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与提升路径探讨

2023-02-11 10:32郑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教练员

郑寅

(兰州博文科技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01)

现阶段,体能训练已经成为高校田径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耐力训练、速度训练、灵敏训练、力量训练等训练项目,组织科学高效的训练活动,有针对性地弥补田径运动员体能上的不足,对于田径运动员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维护作用。然而从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现状来看,受到陈旧训练观念的影响,设计的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所用训练方法都不能满足田径运动员的素质能力发展需求,导致体能训练效果不理想,严重制约了田径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必须加强田径体能训练的全面更新和优化,设计符合大学生运动员身心发展需求的个性化体能训练方案,引起大学生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充分重视,最大程度调动其体能训练热情,从而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更多出色的田径运动员,彰显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

1、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价值

1.1、有利于保持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健康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运动员运动生涯越走越远的必要前提条件,这就涉及到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优化设计,加强科学性、针对性体能训练项目的设置,改善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克服人体的生物惰性,久而久之大学生运动员会将体能训练当成日常作息的一环,养成科学训练习惯,认真参与每一次训练任务。大学生运动员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看到了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满怀信心地参与田径运动竞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给高校田径队伍捧回更多荣誉。

1.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素质

运动素质的提升并非朝夕可以实现,需要长时间的体能训练,组织多种体能训练项目,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均衡发展。高校加强田径体能训练方案的优化设计,为每个大学生运动员设计符合其身体素质的趣味性训练项目,调动大学生运动员参与田径体能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运动员在田径体能训练活动中认真完成每个阶段的训练计划,不断突破自身极限,运动素质循序渐进的提高,面对未来的运动生涯充满无限信心,坚定了大学生运动员参与各大田径运动赛事的决心。

1.3、有利于延长大学生运动员的职业生涯

纵观那些提前退役的田径运动员不难发现,伤病是导致他们无法继续参加田径运动赛事的重要原因,仍然处于黄金年龄却被迫离开心爱的运动场,甚至会影响到运动员未来的生活质量,不得不说是一大憾事,所以必须重视减少伤病的发生。高校开展田径体能训练活动,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肢体和器官不断进行调整,加强自我防护,这样大学生运动员就会更好地适应田径训练和比赛的节奏,以最佳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各类挑战,运动寿命得以大幅延长。

2、高校田径体能训练的主要项目

2.1、耐力训练

田径运动赛事包含多种类型,有些比赛对运动员的耐力有着较高要求,拥有良好耐力的运动员通常会顺利完成整场比赛,完美执行比赛前制定的战术。基于此,高校田径训练中要重点加强耐力训练,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耐力训练又分为持续性、重复性、间接性等训练方法,给高校田径体能训练提供了更多选择,持续性训练指的是每次体能训练时间超过30min,中间不允许休息,练习强度比较恒定;重复性训练是要在身体素质达到最佳状态时反复练习技术动作,根据训练强度的大小可针对性发展大学生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间歇性训练是在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时进行训练,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成反比关系,如,周期性中短跑,在高校田径体能训练中备受青睐。

2.2、速度训练

田径运动中竞速类赛事不在少数,在跑道长度相同的条件下,最快到达终点的为优胜者,速度训练更是成为了田径体能训练的常规内容,经过长期持续性的训练,促使大学生运动员的跑步速度和爆发力达到新的层次,在最后冲刺阶段杀出重围。速度训练的有效方法为:信号刺激法,听到信号的第一时间迅速进入跑步状态,训练大学生运动员的反应能力,还能避免在重大田径运动赛事中抢跑;竞赛性速度练习法,让大学生运动员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与到竞赛跑中,教练员要对获胜小组进行表扬,营造良性竞争氛围;高频率训练法,组织大学生运动员进行高频率的高抬腿练习,有利于他们在竞速类赛事中始终保持较快速度。

2.3、灵敏训练

所谓灵敏素质是指面对复杂地势环境和各种突发状况能够迅速做出合适的应对,高质量完成技术动作,在高校田径体能训练中对大学生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训练不可或缺,经常使用下面几种训练方法:一是竞赛模拟法,通过模拟田径运动竞赛环境,训练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保持头脑冷静,严格执行既定战术;二是专项技术动作训练法,让大学生运动员分别在负重和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踢腿、跨栏等技术动作的训练,强化肌肉记忆,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灵敏性;三是趣味游戏法,开展如“冲出包围圈”同类型的游戏,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灵活应变的能力。

