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1172)
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影片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精湛的艺术创作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而备受关注。这一领域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的民族文化传播策略。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功能,通过深入研究具体的电影作品,探讨这些影片如何通过叙事、图像、音乐、科技和其他元素来传达中华文化,以及它们如何在国内外观众中引发情感共鸣。通过这项研究,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的潜力和策略,以及它们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促进中国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助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推广,促进国际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经历了多个演变阶段。其起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电影制片厂开始制作以教育为主题的短片和系列动画,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其中,《大闹天宫》(1961年)为中国动画电影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动画电影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将木偶、水墨、剪纸、折纸等民间传统艺术融入动画制作,产生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牧笛》(1963年)、《哪吒闹海》(1979年)、《天书奇谭》(1983年)等,在国内外获得赞誉。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面临财政困难和技术水平不足等挑战,随后动画发展陷入低谷。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导致大量国际动画电影涌入,激烈竞争削弱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份额。尽管如此,一些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特色的作品,如 《宝莲灯》(1999年)和《桃花源记》(2008年),仍然取得了成功,维系了中国动画电影的传统。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史上,不同阶段呈现出挑战与机遇。尽管曾经陷入低谷,但中国的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产业仍在不断发展,为中国电影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1],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市场监管,促进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这一政策措施推动了国产动画电影朝着新方向迈进。在此期间,一系列国产动画电影上映,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2009年)、《猪猪侠1、2》(2012年、2014年)、《熊出没之夺宝熊兵》(2014年)、《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014年)等,重振了国内动画IP,广泛反映社会问题和生活经验,为国产动画市场注入新活力,恢复市场信心。然而,一些国产动画电影因在追求商业成功过程中放弃了传统的民族化风格,而引发争议。放弃传统风格可能会损失创意,难以成为经典。因此,在探索新出路的同时,如何保持和传承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015—2021年间,中国国内院线动画电影年均票房达到了惊人的45 亿元,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份额占比近7 成。政府大力投资动画电影制作,提高技术水平,推出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大鱼海棠》(2016年)、《白蛇:缘起》(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姜子牙》(2020年)、《雄狮少年》(2021年)等,它们不仅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更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做出了卓越贡献[2]。这些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开始更广泛地反映社会问题和生活经验,深入探讨了环境、家庭、友情和成长等主题。与此同时,这些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功,推动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国际化进程。这一阶段的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展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和市场吸引力,为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梳理国产动画电影的百年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核心要素:一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些电影已经巧妙地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叙事之中,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上,还贯穿于角色塑造、美术设计、音乐配乐等各个方面。这种民族文化的渗透赋予了电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二是现实主义叙事的建构。这一方法在中国动画电影长期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总的来说,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曲折,但在不断演变和适应新挑战的过程中,保持着生机。民族文化传承一直是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一大亮点,为其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民族文化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根本上维系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3]。在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中,民族文化的渗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要素。民族文化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图像、戏曲等元素,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意,为我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素材库注入了活力,使其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点[4]。以电影艺术形态的演变为表征,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多元化开放走向一元化,又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开放的过程[5]。在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创作中,民族文化的渗透不仅构建了电影的基本框架,还赋予了电影多重功能。
文化传承与延续功能在保持和传递一个社会或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包括宗教、伦理、社会规范等,它们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共同认同至关重要。现实主义动画电影通过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故事情节,承载着历史、传统、价值观等文化内涵,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这有助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扬传统文化,为后代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这表明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生成策略方面,制片方可以积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承潜力的题材,以满足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
当谈到文化传承与延续功能时,民族文化动画电影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例证。这些电影通过视觉、音乐、故事情节等方式,成功地传递和延续了各种民族文化元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6]。《大闹天宫》(1961年)是一部以神话形式,比较集中且突出地表现孙悟空的传奇故事,传承了中国神话和中国文化中的众多元素,如中国的道教和佛教信仰、中国式的英雄主义等。该动画电影在中国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国动画的经典之一。《大圣归来》(2015年)是对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的现代改编,将孙悟空等传说中的角色呈现在现代城市背景下,这部电影重新演绎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将中国文化传统带入了现代动画电影的舞台。《大鱼海棠》(2016年)以中国传统神话和传说为基础,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整个电影中,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如神话传说、仙境和宗教元素。通过精美的艺术设计和音乐,电影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美感和哲学思想。
