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双鸽
(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上饶 33004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各领域必须立足“两个大局”,超前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才能培育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各类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时代之变,呼唤教育之变,人才培养之变。
2019年,教育部等13 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全方位打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谋篇布局,新文科建设应运而生。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对新时代教育的重大部署,是我国教育变革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中国迈入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新文科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它的核心理念是融合发展,更强调多学科交叉、深度融合;其根本任务是培育时代新人,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强调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出版业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的重要阵地,在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启发下,也应顺应时势,转变发展思路,探索编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国家建设发展助力。
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内涵,启示要强化编辑的价值引领。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内涵指向文科教育的育人本质,其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具体表现为培育出有“价值引领的人”[1]。
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本质就是对文化与教育的价值进行塑造与引领。编辑肩上担负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承文化是民族血脉、人民精神家园的价值判断,主动提升政治素养,严格把好图书出版的政治导向观、价值取向观,为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出版事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事业,无论是从出版的性质来看,还是从编辑的工作实际来看,新时代编辑都必须筑牢思想根基,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出版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时代的编辑在这一时期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的政治意识和树立大局意识。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编辑务必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一方面,编辑也要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和要求去审读稿件,把好每一本书的政治导向关、价值取向观,谨防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正视听。
出版是国际国内舆论的重要阵地,出版物是传播舆论的重要媒介,编辑则是图书舆论导向的重要把关人。因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价值引领的能力是编辑自我发展的重要任务。出版物具有传播广、影响范围大等特点,一本好书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但一本舆论导向有问题的图书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会被无限放大。为此,编辑在审读、加工稿件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传播积极的、正面的、科学的文化内容,摒弃消极的、负面的、封建的文化内容,从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追求等方面,给予广大读者正确的价值引领,真正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生态[2]。
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启示要促进编辑的融合发展。新文科建设以学科跨越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由此产生的多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现象,打破了传统文科建设的藩篱,呈现出新时代融合发展的新特点。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对教育所做的顶层设计,掀起的是一场主动求新求变、关乎全社会人才培养质量的革命,其核心始终离不开一个“变”字。它不仅是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之一,还是我国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出版业全方位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的重要抓手,故一个“变”字也要贯穿新时代编辑人才培养的始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民族的文化自信愈发坚定。依托着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力量,使得我国文化事业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当前,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利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是出版产业面临的重要难题。竞争国际化、需求多元化,更是新时代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出版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乃是出版人才的竞争。作为新时代的编辑,一定要认清当前世界的发展格局,开阔国际化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发展需求。
首先,编辑的国际化视野要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为前提,在“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出版活动中,务必扮演好文化传播使者的角色,明晰出版的责任与义务,既要立足长远,具备开放、包容的合作意识和跨文化沟通交流的业务能力,又要坚守维护国家利益的底线思维和时刻牢记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历史使命。
其次,要想走好国际化发展道路,编辑还要增强品牌意识,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融入全球化的发展理念,在书稿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国际市场接轨,又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地域文化特色,通过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建设来开拓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3]。国家为加大图书“走出去”力度,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若干政策,并给予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编辑在宣传推广品牌图书时,要懂得抓住政策“红利”,借助中华学术外译、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等重点项目,合力将优质出版物推向世界。例如,2022年,江西高校出版社便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寻求合作,最终促使《海洋与中国研究丛书》的两册图书英文版成功入选丝路书香工程立项项目,迈出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除此之外,编辑还应抓住国际书展、国际交流论坛等学习机会进一步提升自我,开阔国际化视野,逐步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各出版单位是出版教材教辅、学术类著作的主要阵地。新文科建设的兴起、成果的转化、内容体系的构建对出版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新时代编辑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包括学习掌握多学科知识,科学合理地应用跨学科知识,走学者化路线,实现编研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总的来说,新文科建设对编辑人文素养的要求表现为多角度、全方位式的高标准、严要求。
