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生职业认同培养策略

2023-02-11 02:12杨丽娜蒋春婷曹富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全员三全育人医学院校

杨丽娜 ,王 维 ,蒋春婷,曹富林,张 利

(1.新疆第二医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2.吉利学院,四川 成都 640400)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基本国情,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虽然大部分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医学生因医患矛盾、工作性质等因素职业认同偏低[1]。由此可见,医学生的职业认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理念与医学生培养高度契合,为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指明了方向。“三全育人”由来已久,但其内涵在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当下实际,深入理解“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

1 “三全育人”的历史由来与科学内涵

1.1 历史由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学生教育的指导工作,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提出,学校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要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2 科学内涵

“三全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起来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一体化育人模式。其核心是育人,即培育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基本任务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统筹协调[2-4]。全员育人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类育人主体,包括学生本人及其家人、高校全体教职工、社会人员等都应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分工协作,在本职工作中直接或间接参与育人,形成育人合力。全程育人是从时空双维度出发,时间上指从入学到毕业,乃至终身教育,空间上包括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帮扶等各个环节,在把握学生学习特点及成才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形成持续性、全领域的育人机制。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课上课下及校内校外等各种途径,从多维度系统、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

2 “三全育人”融入医学生职业认同培养的契机

2.1 “健康中国”战略的客观要求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等,这不仅体现出国家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视,也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1月的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医学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接续力量,担负着促进国民健康长寿的重要使命,提高其职业认同契合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目标。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也就是增强其对医生这一职业认知、情感、行为、承诺、期望以及价值观等的认同。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要清楚认识到身为一名医者的价值是在不断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例如,此次疫情中,医务人员奋战前线,护佑人民健康,医生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人民对医生的认可度得到极大提高。“健康中国”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全员思想引领,全程资源联动、持续育人,全方位均衡发展、多维育人的背景下,培育出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品德的、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的合格医学人才,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2.2 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便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条件的需求,医学教育事业需要做出改革,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培育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优质的建设者。培育出符合要求的时代新医者,不仅意味着其要有高超的技艺,更意味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因此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三全育人”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以“三全育人”理论为指导,关爱学生和帮助学生,积极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学生“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等优良品质,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医者。

2.3 医学生职业认同培养的内在要求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发自内心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对其有正面的认知和评价[5]。职业认同会影响从业者的归属感、成就感、忠诚度等,职业认同高的人更容易在岗位上长久坚持下去,会更有创造力,更易获得成就感,也更易在所在职业领域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若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从业者很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态度不端,情感淡漠,进而放弃这份职业,因此加强职业认同教育很有必要。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是主观的,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且职业认同教育在医学生的教育中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能很好地帮助医学生在正式成为一名医生之前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促使医学生更加正确、合理地看待医生这一职业。“三全育人”旨在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统筹协调,培育出德艺双馨的时代医者,这与医学生职业认同培养的内在要求相契合。在这个过程中,以医学生为中心的全部人员将会通过言传身教以及与医学生的互动,为其提供形成良好职业认同的环境,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上伴其成长,最终将其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能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具有明确职业愿景和目标的良医。

