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2023-02-10 06:47张珺王晓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球囊主动脉经皮

张珺 王晓琼

(1.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河南 平顶山 467000;2.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急性心肌梗死好发于冠心病患者及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是冠心病分型中危险程度较高的一种心脏病,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阻塞等表现[1]。该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剧烈性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易复发,易引起心力衰竭,影响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1]。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主要以介入治疗为主,但是无法达到预期疗效,因此,选择高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有研究指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窗内迅速再通冠脉、恢复心肌供血,但是有部分患者的预后情况不良,特别是冠心病中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后情况差[2]。主动脉球囊反搏是常用于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一种辅助循环治疗方式,目前临床上研究显示该术式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但是对于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适应证目前还有争议[3]。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n=49)和观察组(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n=55)。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56.13±1.20岁;病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23例;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57.21±1.32岁;高血压19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伴有心衰患者;合并有急性心绞痛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精神异常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知晓,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其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他汀类、利尿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53021845,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 mg)、支架介入治疗等。在此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发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均予以6 m随访。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用Judkins法[5]、从患者右侧桡动脉进行穿刺,穿刺完成之后置入鞘管,通过鞘管置入导管到冠状动脉口,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成功标准为冠状动脉血流分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Ⅲ级。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予以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153199,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2.5 mg)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采用8F双腔经皮主动脉球囊导管置入患者股动脉鞘,体积为32-40 mL,穿刺后在动脉鞘内把球囊缓送到降主动脉鞘血管内,球囊尾端连通氦气,控制球囊扩张和缩窄。另一侧连接压力监测系统,同时压力监测系统连接电子系统,监测患者心律和动脉压力变化。临床医师根据心律和压力变化进行球囊起落操作。治疗时采用低分子肝素钠(国药准字:H20053198,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6 mL)维持患者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ctivation Prothrombin Kinase Time,APTT)正常值的2倍。主动脉内球反搏时间为3-6 d,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出现收缩压>100 mmHg(1mmHg=0.133kPa)、心率低于90次·min-1,患者尿量多于30 mL·h-1,可改善患者血管末梢循环,球囊辅助频率降至1:3,等到患者稳定血压后,可撤除装置。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根据《欧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6]中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评估疗效。显效:心功能改善程度≥2级,患者无气促、无肺部啰音等症状;有效:心功能改善程度≥1级,患者气促、肺部啰音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气促、肺部啰音、心功能程度等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3.2 心功能

所有患者均完善心脏彩超检查,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LVES)等指标水平。

1.3.3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包括再次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D)描述,两两间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2.1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为94.54%,对照组临床总疗效为79.59%,观察组临床总疗效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改善心功能

治疗后两组心率、LVEF及LVES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心率、LVEF均高于对照组,LVES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SD)

表2 两组心功能对比(±SD)

注: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1) LVEF(%) LVE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9 73.21±6.14 76.25±2.03a 35.64±2.36 42.25±6.41a 20.33±4.01 28.76±3.26a观察组 55 73.23±6.01 85.36±2.36b 35.26±2.76 49.53±6.39b 20.76±4.28 24.16±4.27b

2.3 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减少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0.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20.40%,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欧美国家最为常见,近年来中国也呈明显上升趋势[7]。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后,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进而引发心肌骤发性坏死甚至心功能不全。该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剧烈性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容易复发,严重易引起心力衰竭等后果,影响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

研究指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目前在临床上适用效果尚可[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重要手术方式[2]。该方式可保证心肌血流灌注充足,降低患者心肌细胞坏死,保持心肌电位平衡,进而保护心功能[2]。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是将球囊导管置入患者降主动脉内,同时进行与心动周期充盈扩张和排空,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供血[3]。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凝血状态的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辅助治疗中有助于保护患者心脏,并且在临床上运用较广泛[3]。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疗效94.54%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效果佳,可减轻心脏负荷,进而调节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症状。

射血分数主要是评价心肌收缩能力指标,正常范围为射血分数≥50%,若<40%可判断为心功能不全[2,3]。本次研究结果指出,治疗后观察组心率、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S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手术治疗方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可显著改善心功能,进而保护心肌细胞。

此外,余文杰等[7]指出,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死亡率大约34% 以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呈降低趋势,但是还需控制病情。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63%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20.40%,比较具有差异性,说明该治疗方式安全性高,研究结果与余文杰研究一致[7]。

综上所诉,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方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球囊主动脉经皮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护理观察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