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喜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十堰是“东方绿松石之乡”,绿松石产业从业人员众多,但本土绿松石雕刻高技能人才欠缺,无法满足当下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2022年1月7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双高”建设单位。以建设艺术设计(绿松石+)双高专业群为契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绿松石产业学院,开展了十堰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旨在培养十堰本土绿松石雕刻高技能人才,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绿松石原矿产地。数据显示,世界绿松石70%在中国,中国绿松石70%在湖北十堰。
十堰市作为全国绿松石储量最大的城市,绿松石矿产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具备一定的绿松石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但因为绿松石雕刻设计与工艺影响力不足,目前只能作为国际绿松石市场初级产品基地。目前,绿松石产业雕刻设计与加工主要依靠外包,造成产业利润大量外流,缺少绿松石雕刻人才成为十堰绿松石产业发展瓶颈。从人力成本及行业吸引力角度考虑,一线所需要的大量生产技能人才不可能全部靠地区外引进[1]。因此,开展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十堰绿松石行业的共识。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体现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指标,高等职业教育从广义上说也属于文化产业一部分,其特有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可以保证职业教育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对地域文化产业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2]。
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可以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建立多元主体协作的绿松石雕刻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构建“十堰特色”知识和技能双核心雕刻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十堰绿松石雕刻设计与加工能力,将雕刻人才留在十堰,助力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符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目标与初心。
“玉不琢不成器”,绿松石雕刻工艺通过金刚石工具和画笔,赋予每一块绿松石新的生命力。雕刻工艺在绿松石产业链中十分重要,它能够充分利用绿松石材料,创造作品的收藏价值,提升作品的利润空间,不仅为绿松石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传承与创新绿松石雕刻技艺,推动十堰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绿松石文化传承数千年,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的出现是中华先民从愚蒙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的重现。“君子比德如玉”“一片冰心在玉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体现了传统玉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生于秦巴、学艺十堰、服务家乡”,开展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既可以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如琢如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可以弘扬优秀绿松石文化,倡导重诚信、促和谐、完美向上的社会风气;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精于工、勤于艺、知文化、懂设计”是学校绿松石产业学院的绿松石雕刻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学校绿松石产业学院采用“打牢基础,术业有专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了专业的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文化基础和造型基础是学习绿松石雕刻技能的专业基础能力。打牢基础需要学习“绿松石文化”“中国工艺美术史”“雕塑基础”“素描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开设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造型基础课程,便于使学生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传统技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传统行业中有“传男不传女”“师傅留一手,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观点,因此产生很多单向度的技艺传承。绿松石产业学院通过学情分析,根据实用技能的职业教育规律,指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阶段,先明确自己的兴趣与学习能力,然后在后期实训阶段,选择一种绿松石雕刻工艺专门训练,例如喜欢人物的专攻人物雕刻,喜欢花鸟的专攻花鸟雕刻,喜欢首饰设计的专攻首饰镶嵌等。这种建立在“打牢基础”上的“术业有专攻”,有助于学生多维度发展,成为绿松石雕刻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递进式”是指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绿松石雕刻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想熟练掌握绿松石雕刻技艺,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的现实,所以雕刻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系统、科学、有效。学校绿松石雕刻“递进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学校集中学习基础雕刻技能;第二阶段,进入企业或名家工作室进行雕刻实训。
绿松石产业学院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期间,专业课主修传统绿松石雕刻基础技艺与现代美术造型基础。传统玉雕讲究“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像砣片切料、钉出大型、喇叭找型、枣核揉活、尖针掖活等雕刻技能都需要通过实践掌握,所以学习雕刻基础技艺很重要。
同时,现代艺术学视角下,绿松石雕刻也是小型雕塑的一种,学习雕刻技能离不开现代美术的造型训练。现代美术造型训练培养了学生三维立体的观察与造型能力,帮助学生减少在企业的雕刻基础学习时间,能够有更多精力完成技艺提升与设计训练,并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递进式”技能培养模式,奠定了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
“订单式”是学习“订单班”双元制培养模式。学校绿松石产业学院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产教融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2021年11月,与十堰本土企业湖北三清珠宝有限公司,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专门培养绿松石雕刻专业人才,并为传承工匠精神举办了绿松石雕刻大师拜师仪式。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过程中,双方按照企业的核心岗位需求,结合绿松石雕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共建绿松石雕刻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教案和课程标准等。学校“订单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生学习有目标,企业用人有保障,学校教学有支撑的三方共赢。
“课赛结合”的形式,促进了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建设。因为专业技能竞赛注重综合素质,既能很直观地呈现教学成果,也能够反映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及市场需求,又快又准地促进专业建设。
