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杰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省直分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02)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新兴技术广泛应用,科技领域风险多发,科技安全面临新的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度,对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提出新要求,为新时代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提供了根本遵循。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战胜科技领域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必须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的表现、特点、成因与对策,增强对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步伐,不断夯实支撑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强大科技实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科技风险是指危及科技领域安全的各种风险。科技风险按其作用范围及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科技重大风险是指现代科技发展引发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以及人们对该风险的认知程度”①钟开斌.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17.。科技重大风险对人类生命安全或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我国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包括多种类型,主要有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新兴技术广泛应用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高科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遭受政治打压三大类。
关键核心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竞争利器、核心能力和命脉所在。近年来,我国已在5G 技术、量子通信、超导材料、北斗导航、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是,不少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1.在研发引进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无法确定的经济风险。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引不进、买不来的,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尤其如此,必须靠自主研发。但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大、成本高,一旦出现问题或遇到技术障碍,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行业的停滞,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许多企业不愿甚至不敢把资金投入到核心技术研发上,而是想方设法引进或购买。但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心态益发严重,对“看家本领”卡得越来越紧,技术要价越来越高,在“逆全球化”抬头的今天,引进的难度越来越大,许多过去被认为相对开放、可及、市场化的技术产品甚至技术标准,现在开始被限制甚至完全切断供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8.。美国制裁中兴、断供华为,施压荷兰、日本停止向中国出售生产芯片的深紫外线(DUV)光刻机,使我国科技企业发展受阻,代价惨痛。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的经济风险。
2.互联网核心技术“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的重大设施安全风险。“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③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70.,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安全的最大隐患。目前,互联网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中,“在操作系统方面,无论是非移动端还是移动端,美国企业都占据了超过95%以上的市场”④刘丹,何德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24.。我国在互联网操作等领域一直未完全掌握核心技术,一旦出现问题如被劫持、被木马病毒攻击,“‘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都是重大风险隐患”⑤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72.。在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印冲突期间,我国能源、制造、通信等重点行业的联网工业控制设备和系统遭到大量攻击。“我国某省电力网络安全监测数据显示,2020 年该省电力网遭受网络攻击42 万余次,其中高危攻击占比高达65.4%,境外攻击占比18.27%,主要来自美国、印度等国家。”⑥中国每年遭境外恶意网络攻击超200 万次,如何防御?[EB/OL].(2021-10-22)[2022-08-04].https://news.dayoo.com/china/202110/22/139997_54089948.htm
3.高端芯片、“工业四基”被封锁的企业生存和产业安全风险。高端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不算强”⑦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77.。目前,我国高端芯片这一核心技术瓶颈仍然突出,导致中国即便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但在国际芯片领域仍然缺少话语权,高端芯片仍需进口。现在我国每年进口高端芯片花费达数千亿美元,高于石油进口额,而且还在持续增长(2021 年进口芯片规模6354.8 亿片,是石油的两倍多,进口额近4400 亿美元)。美国对我国高端芯片的封锁禁运制裁使我国一些企业毫无反抗之力,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因此业务停滞,自身科技发展严重受阻。同时,我国“工业四基”(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自主化程度低,核心元器件如航空发动机短舱、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重型燃气轮机、高端电阻电容等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给我国技术设施“稳定可靠运行”、产业安全发展等带来很大挑战。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芯片制造的封锁,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制造先进半导体的努力;对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封锁,使我国大飞机自主研制以及航空业发展受限。
4.种业源头、育种技术垄断带来的种业安全风险。其隐患主要是:一是种业结构失衡,农作物育种技术相对领先,但畜牧业种业安全风险较大。我国水稻、小麦的品种自给率已达到100%,玉米在95%左右,余下5%左右也在国内育种,蔬菜为87%。相对于农作物,我国畜牧业,除鸡蛋外,生猪、肉牛、奶牛等优良种源皆来自国外,我们餐桌上猪肉、牛肉等肉类产品,90%都有引进品种的血统,其中市场上销售的仔猪90%属于洋猪的后代,优质生猪种源九成以上从国外引种扩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生猪生产国,猪肉是国人餐桌上的“肉类之王”,超过六成的肉类消费都是猪肉,如此巨大的消费量,一旦供应受限,后果不堪设想。二是我国畜牧业育种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正面临和芯片类似的困局。如我国种猪的自给率虽已达到94%,但种猪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大,根本原因是优质种猪育种技术没有掌握。目前全世界种猪繁育技术主要被美国、加拿大、法国、丹麦等少数国家垄断。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核心种猪场,重引进、轻选育,陷入“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恶性循环,同时由于保护力度不够,我国部分土品种面临濒危,“洋芯片”没有本土化、“土芯片”又低效濒危,极大制约我国猪肉供应及养猪产业发展,正遭遇“卡脖子”风险。
