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腾跃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00)
随着人们物质生产、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大众竞技体育运动不仅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实施,也促进了人们的体质提高,而且越来越多地将其作为我国体育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的大众竞技体育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中,可以有效提高大众竞技体育的组织效能和影响,是提高人们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
(1)“提高普及说”。
“提高普及说”中所说的“培育优秀选手”,着重于在体育发展方面的“领导者”。“提高普及说”指出,两者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完成的,尤其是普及、完善、传播和现代化。一些主张“提高普及说”的人相信,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两者必须同时进行,方能使其完全有效。体育运动形式是推动大众体育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大众体育的技术先导。运动员们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技术和斗志,激励着他们积极投身于运动中。竞技体育带给人以奋斗的喜悦,是一种良好的教育价值,是一种把身体和心理素质综合平衡、提升的生活哲学。而大众体育作为竞技体育的基石,如果没有广大大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会丧失其生存的价值,缺乏普及,竞技体育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因此,我国要实现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2)“相对独立说”。
“相对独立说”是1970年代“真实运动”的基本原理,它认为大众体育运动与竞技体育运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大众体育运动最重要的是消遣,竞技体育运动最重要的是比赛。“相对独立说”的拥护者们从运动结构和机能两个方面,提出了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互利”关系。“相互取予”将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视为两个不同的子体系,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并具有积极的意义。
(3)对“提高普及说”和“相对独立说”的否定说。
阮敏利用文献资料、协整、因果关系等方法,得出结论: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而对大众体育产生了消极作用,并否认了“提高普及说”与“相对独立说”的观点,它被认为是对“提高普及说”和“相对独立说”的否定。
在这两种发展策略上,本文认为,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两个大局”的角度,对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毫无疑问,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非常重要,必须要优先发展,在资源分配上要给予足够的支持,而大众体育也要照顾好这一点,等到竞技体育达到一定程度,资源的分配就会适当偏向于大众体育,而竞技体育要兼顾全局。朱国平认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三大模式是:一是以发展竞技体育为主,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实现社会化、产业化;二是由政府直接放弃对竞技体育的管理,转而进行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在大型的国际比赛中临时组建队伍;三是在坚持政府抓竞技体育的前提下,大力推动体育社会化、产业化。他也指出,这种模式,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就没有好坏之分,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取决于目前的条件,也取决于其价值,从我国的实际状况和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应该坚持前者的发展模式,但要自觉为后者创造有利的条件。
大众竞技体育是一种以提高身体素质、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运动兴趣为目的的体育项目,是由各社会体育团体的会员或代表参加的。大众竞技体育已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健身方式。殷俊海(2015)认为,信息化背景下的大众竞技体育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他认为网络+体育可以带来新的价值。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大众竞技体育中,可以简化复杂的工作流程,优化比赛运营秩序,扩大大众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提高大众竞技体育对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体育赛事包括国、省、市、区、多个机构、企业、体育组织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不同等级的赛事,其组织、管理、竞赛目标也略有差异,由上级主管机关主办的体育竞赛,主要是为了促进体育活动的发展。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开展的体育竞赛,其项目多以拔河、篮球等为主,对运动员的要求较低,参与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大型企业赞助的大众竞技体育多以单项赛事为主,通常会聘请专门的运动专家来组织赛事,其作用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推广公司产品、吸引客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型的个人项目竞赛,这些项目主要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技术,促进队员们的关系。
据调查,大众竞技体育项目参赛者的特征随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更高级别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体育赛事中,一般都会根据年龄来进行分组,主要是年轻人。对于企业、事业单位和一些体育团体举办的竞赛,因其规模较小,通常按年龄设定组别,以30-50岁为主。通过对大众竞技体育参赛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选手都接受过一定的文化、经济条件和对运动的理解,对大众竞技体育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毫无疑问,大众竞技体育可以给体育行业创造价值。大众竞技体育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通过组织大型运动赛事,商家可以借此向消费者进行推广和体验,从而提高其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此外,大众竞技体育自身的开展也是一种行业价值,赛事的人力、物力投入与回报,以及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都对体育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信息时代,体育管理部门要做好体育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整合民用、商用、竞技用途的体育数据,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体育工作,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前,我国的体育信息不能很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其原因有三:第一,体育行业的评估标准不统一;第二,体育信息采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不高,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存在一定难度;第三,体育信息的数据来源不明确,体育信息的获取途径和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大部分都是依靠人工数据,属于初级的体育信息服务领域。
根据大量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欧美各国对信息技术的普及十分重视,在运动领域,美国发达的篮球、橄榄球等运动,超过一半的职业运动员,都是由专业的信息团队协助分析赛事、汲取经验,超过80%都有专门的研究队伍。从体育信息、科技情报等方面来看,我国体育信息技术在体育信息系统中的运用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体育信息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如何加强体育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就显得尤为迫切。
