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2023-02-12 02:16史方欣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冬奥北京精神

库 瑞,史方欣

(西安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全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1]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精神动力,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素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精神力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

一、北京冬奥精神的科学内涵

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国人民攀爬奥林匹克高峰的精神凝练与实践总结,是中华体育精神在当代的最新阐释,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胸怀大局的精神

胸怀大局是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表现,也是北京冬奥的力量之源,彰显着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经久不衰的爱国主义精神。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申办、筹备及承办过程中体育健儿、体育场馆建设者、体育赛事志愿者、赛会服务保障人员等不忘初心使命,心系“两个大局”,不忘党和人民重托,将为国争光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将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贯穿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承办工作之中,我们带着强烈的大局观,使命感和荣誉感,默默地奉献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创建高水平奥林匹克赛事而共同奋斗,取得了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成就。

(二)自信开放的精神

自信开放是雍容大度和开放包容中国气派之表现,彰显北京冬奥精神价值底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一场文化盛宴,是展现中国体育文化自信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中国人的自信植根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中得以集中展现。中国人民秉持“四个自信”,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中国体育文化自信。

(三)迎难而上的精神

迎难而上是一种苦干实干,顽强拼搏的精神表现,显示出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高昂斗志。我国奥运会参赛史是一部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发展史。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以及经济全球化遇到逆流等时代背景下,冬奥会的承办所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做出“顺利举办即成功”的科学判断,坚持底线思维,把防范风险放在重要位置,成立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议事协调机构,用以应对冬奥盛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不怕牺牲、敢于挑战的拼搏精神,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秉承“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原则,积极应战、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打造了一场简约、安全和精彩的奥运会,为全球举办重大赛事活动和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经验。

(四)追求卓越的精神

追求卓越是执着专注和一丝不苟优良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筹办者和所有参会者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真实写照。在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备与举办期间,众多运动员、志愿者、场馆建设者和技术保障人员都在不甘落后,精益求精的信念支持下,在挑战极限和追求卓越精神指引下,我们坚持用最高标准和最严格的要求不断创造奇迹,创造了一届又一届精彩绝伦的冬奥盛会。广大志愿者以“八步一转,十步一停”的方式精准练习颁奖步伐;研究人员以新型制冰技术助力打造冬奥史上“最快的冰”;气象人员为山地赛场提供“百米级、分钟级”精准预报的气象预报技术;冬奥会开幕式结束后参会人员实现了“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的快速集散。

(五)共创未来的精神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人类未来命运,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思想,创新地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3]面临世界性的危机和考验,各个国家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北京冬奥会成为拉近各国关系,加强不同文明交流的纽带,实现了让体育的语言跨越国界、让团结的声音响彻全球的目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为复杂的世界形势注入“稳定剂”,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北京冬奥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助于树立大学生自信、包容的良好心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有助于锻造大学生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财富和凝心聚力兴国之魂。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情怀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各个高校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但部分高校也存在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刻板、素材陈旧等问题,同时,部分大学生存在对世情、国情、党情认识不清、了解不足等问题,部分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存在对中华民族认同感不足等问题。北京冬奥精神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在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筹办、举办过程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主义践行者。冬奥盛会上,未满18周岁的苏翊鸣夺得冬奥会首金,他在发表感慨时感谢祖国;冬残奥会上,杨洪琼夺得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组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3枚金牌,她表示在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时发自内心地高呼“祖国万岁”。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增强爱国主义认知,践行爱国主义行为,促进大学生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应当运用好北京冬奥精神这一生动素材,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发扬和筑牢中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树立大学生自信、包容的良好心态

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信、包容的良好心态,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自信、包容的良好心态,能使大学生对自我成长与社会发展有正确的认识,能理性看待人生成长中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为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当前,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节奏加快、社会结构调整,部分大学生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应对挫折与困难方面存在自卑心理、嫉妒情绪和不能合理表达自身情绪的不良心态,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因琐碎小事大打出手的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信、包容的良好心态的重要途径。在北京冬奥盛会中,既有为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喝彩的情景,也有为失去金牌的运动员鼓劲的场景,既有为绝地逆袭者送花的情景,也有为失利遗憾者送去慰藉的场景。同时北京冬奥会将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紧密结合,是大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丰富的资料。

(三)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直面挑战的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4]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和锻炼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前,部分大学生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理想、信念,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部分大学生选择“躺平”,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生活逆境的体验,遇到困难就“低头”,得过且过,缺少奋斗的精神和进取的意志。北京冬奥精神是展现奋斗精神的重要舞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经说过:“奥运会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活动,就像一场巨大而又非常艰难的拼图游戏。”[5]然而,面对这个“非常困难的拼图游戏”,全体冬奥盛会的筹办者、参加者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出现像苏翊鸣在赛场上两次挑战高难度的1800动作,出现了视障运动员李端在主火炬台上摸索着插上最后一棒火炬,一幕幕勇往直前的瞬间,成为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珍贵资料。通过青春榜样的引领,让大学生在同辈敢于挑战,迎难而上的这种精神中身临其境产生共鸣,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四)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锻造大学生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

