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艳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例文与习作单元内其他板块相比,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承载的是进一步感悟、积累习作单元专项训练的习作方法与技能,与其他板块互相配合,能够起到多方面表达支架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需要准确认识习作例文的教学指向,充分发挥习作例文具备的多方面教学价值。
学生习作时,需要学习审题方法,也就是能够读懂题目的要求,明确编者在本次习作中的训练意图。对于一个熟练的写作者而言,这是在看到题目的瞬间就能完成的事情。对于处在习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有些习作的要求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题意,找不到表达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研读习作例文,能够从中找到理解题目要求的有效路径。
一是从例文找题目路径。在审题遇到困难时,学生关注习作例文的题目,就能够找到理解习作主题含义的有效路径。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尽管习作提示给出了说明:“把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写“事物”、写“场景”他们都还不清楚到底是指什么。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两篇习作例文的题目——《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能够看到的缤纷世界中,吸引人的东西有很多,作者被什么吸引住了,学生很快就能确定是小狗和杨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与小狗差不多的东西有哪些?与杨梅差不多的东西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狗之类的东西是动物,杨梅之类的东西是植物,这些都属于事物的一种,所以,“我们眼中”的事物还有很多值得写下来。
二是从例文明题目方向。传统的习作是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习作自然是为了完成任务;当下的习作主张读者意识,学生在习作时需要明确是写给谁看的,以此激发习作动机与热情。足见写作方向也是学生审题时需要确立的对象之一。在有些习作主题中,学生一时难以判断读者对象,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习作例文,从中找到写作方向。如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主题是“介绍一种事物”,很明显这是要求学生写作一篇说明文。但是,仅从单元主题看,学生确实找不到向谁介绍合适。教师让学生读读习作例文《鲸》,仅从文章题目看,也难以确定读者对象,再进入具体内容阅读并在读者对象的三个选项中进行选择:一是小学生文化程度的人,二是大学文化以上的人,三是研究生物的专家。经过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介绍对象的把握程度决定了适合介绍给谁看,由此确定读者对象是对自己介绍的对象不熟悉的人,让对方从自己的介绍中获得初步了解。
无话可说是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说明习作指导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写班级发生的事情时,有些学生觉得可写的内容太多,有些学生觉得真的没什么可写,由此可见那些觉得无话可写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就学生选择材料与内容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研读习作例文,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一是从例文获得启发。每个学生的生活都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但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像水里的鱼一样许多时候不在水面游动,而是沉睡或隐藏在水底,因此学生在习作时反而觉得生活中没有可写的内容。如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一比喻的内涵,习作提示中列出了多个习作题目,有些很具体的题目本身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如《捉蚊趣事》《爷爷戒烟了》等,有些题目中出现虚化的表述,学生仍然难以把握,如《照片里的温暖》《一件烦心事》等。当学生遇到选择材料的困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懂习作例文写了什么内容,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小木船》写学校里发生在同学之间的故事,表达的是同学之间的友谊;《我家的杏儿熟了》写家里人与邻居相处的事情,表达的是邻里之间的亲情。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一是自己在学校里曾经经历过的印象很深的事情,可以是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也可以是与教师之间发生的事,是否有具体的物证存在等;二是家庭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是亲人之间发生的事,也可以是邻里之间发生的事,是否留下了什么值得珍藏的物品等。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想社会上曾经发生的事情。这样的分析,能够让学生从习作例文的选材路径中获得启发,找到习作素材。
二是借例文有效勾连。对于选择材料来说,唤醒生活积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学生还需要确定具体写什么内容,同样需要从例文中寻求支持。如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并提供了“甜、泪”等十二个关键字,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来完成习作。学生即使找到了生活中与关键字有关的生活素材,但如何选择事例进行表达还是很难的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中,分别读出一个关键字——严和暖,再看作者选择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表达关键字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明白了关键字不是贴在材料上的标签,而是材料能够體现的内涵。
一篇习作明确了要求、选择了材料,如何让材料变成一篇文章,就需要借助适宜的表达方法来完成。这涉及具体怎么写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寻找合适的架构习作的主干,另一方面需要具体的语言组织成为习作的枝叶,具有综合性要求,对小学生来说难度不小。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习作例文中的范例,引导学生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表达方法。
一是在批注中发现方法。在统编教材的习作例文中,最值得学生关注的是编者指导的意图都体现在批注中,把习作中适合使用的方法、表达的规律都加以呈现。当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表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习作例文中的批注,总能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如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主题是“奇妙的想象”,如何写奇妙的想象,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第二条批注指出“像这样反方向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从这一批注中学生就可以发现,奇妙的想象可以采用反方向想象来完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奇的方法,自然值得去试一试。
二是在对比中获取方法。习作例文在选取文章的时候多数从适宜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实际上很多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价值。只是这种价值单独地看不容易发现,如果找到合适的参照对象进行比较,习作例文的优点就凸显出来了。在习作单元,教师可以事先在不加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写一篇单元要求的习作,以便把握学情。接下来,教师从习作例文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法,借助课件呈现出来,帮助学生修改有问题的习作片段。
总之,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在灵活运用习作例文开展单元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审题、构思、选材、表达的过程,将习作例文穿插其中供学生参考,充分体现习作例文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