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提升小学生的希望感

2023-02-10 03:15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苏州215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来访者焦点

◎ 刘 珊(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实验小学,苏州 215000)

一、引言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理论是在20 世纪80 年代早期,由 Steve de Shazer 和Insoo Kim Berg 夫妇及其同事创立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是以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为核心的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它是一种“以胜任力为基础”的模式,发展出“以现在与未来为焦点”“以可能性及目标为导向”的建构解决之道。创始人Insoo 认为:“来访者不是病人,只是暂时受困;困境中的人正在用其他方法应对着;人拥有解决其困扰的资源和技巧;人们会有抱怨是因为有期待。”SFBT以谈话技术为特色,能够把来访者的谈话做正向引导,包括积极共情、重新建构、目标建构、奇迹问句、假设问句、例外问句、因应问句、评量问句等技术。我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运用在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中,经常是短暂的几次辅导就起到良好的效果,让受困中的学生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里格曼指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积极心理品质优势,如果在每天的生活中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心理品质,人们会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对人事物有着不同视角和积极的解读,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关注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事半功倍。

“希望”是24 项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一种,它是一种无论做什么事,总能相信成功的美好愿望。拥有“希望”的人,即使遇到困难,仍会为实现目标而继续努力,并对未来充满乐观,相信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感并不是一种心灵鸡汤或者让大家愉快的感觉,而一种动态的认知动机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行动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这样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希望是人身上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力量,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就如同这最后一片绿叶,照亮了来访者前方的路。

二、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提升小学生的希望感

(一)奇迹问句、目标建构:明确目标,看到希望

奇迹问句可以帮助来访者描绘出清晰具体的目标,从问题视角转向聚焦解决方法。“如果可以重新订做一个爸爸,你希望那个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画一个最渴望的爸爸。这个爸爸跟现在的爸爸最大的差别是什么?你最希望爸爸懂你的是什么?”心理辅导室中,我运用奇迹问句引导来访者思考。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把来访者“最不希望发生的”变为“最渴望改变的”。奇迹问句让来访者置身于那个情景中,用未来导向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和希望,仿佛那一刻已经到了那个希望的目的地。

“你最好的朋友如果知道你来辅导,她会建议我跟你聊些什么呢?你猜你的闺蜜会怎么告诉我聊些什么,才会让你觉得花这些时间是值得的?”“讨论完之后,你最希望有什么样的收获呢?有什么样的进展和变化是你最想要的?”来访者想要的,便是他改变的动力。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不是追究来访者来自何方,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而是运用目标建构和奇迹问句等技术让来访者明白自己要去哪里,让他们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让他们在美好的愿景中看到希望。

(二)重新建构:积极转念,重拾希望

重新建构是用另一种新的正向语言与观点,来重新看待与诠释同一个问题。辅导老师就像个翻译家,能够引导学生发展出不同的看待自己、看待事物的视框。一名来访学生说:“我感觉我死了也没有人在意。”我回应道:“其实你不是真的要解决掉你这个生命,我同时听到的是,你希望你的生命是有人真正在意的,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我继续补充:“如果有人真的在意,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老师仿佛听到,他如果能对我多在意一点点,那该有多好啊,我做了好多努力,他怎么看不见啊!”重新建构帮助来访者探索内心深处的渴望,从消极视角转为积极视角。

还有一个来访学生,因为无意中发现妈妈出轨而深受影响,我这样重新建构:“我不确定你能否帮他们做最好的决定,但我确定你希望父母能够幸福。”这样的“善解人意”,让学生少了几分混乱和愧疚。辅导老师像一面镜子,通过重新建构让来访学生看到了自己内心最柔软的自己,让他更加积极地看待自己,重拾希望。

(三)关系问句:重拾温暖,感受希望

人是社会动物,亲密关系是我们每个人的“软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重要资源。“如果奶奶在天上都看到了你那么多的经历,奶奶会觉得你最辛苦的地方是什么?她最懂你的地方是什么?她觉得你一直很在乎的是什么?认为你一直没有放弃的是什么?她会给你什么建议呢?你会听从她的建议吗?”奶奶是小A 最亲近的人,谈到奶奶,他的眼眶有些湿润,整个人柔软下来,至深的亲情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如果你告诉爸爸你晚上因为害怕睡不着,他会说什么?你希望爸爸怎么帮到你?爸爸做了什么,会让你觉得有这样的爸爸真好。”爸爸是小D的重要资源,通过辅导老师细致地提问,可以让爸爸参与的这些画面更形象化,让这些资源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让小D 感受到在关系中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赋予他希望。

(四)例外问句、因应问句、赞赏:自我赋能,点燃希望

例外问句对于激发学生探索自身资源与社会支持有积极的作用。“你是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交到朋友的呢?当时你的感觉是什么?你都做了什么?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这样的想法是怎么帮到你的?”在心理辅导中,往往铺陈得越清楚,来访学生会越有自我效能感。辅导老师在用问问题的方式,努力向来访学生传达一个观念:因为我做了一些事情,才能让这些好事发生。

因应问句所用典型的句式有:你是如何熬过来的?你做了什么才能防止事情不再恶化?状况听起来有一点困难,你是如何面对它的?在与学生的辅导中,我常常使用因应问句,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具备的能力和资源,重新燃起希望。“我想请教小C,应对这个内心不断出现的捣蛋鬼,小C 有什么好的方法?”“是什么让小Z 愿意一直坚持就医,哪怕这期间遇到很多挫折。”

每个人的天性都渴望被赞美和认同,小学生更加渴望来自教师的鼓舞和赞美。“面对自己的疾病,你不逃避,一直积极地配合治疗,老师真的觉得你很勇敢!”小小的赞美在孩子的心中撒下了一颗积极的种子。相比直接赞美,我觉得间接赞美和自我赞美更能够让来访学生自我赋能,点燃希望。“不知道你的朋友有没有反馈给你,跟你聊天真的很有趣,你猜他们是怎么发现的呢?他们会觉得最棒的地方是什么?”“你刚刚说,在妈妈心中,你是她的宝贝,你觉得妈妈心中那个疼爱的宝贝是什么样子的呢?”“妈妈那么爱你,那你自己呢?你觉得哪些地方自己值得被爱?”

通过例外、因应、赞美等技术,来访学生的内在资源被挖掘和启动,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大提高,对未来更有信心,那么希望就会被点燃。

(五)一小步:勇敢尝试,践行希望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如是说。光有乐观的心态,没有行动不行,找到来访者走出辅导室或放下电话就能够实施的一小步,是非常重要的。“医生说最好的情况是两年内能够康复,有没有想过,如果能够尽快恢复,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下周能够做的一小步是什么呢?”“下周还有考试,可以做什么事情,让这次考试的紧张感能够降低一点点呢?”不给来访者过多的压力,只是关注来访者自己选择的“一小步”,让来访者在希望的道路上轻装上阵。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心理辅导中我发现,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和角度,让学生走出困境,发展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人生之道:在美好的目标和愿景中看到希望,在积极的转念间重拾希望,在柔软的关系中感受希望,在积极的自我赋能中点燃希望,在勇敢的尝试中实践希望。学生在走出困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希望的积极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来访者焦点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焦点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