在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之后,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虽属于同一行业,但在各个子模块之间存在着独立的体系,缺乏互动。在大众体育领域,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有关运动知识、速度力量的技术储备等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因此,人们在运动中很容易受到损伤。而竞技体育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不仅有专门的营养师队伍来保证运动员的饮食和健康,更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再加上训练有素的教练队伍,使得竞技体育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大众体育。
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的两大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惠共生。建国之初,人们的身体和健康状况并不好,百废待兴,把发展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服务于国家的建设。而竞技体育则是以参与运动会为主要目标,以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鉴于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经济利益差异,两者的目的存在着共性与差异。所以,两者在战略上的协调发展,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扩大行业范围,实现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赢共生,实现其长久发展。
大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本内容。一是以大众体育为保障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国民健康,全面普及大众体育,使其不断发展,不断攀登世界体育新高峰;二是以大众体育来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大众体育包含多种运动要素,在运动发展的进程中,大众体育为其积蓄力量,以“金字塔”型的方式进行人才选拔,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极大稳固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竞技体育是一种国家的精神与文化,它在某种意义上对我国的体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竞技体育对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自从我国申奥后,运动员的体育激情就在持续增长,运动员的表现也在发生着改变。这对我国的体育运动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大众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其次是对大众体育活动的内容进行规范。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尽管各自擅长,但其运动的实质却是相通的。竞技体育在技术规范、技术技能、经营模式等方面对大众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大众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人类体育的健康价值。两者的发展都是基于群体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得到放松,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获得集体乐趣,从而减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增强身体素质。体育活动固然能使人身心愉快,但也应在有条不紊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体育活动能够有序地进行统计,利用大数据进行最优的体育测评,使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达到双赢。
体育界的发展历程表明,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就不能发展。比如,我国的运动专家们就运用了尖端的技术和装备,对刘翔进行了技术上的探索。研究发现,刘翔的双腿不均衡,妨碍了他的快速冲刺。在大数据背景下,应构建科研队伍、破解竞争难题、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竞技体育产业系统,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开拓一条崭新的道路。
终身制体育观念的形成,其核心在于人们持续参与大众体育活动,并以发展终身制体育培养体系为最终目的。终身制体育培养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青少年运动的培育、学校运动和广播体操的长远发展,建立网络记录的方式,为下一步的训练作好准备;二是以青少年为对象,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强化健康养生项目(瑜伽、健身操、单车操等),并建立健全参与者记录,持续加强终身制体育体系;三是通过对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记录,使其与健身状态相适应,从而使体育教育系统得到优化。只有在网络上进行科学的培养,才能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终身制体育意识,从而达到全面、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
大众竞技体育的赛前筹备工作相当复杂,包括申办、承办、介绍、征召选手等,适当地引进网络技术,可以极大提升赛事的运营效率,并扩大赛事的影响力。比如,利用手机、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比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比赛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奖项设置等,从而使选手能够合理的安排比赛时间。此外,采用网络技术,可以简化和优化竞赛的报名流程,减少选手之间的往返,节约时间、人力、物力等。
大众竞技体育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和水平,这种平民化的运动对一般人的刺激更大,但因为各种因素的限制,如果不能在大型的大众竞技体育中进行电视直播,那么大众竞技体育媒体就会受到很少的关注,网络上的新闻也很少,所以比赛的影响力也就很小。而且,在比赛中,实时追踪的方法很少,即时消息也很有限,如果是在比赛中临时做出改变,那就比较麻烦了。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就目前的网络技术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比如,实时更新赛事的成绩,通过移动终端和电脑客户端,及时发布赛事消息和公告,与传统的电视直播方式相比,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易于获取。
从整体上来看,大众竞技体育的宣传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移动终端、电脑等平台,对整个赛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重播,对有赞助商的赛事,利用网络进行广告宣传,增强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利用网络进行赛后宣传,对大众竞技体育来说是锦上添花。
大众竞技体育文化的宣传可以设立海报专栏、广播电台、体育文化墙等。体育不同于其它项目,它注重的是人们的亲身经历,通过体育项目、趣味活动等,让人们亲身体验体育的魅力,获得人们的认可,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大众竞技体育要严肃对待,不能草率地进行传统的“放羊”教学。广场舞、健步走、马拉松、冬泳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也让更多的人积极报名。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组织更多有意义的比赛,让更多的人参加,通过网络直播,形成一种体育文化的交流。
我国应多组织“全民体育”、“全民马拉松”、“全民越野赛”等公益项目,吸引广大体育爱好者踊跃参与,并设置各种奖励,以此来激发广大市民的体育热情。在体育项目中,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运动项目,所以要注重培养人们的运动意识,让他们喜欢运动,树立良好的体育形象。同时,社区可以组织开展开放式的运动比赛,既能激发人们的运动热情,又能增进邻里之间的交往,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发展,将给人们带来新的锻炼机会,使传统的体育方式发生变化,使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实现有机融合和发展,给大众体育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竞技体育的选拔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两者在大数据的运用下,将迅速融合、共赢。体育作为一个国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下,推动大众竞技体育活动的发展,推动大众竞技体育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