中国人民在追求卓越的精神指引下,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追求卓越的精神指引下,创造了丰功伟绩,推动中华民族的崛起。在体育领域,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健儿以追求卓越精神为指引,不断挑战自我,加强训练,打破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纪录,推动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追求卓越的北京冬奥精神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关键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大学生道德培养、精神凝练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时代,中国创造意味着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高品质、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要求中国人民发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勇攀高峰,创造一流产品和服务,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中国质量和中国品质的标杆。从中国创造的时代要求出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弘扬追求卓越的北京冬奥精神,讲好冬奥盛会中中国标准、中国质量和中国品质的故事,展示冬奥盛会中运动员、志愿者、科技工作者不断超越自我的影视、图片资料,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在勤学苦练中不断创新突破。

(五)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经形成,不同国家进行通力合作,共同应对来自经济全球化、疫病传染、气候变化等的影响和挑战成为必然。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团队合作在社会中更为普遍。在此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潮、以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竞争、排斥,忽视合作,缺少团队合作观念,集体观念淡薄,合作意识缺乏。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是培养大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为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带来了重要的机会,不同国家借助冬奥盛会实现体育交流与合作、实现体育技术知识共享,同时冬奥盛会也是团结各国人民战胜疫情的盛会,乌克兰奥委会主席布勃卡指出:“体育帮助人们共克时艰,北京冬奥会传递出了坚定的信号:人类可以团结起来,战胜疫情。”[6]在冬奥盛会筹办举办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团结协作,攻克难题,如在冬奥会采访报道上,因赛事热度高、中国夺金点多报道任务艰巨,各部门通过通力合作较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

三、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精神产生于实践,又对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应通过融入课堂主渠道、借助网络新工具、创新实践新方式和创设文化新氛围等途径,促进北京冬奥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融入课堂主渠道

在深入理解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对奥运健儿的优秀事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挖掘,针对不同思政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融入。如在“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讲清了北京冬奥精神和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其他伟大精神的关系,并融入我国参加奥运、筹办举办奥运的历史,启发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的变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融入北京冬奥盛会开闭幕式中的“中国元素”、一起向未来等内容,让大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中坚持文化自信,在了解时代发展中认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到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等教学内容中,讲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故事,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通过深入讲述北京冬奥精神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解。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系统讲述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与典型经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应在课程思政中积极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如在体育、传统文化类的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入北京冬奥精神,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二)借助网络新工具

进入互联网时代,应借助网络技术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一是充实北京冬奥精神的网络宣传内容。定期向大学生推送冬奥故事,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增设北京冬奥精神专门版块,刊登北京冬奥精神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网络发起“谁是最美北京冬奥精神践行者”活动,多措并举,将北京冬奥精神的理论研究、通俗故事、具体实践等内容向大学生广泛宣传。二是创新北京冬奥精神的网络宣传形式。建立北京冬奥精神宣传主题网站、冬奥典型人物网上展馆,创设“两微一端”北京冬奥文化公众平台、北京冬奥微课堂,打造“冬奥历史、冬奥人物、冬奥故事”等北京冬奥云空间,制作北京冬奥精神微小说、微电影,筛选北京冬奥图片、视频、歌曲、新闻、动画等优秀教育资源,面向大学生进行可视化展现。三是深挖北京冬奥精神的网络宣传价值。借助互联网开放性、即时性优势,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根据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深入挖掘北京冬奥精神的网络宣传价值,将北京冬奥精神与网络环境紧密结合,塑造积极网络文化、不断提高大学生素质、涵养报国情怀。

(三)创新实践新方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北京冬奥精神主题实践活动。例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学生实地考察张家口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参观“申办冬奥”“筹办冬奥”展览,观看北京冬奥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的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通过场馆藏品了解北京冬奥人物和故事。以“我身边的冬奥人物和故事”为主题,开展冬奥采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挖掘学校所在地、学生家乡冬奥人物的故事,对参加北京冬奥筹办和举办中的运动员、志愿者、场馆建设者进行采访,了解冬奥场馆建设、训练、保障服务中的故事,扩充北京冬奥精神的知识。积极发挥好大学生宣讲团作用,为大学生营造做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员、讲好北京冬奥故事、引导他们自觉践行北京冬奥精神提供契机。

(四)创设文化新氛围

围绕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冬奥主题校园文艺汇演活动,演唱《冰雪舞动》《点燃每一片雪》《致敬勇士》《北京再相约》等冬奥歌曲;开展冬奥主题校园观影活动,播放《冬奥一家人》《零度极限》《超越》《我们的冬奥》等冬奥影视作品。同时开展北京冬奥精神进校园的主题演讲、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开展组织冬奥人物进校园活动。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在校园运动场所增加冬奥人物雕塑、在图书馆增加北京冬奥精神宣传栏等方式,塑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应完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制度,建立大学生社团、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制度。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北京冬奥精神进校园活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主旋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实现北京冬奥精神进校园、进头脑,将爱国之志、强国之行、奋斗之心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猜你喜欢
冬奥北京精神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