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瑾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历史,“对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锁定乾坤得天下的意义”[1]95。1947年春,为了鼓舞军民士气、牵制敌人主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组成精干的中央领导机关,坚持以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于陕北的山山峁峁间,他们运筹于窑洞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解放战争。究其成功经验,主要在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成功实现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是通过强化纪律执行,有力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通过加强纪律教育,有效落实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是通过健全制度建设,切实巩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统一才能形成权威以解决问题,集中统一才能提升效能形成优势,集中统一才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是因为有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由实现民族独立到争取人民解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成功应对了中国革命新征程上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迎来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关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成果颇多①,但尚未专门从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一角度进行总结,故有必要简要回顾这些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供有益的历史镜鉴。
经过26 年奋斗,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继争取民族独立的反帝斗争取得胜利之后,争取人民解放的反封建斗争也取得重大进步,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中国革命已经进入了扭转前途命运的关键时期。针对这一实质变化,中共中央及时召开重要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已经来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转折关头,即蒋介石反革命集团二十年间和帝国主义一百多年来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从发展到走向被消灭的重大转折。[2]1243-1244也正是基于这一重要判断,毛泽东明确指出:曙光就在前头,同志应当努力。
为适应这一重大转折,必须强化政策和纪律等的执行以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热情地勉励全体指挥员和战斗员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党的领导下抓住机遇、迎接胜利。为达此目的,毛泽东特别重视命令、政策和纪律的执行,要求“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1239,在严守纪律的基础上实现军民、军政、官兵、全军四个方面的高度一致。
通过强化政策和纪律的执行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西北解放战场和全国解放战场大好形势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坚强领导和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斗所创造的。
一方面,在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一个半月之内,西北野战军克服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条件,运用“蘑菇战术”先后发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取得三战三捷,基本稳定了陕北战局,再经过8 月沙家店一役,歼灭敌整编第36 师共计6000 余人,扭转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彻底改变了西北战场形势,中央纵队机关终于能够有一个较为稳定的驻地,拥有了与各地方机构进一步沟通的便利条件,才能进一步了解各地战局并将政策和纪律的执行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另一方面,由于较长时期内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战斗生活在分散、游击斗争状态下的农村根据地,党的地方组织和军事领导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不适应环境而“保持着很大的自治权”。[2]1346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经过1947 年的艰苦奋战,一些城市得到解放或即将获得解放,“许多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2]1264革命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军过去长期所处的分散、被隔绝的状况,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根据地在空间上的集中连片、农村根据地与城市的深度联结,这在客观上给中共中央强化政策和纪律执行、强调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基本条件。
通过强化政策和纪律的执行以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还在于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的需要。在解放战争胜利步伐大大加快的同时,新环境、新条件也严峻地考验着党和人民军队的纪律。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路过湖北黄冈某地,对共产党与解放军不太了解的当地群众大部分都跑掉了。在这种情况下,总部直属警卫团三连副连长赵桂良却违反军纪,从店铺中拿走布匹、粉条、白纸和毛笔等物品,这实质上就是抢劫民财。虽然这个副连长拿群众的东西并不是为了自己用--布是准备给一名小战士做棉衣用的,笔和纸给连里出板报用,而粉条则是为爱吃粉条的刘伯承准备的,但他的这一行为却明白无误地违背了军纪,特别是抢劫民财是要被枪毙的。具体来看,此事案值不大,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军纪这座大山的根基一旦出现漏洞,就会形成地动山摇的连锁反应。纪律就是部队的战斗力,纪律就是部队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关键。因此,经过艰难又痛苦的抉择,邓小平下令:“在目前情况下,纪律应该是铁,是钢,而不是豆腐渣,不能一碰就碎!不能让人们说我们是虚张声势!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3]45
一个部队如此,全军全党也是同样的道理。此时此刻,有没有铁的纪律和严格执纪,已经成为决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只有坚决执行政策和纪律等,不断提高纪律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才能落细、落实,全党全军才能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抓住至关重要的历史机遇,推动革命形势持续向好以迎接更加光明的前途与未来。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号召提高纪律性以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了纪律教育以推进纪律建设这一重要措施。党领导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离不开严明的纪律。纪律严明,一方面是纪律本身所饱含的严格、严肃的规范与要求,一方面是执行者要明白无误地知晓其根本要求与内在原因。因此,当人民解放战争进展到极为关键的转折关头时,通过有效的纪律教育以提高人民军队的纪律性,自然便成为落实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迎接重大胜利诸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实,从人民军队建立到解放战争时期,军队纪律建设已经形成取得较为丰硕成果,纪律教育方面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例如,红十五军团1935 年便借用鄂豫皖苏区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一歌的曲调,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谱曲并在部队组织教唱,宣传教育效果十分明显。然而,纪律教育永远在路上,尤其是人民解放事业迈上新征程、情况出现新变化的时候。当大军浩浩荡荡向前推进,在从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向城市进而解放一座座城市的过程中,出现时有违反军队纪律的原因是许多指战员不熟悉相关纪律或对一些纪律的认识不到位。