进入21 世纪,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以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技术,以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在给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好处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1.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引发的法律伦理及信息安全风险。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方便人们生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其衍生的风险不断累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广泛运用溢出的风险日益显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由于技术的不确定和应用的广泛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和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准则等问题”,“强大人工智能的崛起,对人类来说,可能是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最糟糕的事情”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79.。“人工智能一旦脱离束缚,将以不断加速的状态重新设计自己。人类由于受到漫长的生物进化的限制,将无法与之竞争,从而被取代,这将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②刘丹,何德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18.。人工智能、5G 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引发了“出了事故”“到底谁该为此事件负责”的法律难题,给人类带来法律伦理及社会安全挑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数据风险、隐私风险加剧。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 年12 月,有22.1%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
2.新兴生命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道德伦理及生物安全风险。当前,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技术广泛兴起,特别是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技术、基因驱动技术等前沿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加速应用、催生变革,在给医疗、农业等诸多领域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生物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人工合成病毒的传播扩散,威胁人类安全,转基因技术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驱动技术、合成技术的应用带来很多社会伦理及法律道德风险。如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重新设计人类”,人造生命。2019 年在南方某高校发生科研人员违背科技伦理,违法违规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胚胎的事件,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基因驱动技术可被用以降低人类生殖能力、改变人类特定种群数量;基因合成技术可以实现对“已灭绝”致病性病毒的“复活”,存在引发生物恐怖活动或生物战争的风险。
3.先进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结构性失业、贫富两极分化及社会安全风险。近年来,以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迅猛、加速突破,不仅颠覆了人们的认识,而且对既有产业造成很大冲击并带来一定风险。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使传统体力劳动岗位进一步减少,一些过去被认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职业也面临失业。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预测,“从事翻译、新闻报道、助理、销售、客服、交易、会计、司机、家政等工作的人,未来10 年将有约90%的人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①刘丹,何德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28.。霍金曾发文说,“工厂的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波及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等工作”②刘丹,何德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28.。这将导致结构性就业矛盾从蓝领群体向白领群体扩散,给稳就业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数字技术、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使财富能够在短期内迅速积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日益扩大,导致社会底层人群由于新技术应用而被遗弃,收入分配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城乡发展差距等呈现扩大趋势,使得收入分配、社会公平、就业前景面临新的挑战,由此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可能产生“黑天鹅”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风险。
4.新兴科技的渗透、谬用和滥用带来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潜在风险。新兴科技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渗透于国家安全的各个要素之中,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其衍生的风险不可预估。如果被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或组织不当利用、谬用或滥用,将产生多重叠加风险,并形成复杂多元的放大效应,带来的危害、破坏力更大。如科技渗透到政治生活造成的意识形态风险,2012—2019 年,境外反华媒体利用技术优势对我国社会网络舆情年度20 个热点事件中的17 个事件进行“舆论围剿”,“在国内发酵成重大舆论,引起民众恐慌”,“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③毛欣娟,黄世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外媒反华案例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6):117-118.;科技渗透到金融领域给金融安全带来风险,也给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带来重大挑战;科技渗透到社会服务领域,由此造成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技术谬用和滥用会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如农作物转基因、植物生长剂、人用食品添加剂、动物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成果应用广泛,导致的技术谬用安全风险在增加;生物技术、智能技术可能被一些国家或恐怖分子滥用于现代战争和恐怖活动;大数据、算法应用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不合理应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深刻影响着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当前,新兴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其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加未知甚至可能失控,由此可能引发各种重大风险,防止新兴技术失控已成为重要的议题。
我国高新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政治风险主要指,“国家在科技战略布局或者企业在寻求海外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国际目标市场或者东道主国家政治社会状况,以及国家政策和法律体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①钟开斌.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17.。
1.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面临他国政治不确定性的风险。我国开放大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科技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越来越大,面临风险也越来越多。一是一些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战乱不断,恐怖活动频发,政党执政轮替、政府更迭频繁等,使我国高科技企业在该国的发展面临不确定性风险。如中东、非洲、拉美等一些国家政局不稳,战争骚乱、恐怖袭击不断,我国科技企业在这些国家面临政治风险。二是一些国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煽动引诱下,搞意识形态对立,既想从中国企业中得到好处,又想讨好西方,如英国、加拿大和欧盟的一些国家随美国“起舞”,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国家安全为借口,联合对我国华为、中芯国际、中兴通讯、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高科技企业歧视、限制、排挤,致使我国高科技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2.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面临他国政策和法律体系稳定性不足的风险。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科技“走出去”深入推进,我国科技与国际市场接轨愈发全面明显,由此带来的政治风险不断凸显。少数国家以保护本国安全利益为由,不择手段阻挠我国企业在海外的正当投资经营活动,其背后逻辑是披着“合法性”外衣,以政策和法律如特别命令、特别条款的形式,对我国科技企业设限,目的是垄断市场,维护其国家利益,巩固其在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这些风险一般是他国单边行为所致,影响大、破坏性强,且容易引起跨地域联动,形成对我国企业的封锁圈,引发国际贸易、外汇管制、技术管制和供应链中断等一系列风险,而受干预企业往往难以与之对抗,企业技术发展进程和经济效益往往受损严重。如美国对我国半导体企业发起“301 条款”调查,滥用“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阻碍中美正常科技贸易活动,联合盟友对华为5G 技术封锁,就是典型的例证。
