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诗歌中的舟船意象探微

2023-02-10 07:07钱奕男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23年2期
关键词:扁舟龙场小舟

⊙钱奕男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王阳明出生在余姚,成长于绍兴。少时的江南生活,兼以告病归越,贬谪龙场,江西平叛,赴任山东、京师、赣州多地时的水渡船行,可以说,王阳明的一生和舟船的联系颇为紧密。探求王阳明的诗歌时,不难发现,舟船意象在其中出现的频次颇高。仅在《王阳明全集》中所收录的诗歌中,以“舟”“船”“帆”为关键词汇为代表的舟船意象,就出现了73 次。当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时,不难发现,诗中的舟船意象在对以舟船为主要元素的图景进行描摹的之上,更寄寓了多种感情,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乃至对人生境界的感悟。本文结合舟船本体特点以及舟船意象多元象征义,试将王阳明诗歌中涉及的舟船意象有由浅入深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展开初步探索。

一、王阳明诗歌中的舟船图景

王阳明生平辗转多地,舟行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亦是他笔下的重要景物。在他写下的诗句中,颇多对当时所见舟船以及环境进行纪实的书写。他以诗人之笔描绘了不同的舟船图景,也从他对舟船形象的生动描写中展现了过人的诗歌才华。

王阳明笔下有欣欣然的乐景,如“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①(《寻春》),“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②(《喜雨三首》),“微雨山路滑,山行人轻舟”③(《游九华道中》),他以小舟、轻舟直接勾画出舟船意象活泼轻快的特点。“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弘治壬戌年(1502),王阳明以刑部主事告病归越并作楚游。作为“平生山水已成癖”之人,他沉浸于江南春景,流连于水光山色。在这样一片春景之中,王阳明乘小舟自十里湖光中翩然而出,在西畴任意徘徊,对平常的春耕农事感到乐趣无穷。王阳明处处行,处处得乐,是远离政事、随性游玩之自由,更见其平和从容、恬淡旷达之胸怀。“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王阳明升南赣佥都御史。赣州久旱逢雨,水位回升,倾泻而下的水流形成滚滚急浪。在雨水的浸润下,植物重焕生机,长成幽碧层萝。王阳明于是特地放舟溪上,以小舟亲身感受浪急水满。阳明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雨后的焕然一新、勃勃生机的情景,也由衷地展露了他对久旱逢雨的喜悦,亦是对百姓用水问题得以解决的松快心情。“微雨山路滑,山行人轻舟”二句写阳明游于九华道之时。正德己卯年(1519),王阳明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遇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此诗便写于正德庚辰年,阳明第二次游江西九华山期间。阳明乘舟而游,见微雨蒙蒙笼罩山林,将人带入静谧朦胧之境。一叶轻舟在山间水路中灵活行走,随着船动,山好似也在行走。不说是舟船行得弯弯曲曲,千回百转,只怪是青山随着船奔跑。王阳明在描绘山雨行舟之景外,颇有兴味地赋予自然之景以人的趣味。

王阳明对舟船意象的描写除了轻松活泼的小舟之外,也不乏激昂豪迈之景,如“天高双橹哀明月,江阔千帆舞逆风”④(《三山晚眺》),“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 ”⑤(《沅江晚泊二首》),以扁舟对抗狂风怒涛,劈波斩浪而上,是写出舟船图景的壮阔,更表现了舟船意象所代表的破除困境,坚强不折的特点。“天高双橹哀明月,江阔千帆舞逆风。”王阳明贬谪龙场,船行经过鹅羊山,晚眺江面。船橹如天高,却空为明月所哀,广阔的江面上千帆竞发,对抗逆风毅然前行。当时王阳明上疏论救戴铣,触怒刘瑾而被贬龙场,明月之哀一如王阳明为自身境遇、朝堂黑暗之哀,而千帆逆风而行,以场景之壮阔与舟船前进之坚定为此时的王阳明提供了精神上的鼓舞,启示他在被贬的逆境中破除困难,坚持光明正义之心。“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此诗亦作于贬谪路上。王阳明由湘江入浣江,雷雨瓢泼不停,江上风高浪险,唯有扁舟在风涛中经久劳苦,依然为王阳明提供一安全的容身之处。其饱经风雨,坚强不折的形象为王阳明所欣赏。然而除了春意萧索,个人孤独之外,王阳明更是想到了流民之苦,朝廷之恶。扁舟虽然能经受风涛却改变不了江上的风雨交加,“却忆鹿门栖隐地,杖藜壶榼饷东皋”,感慨之余,王阳明便有了保存本心的归隐之情。

在舟船图景的描绘上,王阳明诗歌塑造了立体丰富的舟船形象,更借助舟船意象来构造了或悲或喜的众多意境。然而王阳明诗歌中对于舟船意象的纪实描写并不仅限于此,除了轻快活泼、激昂坚强之意象之外,更有孤独漂泊如“孤舟”等形象,但由于写作目的不同,笔者将在后文进行探索。