基于这一现实,中共中央早在1946年便明确了加强军队纪律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纪律教育。例如,中共中央1946 年7 月12 日关于《注意加强部队纪律教育》的指示就突出强调:无论哪支部队,无论什么样的行动,其行动前都有开展一项先导性工作,即“必须进行一次公开的全体的纪律教育”。[4]154《指示》还专门指出,有的部队之所以在进城时出现破坏纪律的现象,正是由于忘记了在事前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或者纪律教育不够严肃认真,或者只进行一次纪律教育便以为可以一劳永逸,或者没有通过首长讲话进行集体教育而只是少数人知晓。基于这样的现实,《指示》要求各部队首长高度重视,责成政治机关切实负起责任,就纪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加以改进,务必使所有部队的纪律教育得到切实加强。
事实上,中共中央发出的这个指示,针对当时军人破坏纪律等问题的迫切性,对军队纪律建设方面具有普遍和长期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指示》坚持纪律挺在前面,要求各部队在所有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之前,都“必须进行一次公开的全体的纪律教育”,特别注重前行教育,结合部队任务进行纪律教育,增强了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指示》压实了部队首长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经常性纪律教育的责任,避免仅少数人知晓纪律或纪律教育不能及时跟进的问题,确保军队纪律教育的实效性。
在军队开展纪律教育过程中,党中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便是各部队长期分散在各地,所执行的纪律在表述上不太一致,严重地削弱了军纪的严肃性,进而影响到纪律教育和执行的效果,最典型的莫过于我军的基本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具体内容在不同时候和不同部队也略有出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基本内容的形成,伴随了我军成长的全过程。在红军初创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他们为革命军队制订的具体纪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其内容不断充实、变化,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2]1241-1242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具体内容在各部队之所以出现不太一致现象,与这种内容更新的速度快慢、更新到位程度不同有一定关系。
经历了红军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时期,再发展到人民解放军,开展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而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增进官兵团结、军民团结的黏合剂,是正确对待俘虏、增强部队无形战斗力的利器。因此,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容表述的一致性这一重要工作。1947 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神泉堡期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名义发布《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这一重要行动的目的便是进一步统一军纪。《训令》指出,人民军队实行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因年深月久,各个地方和军队在其具体内容的认知上已经各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行颁布。望即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2]1241
撤离延安后,中共中央在转战陕北的路上一如既往地密切关注我军纪律教育问题,结合军队违纪典型事件和新形势、新问题,及时提出相关要求,使军队纪律建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我西北野战军攻克高家堡时,对商人乱没收乱摊派、对官僚资本乱没收或破坏、对敌军家属财产乱没收,严重扰乱营商环境,是一起严重的违纪事件。关于此事,毛泽东批示要求严肃追究高家堡破坏纪律行为的相应责任,同时强调要“向全军施行政策教育与纪律教育。”[5]264-265
关于高家堡破坏纪律事件,毛泽东的批示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要害所在--政策教育与纪律教育特别是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教育不够。显而易见,就军队而言,关于如何对待商店、商人捐款,如何对待官僚资本,如何解决军队给养问题,要不要没收敌军官佐家属财产问题等,都需要明确相关政策并结合这些政策进行军队纪律教育。因此,毛泽东的批示,代表了党中央对军队纪律建设的严正态度,再次重申了纪律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传达毛泽东的这一批示,全军都按照党中央要求,及时接受最新的政策与纪律教育,明确了相关政策,强化了纪律意识,具体地落实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1948年1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党内指示,即著名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这是中共中央这个“流动的司令部”在转战陕北期间为加强和巩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做出的巨大贡献。如何看待这样一份党内指示?党中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台这样一份指示?《毛泽东选集》在相关注释中对此有较为详细的阐释:首先,党中央在实践中为了向无纪律无政府现象进行斗争,进一步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建立了报告制度。其次,随着解放战争胜利步伐的加快,过去很多被迫隔绝、分散的解放区终于实现了连接成片,革命力量从农村根据地向城市挺进并迅速扩展,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和人民解放斗争形式都有了全新发展,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近在眼前。“把一切必须和可能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2]1264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克服党和军队内部存在的任何无纪律无政府现象,正是基于这种客观现实的需要。此时出台关于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正是党中央为解决无纪律无政府问题而采取的有力举措。显然,建立严格的报告制度,根本目的就是以铁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巩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然而,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之后,党内和军队内为什么还会存在无纪律无政府状态?这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关于党内和军队内无纪律无政府产生的原因,党中央在此后的另一份重要通知--《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对此有一个相对较为客观的说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开展的是游击战争,我们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往往被敌人分割包围。为了适应这种客观情况以便开展工作,把较大的自治权交给各级地方党组织和军事领导机关曾经是党的政策所允许的。这样一来,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地方党组织和军队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成功应对了长时间困扰我们的艰难状况。但是,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也产生了某些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2]1346,出现了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现象,对革命事业产生了严重损害。当然,经过较长时间形成的问题,要在较短时期内彻底解决掉是很不现实的,需要在不断地加强纪律建设、逐步改进工作过程中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解决掉。直到党中央发布《关于建立报告制度》这一指示时,无纪律无政府现象在党内某些方面表现依旧十分突出,他们往往以工作繁忙为借口,“采取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错误态度,将自己管理的地方,看成好像一个独立国。”[2]1256党中央认为,党内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给革命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的损害是极其严重的,必须采用向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集中一切能够集中和必须集中的权力这一办法,认真解决这个问题。而集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各中央局和分局经常主动地向党中央报告和请示工作。
