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黄政杰;四川鼎诚司法鉴定中心 朱万嘉 郭炳松 张启福;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邹翔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重要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多维的系统,需通过质量评估引发系统质量管理的转变,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改进。标准化是确保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将标准化理论引入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基于PDCA质量循环理论,从质量标准编制过程、质量标准发布过程、质量标准执行实施过程,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从企业视角对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动态反馈,目的在于获得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及其执行实施效果方面的综合情报,分析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现状,从而为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更新、完善与创新管理环节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服务。
质量标准体系管理分为六步,分别为:需求规划、体系研制与构建、适用性评价与完善、发布与实施、执行效果评价、反馈完善与修正。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编制部分涉及需求规划、体系构建、适用性评价三个内容。
(一)现状与需求。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与变化,现行的人才质量管理模式已经捉襟见肘。以本单位汽车工程系校企合作单位为例,凸显出以下问题:项目培养学员就业率有下滑趋势,离职率持续走高,就业满意度降低,对口基础工作能力下降;同类型校企合作项目增多,学院间竞争加剧;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新速度、应变速度明显滞后,现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较差。所以建立动态的、与现状匹配的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体系构建。具体如下:
1.评价主、客体分析。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评价的主体分析目的是明确“谁来进行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活动”的问题,评价的客体分析目的是明确评价过程中评价什么内容的问题。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评价的主体是直接或间接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活动的关系人,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科研团体或个人、第三方评价机构、高等学校、企业雇主、学生与家长、社会媒体等,本文偏向于企业雇主为主体。客体评价分为对质量标准体系的适用性评价与质量标准体系的执行实施效果评价,前者侧重于质量标准方案适用性分析;后者侧重于质量标准体系科学合理性及最优效果的实现。本文由于以企业雇主为评价主体,所以客体评价上主要针对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执行实施效果。
2.评价方法与指标。评价方法与指标是评价活动的基础工作,并将评价主体、客体有机衔接。根据评价主体、客体的特点。首先,应根据调研结果,对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指标体系;其次,结合评价目标选择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并构建评价方法体系。
设计评价指标的常用方法有文献梳析法、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结合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的特点,宜优先选用行业雇主问卷调查法,再根据文献资料的梳理与理论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在选择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执行实施效果评价模型时,应保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实现综合绩效测度与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等目标。
以企业雇主为主体,结合行业雇主问卷调查结果,指标内容上主要关注企业利益与价值,构建了相应评价指标体系。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执行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内容结构上分为执行实施效力、项目绩效、价值能力、感知回应反馈,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执行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具有不同重要性程度和影响力大小,因此需为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科学的权重配备并以数值体现,可用的赋值方法为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层次分析法为例。首先,构建层次有序的递阶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专家对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相互对比并构建专家判断矩阵;再次,进行数学计算处理并进行矩阵一致性检验;最后,获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并进行总排序一次性检验,验证赋权是否合理。
3.适用性评价。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旨在保证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其适用性评价方法常使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涉及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内容结构、程序过程、目标确定、预测调控。通过进行适用性评价,方可确定是否可以进入执行实施阶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进行适用性评价,在实施阶段涉及发布与实施、执行效果评价两个步骤。确保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在执行实施环节得到有效的开展和监督管理,最终发挥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作用。笔者将执行实施过程认定为实施主体校企合作项目组基于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执行实施基础支撑内容,充分利用相关动力制度及效能,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执行实施渠道,对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执行实施客体进行高效管理的过程。
(一)基础支撑。主要内容为相关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制度、信息反馈机制、宣传、培训、激励机制,这些基础支撑内容有助于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执行实施总体目标和功能的实现。
(二)动力制度。主要包括质量认证认可制度、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制度、实施监督反馈制度,其中质量认证认可制度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报告制度具有推动体系执行实施的激发效力,实施监督反馈制度能有效监督纠偏和反馈信息,从而保证执行实施的效度、力度、准确度以及目标达成度。
(三)实施渠道。主要涉及执行实施的路径、方式方法。根据校企合作项目具有企业培训管理的特征,对项目绩效这一指标类别采取强制性认证,其余指标类别采取自愿认证。由合作企业牵头、合作院校配合、校企合作项目组具体实施。合作项目组面向区域合作单位,以实地走访调研、问卷调查作为主要的实施方式,完成实施过程。
实现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过程的信息反馈,才能有效实现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循环管理机制。根据涉及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研制——适用性评价——根据结果评价结果信息完善标准体系——通过适用性评价的标准体系进行执行实施阶段——执行实施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信息进一步调整完善标准体系”全过程梳理和信息反馈内在要求引入PDCA质量循环模型,如图1所示。PDCA模型是一种可以促进质量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成为项目质量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管理模型。由P(计划),D(执行),C(检查、评价),A(修正或总结)四个阶段组成。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系统构成一个大的PDCA循环,各个个体和子任务又有各自的PDCA循环,从而形成综合管理体系,推动最终目标的达成。
图1 PDCA质量循环的作用机理
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主体教育单位在行业领域的地位和发展潜力。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是针对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构建了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实施主体,梳理从质量标准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到评价主体开展质量标准体系适用性综合评价,再到执行实施质量标准体系,并通过PDCA质量循环路径,反馈评价信息,完善质量体系。旨在为提高校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方面提供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