二、个人境遇与舟船意象

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坎坷,在上文提及的纪实书写之外,其笔下的部分舟船意象不再着力于对舟船图景的描写,而是将表现的重点放在对个人情感的阐发上。可以说,此时的舟船意象已经超越了舟船实体,而成为王阳明在当时境地下的个人化身。笔者将这些情感大致划归为三个方面。

(一)漂泊孤独,思亲怀友

王阳明二十八岁离乡,此后辗转山东、京师、赣州、龙场、江西多地。远离故乡,漂泊在外,与家人离索,与友人远隔。在旅居途中,王阳明作众多诗句以表达对家乡与亲友的思念,尤其是在贬谪龙场期间,此类诗句出现的频次最高。在《雪夜》中,王阳明直言:“乘兴最堪风雪夜,小舟何日返山阴?”⑥正德三年(1508),阳明在经历了思州太守的羞辱、毛科的威逼、安贵容的拉拢、阿贾的叛乱,以及生计艰难、身体健康恶化等磨难后,终于迎来龙场的第一个新年。白雪纷纷,山村寂寥,然而阳明的小舟却不是雪夜访戴的趣味,却是喷薄而出的对家乡的思念。《赴谪次北新关喜见诸弟》中:“扁舟风雨泊江关,兄弟相看梦寐间。”⑦王阳明乘扁舟漂泊到江关,半梦半醒之间见到了兄弟,于是喜笑颜开。《夜泊江思湖思元明》中“扁舟泊近渔家晚,茅屋深环柳港清。”⑧泊舟日晚,茅屋静谧,绿柳环港,面对一片清新澄澈之景,王阳明便开始思念好友湛元明。离开龙场之后,王阳明思友之情亦不减轻,如“瑯琊春色如相忆,好放山阴月下船”⑨(《送德观归省二首》),“闻说东归欲问舟,清游方此复离忧”⑩(《留陈惟濬》),“莫遣扁舟成久别,炉峰秋月望君来”⑪(《书扇赠从吾》)。王阳明诗中之舟,是他归乡之舟,亦是家人团聚之舟,也是友人重逢之舟。

(二)前路多艰,壮志难酬

弘治朝,刘瑾擅权,王阳明直言上疏触怒刘瑾被贬龙场,仕途失意;后又事明武宗,其荒嬉无度,宦官肆意妄为,王阳明一身抱负无处施展。在曲折的为官道路上,王阳明为多艰之前路感到忧愁,为难酬之壮志感到不甘与无奈,更为天下百姓悲叹不已,其间便多有慨叹之句。在滁州,王阳明写诗《寄浮峰诗社》言:“千里故人谁命驾?百年多病有孤舟。”⑫正德八年(1513),四十二岁的王阳明被贬滁州,担任“督马政”这一闲职。满腔大志却不得重用,由此发问,谁还会来让他重新驾车出发,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志向呢?这两句诗似是借用了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是相比起来,伤感不减,却更添了天下之忧与壮志难酬之痛。王阳明何尝不像那一只飘飘荡荡的孤舟,尽管如“风霜草木惊时态,砧杵关河动远愁”这般忧国忧民,却没有凭借,无法回到仕途的岸边。王阳明《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中:“醉入江风酒易醒,片帆西去雨冥冥。”⑬王阳明借酒消愁,酒意却被江风吹醒。冥冥冷雨把天光浇灭了,只有一只孤帆向西驶去。悲景透露出王阳明此时悲情。沙洲乱改正如世道混乱,然而面对着乱世,王阳明心有壮志而无力改换,只能看着百姓受苦。于是便有后句之叹:“舟人指点龙王庙,欲话前朝不忍听。”船夫想要指着龙王庙言说前朝乱事,心怀天下的王阳明却依旧不忍心听了。“孤舟”“片帆”等舟船意象,历经风波坎坷,依然飘摇无所凭靠,正如王阳明的心绪,充满了愁苦忧伤、不甘于此又无可奈何。

(三)远离朝堂,归隐避世

朝堂的污秽、世事的杂乱让王阳明不免生出疲惫与厌恶之情,于是多次想要归隐避世,远离朝堂,泛舟江海做一渔翁,以保全内心的纯净与自身的清澈。龙场作为其仕途最黑暗的时期,依托于舟船意象的避世情绪也时常在王阳明心中翻覆。他多次书写渔人的生活,乃至直接抒发想要归隐的意愿。“渔人收网舟初集,野老忘机坐未归”⑭(《南庵次韵二首》)是王阳明被贬龙场后留心山水,作为其所做为数不多的田园诗,诗中流露出王阳明对渔人野老之隐士生活的欣赏与向往。王阳明夜泊石亭寺,写诗呈陈娄诸公,寄储柴墟都宪及乔白岩太常诸友,言“扁舟心事沧浪旧,从与渔人笑独醒”⑮。王阳明自比于扁舟,其为国为民之心,即使被沧浪冲刷,依旧坚定不移。《楚辞·渔父》中屈原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王阳明如屈原独醒于世,但是对朝廷失望的他只想同渔父一起,守着自我的澄明之心,鼓枻而去。在《元夕雪用苏韵二首》中,他言:“何日扁舟还旧隐,一蓑江上把鱼叉。”⑯愿乘坐扁舟回归隐士般的生活,穿着一袭蓑衣,在江上捕鱼,不再过问尘世俗务。其在《送邵文实方伯致仕》中写道:“鸱夷抱恨浮江水,何似乘舟逃海滨。”⑰王阳明此刻心境便一如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与其抱恨朝堂,不如乘舟去向海外肆意逍遥。