2.2.1 以人为本,建立与新文科建设需求相匹配的编辑队伍
新文科建设将打破传统文科之间的壁垒,带来学科的融合与发展,促使学科之间互促互进,涌现出新的交叉学科。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也必将催生出一批学科融合发展的重要产物。在此背景下,国家也势必会加大对与新文科建设相关联的出版事业的支持力度。各出版单位应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将编辑队伍能力的完善与提升作为公司发展的目标之一,建设一支与新文科建设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编辑队伍,并通过为编辑人员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整体提升编辑的人文素养、调整完善公司产品结构等举措,找准公司发展新定位,主动搭建学科融合发展平台,利用以往在学科教材、学术类著作方面的出版优势,以强提弱,以老带新,有效推动新文科建设成果顺利转化,从而产生新作为。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编研一体化”的学者型编辑
编辑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策划选题、组建作者团队、审读加工书稿等,通常需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也表明,编辑的工作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开展文科学术研究。而对于文科类图书出版单位的编辑而言,无论是从胜任本职工作的角度,还是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编辑都要向“学者型编辑”积极转化。例如,在文科类教材、学术类重点图书的选题策划、约稿组稿等出版环节中,编辑除了要储备足够的出版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与之相关联的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实现与作者平等对话,与文本有效对话。编辑还应适应时代的变化趋势,结合出版行业提质增效的发展需求,掌握多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知识,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要懂得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学者型编辑。
编辑除了加强自身的基本功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善于借力。例如,文科编辑在处理含综合性学科的稿件时,遇到理科专业方面的问题,除了勤于翻阅专业书籍去查证或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对书稿的专业性知识进行重点把关之外,还可与理科编辑交叉审读稿件,使书稿内容的专业性、准确性、科学性有所保障,在实际审稿过程中,切忌不懂装懂。同时,编辑还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工作态度细致严谨。唯有如此,编辑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为学者型编辑。
我国新文科建设的目的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由此可见,新文科建设注重的是培养跨界人才[4]。
2.3.1 转变思路,迎接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传统纸媒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给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数字化与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早在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财政部就出台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强调,要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模式。当前的出版业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各出版单位也在困境中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试图通过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拓宽产品营销渠道,培养、补充数字化编辑人才等途径,主动求变应对新时代新技术发起的挑战。
2.3.2 掌握技术,主动作为
移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终究需要技术人才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才能体现出技术的优势和作用[5]。编辑处在数字时代,也应打破只知埋头审稿的工作常态,顺势转变工作思路,转化互联网思维,掌握行业发展前沿信息,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推广等方面注重与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进行转型升级,实现由单纯的知识生产者向集知识的生产者、内容管理者、信息传播者于一体的角色的转变。
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教育成为线下教育的重要补充,数字化产品的优势也更加凸显,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等一系列教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图书的出版形态。编辑作为图书的生产者、管理者、传播者,理应把握住当下的出版新形势,主动学习并熟练掌握出版新技术,懂得运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出版”的融合发展思维,巧妙结合图书产品的特点、读者的需求,研发出电子书、有声读物、数字产品App 等新技术产品形态,主动借力新兴传播平台等新媒介进行宣传推广,为产品赋能,从而有效推动图书出版朝着跨界融合、开放畅通、创新突破的方向积极发展。
2.3.3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新文科建设就是打破传统文科的束缚,在继承文科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由此才得以建立新文科的知识体系,守正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必然要求[6]。《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明确指出,我们不能丢弃传统,否则便是自断根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出版业也要顾全“守正”与“创新”这两个大局。编辑是出版业的核心成员,在新时代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出版业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编辑角色能否完成转型升级。因此,对于各出版单位而言,守正与创新应是编辑人才培养需要坚持的思路和法则[7]。
“守正”,守的是优良出版文化传统的“正”;“创新”创的是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8]。例如,有的出版单位在培养编辑人才时,采用“以老带新”“师徒制”“一线专家与一线编辑一对一”等培养方式,帮助编辑树立职业理想,发扬出版业优良的文化传统,使其在工作中坚守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真理,遵循出版规律,主动锤炼自身专业素养,践行“内容为王”“质量为王”的出版原则,进而铸牢生存发展的根基。
在全媒体时代,创新是出版单位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活力[9]。编辑要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产品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营销创新。内容创新,要求编辑时刻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例如在“双减”政策下,教育图书产品的内容要注重提升读者的学科素养、综合素养;形式创新,要求编辑突破传统,创新内容的载体,运用科技发展的成果,突破传统纸质出版物的限制,与数字平台达成合作,开发出多样化载体,升级产品内容,延伸产品的服务属性;营销创新,要求编辑转变营销思路,充分认识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利弊,进而强优势,补短板,拓宽营销渠道,创新营销方式[10]。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对教育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本任务在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文科建设的发展理念,亦为出版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出版单位要想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格局中站稳脚跟,务必认清形势、转变思路,积极主动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担当、有文化、有水平、有眼界、有技术的编辑人才队伍,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坚定不移地走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