3.我国科技企业发展面临被西方国家“低端锁定”的风险。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竞争背后的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掺杂的政治因素越来越多。“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②钟开斌.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24.。一些西方国家凭借技术霸权、利用市场优势对我国的价值链升级实行阻截,通过其垄断地位建立不对称的价值链治理方式,妄图使我国科技发展始终处在价值链的“低端”,增加我国在技术层面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度,如美国出台“芯片和科学法案”,强迫高通、英特尔、AMD、英伟达、三星等国际芯片大厂选边站队,10 年内不得扩大对中国高端芯片投资——也就是14nm 及更小芯片的在华投资,对我国企业获取高性能计算机芯片、特定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相关技术实施限制,试图使我国芯片产业锁定在低端。在中美贸易战中,大量高科技企业涉及其中,遍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工业机器人、航空产品等领域,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很大阻力。
我国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类型多,涉及范围广,影响面大。这些风险都是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主要有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危及国家安全的政治性、深度融合的复杂性、不可预知的难控性、“危”与“机”的两面性。
科技风险和自然界风险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双刃剑”造成的风险挑战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科技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界能力的提升而不断发展,科技风险始终伴随左右;不管科技发展的车轮转到何处,风险总是如影随形,这是科技发展自身的鲜明属性和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不可能完全消灭,我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管控风险、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幅度,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科技风险“是我国由大到强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绕不过的门槛”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4.,考验着国家对于重大风险挑战的把控能力。
科技重大风险的政治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国家安全领域。科技领域重大风险是国家安全风险的重要发源地。防范化解科技安全风险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根本利益、事关民族复兴伟业。无论是从科技重大风险的来源看还是从科技重大风险的结果看,科技重大风险都具有危及国家安全的政治性。从风险产生的外源性因素看,具有科技优势的强国为巩固其霸主地位和国家利益,在科技竞争中越来越多地掺杂政治因素,干预封锁我国企业都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从结果看,重大科技风险对我国政治安全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面临的风险社会语境不同于西方国家,政治风险已成为我国科技重大风险的重要特质。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把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意识形态化,对我国搞技术封锁、技术脱钩,甚至技术恐怖主义,其中政治因素十分明显。
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科技领域的风险与其他领域风险相互渗透,使科技风险更具复杂性特质。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一是科技风险涉及面广,影响范围不一。既有来自国内的风险也有来自国际的风险,既有“卡脖子”风险,又有科技发展自身不足风险;既有一般性风险,又有颠覆性风险;既有可预见的风险,也有不可预知的风险。二是科技风险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科技迅猛发展、高度开放的风险社会里,各种风险相互影响、交叉蔓延,具有复合系统性,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三是科技风险渗透性强。科技领域的风险日益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与其他领域风险之间相互耦合、相互作用,如果应对不力,就会叠加、演变、升级,使得小的风险发展成为大的风险,局部风险发展成为系统风险,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征。
伴随现代科技快速发展,各种风险表现形式更为隐蔽、模糊和不确定,其风险不易被认知,防控难度大,有时甚至无法规避和防范。正在开发的很多新技术,会带来许多新风险,有时不借助工具很难发现风险的存在。霍金曾警告说,科技是人类最大的威胁,“我们不会停止进步,或刻意逆转,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进步的风险并控制”①钟开斌.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21.。但是,从科技发展速度看,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人类无法及时完全掌握其所带来的危害,更无法对这种危害的后果作出精准预测;从科技成果应用看,其风险爆发不是朝夕之事,有时要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积累才能显现;从目前我国科技走向世界面临的政治风险看,国际目标市场国家的政治社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不能把控,难以预知。风险的潜伏性、联动性,往往突破想象的空间、不易感知,也更难以防范。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科技风险也是如此。科技风险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危”,即给国家和人民安全造成危害;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出挑战带来“机”,即促进或倒逼我们再创新以提升应对水平,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成为科技发展的动力源。科技风险是挑战、也是机遇,风险与机遇总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促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就是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的。事实证明我国的科技水平也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创新提高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苏的核讹诈风险,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掌握了核技术;进入21 世纪,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航天技术“卡脖子”,我国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创造了世界未有的东方奇迹,在该领域领跑世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带来新的风险,再次要求我们在防控人工智能风险上实现新突破,从而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超越,更好服务人们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科技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伟大实践中,风险“危”与“机”两面性特征表现得十分突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科技是推进世界格局加速演变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我国科技发展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外部挑战和风险不断增多,究其原因归纳起来有外生性、内生性和自生性三个方面。
我国科技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为世界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但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但发展失衡未有根本改观。全球治理体系加快变革,但治理滞后仍是突出挑战。”②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8.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而精准指出了我国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的外生性成因。
