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2-10 06:33沈天红
学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导图知识点思维

沈天红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德吉小学,甘肃天祝 733208)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寻找创新教学思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开放起来,争取利用全新的教学路径来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扇窗。从这个角度思考,思维导图走入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改革都希望能够以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数学问题,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导图的出现让学生觉得数学也有不同的展示形式,进而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同时,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也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会了绘图、分析图,自然就能以最快速度地找到问题的重难点、关键点,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来总结知识点,初步形成自学习惯。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重视这些优势所在,从优势出发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的最高效率。

二、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操作实践

(一)备课

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备课,主要就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现整个教案的内容。例如:第一个项目包括教学目的、重难点、方法、准备、预估、反思等;第二个项目就是设计教学流程,分别用箭头表示不同的时间段内安排的教学内容等;第三个项目就是预留反馈栏,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授课结束后,将学生的反馈信息填入其中,为以后的教学研究做好准备。

(二)预习

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来设计预习案,发放给学生预习内容。思维导图的形式更具有逻辑化,能够更多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活动。在预习类思维导图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点,而是要给学生清晰的自学线索。例如:第一个项目是告诉学生需要阅读教材的哪些页码;第二个项目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将自学到的知识点记录在预习案之中;第三个项目是分类任务,让学生依次完成,如果不能独立完成,就可以观看微课。

(三)突破重难点

课堂上要利用思维导图来突破重难点,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来绘制数量关系的线段图,整理自己的数学思维,初步形成逻辑感受。

(四)复习

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复习,以单元学习为基础,整理每个单元内的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

(五)反思

师生要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与学习的反思,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罗列出自己所学知识的过程,这样就能确定学生的弱项,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剖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图的形式来形成思维的剖析,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的思维剖析就是要让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简单和直观。例如,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问题的时候,这部分知识往往会连带很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习题内容,信息量比较大。这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数量关系归纳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初始问题之上,进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另外,思维剖析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可以形成多种形式,也是课堂兴趣激发的关键。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以往学过的面积推导方式、圆形的推导思考、整个思考过程展示出来,逐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总之,利用思维导图对数学思维进行直观、清晰的展示,能够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记忆,从而熟练应用于计算、解题过程中。

(二)思维展示,形成初步解题能力

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思维展示来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解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想将整个逻辑思维的内容展示出来,最佳的处理方式就是利用思维导图来形成。例如,在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习惯方程这种“顺势思维”的思考方式,甚至出现了在列方程的时候用“x=?”的形式来展现,依旧用逆势思维思考问题,而没有将方程的应用价值落到实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展示顺势思维的形式,让学生初步形成解题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设立解决方程问题的基本流程,按照这个基本流程来规范学生的每一步计算活动,最终形成对问题的全面整理与规范。按照这个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就能很快适应方程顺势思维的基本特征。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在数学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能促进建构性学习和学科知识整合,能够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提高学习效果,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思维展示也是帮助学生形成逻辑分析的有效措施。例如,在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由于受到风雨侵蚀,现在的高度约是136 米,比建成时低了5/73。胡夫金字塔建成时的高度约是多少米?”对于这类问题,学生总是出现失误,这时教师如果用思维展示的形式来绘图分析,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金字塔建造完成时的高度和建造后的高度,特别是关注现在的高度比建造完成时的高度低了几分之几,这个几分之几是建造完成时线段图的几分之几。通过分析,问题迎刃而解,这就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总之,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深化知识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做好数学课的准备工作、组建数学知识网,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解题能力,优化解题的方法,巩固知识实现课程价值。

(三)识图绘图,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思维导图也是数学模型的一种展示情况,教师要重视应用思维导图来展现数学问题,同时要明确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要让学生学会识别思维导图,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以此来提升自主学习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识图,也就是能够准确地识别思维导图所展示的知识点内容。具体来说,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思维导图来传授新知识,这样学生自然就会熟悉思维导图,学会从思维导图的几个主线来进行支配,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来设计板书,在丰富板书内容的同时凸显更多的思维逻辑内容。教师可以一改以往线形的板书结构,用彩色粉笔勾勒“思维导图”,它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边讲边展示在黑板上,最终学生以知识块的形式保留在大脑中。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具体做法就是要让学生将知识点综合起来,最好是将几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在一张思维导图之中,这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个单元内所有的知识点都绘制在思维导图之中,这样学生就会整理单元知识,思考圆柱体的特点,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底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公式,圆柱体在生活之中的情况等内容,逐步提高分析、整理的能力。此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让学生形成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不要一下子要求学生完成过高的任务,平时要多组织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借助简单的词汇、线条、颜色、符号、图像来表达一节课内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内容以及相关数学信息之间的联系,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笔记记录。学生记的过程简单、快速,但却能及时记录重要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效果很好。学生熟悉了思维导图的展示形式,自然也能够提高绘图能力。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所以让学生学会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更多的知识探索问题,最终形成综合素养。

(四)思维可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思维导图形成可视化的展现,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系。首先,为了让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变得更为明显,教师就要让思维导图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知识,那么教师也就必须正视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用最佳的形式呈现出所有的知识点。所以,教师要善于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数学知识问题,也就是可以通过多个思维导图来形成知识分类的组合,确保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例如,在设计“圆柱”的思维导图的时候,一张图虽然可以将相关的公式类知识点整理起来,但是无法完全展示圆柱所衍生出来的、更为多元化的习题类型。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概念导图的基础上再次设计“类型题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整理与分析总结了“无盖子油桶、空心桶、切割圆柱、粮囤、压路机”等不同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内容,并对相关的计算方式、重点以及易错点等进行了整理。这符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索”能力的要求: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这样的安排下,学生实现了对整个学习思维的重新审视。其次,为了确保思维可视化,让学生尽快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环节就开始使用思维导图,设计预习主题,并以主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分支,将每小节内容的关键词填在分支上,最后再对每个分支进行细分,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概念图。这种类型的思维导图是较为简单的,也是初级的思维导图,是学生浏览教材后的第一感受。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在预习类思维导图上面标注出自己明白或着不明白的相关内容,等上课时候根据思维导图来提问、解惑。当然,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善自己预习时候的思维导图。这个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将数学思维变成一幅画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进一步将知识由“厚”变“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直观形象地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过程以及知识的关联,从而使思维过程可视化。

(五)思维反思,全面引领教学设计

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也是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以便于全面地引领教学设计内容,确保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备课。一直以来教师都是采用写教案的方式备课,这种方式有详细的记录,但是对于整个课堂的流程并没有实际的引导价值。同时,部分教师记不住具体的流程,使得课堂变得更为随意,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规划。其次,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该是针对整本教材而进行的,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整册教材的知识内容。最后,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板书。在清晰的板书下,学生也会对整节课有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新图形较多,性质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边画思维导图边讲解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本节的数学概念,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反思。

综上所述,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了尽早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理科学习的方式方法,同时学会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来打造数学基础学习能力,为尽快形成系统化的学习习惯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导图知识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