2.4、力量训练

田径运动中的投掷类项目,需要运动员拿起一定重量的投掷器械迅速抛出,通常是以投掷距离论胜负,力量素质较强的运动员会在这类赛事中脱颖而出。高校田径力量训练的要点为臂部力量、胸部力量、腰部力量、腿部力量的针对性训练,通过开展颈后臂屈伸、直臂扩胸、负重侧拉、屈小腿等动作的练习,提高各个肢体的力量。除此之外,杠铃也是力量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减阻力,如边举杠铃边深蹲,训练肌肉快速收缩的能力,增强神经肌肉系统协同性,为爆发力的提升打好基础,使得高校田径体能训练中力量训练效果更加突出。

3、高校田径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3.1、对田径体能训练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

体能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认识越准确,制定的训练方案越合理,最终获得的训练效果就会与预期设想越契合。这一点发达国家要走在我国的前面,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形成了比较系统性、规范性的体系,而我国直到近些年来才实施改革,关于田径体能训练仍处于摸索阶段。有些教练员对田径体能训练尚未形成统一观点,教练员的想法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运动员,一成不变的体能训练导致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难以有所提高,轻松完成体能训练任务毫无满足感和期待感,常规训练和专项训练的脱节更加制约了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效性。

3.2、田径体能训练强度的设计不合理

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田径体能训练方案的设计阶段要充分尊重大学生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其职业规划科学设计体能训练强度,既要保证大学生运动员经过努力训练可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又要避免大学生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期间受到伤害。但是目前高校田径体能训练强度的设计通常缺乏合理性,或是远远低于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最大负荷,或是训练强度超标,还有些高校采用统一标准和方法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部分大学生运动员轻松完成的训练任务,成为了另外一部分群体的梦魇,致使田径体能训练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3.3、田径体能训练方法较为落后

高校田径体能训练往往运用了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一味地引进其他国家和学校的体能训练方法,没有结合实际训练要求适当创新,体能训练并不能够与田径运动紧密结合到一起,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吸引力不强,无法达到针对性训练的目标。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不畅,未能结合其职业规划制定精细化、专业化的田径体能训练计划,无法充分调动大学生运动员体能训练积极性,大学生运动员以敷衍的态度参与体能训练活动。再加上所用的体能训练方法过于单调,导致整个训练过程乏味无趣,大学生运动员将参与体能训练视为一种被迫完成的任务,其身心素质发展遭遇了巨大阻碍。

3.4、对田径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不准确

唯有对田径体能训练效果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才能准确把握其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强化作用,进而不断调整和优化田径体能训练方案,增强与大学生运动员个体的匹配度,提高大学生运动员主动参与体能训练的热情,彻底扭转体能训练效果堪忧的局面。目前我国高校制定和应用的田径体能训练制度及考核评价标准不够完善,单单从教练员的角度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忽视了训练主体的所思所想,容易造成田径体能训练强度及所用训练方法不当的问题,田径体能训练方案的优化缺乏正确导向,训练活动盲目开展,训练效果处于较低水平,挫败了大学生运动员的自信心。

4、提升高校田径体能训练效果的有效路径

4.1、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要想保证体能训练与田径运动项目完全契合,在进行训练方案的设计时应该有更多考量,整合从各个渠道平台收集到的信息,基于对田径运动项目及大学生运动员职业发展方向的了解,制定科学、严谨、个性化的田径体能训练方案。要体现出大学生运动员个体身体素质及职业发展的差异性,组织喜闻乐见的体能训练活动,给大学生运动员带来新鲜感,使其在参与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同时,田径体能训练要突出重点训练内容,让大学生运动员知道自己应该具备的运动素质,平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踊跃参加田径体能训练活动,积极反馈训练效果,帮助教练员调整训练方案。田径体能训练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效果,要注重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体能训练强度不能超过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负荷,旨在培养大学生运动员良好的锻炼习惯,面对训练任务毫不懈怠。