1.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环境正处于发展、变革和调整“三大特殊时期”。科技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但逆全球化潮流泛起,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应运而生,我国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遭遇逆流,科学人文交流和技术创新合作受到不利因素影响,成为我国科技领域外生性风险源之一。
2.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搞技术霸权,对中国全方位遏制。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已实现了从市场主导的技术竞争向国家控制的技术霸权转变,技术霸权外化于国家意志,内化于一种政治规范、文化习惯和战略政策。由此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垄断地位建立了不对称的价值链治理方式,阻截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大大增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层面的“弯道超车”风险。科技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之一,科技战已上升为中美在非安全领域战略竞争中最核心的战场,美国把与我国的科技竞争视作零和博弈,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全方位遏制,不惜一切手段进行政治打压、经济制裁、科技封锁,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不利环境,科技领域“卡脖子”风险由此产生。
3.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弱化,风险认知存在分歧,外部环境出现不确定性。科技具有时代性、世界性特点,科学研究理应在开放环境中相互竞争、交流合作,科技资源、科技成果理应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全球科技治理体系日趋弱化,科技成果分配存在严重不公平和不平衡,科技资源加速向少数发达国家集中,强化了其对世界科技资源的控制力,扩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差距,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科技风险的源头之一。同时,由于各国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文化法律、利益驱动等存在明显差别,导致各国对科技交流合作、科技风险治理存在认知偏差和行为分歧,为科学技术的谬用甚至滥用提供了空间,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非传统安全威胁。
当前,我国在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创新资源、创新力量、科技投入、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科技评价体系、科技生态等方面还不完全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要求,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科技的快速发展,这是我国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形成的内生性成因。
1.基础科学研究短板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不足。近代我国错过几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科技落后、国力羸弱,基础研究几乎空白。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对基础研究比较重视,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发投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仍然不优、短板明显。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基础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原创成果就是无源之水,应用技术就是无本之木,我们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和“工业四基”瓶颈风险,根子都在基础科学研究跟不上这个总根源上。
2.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优。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不相适应,科技体制改革许多重大决策落实还没有形成合力,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还不够,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没有真正形成,还存在科技战略不清晰、不协调、力量分散、功能定位不准、效率低等问题,造成科技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滞后,政策应对和法治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优,人才管理体制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科技人才流失,高层次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顶尖人才和团队缺乏,有的领域甚至出现人才断层现象,成为科技创新的短板,也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大风险源。
3.科技创新基础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不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68.。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面前,我国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成为“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②总体国家安全观普及丛书.国家科技安全知识百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9.。尤其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一些领域核心技术难以突破,使得我国科技风险加剧,风险层次不断升级。同时,一个时期以来,在科技创新上国内还存在“两种不利倾向”和“一个幻想”:一种倾向是“总想利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一种倾向是“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在引进高新技术上还有一定幻想,企图走花钱之路购买先进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家把核心技术当做‘定海神针’、‘不二法器’,怎么可能提供给你呢?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③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66.这些倾向和幻想与自主创新道路背道而驰,也是我国科技风险存在的重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面性,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损失、危害、灾难等不确定性影响,这是科技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技风险的自生性成因。
1.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科技发展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发展得好是动力、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不好则会带来巨大安全问题,给社会制造一系列麻烦,即风险。科技发展越快,产生的风险越多;科技的作用越大,产生的风险也越大。当科技能量越来越大时,把握不好,其危险就会加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有可能摧毁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秩序,其负面影响如核辐射发生污染一样,会给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风险灾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④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70.这些论述从根本上揭示了我国科技风险产生的本源问题。
2.科技发展是一个“破坏性创新”过程,在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会给很多领域带来风险。熊彼特认为科技创新是一种“革命性”文化、“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⑤钟开斌.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8.,即通过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组织,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它极大推动经济发展,使创新者获得高利润;它使旧技术遭到毁灭和废弃,也给不创新者或没能创新者带来经济效益恶化的风险。科技发展在“创造性毁灭”的同时,往往带动前沿技术突破,颠覆人们的认知,形成新的手段,建立新的传播渠道,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对传统的认知来说,突破和改变就是风险的来源。”⑥钟开斌.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M].北京: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0:18.很多领域的风险都是在科技自身发展和技术突破带动下形成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风险就是如此。
