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家骏,李 慧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019年,教育部在《职教二十条》中提到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在此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开始探索如何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如何运用好新型活页式教材在课堂中发挥出较好的效果,如何按照新型活页式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什么不一样等。其中,苏雪,程新丽[1]分析了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结构以及与传统教材的区别;李希[2]等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课程特点进行分析,探索了活页式教材的设计路径和方案;张丽等[3]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在新型活页式教材中的应用,论证了教材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对实践“三教”改革和培养学生德业融合等方面有促进作用;贺丹[4],麦晓丽[5],邹春杰[6]等人均一某一课程为例,分析新型活页式教材在某一专业课程中如何实现其应有的效果以及目前取得的教学效果分享。
对于新型活页式教材育人工作的研究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探索成果明显,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茶文化》课程分析新型活页式教材重构的细节和逻辑,探究新型活页式如何实现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笔者分析活页式教材的属性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工作活页属性和教材的属性。其中,工作活页属性包括结构化、形式化、模块化、灵活性和重组性;教材的属性包括引导性、过程性、功能性、专业性、综合性。活页式教材的主要特征要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学习成果为导向,传统教学中注重课堂理解,活页教材注重把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学习成果在教材中呈现;促进自主学习,大胆尝试,学生可以自学普通教材70%~90%的内容,然后尝试完成书中的任务,如在《茶文化》课程中可以将茶文化发展起源、文化特征精神内涵融入到教材内容中,让学生通过茶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提升《茶文化》课程知识认知程度。老师只讲重难点内容;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逼迫”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过程即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老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完成任务;如在《茶文化》课程中通过茶道、茶德、茶精神等文化元素来陶冶学生情操、感受到茶文化与自身修养成长的关联性,在实践生活及学习中能够用茶德、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活页式教材突出一个字“活”,要求活页装夹,可拆可分,在《茶文化》课程学习过程中方便上交任务书和评价表等;要求动态更新《茶文化》课程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与茶相关企业现阶段的要求匹配;对接企业技术进步,对接企业经济发展新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目标是茶文化思维及茶文化发展理念来推动课程资源校内校外一体化;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构建“人人乐学、时时可学、传承能学”的学习空间;整体教材结构为模块+项目+任务的形式,有利于全部学生真正参与,不摆烂。
活页式教材的学习内容应与茶企业当今先进或创新技术保持同步,学习过程与茶企业实操过程一致。对教师团队的知识水平要求提高,教师需要兼具茶文化发展理念及职业技能。;开发活页式教材应同步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将茶文化精神内涵与文化元素与教材完美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茶文化》课程兴趣。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开发配备客户端或者利用学习通等,做好学习要求记录,能形成有效的跟踪评价。
为达到上述目标,活页式教材的内涵应满足以下要求:选择合适的茶文化项目载体,是编写任务书的关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深度挖掘《茶文化》课程思政元素,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茶文化思政载体,体现在教学案例库和数字化资源库等课前、课中和课后;其中多次提到的数字化资源库的形式可以是案例详解、知识链接内容、情景再现、微课、在线反馈等;构建多元多维的评价体系是学生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间互评、组内互评、老师评价等。
活页式教材编写第一步组建结构化师资团队,要求团队成员来源结构化,两个思路可以是与茶专业相关企业或行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可以是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保证编写内容与现如今茶产业企业技术不脱轨;要求年龄结构化,年龄梯度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到老年教师,保证编写内容既有灵活性、专业性又不缺乏创新;要求专长结构化,既有技能型人才又有学术性研究者;综上组建好结构化师资团队,每个人分别承担部分工作内容,即任务分工结构化。结构化师资团队开发的教材各人取优势部分,如茶理论知识、茶操作技能、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组织实施不同,编写的教材有创新,不脱节,真正做到学生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一个样,茶产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的人才的目标。切实将《茶文化》课程中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元素内容融入到学生全面发展中。
活页式教材的编写团队尤为重要,因此组成建设校企“双元”的结构化编写团队,以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深挖“三新”案例,再围绕“三新”为项目载体,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茶叶相关知识、能力、素养要求、实施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研讨根据专业实际情况的活页式教材编写体例格式,分析“三新”所蕴藏的茶叶思政元素、茶叶职业元素、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要求等,润物无声的融入《茶文化》课程思政,此外还应利用现成的或录制生产现场的真实工作场景,开发配套的《茶文化》课程数字化资源形成活页式教材的配套资源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通过数字化资源学生更易深刻感受到茶产业发展历程,能够从采茶、泡茶、炒茶等知识中感受到茶叶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茶道、茶德、茶精神、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等文化元素中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2.2.1 深入调研,形成《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调研报告》。以电商快递专业群建设为例: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按照评价组织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对接教育部出台的《茶文化》课程专业教学标准,面向企业开展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群)及其工作任务调研,明确工作岗位(群),熟悉岗位工作任务,形成《岗位(群)及工作任务调研分析报告》。