4.2、优化田径体能训练体系

高校现行的田径体能训练模式急需加以优化,当务之急是打造集专业、职业、业余为一体的多元互补训练体系,对竞技体育人才进行个性化培育,分别设计对应的田径体能训练计划,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结合国内优势田径运动竞技项目,加强资金资源投入,严格管理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利用优秀的教练员培养高质量大学生运动员,落实专业田径体能训练计划,不断充盈专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与国际竞技体育相联系,以市场为导向,建构职业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计划,规范体能训练项目和方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人才。建设三级训练网络,满足青少年业余竞技发展需求,引导大学生运动员参与田径体能训练训练,为其选取适宜的体能训练模式,展现体能训练对田径运动竞技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实现高质量田径运动竞技人才队伍建设。

4.3、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趣味性

体能训练是需要不断重复开展的,田径运动员长期进行同一项目的训练,难免会觉得十分枯燥,参与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思维发散,无法集中注意力,体能训练效果随之降低,还有可能因此受伤。对此,教练员要注重体能训练方法的创新,穿插一些趣味性游戏,丰富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体验,使其端正训练态度,保持身心放松,不会产生过大压力。鉴于大学生运动员的思想比较活跃,荣誉感较强,在体能训练中可以组织多种校内和校际间的田径运动项目竞赛,或是带领大学生运动员外出旅游,让他们以竞走和跑步的方式到达目的地,或者将身体素质相差不大的运动员放在一个小组,鼓励他们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实现大学生运动员体能方面的共同提升。通过大胆实践找到大学生运动员的兴趣点及适合他们的体能训练方式,让体能训练真正成为大学生运动员突破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训练效果会更加趋于理想化。

4.4、注重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有相当一部分教练认为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必然是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所以一直以来都将训练重点放在了身体训练上,忽略了运动员的真实想法,这种错误的训练观念使得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渐行渐远,体能训练计划得不到运动员的认可,执行难度加大。竞技能力固然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但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大学生运动员来说,参加田径运动赛事的经验较少,心理状态不够稳定,遭遇挫折极易产生心理阴影,即便运动素质再强也难以在比赛中稳定发挥,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些大学生运动员为此一蹶不振。高校教练员必须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与体能训练相结合,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抗挫折能力,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成败荣辱都淡然以待,那么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将走得更加长远。

4.5、将科研探究和体能训练相结合

科教兴国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高校田径体能训练,将科学研究和日常训练紧密结合,发挥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将会取得1+1>2的效果。对田径运动中的各种体能训练方法和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特征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大数据的比对深入挖掘当前田径体能训练方法的优势和缺陷,不断实施创新,给田径体能训练计划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训练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信息,是对科研结果的验证和反馈,使科学研究得以持续进行。比如,利用先进仪器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检测,建立大学生运动员专用数据库,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得出各个学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在体能训练实施阶段进行相应的营养补给。还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对每个运动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动作进行科学分析,找到技术动作不规范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提高体能训练效果。

4.6、对体能训练效果进行准确评价

紧密围绕体能训练为核心,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以便对大学生运动员参与田径体能训练的态度、成效、不足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所得评价结果与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沟通,表达激励、肯定和期待,充分激发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和内在潜能。教练员与大学生运动员要平等对话,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指出他们在日常训练中哪些方面存在改进空间,帮助大学生运动员克服惰性,成为更加优秀的个体。认真听取大学生运动员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田径体能训练计划方案的编制中来,定期反馈体能训练效果。教练员对大学生运动员每次训练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与大学生运动员交流时会有更多话题,赢得他们的信任,筑牢大学生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得体能训练更具针对性,大学生运动员身体素质能够真正有所改善。

5、结语

新时代下,高校田径体能训练应该有所创新,体现出田径运动竞技人才培养职能,积极更新对田径体能训练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制定科学严谨的训练方案,丰富体能训练方式,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将科研探究和体能训练相结合,对体能训练效果进行准确评价,从而确保大学生运动员在田径项目竞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增强他们为国争光的意识和实力,为我国体育事业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田径体能训练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