团队在研究中基于文本融合内容,推出具有突出意义和典型示范性的教学活动。
学术英语思政融合主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内容进行融合,多层面、多维度挖掘和提炼思政教育元素,明确思政教育内容。
(1)国家层面的思政教育元素是指传播先进的时代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凸显中国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传播社会正能量。(2)社会层面的思政教育元素是指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建设和谐、文明、美丽的生存环境等。(3)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传播双赢思维、利他精神、与人为善等正能量。如图3 所示。
图3 教材语篇与思政元素融合图
2.设计教学活动项目,融合思政元素
梳理教材文本,初步设定思政活动项目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体现。六个单元活动项目展示见表1。
表1 教学单元与思政元素融入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展开相应的实证工作。
(1)调查分析法。本研究在研究准备阶段通过问卷形式对学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现状进行学情分析,如2020 年5 月进行了“公外2019 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相关调查,了解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行动研究法。第一轮第一步,计划思政元素如何实现融合;第一轮第二步,采取行动,制定项目,确定课前推送的任务视频;第一轮第三步,考察研究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和项目是否符合学情;第一轮第四步,反思制定的融合机制和教学项目是否科学合理,团队对各项活动安排评价结果如何。第二轮第一步,修改第一轮问题。按修订后的计划再行动、再考察、再反思。
学术英语与思政元素融合机制研究,在目前研究中成果较少。本研究针对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精心设计和论证,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性和特色。通过项目设计和文本设计,把思政主题元素融入教学和项目活动中,完成显性和隐性双线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参与项目、项目成果展示、项目评价和总结等提升英语技能和人文素养,使教学实践达到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育人目标。在设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输出,使学生明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助力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知识传授方面,提高教师课程与教材开发的能力,落实如何将思政元素与内容融入到英语课程中;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管理能力,达到思政内容融入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学术语言能力、学术人文素养、学术思辨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术英语立德树人的德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