3.科技发展是一个“阶段性”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一样都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阶段性”过程。在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阶段转换,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科技发展不能及时适应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行调整和升级,科技呈现出先天脆弱性,难以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就会产生风险。当科技发展处在“赶超”阶段时,防范化解科技风险的能力较弱,科技领域面临被低端锁定的风险;当科技发展处在“高级”阶段时,科技领域的风险更多是丧失竞争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科技发展处于“三跑”并存阶段,面临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和外部复杂多变的多重压力,由此产生多种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精准把握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针对我国科技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风险挑战,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做到了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又有应对化解风险的高招,牢牢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是当前我国科技领域面临的最大风险。防范化解这一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①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6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开展基础研究;加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集中力量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发挥人才在攻克核心技术中的关键作用;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②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8.,成为一些重要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一些新兴前沿交叉领域的开拓者。但是完全掌握核心技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由于国际复杂严峻环境制约尤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我国高科技的封锁限制,加上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仍有短板等因素影响,“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6.,仍是我国当前“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必须以举国之力才能打赢这场核心技术攻坚战。
1.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在重大科技攻关中的组织引领作用。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④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1 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4.以市场力量促进创新资源汇聚和各类创新主体协同融合集中攻关;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积极搭建“两界、两家”(即学术界和产业界、科学家和企业家)合作桥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攻关核心技术作用,凝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强大合力,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2.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原创能力,夯实关键核心技术的根基。基础研究不足、原创能力不强是我国科技“卡脖子”风险的总根源,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强化基础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当前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需求出发,聚焦科技前沿,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在数学、物理、生命、健康、资源与生态环境、材料制造等重点方向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加大原始基础理论、基本算法、底层技术、通用工具、通用模块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推进对宇宙演化、意识本质、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的探索和发现,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开展“从0 到1”的挑战性研发。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生态环境,补足原始创新能力短板,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筑牢根基。
3.进一步推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冲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围堵之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2.的要求,毫不动摇坚持以开放促创新,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主动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推进建立国际合作资源配置体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机制,用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②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1 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5.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规则,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反对技术霸凌行径,着力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形成开放合作、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的创新生态环境,为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的封锁围堵拓展空间和途径。
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是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创新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着力解决能力不强、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高端人才缺乏、力量分散等问题;不断优化人才创新环境,推动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③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1 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5.,为防范化解来自国际国内等方面的科技风险提供了“硬件”和“软件”保障。但是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科技评价体系还不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科技生态需要进一步完善”④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1 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9.。这些问题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应对科技领域各种重大风险将造成不利影响,必须抓住突出问题、采取有力举措加以解决。