3 “三全育人”视域下医学生职业认同提升路径

3.1 以育人为中心,挖掘整合各方资源

在医学院校以育人为中心,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需要挖掘各方资源,并有效整合,形成育人合力。一是整合教师资源。目前医学院校普遍存在教学、管理、服务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不同部门的人员缺乏沟通,不利于形成育人合力。整合教师资源需要构建协同机制,首先,学校管理层应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三全育人”理论指导下做出顶层设计。其次,按照顶层设计的需要,将不同部门人员分成小组,根据“十大育人体系”(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分配职责,分层分类育人,各组既有明确的责任,又有统一的共识,组中成员沟通便利,优势互补,可提高工作效率,也更易得到满意的成果。最后,制订完善的评价机制,奖惩分明,可将工作成果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工资绩效等挂钩,使育人成果可量化,以此激励各部门人员多元协同,共同承担起各自职责。二是整合课程资源。课程教育在医学院校的育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医学生在校课程主要分两类,一是思政课,二是专业课,二者皆具有育人职责,在发挥思政育人功能的同时,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的育人元素,整合二者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思政课显性育人与专业课隐性育人的协同作用下,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三是整合课堂内外资源。医学生除课堂学习之外还有课外生活。在课外生活过程中,校园文化、学校校风等都对其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整合这些育人资源,更有利于建设完善的“三全育人”机制,帮助医学生提升职业认同,完成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2 注重思想引领,全员以德育人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以及“大医精诚”,这是对医者的道德要求。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应该继承上述的高尚品德。与医学生成长过程相关的每一个教育主体,都应朝着这个目标,承担起教育医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首先,全员育人的基本路径不能偏,要明确为谁育人,育怎样的人。医学院校运用“三全育人”理念是为培育出能够胜任医生这一岗位,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坚定不移护佑人民健康的新时代医学栋梁。其次,思政课要讲好。思政课在学生心中一向是学习内容“高、大、全”,但其知识晦涩难懂,教育手段单一枯燥,学生难以掌握[6]。针对此种教育困境,思政课教师要有思辨创新精神,及时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新时代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健康成长成才。最后,其他教育主体也要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对学生加以思想引导,如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可结合实例,培养学生的医德精神;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后勤部要保证校园环境舒适文明;朋辈家人发挥榜样作用等。在全员的努力之下,引领医学生达成道德共识,提升职业认同,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医者。

3.3 遵循成长规律,全程高质量育人

医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医学院校要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和成长规律[7],制订持续有效的职业认同培育计划,这个计划不仅限于教育,还应包括管理、帮扶及服务等方面。例如,大一时,医学生初入校园,对新的学习、生活尚不熟悉,所以在这一时期,应注重管理,可通过军训让医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尽快融入班集体。另外,可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校史、校规学习以及宣读医学生誓言,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了解医生这一职业。大二、大三时,要注重引导医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可以举办专业知识、技能比赛,激励医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练就过硬本领,同时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医学前辈身上学习甘于奉献、救死扶伤、恪尽职守等的职业精神。大四、大五时,助力医学生成才,可以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就职校友交流会及毕业生座谈会等,帮助医学生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树立职业理想。同时,教育医学生重视见习和实习,珍惜临床实践机会,不仅为执业医师考试做准备,也为以后走上职业岗位积累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全程助力其职业认同的提高,从而培育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3.4 重视素质教育,全方位构建育人体系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医学生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以此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同。重视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能力。全方位育人要求医学生教育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人文”的局面[8]。全方位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员协同参与,还需要全程贯通,以达到最后全方位渗透的育人效果。首先,重视课堂的素质教育,医学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意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对学生有所启发。同时,人文类课程可以鼓励学生以小品的方式进行案例再现,亲身实践,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其次,线上线下多途径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线上教育,如利用慕课、B站、学习通等平台优势,搜集整合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供医学生学习,提高其学习兴趣。最后,课上课下相结合,注重医学生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社团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校外公益活动及社会实践,在课下活动中充实自己、磨炼自己,提升内在境界。通过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以及校内校外相结合,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让其热爱自己的专业,从而提高其职业认同。

3.5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出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良好的职业精神、善于合作与沟通、精于循证医学以及拥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合格医学生[9]。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是对其进行职业认同培养的主要目标。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在“三全”育人机制下,构建医学生职业认同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是新时代医学院校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的新思路、新方法。首先,这种育人体系要求医学生全面发展,以德育为主线,贯穿教育始终,以医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全员齐心协力,整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培育目标,在遵循医学教育及医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育人途径,达到育人目标。其次,要求全员、全程、全方位进行师风、学风及校风建设,这就要求全员参与育人环节并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全程不松懈,努力打通各个关节,形成全方位育人网络。最后,此种体系对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通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要培育出具有较高职业认同、能胜任医生这一岗位的医学生,医学院校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指导,将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领导下,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 结语

医学生职业认同的高低决定着其将来能否胜任医生这一岗位并且热爱这份工作,医学院校是育人主阵地,其育人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不能只注重教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做人”。医学院校要寻找“三全育人”融入医学生职业认同培育的契合点,挖掘整合各方资源,重视思想引领和素质教育,遵循医学生成长规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及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培养可堪大任的栋梁。

猜你喜欢
全员三全育人医学院校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