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荣华 吕吉勇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担负着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的重任,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引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也出现高涨现象。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较为缓慢,发展滞后,出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导致学生参与健身的意识降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作为体育教学的媒介,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与教学属性。高校体育场馆负责人需要加强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场馆资源,营造良好的、融洽的教学氛围,方可促进体育场馆运营的更加规范、科学、合理。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供给的困境与对策进行分析,以期高校深刻认识体育场馆资源的价值内涵,着眼于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供给的困境,尝试提出科学优化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路径,从而推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供给模式更具有科学性、时效性、便捷性,促进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为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中,供给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以及在价格允许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该种商品的数量。有效供给则是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能够充分考虑,政府的政策法规能够得到贯彻与落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效供给的价值内涵与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情况、高校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高校体育文化形象、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高校运动设施器材逐步完善,学生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愈发增高,学生对运动项目提出了新的需求。近年来,伴随着全民健身的推广与落实,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数量与日俱增,参与体育运动逐渐成为校园运动的一种体育文化。体育场馆资源是保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条件,在运动中对运动效果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效供给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深度挖掘出体育资源的服务功能。同时,提高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拓宽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空间,发挥出场馆资源建设的作用对切实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随着学生学习任务的加重,生活与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因而学生极易出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一些学生熬夜、打游戏等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出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自高校推广全民健身以来,运动健身积极融入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获取广泛的朋友圈,在运动中展现个人的魅力,收获良好的心情,满足个人的运动需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思想,进而综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完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保障学生积极参与到个人喜爱的运动项目,形成运动社团,通过社团的形式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有规律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完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供给有助于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更好地发挥出高校的社会价值。一般来说,高校体育场地资源建设是由政府部门拨款,满足高校日常体育教学与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为学生参与多元化运动提供了物质保障,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有效供给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运动效果。与此同时,高校通过完善体育场馆资源,解决学校体育场馆的“供”以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积极践行全民健身的政策,更好地发挥出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让体育场馆资源更优质化的为学生提供服务,精准化的判断学生热衷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各种诉求,展现出高校多元化的社会价值。
高校通过不断完善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形成先进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具有效能化的管理模式,发挥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效能。高校体育场馆有公益性的特点,只有提高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与管理效率,才能保障最大限度的得以利用体育场馆资源,有效提升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通过完善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供给,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运动保障,有效解决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全民健身服务问题,进一步增强学校体育场馆体育服务能力,推进了高校现代化体育场馆服务体系的建设。
随着一些运动项目的兴起与发展,逐渐普及到高校,传统式的运动形目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高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场馆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庞大的学生群体,并且受到高校财政经费不足的影响,导致一些运动项目无法开展。比如,户外运动课程与钓鱼课程是不具有体育场馆约束的课程,实践课程可以申请在校园内便于课堂教学的地方。可见,部分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联系不大,没有深度挖掘出体育场馆潜在的价值,并且缺乏供给理念的创新意识。并且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率较为低下,高校的专门体育场馆在日常教学中,仅仅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开放,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一般使用室外教学场地。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没有体育场馆运动的体验,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高校体育场馆制度是保障体育场馆运营的基础前提,也是维持高校体育场馆正常运营的根本标准。部分高校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结构欠缺造成管理职责不明确,对学生使用体育场馆资源的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现阶段,一些高校体育场馆的组织管理体系缺乏合理性,在体育场馆资源的供给方面没有深度考虑到学生的“需”,导致与体育场馆组织管理距离科学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重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在场馆数量、场馆设施、场馆分布具有较高的优势,但是没有对场馆合理的进行组织管理,导致体育场馆的服务效能相对薄弱,影响了体育场馆的综合性、全面性、复合性的管理效果。体育场馆设置专门管理人员素养不高,主要是在晚上期间学校体育场馆的灯光没有按时打开,学生在视线不佳的状态下无法参与场馆内的运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体验性不强。非体育专业的协会后者院系组织体育类活动需要申请,并且申请程序繁琐,体育场馆运营不畅通,主要是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与管理人员的协同性不高,引起学生参与运动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意犹未尽。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期间,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高校将被追究责任。因此,高校体育部门很少愿意将体育场馆转让给其他学院来组织体育活动。