事实上,积习太久的行为改起来也绝非一日之功。时值解放战争时期,各中央局和分局的报告和请示工作仍旧存在许多不足,“因而发生了某些不可挽救的、或难以挽救的、或能够挽救但已受了损失的事情。”[2]1265正因为如此,党中央才规定了这项政策性的经常性的综合报告和请示制度。向党中央进行综合性报告和请示,对于把握大局、统筹协调、做好领导工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综合性报告和具体问题的报告相得益彰,把许多次综合性梳理总结后,就能够从全貌上对一个大战略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二是写综合报告的同志也能获得一种好处,即报告内容既要源于各种具体问题和事务性工作,又要跳出具体的问题与事务性工作,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思考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党中央强调,在完成综合性报告过程中所进行的这种思索是担负领导工作所必备的能力与素质,不会或不进行这样的思索其危害极大,“领导工作就会失败”。[5]377
为强化报告请示制度,确保有效实现集中统一领导,在已经动身离开陕北的行军途中,党中央仍在克服困难、完善报告制度,及时发出《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对各中央局及分局提出严格要求,除了必须严格遵守已规定的报告制度外,另外三项制度也要认真执行:第一,下达必须上传,凡是对下级所作的属于政策和策略性质的指示,无论是采用电报的形式还是采用书面的形式,无论是财政、经济、军事、整党、政权、土改等问题,还是肃反、胡乱打人杀人及对待中间分子等各种问题,各中央局或分局必须同时向党中央报送一份。第二,下级上报各中央局或者分局的政策和策略性报告,如果有重要内容,也必须向党中央及时报告,文章篇幅太长的可以通过电报或者信函摘要报告。第三,随时向党中央或中央主席单独反映情况或者陈述意见,这是每一个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均享有的权利与义务。[6]240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出台这些制度后,中共中央在从陕北走向华北后,严抓制度的落实和执行,特别是对报告和请示制度的执行情况,一抓到底,紧盯不放。1948 年7 月26 日,党中央为严格执行报告制度,专门向各中央局、分局和前委机关作出指示,要求根本杜绝工作中出现的“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现象,“彻底纠正存在着的某些严重的无纪律无政府状态。”[5]367同年8 月22 日,党中央在复电东北局时肯定他们关于未认真执行报告制度的检讨,再次强调执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深刻阐明只有通过贯彻落实报告制度以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才能迅速适应革命形势的重大变化,适应战略战术从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从小规模战争向全国性大规模战争的重大转变。党中央认为,“这是许多环节在目前时期的一个中心环节”[7]125,只有妥善解决好这个重要环节的问题,其他环节的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第二天,党中央再次作出指示,对各地各部门如何更好地解决向党中央报告这一问题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强调即使已经开始向党中央作了若干综合性报告,也不能替代对此项工作的深入检讨,因为这是长期存在于党的高级领导机关内部的严重问题,是刚刚开始解决而尚未真正解决的大问题,是“关系重大的问题”[5]378。为了增强报告制度的可操作性,党中央还出台有关决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央职权和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必须向中央请示、报批、报备的内容[8]356,进一步规范请示报告制度以实现政令军令的统一,为请示执行报告制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党中央转战陕北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顺应重大历史转折,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党的团结统一以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而其中的核心与关键则是有效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9]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深刻领悟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与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战斗力。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在防范和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转战陕北时期,党中央敏锐地意识到条件变化带来的有利机遇和形势变化带来的严重挑战,强化纪律的执行,树立中央权威,抓住了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关键。
知行合一,知是前提。落实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其中的必备条件是基层实践者熟知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由此形成的具体政策与纪律。转战陕北时期,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纪律教育,既及时更新并统一重要纪律的内容,又不断完善纪律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把纪律教育与政策教育结合起来,提高了纪律教育的成效,为落实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供坚强保证。
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巩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单纯依靠地方和基层的自觉,也不能依赖权力的威慑,而是要通过制定铁规矩、硬杠杠建立起一整套制度规范,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灵魂。转战陕北时期,党中央通过建立报告制度及其配套制度体系,把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切实有效地集中到中央,进一步巩固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10]26。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要实践创新也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深入总结转战陕北期间党中央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经验,也不失为“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的有益尝试。
注释:
①如2019 年12 月22 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和中共党史教研部、军事科学院科研部、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榆林市委在陕西省榆林市共同举办“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高端理论研讨会,12 位专家发言,阐述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胜利的原因、意义和榆林革命精神的内涵,深化了解放战争的历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