竞赛与课程相结合的形式,明确了教学方向,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师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绿松石产业学院依托“挑战杯”“互联网+”“未来设计师”“玉龙奖”等各级与绿松石雕刻相关技能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备赛,将竞赛项目与教学课程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做到“学即是赛,赛也是学”,创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生产技能—创新实践能力”四级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级、市级、国家级”三级技能竞赛机制,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勤练技能,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根植在学生心中。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育人方式,也是总的教育教学模式。职业教育要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是“工学结合”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只有让学生在岗位上真正地工作和实践,才能有效地培养出动手型、技能型人才[3]。
为绿松石产业培养高技能雕刻人才,离不开真实的用户需求、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展“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可以获取真实的工作项目,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把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解决高额绿松石雕刻实训耗材,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文化自信。“工学结合”对标本土企业,对内增强学生技能培养,同时通过企业锻炼夯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培养适应绿松石产业发展的“本土化”高技能雕刻人才。
“校地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助推产业升级。学校开展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校地结合”共建产业学院新模式。以十堰市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瓶颈为契机,学校2019 年 5 月与竹山县政府共建绿松石产业学院;2020 年 9 月与市人社局、经信局、商务局共建绿松石产业孵化器,助推地方产业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十堰市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地结合”研究与实践中,学校与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开展“3+2”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共同培养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完成了“3+2”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合作期间,学校对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提供不间断的咨询服务和教学帮助。
学校紧扣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入课堂,课堂教学根植本土、紧贴产业、深入浅出、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喜爱。
“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年来,学校采用“一专、二式、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完成学校2020—2024共四届绿松石雕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制定“绿松石雕刻基础实训”“绿松石文化”“绿松石雕刻主题设计”“绿松石动物、人物雕刻实训”“秦巴文化”“武当汉水文化”等18门相关专业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实践中,绿松石产业学院师生共建绿松石雕刻作品特色展厅2个,绿松石雕刻作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获奖40项,获得国家外观专利10项。通过教学实践,绿松石产业学院学生的文化自信、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为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十堰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大量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本土化”高技能人才。绿松石产业学院师生利用竹山绿松石边角废料、郧阳区云盖寺绿松石矿渣开发的文创产品市场反映良好,其中两件学生作品获国家外观专利授权。此项 “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科研课题,解决了学校高额绿松石耗材问题,也为十堰市庞大的中低端绿松石库存找到出路,为助力十堰市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建好绿色低碳示范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经3年,绿松石产业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培养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社会价值凸显。其中,横向科研项目《绿松石雕刻设计与加工综合服务》为十堰本土绿松石企业解决了绿松石大型摆件设计雕刻难题;2023年,绿松石雕刻专业团队独立开发老挝国家雕刻工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被老挝教育与体育部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授予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老挝职业标准开发突出贡献单位”。绿松石产业学院教学团队基于十堰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先后有兄弟院校来校交流学习,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本土化”特色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玉石雕刻技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之一。绿松石雕刻是玉石雕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松石产业学院对内立足秦巴地区,服务地方;对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绿松石雕刻文化交流活动,推广十堰绿松石文化。特别是2023年9月20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联合采访活动走进十堰,30余名海峡两岸记者来到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绿松石产业学院参观绿松石雕刻工艺,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
迄今,学校为十堰市培养绿松石雕刻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高技能人才60余人,弥补了十堰绿松石雕刻高技能、高学历人才空白。十堰市竹山县麻家渡镇、郧阳区鲍峡镇、茅箭区武当广场等绿松石集散地都有绿松石产业学院毕业生从事绿松石雕刻及相关职业。
综上所述,十堰作为“东方绿松石之乡”,地处秦巴山区,坐拥南水北调、汽车城、武当山等多张旅游城市名片,发展十堰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十堰市政府大力倡导文旅产业的发展,发展文旅产业离不开旅游文化特色产品的设计开发。绿松石元素融入南水北调、武当山、神农架等一系列优质旅游资源,孕育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旅游文创产品、绿松石雕刻艺术品、绿松石镶嵌饰品等市场需求量随之不断增长。如何将这些需求转化为社会价值,是摆在眼前的难题,也正是十堰绿松石雕刻“本土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巨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