1.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协同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化“四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明确功能定位,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国家实验室要紧跟世界科技大势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使命任务,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国家科研机构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优势成为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的主力军,为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做出贡献;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了解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优势,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重点项目领域项目、资金、人才、基地一体化配置。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有效互动的协同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形成产学研联合攻关、上中下游有效衔接、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体制,不断提升创新主体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为防范化解科技重大风险提供体制和能力保障。
2.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评价机制,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项目评价制度,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①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1 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4.。积极推进科技管理改革,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减少对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的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多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②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1 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5.。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一线赛马”等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3.进一步做优创新环境“大文章”,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研氛围,让更多“千里马”在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弘扬科学家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科学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企业、科技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去思、去闯、去干,使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加强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深化科技与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人才培养优势;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敢于给好苗子“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造就一批顶尖科技人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开放创新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提供人才保障。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和各种安全风险,党中央科学研判风险走向,准确把握风险生成规律,积极开展科技安全风险治理,采取有效举措降低风险影响和损失。加强党对科技风险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科技安全风险防范责任体系;积极构建科技重大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预警监测、安全审查、处置管控和综合评估等工作。加大对新兴技术领域、重大技术项目、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动态监测力度,建立科技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科技安全风险治理,破解新科技带来的社会外溢效应。从技术安全、道德伦理、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深入评估,“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加快推进相关立法工作”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3.,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新技术应用中出现的诸如网络科技风险、生物科技风险、金融科技风险等得到治理。但是,新兴技术发展迅猛,科技应用的广度加大、速度加快、精度加强,其动态性、关联性、渗透性、依赖性、开放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凸显,许多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潜在风险还始终存在,必须加强前瞻性研究,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加大治理力度,着力化解风险隐患。当前,要加强以下三个领域风险的防范治理。
1.加强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防范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重大风险。当前互联网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仍是“心头之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06.必须加大对网络安全领域特别是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形态安全等热点问题的治理力度,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提升能力;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健全高效防范网络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应急处理机制,依法监管网络风险影响,着力清朗网络空间;加强信息基础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和平台建设,依法打击网络黑客和电信网络诈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要求,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责任和行业自律,动员各方量参与治理,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筑起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防线,着力防范化解网络科技广泛应用带来的各种重大风险。
2.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问题研究,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带来的变革难以预知,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的战略研究、战略研判,掌握创新主动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可靠;加强人工智能前瞻预防和约束引导,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建立完善人、技、物、管配套的人工智能安全防护体系和安全监控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的发生;进一步整合多学科科研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着力消除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努力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空间内。
3.加强生物技术领域的安全治理,防范化解生物安全风险。当前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药品研发、疾病救治、重大传染病防治、生命科学、农作物育种及生物武器研发等领域,其带来的潜在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快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积极构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监管,加强生物科技应用安全治理,防止生命科技基因编辑等技术带来的道德伦理风险,防范生物技术滥用和谬用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安全风险,防止生物技术用于战争和恐怖活动给人类带来的安全威胁。加强疫苗等生物安全领域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加快提高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加强生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有效防范化解这一事关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提供强大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