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勇 李建军 陈 非
(1.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510900;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510303)
自2016 年以来,各类与研学实践教育相关的机构和文件如雨后春笋,与之相关的研究也丰厚起来。然而,研学实践教育作为新事物引入到中小学教育系统,因其自身理论和实践体系不完善以及准入标准不明确,使得当前研学实践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当前,多数机构在周末或者寒暑假自行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中,习惯性蹭研学实践教育的热度。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研学实践教育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在其主要任务中针对小学阶段的研学实践活动规定:应该安排在高年级学段,而不是导向小学全学段。将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安排在小学高年级开展,是基于该学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而确定的。
情绪是对一个特殊事件的主观反应,可以从生理、经验和外在行为的变化等几方面加以描述[1]。小学生的情绪是变化无常的,每个学段的情绪变化多是不一样的,情绪变化往往和他们该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紧密相连。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绪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个人对情绪还不能有效掌控,面对与自己相关的突发性事件情绪波动较大,在有效的引导下情绪调控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所以该学段学生应参与更多校外活动,接触更多的人和物,从而体会不同的喜怒哀乐。在研学导师的引导下,能够知道他人对这些情绪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同时学会管理自己的消极情绪。
当前,学生普遍成熟较早,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说教已不再是唯命是从,尤其是对学科教学老师安排的部分学习任务不以为意。对校内课堂上传统理论教学和长期重复的教学方法产生视听疲劳,长此以往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去。鉴于此情况,应尽量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户外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依据心里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第三个阶段的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即能够对具体事物事件进行逻辑推理并将物体分类到不同的集合,能够开始使用心里运算来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并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研学实践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该学段学生个体认知发展的差异性,尽量开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小学阶段是记忆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学段和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记忆能力也会不断增强,他们会逐渐使用一些记忆策略帮助他们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能明显觉察到。面对同样的记忆任务,学生都可能采用不同的记忆策略,他们会刻意使用一些技巧,通常这些技巧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可以用来增强他们的记忆能力。记忆与知识通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记忆策略能够影响记忆水平之外,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也会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记忆成绩,知识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帮助形成建构式记忆[2]。相关研究显示,对于言语材料的听觉记忆能力,该年龄段处于一个持续提升期,而对于非言语材料的视觉记忆能力在该学段将会达到峰值,后期将不会有明显的变化[3]。该学段的研学实践课程应该设计一些有助于记忆力激发的活动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快速提升。
该学段在与同伴交流或交往时,进入了一个较为亲密共享的全新时期。同学之间的友谊逐渐进入相对的稳定期,但在择友的标准方面较为严格起来,开始形成各类别的小团队。在处理异性同学关系的方式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对异性产生的好感处于朦胧和不清晰的状态。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男女同学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在处理异性关系时采取的方式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一时期,在组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时,应特别注意性别的界限,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该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各器官和组织都处于快速生长与发育时期,又被称为第二发展期,尤其是骨骼、肌肉和心肺系统在该时期表现最为显著。
4-6 年级学生骨骼中的软骨成分、水分和有机物质比例较高,无机盐在骨骼中的含量相对较少。具有该特征的骨骼在弹性和柔软性方面表现较好,不易骨折,如果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对,容易发生骨骼变形和弯曲。在设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时,避免设计高负重型的活动项目,有负重活动时一定要安排研学导师从旁辅助完成。
该年龄段学生肌肉的主要特征是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含量少,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容易疲劳。依据肌肉的发展规律,此学段主要是躯干肌群、大肌群、屈肌和上肢肌群快速发展期,同时肌肉也处于纵向快速生长期,各肌肉群的耐力和力量发展相对滞后。基于该学段肌肉的特征,在研学实践课程设计时,应避免安排较长时间的活动项目,同时活动内容的安排应该有利于躯干和大肌肉群的发展。
心肺系统功能是指人体的心脏功能系统和呼吸功能系统的统筹,心肺功能强弱在每个年龄段都不一样。根据人体的生长发展规律,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的血量略高于成年人,但心脏的体积和容积均小于成年人。由于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尚未完全,神经调节也不够完善,新陈代谢处于相对旺盛期,心跳频率比较快,这一时期,主要通过增加心跳频率来满足运动的需求。同时,该学段儿童胸腔较窄,呼吸肌力量较弱,具有肺活量较小、呼吸频率快和摄氧量增加的特征,所以在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设计耐力性和憋气性的活动。
青少年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等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都有其特定的周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处于一个快速增长阶段,但各素质的增长也有先后顺序: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最先,耐力素质次之,力量素质最后[4]。该学段是速度和灵敏两类身体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在开展体育类研学实践活动时,应设计一些能够提高两类身体素质的活动项目。
研学实践教育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段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不仅要遵循该学段学生的基本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还应遵循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过程性”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本质属性实现的根本途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追求“过程”意蕴,在过程中实现其本质追求,具体表现为一个丰富的、关联的、具有情境性的过程,是学生和研学实践导师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5]。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开发设计应该是学生和教师(研学导师)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课程开发设计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参与目的。该目的是研学实践课程在完成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实现的,是研学实践课程设计的本质特征。在研学实践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研学导师成为实践活动中的规划者、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体。
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应在依据《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教育的基本原则来设计课程方案。
(1)研学实践教育的课程时间安排
基于小学4-6 年级学生的身体特征,骨骼、肌肉、心肺系统、神经系统等各器官和组织都还未发育成熟,在速度、灵敏度、耐力和力量等方面还处于快速发育期,各类器官、组织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仍不均衡。该学段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设计的活动时间安排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综合实践教学基本原则,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首先,外出实施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总时长一般为1 天或者2天1 夜较为合理。因活动的全程都未与监护人一起生活,这个时长能让学生拥有一个短暂的独立成长空间,体验到集体外出生活和学习的乐趣,为将来有较强能力独立面对生活提供一个初期的体验。因活动时间不长,有突发情况时监护人能够及时介入,不至于给学生留下过多负面体验。其次,单个研学实践活动的设计时长不宜超过三小时。该年龄段学生处于快速发育期,身体素质还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耐力和心肺功能的发育滞后。所以,在单项研学实践活动时长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最后,主要研学实践知识点的讲授时间应该控制在20 分钟以内。该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有限,较长时间的讲授会让学生记忆疲劳,从而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2)研学实践教育的课程内容安排
研学实践教育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三个维度来组织设计课程内容和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的遴选要源于生活、指向现实并切实可行,课程设计时还应遵循基本的教育性、安全性、综合性、体验性、模块化等原则。小学4-6 年级学生的研学课程设计要结合县情、乡情和校情,充分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技教育、自然生态教育和劳动教育等优质资源,设计出符合校情的校本研学实践课程。
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设计在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基础上,活动内容还要根据该学段学生普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而设计,避免出现超出认知水平或学习能力范围的知识点,但也不能都是学生已经烂熟于心的活动项目和知识点。活动内容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总之,小学4-6 年级阶段的学生处于第二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心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对新事物和新知识充满猎奇心理。一些不确定的新体验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各种变化和压力、矛盾和困惑,我们要科学严谨地设计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力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