高校体育场馆的供给离不开经费的支撑,体育主管部门是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利益分配的决策层,在使用经费购买器材设施具有话语权,但是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费用有限,体育主管部门治理体育场馆的空间受到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在维修经费时,大多数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因此需要维修成本较高,尽管属于公益性范围内,但是体育场馆的运营费用增加。综合来说,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处于较为短缺的状态。部分高校没有将体育场馆资源的建设纳入到高校总体发展建设的行列中,体育场馆资源建设的战略性不强,在承办高校大学生体育联赛、大学生运动会上,没有发挥出体育场馆资源的服务效能,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赛事受到体育场馆资源的影响。比如,新兴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裁判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服务效能。
高校体育场馆是学校的公共场所,体育场馆的文化供给也是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融合的整体。由于学生对体育场馆资源的需求愈发强烈,学生心理产生的运动驱动力也越强。但是,高校场馆文化不够浓厚成为现阶段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校领导对学生参与运动场馆供给达不到学生的要求,学生在体育场馆中学习、训练的效率有所下降,心情浮躁容易滋生不文明行为。并且近年来体育场馆的空间建设呈现出公式化、标签化、简单化的发展倾向,缺乏人文环境的建设,尚未顺应与满足学生使用场馆的需求。
除此之外,体育场馆资源供给的发展阶段离不开专门管理人员,体育场馆管理人员也不再是简单的开门、关门的门卫。在体育学科的发展中,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除了负责管理设施的维护维修、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管理人员外,还要扮演者管理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角色。在高校中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一般为教辅编制,有的是临时工或者合同工。部分高校仅仅配置一位体育场馆管理人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地位低下,没有受到同行的重视,晋升困难,外出培训较少,诸多因素导致,体育场馆管理的结构设置不合理。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各个场馆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场馆对器材设施不够熟悉,导致管理人员对体育场馆资源的管理非专业化。
新时代,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具有多元化,高校应当针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方式的不同,经过合理的调研,破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问题,是满足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建设供给需要考察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学生参与的体育运动进行统筹规划。比如,南方地区缺乏天然的滑冰场地,北方学生就读南方高校不适宜高校组织的体育活动,那么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轮滑运动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轮滑作为滑冰运动的有效补充,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活力,并且在减少南北差异的同时,丰富了校园体育运动项目,营造了良好的高校体育运动文化。
体育场馆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应该随着教育改革同步进行。结合高校体育学科建设与专业的调整,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要从体育学院的从属地位中脱离出来,纳入学校建设发展的大计划中。与此同时,还需要注重体育场馆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体育场馆常管理混乱、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此外,要转变体育场馆有效供给的观念,统一认识,充分认识体育场馆的有效供给在体育教学的地位,健全与完善该体育场馆的管理的体制,有助于推动高校体育场馆有效供给的健康发展。健全场馆制度建设应当在高校体育场馆建立运动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对老化、损坏的器材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在体育场馆醒目张贴场馆器材使用规章制度,确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安全使用体育场馆的运用规则,使用之后能够及时放到原处。针对具有风险性的运动设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完善场馆的运营与使用制度。比如,在高校游泳场馆中,游泳对没有运动基础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保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资源的供给状况,完善体育场馆的制度建设,学生能够有序地遵守学校场馆的规章制度,保障了体育场馆内的卫生环境,更提高了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现实作用,推动了体育场馆的正常运营。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受到经费的制约,也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学生的消费能力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高校财政部门应当协同政府鼓励市场化运作,提高拨款力度、扩大资金来源渠道,组建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提高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提高购买体育运动器材的支出,综合改善体育场馆的设施条件,从而维持场馆的正常运作,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服务。推进传统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需要对高校体育场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场馆结构布局,鼓励和推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需要结合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好,促进学生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了解,为体育场馆创造出更多的效益,通过提高场馆效益,同时凸显其应用价值,实现最大限度的体育场馆资源的供给。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离不开运动氛围,高校体育场馆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实现高校全民健身的重要保障。浓厚的体育场馆文化不仅熏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更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宣传体育场馆信息,丰富体育活动赛事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此外,体育场馆管理队伍建设是完善体育场馆资源供给的重要一环,若要保障体育场馆的高质量运营,必须要建设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全面业务素质的体育场馆管理队伍。高校可以采取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管理员进行技能培训,组织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研修、考察、主持、承担高水平研究项目,为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体育场馆可组织相关教师赴国内外体育重点体育场馆进行参观交流,了解学习国内外先进体育体育场馆的设置、构成等情况,探讨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的先进经验理念,为体育场馆的发展积累经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体育管理队伍。
全民健身是发展我国人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尺,也是顺应与满足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求的内在驱动力。完善高校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是发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首要条件,为此全民健身政策的导向下,高校应充分重视提高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加强与改进体育场馆的管理与服务,充分发挥出体育场馆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因此,高校务必要在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上着手,大力推行体育场馆战略管理模式,科学设计场馆资源的管理制度,拓展与创新体育场馆资源对促进全民健身的有效供给,从而推动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本文聚焦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的模式与时代需求适应问题,力图为解决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一系列对策,力求从多方面提升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供给,助理全民健身发展的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