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妍
(长春市高新第一实验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
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和作用反映在多个方面。
首先,德育是育人的首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初步形成时期。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道德和审美的主要途径,在德育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语文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德育的渗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中华优秀文化,也能让学生学习和理解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再次,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感情表达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受道德的力量,体验善良的情感。
最后,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德育,学生能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对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理念,主张以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而非单纯追求知识的灌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具有多个层次。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向了素养培养,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核心素养。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看,小学语文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内容,而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究中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从教学方法的采用来看,小学语文课堂也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模拟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表达等核心素养。从评价方式的变革来看,小学语文课堂也在尝试进行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此反映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一是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丰富的教材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文化理解和鉴赏能力,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阅读活动、写作活动、表演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三是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生活态度等核心素养。四是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使学生在接触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这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位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二是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三是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四是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助力。
构建人文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理解和感悟道德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首先,可以通过构建故事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悟道德。故事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它富含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通过讲述和解读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理解和接纳道德价值。比如,讲述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孝子的故事》《诚实守信的故事》等,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和感悟道德。其次,可以通过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生活是道德的源泉,也是道德的舞台。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比如,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做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最后,还可以通过构建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文化中体验和感悟道德。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的道德资源。通过构建文化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文化感知和文化体验中,理解和感悟道德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理解和道德情感。比如,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欣赏艺术作品等,让学生在文化中体验和感悟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具有德育意义的故事、诗歌、论述等。挖掘和利用这些德育资源,可以有效进行德育。故事是最能打动人心的语言艺术,它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道德。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德育意义的故事,如《狼来了》《拔萝卜》等。讲述和解读这些故事,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道德价值。教师还可以通过诗歌进行德育。诗歌是一种富有情感和寓意的语言艺术,它可以通过优美的诗词和深邃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道德。教材中有很多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诗歌,如《静夜思》《春晓》等。欣赏和解读这些诗歌,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孝顺、感恩、爱国等道德价值。教师也可以通过论述进行德育。论述是一种理性和深思的语言艺术,它可以通过明晰的逻辑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标准。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德育意义的论述,如《论语》《孔子的教育思想》等。阅读和讨论这些论述,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仁爱、公正、诚实等道德价值。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实现道德。在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德育意义的语文活动,如朗诵活动、写作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组织和引导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实践友爱、公益、尊重等道德价值。
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体验和实现德育价值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参与,将道德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从而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和实现德育价值。首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体验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公正公平等道德价值。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要接受他人的观点,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他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敢于坚持自己。这种参与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道德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实现道德价值。其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实现服务他人、关爱他人、善良友善等道德价值。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帮助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等,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喜悦和满足,从而实现道德价值。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程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实现责任、诚信、创新等道德价值。课程项目中,学生要负责自己的工作,要诚实面对问题,要创新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实现道德价值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策略的应用具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故事教学,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故事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道德价值。例如,在教学《狼来了》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通过故事中小男孩因为说谎而失去大家信任的情节,让学生体验到说谎的严重后果,从而深化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第二,通过课堂讨论,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接纳道德价值。例如,在教学《拔萝卜》故事时,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第三,通过社会实践,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社会实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和接纳道德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中观察和感知社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接纳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德育的影响两方面评估德育渗透策略的效果。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故事教学、诗歌赏析、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策略,学生的道德理解和道德情感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理解了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等道德价值,而且在情感上也接纳了这些道德价值。他们在参与和实践中,体验到了道德行为带来的满足和喜悦,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愿、形成积极的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这些策略也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学生有机会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为社区服务。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道德行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社会实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故事教学和诗歌赏析,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了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