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天津市滨海新区检验检测中心,天津 300270)
肺栓塞(PE)作为一种临床上普遍存在的呼吸内科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特点[1]。肺栓塞疾病是由机体内肺动脉或主要分支中形成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进而引发肺动脉血管阻塞现象,如果未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则会对肺栓塞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2]。因此,选取恰当、合理的治疗方式成为改善和控制肺栓塞病情的关键[3]。目前,临床上普遍遵循溶栓、抗凝的治疗原则治疗肺栓塞,因此,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联合治疗方案作为一种有效方式之一,其可以加快动脉内血栓的溶解速度,进而有效改善肺动脉循环情况,从而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4]。本文研究分析了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结合治疗肺栓塞的临床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上对肺栓塞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年龄均超过18岁;④患者知情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出血性脑卒中症状者;②近1个月接受过其他外科手术者;③存在消化道出血者;④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障碍者;⑤存在意识障碍,意识模糊且无法正常沟通者;⑥中途退出研究者。
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30-75岁,平均为(52.5±1.4)岁,其中18例胸痛咳嗽,12例呼吸困难,8例胸腔积液,4例咯血,6例紫绀。研究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31-75岁,平均为(53.0±1.6)岁,其中19例胸痛咳嗽,12例呼吸困难,7例胸腔积液,3例咯血,7例紫绀。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吸氧、抗菌药物治疗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水平以及控制血压、血糖水平等多种支持治疗。
1.2.1 对照组 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药物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利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规格:0.5ml:5000AXa单位)治疗,利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5000U药物,每隔12小时注射一次,需要在2小时内结束,持续治疗5-8天,在药物治疗的第4天加入华法林钠片(规格:2.5mg×60s)治疗,以口服的方式服用,首先初始用药剂量为每天3mg,重复应用4-6天,随后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其临床药物剂量,持续治疗14天。
1.2.2 研究组 患者均接受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联合治疗。其中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联合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此外,尿激酶的用药方法为:利用尿激酶(规格:10万U)治疗,其用药剂量为:将150万U药物与10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随后以静脉注射的方式实施治疗,均重复应用4-6天,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药物剂量,持续治疗14天。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标准为:显效:治疗后,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动脉血气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缓解幅度超过60%,动脉血气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幅度超过5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动脉血气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5]。
1.3.2 对比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其主要包括: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P(A-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等指标。
1.3.3 对比患者的凝血指标,其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
1.3.4 对比患者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1 临床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和P(A-a)O2等动脉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PaO2、PaCO2和P(A-a)O2等动脉血气指标更优(P<0.05)表示见表2。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mmHg)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mmHg)
组别 例数 PaO2 PaCO2 P(A-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60.8±5.8 79.8±4.8 28.4±1.0 34.7±2.4 39.0±4.0 28.8±3.8研究组 48 61.0±5.7 86.9±5.0 28.5±1.2 38.8±1.7 39.1±3.5 21.0±4.0 t - 1.012 10.078 1.011 10.041 1.011 10.078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更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纤维蛋白原(g/L) 凝血酶时间(s)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酶原时间(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4.7±1.2 2.4±0.1 20.4±1.8 17.6±2.0 45.0±3.8 38.9±4.2 18.5±2.0 15.7±2.5研究组 48 4.6±1.0 3.7±0.5 20.3±2.0 15.8±1.4 45.1±4.0 30.4±3.5 18.7±1.8 10.8±1.8 t - 1.012 10.013 1.012 10.018 1.011 10.085 1.013 10.049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4 治疗安全性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n,%)
肺栓塞发生后,患者普遍表现出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多种临床症状[6]。目前,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联合应用成为治疗肺栓塞疾病的有效方案,其具有比较显著的有效性、安全性,效果显著[7]。
由研究结果表1显示,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优(P<0.05),说明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结合治疗可以持续增强其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①低分子肝素药物作为一种由肝素化学解聚产生的小分子量片段,其能够与抗凝血酶有机结合,进而充分发挥出显著的抗凝效用[8]。同时低分子肝素与血浆蛋白相结合的几率较低,从而较大程度上提高其生物利用率[9]。②华法林药物可以充分发挥显著的凝血效果,同时有效控制血栓的发展,进而发挥凝血、抗栓等临床治疗效果[10]。③尿激酶作为一种由尿样本分离而得的蛋白质酶,其可以促使人体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进行转化,其药物成分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直接产生作用,通过激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方式减少血小板的聚集现象,从而控制和消除动脉内的血栓,效果显著[11]。
由研究结果表2、表3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PaO2、PaCO2和P(A-a)O2等动脉血气指标更优(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指标更优(P<0.05),说明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结合治疗可以明显优化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和凝血指标,促进患者机能的恢复,效果显著。主要是因为:①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溶血栓、抗凝血药物,其能够控制机体内纤维蛋白成分的分泌,促使纤维蛋白溶解,进而持续改善血黏度和肺血管循环情况[12]。②华法林药物通过控制血栓的发展,同时其可以加快血栓的吸收速度,其在机体内与血浆蛋白可以有效结合,与低分子肝素药物相结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13]。③尿激酶可以直接作用于机体内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通过催化裂解其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进而激活肺动脉血管ADP酶的活性,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尿激酶药物的应用可以加快血栓溶解的速度,进而改善肺组织的再灌注情况,改善栓塞情况和降低肺动脉压,促使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14]。此外,由研究结果表4显示,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0.05),说明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机体的安全性。主要是因为:治疗期间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药物依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可以有效避免过量药物对周围正常器官组织的伤害,进而尿激酶的应用能够避免和降低低分子肝素产生的不良反应率,安全性较高[15]。
综上所述,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结合治疗可以明显优化机体的动脉血气指标、凝血指标,进而降低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