三、舟船意象中的人生境界

王阳明诗歌中的舟船意象并不止于表面的客观实体书写以及对个人感情的浅层阐发。王阳明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卓著的哲学家,更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他通过舟船意象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一)儒家舟楫:积极入世

舟有“济难之用”,儒家曾以舟船作为载体,表达出入世济民的精神。王阳明作为一代大儒也不例外,在龙场悟道之后更是以心学的庞大体系、“致良知”的三字真言传达出对黎民百姓的关怀。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王阳明的诗歌中也多次出现“舟楫”一词,然而可惜的是,王阳明的济世舟楫总是在南归北望的两难境地中不得其用。龙场期间,王阳明作《采蕨》言:“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⑱南归回乡之路漫漫无期,北望朝廷之上,宦官乱政奸佞当道,政治的风沙也阻碍了王阳明的志向。在《登小孤书壁》中,他写下“帝心似悯舟楫苦,神斧夜劈无痕斑”,“我来锐意欲一往,小舟微服沿回澜”⑲等句。天帝无情也会怜悯舟楫行路之苦而为之夜操神斧劈开岩壁,王阳明只能凭借满腔锐意,小舟私服沿着回旋的波涛一往无前。尽管他发出了“世情平地犹多艰”的呐喊以及“回瞻北极双泪潺”对朝堂乱政的痛惜,他依然坚守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儒家信念,渴望回到朝廷,涤荡朝纲,造福百姓。此时的王阳明担起儒家责任,以自己为济世之舟,所济不仅是自己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与奸佞当道的混乱朝堂,更是天下无辜受难的黎民百姓。

(二)道家虚舟:超然物外

儒道互补是中国士阶层的文化传统,舟船意象除了表达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之外,其纵情遨游无所阻碍的特点也恰合于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王阳明早年出入佛老,心学体系建立之后又达成了的融合儒道的圆融境界,其通过舟船意象在诗歌中也有所表现。

王阳明在诗歌中多次提到“虚舟”。“虚舟”来自于《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⑳看轻自己,也看轻世间万物,就可以没有烦恼,如虚舟一样自由飘荡于浩然之境而无所阻碍。

在龙场之时,王阳明就曾以“虚舟”肯定赞美刘侍御,在《赠刘侍御二首》中,王阳明言:“道自升沈宁有定,心存气节不无偏。知君已得虚舟意,随处风波只宴然。”㉑自己知道刘侍卿已达“虚舟”意境,任凭怎样风波,只是保持平和安定而不受外物的侵扰。此时王阳明了解且十分欣赏并向往“虚舟”境界。等到了江西,从他的诗作中就见他对虚舟的真感悟。其在《啾啾吟》诗中言:“知者不惑仁不忧,君胡戚戚眉双愁?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㉒诗作的第一句,似乎得于庄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㉓。不惑不忧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注内心与个人价值。如此坚持自我,坚持本心,便可以信步而行。他的主体意识之浩大,在天地之间行之皆是通达,而用行舍藏的意识也让他变得灵活多变。因为明白了自我的价值所在,所以便不再为外物所累。此时的王阳明充分认识到了其个人思想价值的宝贵,“心外无物”世俗的功绩与朝廷的权位俸禄,于他而言皆为虚妄。此时的他达成了天地独我的自尊精神,也达成了天地皆我的浩荡胸怀,是真正与舟船相契合的超然境界。

通过对舟船意象的解读探微,可以发现王阳明横溢的诗歌才华,可以发现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与思亲怀友、壮志难酬、避世归隐的人性人情,更能看到其如儒家舟楫与道家虚舟般超脱不凡的人生境界。如此这些意蕴,并非全部得于其渊博的学识、坎坷的人生经历,更是得于他在心学影响下对世事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以及其坚定不移的“良知”精神。对舟船意象的解读,或许可以为探求王阳明诗歌中的其他意象提供粗略的参考。

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㉑㉒ 吴光、钱明、董平、姚延服:《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560页,第620页,第637页,第599页,第598页,第590页,第573页,第599页,第608页,第623页,第651页,第611页,第628页,第594页,第575页,第591页,第642页,第583页,第630页,第595页,第648页。

⑳㉓ 方勇: 《庄子》,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349页,第594页。

猜你喜欢
扁舟龙场小舟
捉迷藏
喝水
别催别催
贵州水城龙场锐钛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逛超市
垂钓
《王阴明 教条元龙场诸生》之改过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