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德育的开展

2023-02-10 04:07马红霞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2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情感

马红霞

(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甘肃 天水 7410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性与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当前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拥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审美情趣,并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在小学教学工作中,语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品德的重任,教师要实现对德育内容的渗透,使语文教学与德育充分结合到一起。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很多,而且一些活动的构建也离不开生活案例,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通过学科特质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的道德信念之火熊熊燃烧,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与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教材各种各样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情感认知也变得更加完善,还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对话”,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与品德相关的内容,更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融入,以辩证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净化学生的灵魂,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语文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道德培养的契机,教师要挖掘每一部分可以融入的德育元素,真正使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保证学科特色的同时,将道德的光辉照耀到学生的心田,道德的种子就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语文学科的教学既要完成知识教育,也要注重能力培养,更要渗透德育内容,才能使德育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帮学生建构正确的三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结合课文背景完成德育的渗透

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都是经典的美文,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很多文章展示了不同时代的背景,所有的故事都有其深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的背景内容进行渗透,以情感教育为主,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德育工作开展的质量。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无法明确故事背景和写作背景,在阅读课文时就难以实现情感代入,学生读到的文字不仅乏味、空洞,也无法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背景内容,强调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样既能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文章做好铺垫,也能为德育渗透提供保障。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背景内容的介绍进行渗透,开展德育工作。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军在长征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长征的途中,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炊事班班长为了照顾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炊事班班长的牺牲,歌颂了中国共产党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通过学习课文,要让学生形成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但如果仅就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学生难以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产生明确的认知。通过背景内容的介绍,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叫作陆定一,他有着良好的家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过反帝爱国运动,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投身于革命。在长征中,陆定一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他使用手中的笔写出了很多佳作,既团结了人民,又打击了敌人。陆定一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对党的宣传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背景故事,学生明白了陆定一崇高的理想信念,也产生了向文化工作者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教师利用背景与课文内容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德育的开展。

(二)结合情境创设完成德育的渗透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认为德育渗透要将主流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传统的道德体系结合到一起。只有深度挖掘道德理论内容,找到道德理论中的主要知识体系,再结合语文教学的特性进行融合,才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如果只进行理论灌输,常会出现“过耳就忘”的情况。因此,在德育的渗透中,教师要以情境创设为基础,通过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完成德育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情,也要结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保证情境构建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使学生在正确三观的引领下正向发展。

例如,在学习《军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刮骨疗伤”的故事展示给学生,在观看后做出引导性提问:如果自己受伤,要做手术,不打麻药能坚持下来吗?学生纷纷表示不能,自己十分害怕疼痛。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讲述为什么关羽在当时被人们称作“天神下凡”,之后再引入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这篇课文中也有一位不使用麻醉剂却能忍受72 刀而一声不吭的“军神”,他就是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人——刘伯承。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感受到刘伯承坚强的意志,教师可以对生活场景进行还原。比如自己在日常削铅笔、削水果的时候,是否有被刀伤过?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自己有哪些感觉?你最想做什么?通过自我角色的代入,学生说出了一些词汇,如痛苦不堪、哇哇大哭、切肤之痛等。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意志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品质,也能使学生在深入体会的同时,形成更为明确的认知,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追求。

(三)结合文本内容完成德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要在体现人文特性的同时,保证从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入手,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掌握语文的真谛,明白生活的道理。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对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呈现,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文本的解读,更对人的发展进行了充分表达,这也使得语文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十分丰富。将语文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既能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也能真正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教师要以文本为基点,从文章内容的分析入手,理清文章讲述了什么,阐述了哪些道理,对人的发展有哪些启示,进而通过分析与思考,使学生形成感悟。

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孙膑对马匹出场的顺序进行了更改,最后使原本可能要输掉的比赛取得了胜利,其中涉及了一些与人生发展相关的道理,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分析,让学生弄清楚孙膑为什么能让这场赛马取得胜利。在阅读过课文后,首先,教师可以抛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通过阅读与简单的整理,学生很快就说出孙膑帮助田忌调换了比赛时马匹出场的顺序,使本来要输掉的比赛获得了胜利。其次,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学生总结,做事情要认真思考,更要仔细观察,懂得发挥长处,规避短处,合理布局,才能取得胜利。最后,教师让学生思考田忌在这场赛马中之所以取得胜利,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田忌,你在这场比赛过后会得到哪些经验教训?这个问题具备一定的开放性,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转化,从只关注孙膑如何让这场比赛获得胜利,对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信任进行思考,这样教师就可以渗透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相关道理,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入手,以人际关系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结合现实生活完成德育的渗透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丰富的情感,将现实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小学阶段,很多教师倾向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重点突出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但现代教育要保障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而且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认知,在与德育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感悟,更要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整合到一起,这样才能使德育的渗透自然又全面,使学生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认知。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感悟,体会生活中亲情的浓烈及母亲对子女成长不计回报的奉献,使学生产生感恩之情。在课文中,即使母亲的经济十分拮据,但仍为自己的孩子倾尽所有,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而作者也用自己买书的钱为母亲买来了水果罐头,希望母亲可以吃得好一点,母子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动和深深的付出。通过对情感的凸显,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强烈的情感认知。教师可以在学生沉浸到课文中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是否发生过很难忘的事情,再让学生进行分享。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生积极地分享了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动人故事,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对亲情和母爱产生了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很多学生表示,自己生病时母亲会悉心照顾,在日常生活中母亲也多加嘱咐,常鼓励自己,使自己特别有动力,回家后要向母亲表达感谢,说出自己对母亲的爱。

(五)结合实践活动完成德育的渗透

实践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这样能深化学生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能力。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进行德育的渗透时,要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并理解学习语文知识的意义,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到一起。教师要明确,只有当学生成为主体,才能结合现实生活中学习过的方法和知识,以实践的方式汲取经验,并对知识进行转化,成为技能。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也能使学生通过践行德育形成感悟,并找到相应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以将环保实践内容渗入其中,以课文学习为基础,设置实践主题活动。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为主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搜集与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相关的事例,再让学生使用实践调查的方式,探寻自己所在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找找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然后调查自己家周边的绿化问题及垃圾处理问题。在学生汇报成果后,鼓励学生制作海报、写倡议书等,普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实践为基础,既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也能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德育渗透的真正含义,更能在学习学科知识后,运用语文知识,如写倡议书、做海报,这样能强化学生的文笔,也能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达成德育渗透的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德育元素十分丰富,而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德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也能通过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响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真正体现学科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情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