2.2.2 重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是依据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分析表,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要求;明确了茶相关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文化要求等;二是分析《茶文化》课程学情,了解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养、法制意识等;三是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综上,明确《茶文化》课程课程知识、能力、思政目标。
2.2.3 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中的若干个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系统设计,按照“宽基础、大平台、小方向、活模块”的思路,构建“公共基础模块课程+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拓展模块课程”的课程体系。
专业群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大平台、小方向”的思路,构建“文化基础模块课程+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拓展模块课程”《茶文化》课程体系,文化基础课打造共有的素质素养和层次规格,群平台课程培养基础和共性的知识、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培养专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模块化课程拓展人文素养、个性发展、“三创”能力、群内迁移能力;群内专业共享基础实践教学平台。群内各专业是以茶专业课程体系为纽带,所以强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保证专业或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2.2.4 课程资源建设。依据《茶文化程质量标准》为活页式教材开发《课程教学大纲》、开发《课程考试大纲》、开发《顶岗实习标准》、开发《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金课)、建立《茶文化》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视频、项目案例库、教学案例库、习题集、试题库)等。
2.2.5 课程内容模块化。以高职《茶文化》数学为例,对于共用基础模块:本模块是高职学生必学内容,主要讲授茶文化传播、茶文化发展历史、茶叶基础知识等内容,是该专业的必修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64课时。
对于若干限定选修模块:可开设《茶叶鉴别》、《茶叶的保健功效》、《茶叶贮存》等。专业方向不同选定不同的模块即可。
2.2.6 项目案例库创建。
(1)校企合作,整合资源,搭建技术技能平台。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本地区茶产业公司、高新实验室合作,收集茶企业典型案例,搭建产学研育人平台,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升级人才培养方法,立德树人,筑就“大国工匠”成长之路。主动融入茶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和创新体系,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发挥名师、大师工作室功能。依托技术技能平台,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以项目为纽带,开展技术应用攻关研究;将项目研究成果,作为《茶文化》课程项目案例;升级完善紧缺领域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功能;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展机器人应用、茶产品开发、茶工艺攻关、茶技术推广、绝技绝艺茶传承与创新工作;把项目成果作为茶项目案例库。
2.2.7 教学案例库创建。例如,茶叶加工制造类专业,主要依托技术技能平台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的技术发展和进步,开展前沿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研究,并推广到企业应用,切实做到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及时将应用项目成果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形成融入“三新”的“新技术教学案例、新刀具教学案例、新工艺技术教学案例等;编写融入“三新”的活页式教材,并及时进课堂。综上,形成形成《茶文化》课程配套资源开发。
2.2.8 构建多元多维评价指标。构建《茶文化》课程立体多元的评价模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小组作品评价。其中,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小组内评价:团队协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在组内所作出的贡献;组间互评:评价小组工作业绩;教师评价:通过答辩、过程评价,给出评价;小组作品评价:按照小组作品评价。
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使用并不是用该教材完全替代传统的规划教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是“1+1”模式,即一本规划教材和一本活页式教材配套使用。传统《茶文化》课程教材的优点是理论性强,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新型活页式教材的优点是实践性或职业性强,无大量文字阐述理论,是以“项目+模块+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完成新型活页式教材的任务是需要掌握一定知识储备才能完成,在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中建立《茶文化》课程线上案例库、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或金课以二维码或网址连接的形式附在教材上,学生手机扫描自主学习,线下学生围绕完成任务工单要求自主查阅传统教材知识点,课中学生自主完成活页式任务书,教师把握学生在整个线上线下知识点的难度进行答疑。改变传统《茶文化》课程课堂讲授法,创新以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法。
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困境之一是设备实施更新不及时,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滞后,因此,活页式教材开发能真正做到与茶企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其目的之一是培养符合茶产业企业实际需求的岗位人才和创新人才,要求活页式教材开发任务的时候契合茶产业企业实际需求,将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小任务分解成小步骤,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同,也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不够学”的要求,可设置更高难度的项目,走进茶企业,让茶企业的“老师傅”讲解或观看设备设施运行实录视频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使用是未来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方式的工具,如何利用该工具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的有效完成,还需要广大教师收集适应的资料依照专业实际情况编写活页式教材,活页式教材中包含的案例教学库、数字化资源、课程思政载体、任务工单等内容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思路,即线上+线下教学相混合;理论+实践相混合;校内+校外相混合;课堂授课+分组讨论相混合等多种教学模式,期望达到人人都要学习、人人都爱学习的习惯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