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 汪 沅
杭州市地处钱塘江下游,南北大运河的南端,地属浙北平原。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古时这里原是一片浅海湾,由于海潮的冲击,钱塘江挟带的泥沙逐渐在此沉积下来,湾口淤塞,湾内逐渐形成内陆湖,也就是今天的西湖。西湖经过上千年的持续演变,因其特有的景观吸引力和文化魅力形成了具有西湖特色的地名,为西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2011 年西湖申遗成功奠定了基础。
“钱唐”这一地名的出现,是杭州这个地方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前210 年),始皇“上会稽,祭大禹”,“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钱唐即今杭州,这是钱唐县之名称首见於史书,确切的建置年代,未曾记载。钱唐县的创立可能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 年)于故吴、越地初置会稽郡时,也可能在战国时楚已置县,而秦因之。
除钱唐之名见诸史料记载外,该时期,西湖周边的山水与寺院地名也开始见诸记载,武林山、明圣湖与金牛湖、定山、莲花峰、柳浦等。除此而外,东晋咸和元年(326 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灵隐寺,这不仅是杭州建造历史上最久远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之后有方士许迈、葛洪等人到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修行。伴随着江南地域的开发,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得以开拓,寺院地名也开始涌现,且声名远播,延用至今的如忠清庙、栖霞寺、胜果寺、灵隐寺、韬光庵等。
该时期,现今的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的丘陵山地先后出现了钱唐、武林山、莲花峰、明圣湖、定山等山水地名的记载。虽说历史悠久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尚未形成,但“三面云山”的城湖空间特征初具雏形。
该时期,西湖及其周边的山水资源渐次得以开发。唐以后,杭州城市的发展,实与西湖的开发须臾不可分。如中唐名臣李泌治杭,开凿六井,引西湖水入城,解决了居民的饮水问题,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长庆二年(822 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筑堤建闸,疏浚六井河道,进一步治理西湖和开发杭州,使杭州不仅成为四方辐辏,海外交通日益发达的“东南名郡”,同时也成为“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的风景名胜城市。
9—12 世纪,西湖文化景观在唐代白居易与宋代苏东坡的影响下,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西湖的大规模疏浚、相得益彰的造景活动,五代佛教禅宗和登峰造极的唐宋文学艺术的有力融入,使得西湖景观格局初具雏形。
该时期在西湖周边涌现的地名,以山水资源居多,后逐步演化形成西湖及其周边的文化与旅游资源。如灵隐、飞来峰、冷泉亭、北高峰、孤山、断桥、白沙堤、望湖亭、苏小小墓、葛林、龙井、虎跑、玉泉等。盖自此而后,西湖遂为世人所周知,杭州遂为四方文士胜流好游赏者所麇集。
五代吴越国时期,首府杭州被誉为“东南佛国”。因吴越国王崇信佛教,在境内广修寺院佛塔,礼遇高僧、名道,使杭州成为中国佛教一大中心。当时创建和扩建的寺院,有据可查的就达二百余所,至今尚在沿用的佛教地名为数众多。如钱王祠路、七宝寺巷、昭庆寺、灵峰寺、法轮寺弄、金刚寺巷、白莲华寺巷、观巷、白石庙村、惠因涧、保俶路、满觉陇路、梵天寺路、菩堤寺路等。
据《咸淳临安志》卷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等五卷均记载有杭州州城内外寺观。其中始建于吴越国时期的佛寺有一百五十余处,数量之多,大大超越前代的唐,也超过后来的宋代。
寺院及其寺院地名,是杭州“东南佛国”最具象征意义的人文符号。杭州佛教在长期发展中,与西湖自然景观相呼应,形成了以灵竺为中心的北山寺院群和以净慈为中心的南山寺庙群。在北山,有唐代书法家钟权为灵隐题“佛国”,宋代书法家张即之为天竺题“佛国也”;在南山,慧日峰下,以慧日永明院(净慈寺)为中心,寺院林立,梵呗相闻,向被称为“佛国山”。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钱俶纳土归宋以后,杭州由吴越国国都降为北宋地方政权的治所。此时的杭州,已是“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翰林学士陶榖曾说杭州是:“轻清秀丽,东南为甲。富兼华夷,余杭又为甲,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也。”杭州之后有“天堂”之称,也来源于此。
元元祐五年(1090),苏轼任杭知州期间,认为:“(西)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因此,动员二十多万人浚治西湖,开掘葑滩,用葑泥在西湖上筑起一条纵贯南北的长堤。“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图画,杭人名之苏公堤”,“相去数里,横跨南北两山,夹植花柳”上筑六桥,后人称此堤为“苏堤”。
早于唐代,杭州西湖就以旅游胜地称誉国内。至南宋,“西湖,在郡西,旧名钱塘湖……自唐及国朝号游观胜地”。南宋定都杭州之后,西湖周边的湖山胜景倍增,多达550余处,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1.“西湖十景”得以命名
南宋时期,“西湖十景”得以形成,南宋学者祝穆:“好事者尝名十题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南宋文人吴自牧也说:“湖周围三十余里,自古迄今,号为绝景。……近者画家称湖山四时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两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钱月”。
2.《武林旧事》记录了五百余处景名
南宋西湖景名的另一个特点是数量众多,达550 余处。正因为景点多,《武林旧事》的作者周密,为便于记述,采用了分路段的方法,分别记述。依据南山路、方家路、小麦岭、大麦岭、西湖三堤路、孤山路、北山路、葛岭路、西溪路、天竺路等十路段沿线的景名分别加以记述。
元代对西湖园林无所建树,明代逐渐兴盛,清代是西湖园林的繁盛时期。清康熙、乾隆先后十一次南巡,游览杭州名胜,并题写了众多景名,楹联和诗词,如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钟、断桥残雪;孤山行宫八景:四照阁、竹凉处、绿云径、瞰碧楼、贮月泉、鹫香庭、领要阁、玉兰馆。西湖十景名至今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