这些现实主义动画电影通过深刻的叙事、视觉表现和角色塑造,成功地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特征和价值观念。它们不仅有助于年轻观众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遗产,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使这些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电影中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展示了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文化传承与延续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民族文化渗透让观众能够在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找到共鸣,因为它触及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这种共鸣不仅能够吸引国内观众,还有望拓展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国际受众。我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常常深入探讨人性、家庭关系、成长等主题,从而与电影中的角色和故事产生共鸣。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 中的哪吒是一个有着内在矛盾和痛苦的年轻人,观众能够与他的成长和内心冲突产生情感共鸣。《大鱼海棠》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但也强调了普世的爱情和友情。此外,这些动画电影也促进了文化交流,使国际观众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增进跨文化的理解。例如,《大护法》(2016年)这部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普通乡村孩子与一只神奇的蟾蜍之间的故事。影片深入探讨了勇敢、友情和家庭的主题。观众可以在电影中看到中国农村生活的细节,同时也能够在这个普遍的故事中找到共鸣。这部电影成功传递了中国农村文化和价值观,扩展了国内外观众的受众范围。《风语咒》(2018年)以中国民间故事和文化为灵感,呈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故事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风水、卦象、符咒等。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神秘和智慧,同时也在主人公的成长和冒险中找到共鸣。这部电影成功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国际观众,扩大了受众群体。
这些现实主义动画电影通过深刻的叙事、情感共鸣和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入,成功地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特征和价值观念。它们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还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这些动画电影的多层次叙事和情感深度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拓展了受众群体。综合来看,观众共鸣和受众拓展是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文化传承与延续功能方面的重要体现。这些影片通过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包括国际观众。这有助于传承和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机会。
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文化的传承媒介。通过民族文化赋能我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国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重要元素得以体现和传递。电影所展示的人物行为和冲突,常常承载着深刻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为观众提供了反思和学习的机会。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观众主要为青少年群体,这一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教化作用尤为显著。通过电影中角色的成长和冲突,观众可以汲取道德、情感、责任等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引导观众思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种反思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激发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传递社会责任感与关怀,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如《大鱼海棠》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基础,通过对人类与神明世界的交互,呈现出对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界的敬畏。电影中的主人公椿勇敢地拯救了自己的家园,传递了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信息,向观众传达了环保的价值观。《姜子牙》以中国传统神话为题材,强调了勇气、正义与责任的重要性。观众从中汲取了追求正义、勇敢站出来的勇气,并学到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价值观。这些具体案例证明了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民族文化视域下,通过教化与价值传递,成功地传达了关于自我成长、亲情、环保、文化传承、正义和责任等重要价值观念。这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涵,还对观众的情感和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教化与价值传递在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与功能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通过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传递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原则,有助于塑造社会公民的价值观,引导社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教化与价值传递在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不可或缺,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具有深远的意义。
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的,物质的传承和精神的传承则是其最主要的传承方式。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民族文化的基本构成有: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语言文化,为我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提供丰富的可变类型。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采取了多种实践路径,以确保电影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和发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我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叙事结构,构建当代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传承民族文化的策略。
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牵涉到广泛而复杂的社会素材,这些素材的文化现象纷繁复杂,意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十分显著。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在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准确地传达这些文化元素,确保这些元素在动画电影中得到真实而充分地呈现。创作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直接影响着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内涵和深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文化素养有助于创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遗产,这意味着他们能够避免对文化元素的误解、歪曲或滥用,从而保护和维护文化的纯正性。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文化素养能够启发他们创造更具深度和独创性的故事、角色和视觉效果,使动画电影更引人入胜。动画电影的成功往往是由电影承载的情感能否与观众产生共鸣所决定的,拥有良好文化素养的创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观众的情感和文化背景,因此能够创作出更具共鸣力的作品。作为文化创作者,动画电影创作者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他们的作品能够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塑造和态度学习,具备文化素养的创作者能够更加负责任地创作作品,传播正面的文化价值观。总之,提升动画电影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对于保护、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遗产及提升动画电影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创作者更好地连接观众,创造更有深度和影响力的作品,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文化的尊严和价值。
因此,创作者需要具备自觉的文化意识、理性的文化辨析能力、开放的文化视野,以及在面对观众和市场时能够正确表达观念和价值判断的能力。创作者应该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将其当代价值传递给观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掘和表现优秀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从而增添动画电影的深度和内涵。
以流畅的故事化叙事表现深度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在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尤为突出。观众更容易投入一个引人入胜、有深度的故事中,而不仅是被文化元素的展示所吸引,这种吸引力可以促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内涵。故事化叙事提供了一个有效地传达文化信息方式,观众通过角色、情节和对话与文化元素产生联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化内涵,而不会感到被教育或被灌输。通过深度的故事化叙事,观众可以与角色建立情感联系,并在角色经历的文化冲突、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行动、决策和情感体验文化内涵,而不仅是通过静态的展示或解释。《白蛇:缘起》(2019年)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说》为基础,以流畅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深度的文化内涵。影片通过爱情、友情和牺牲的故事,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情感和道德观念。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动画画面,还能够思考深层的文化主题。《大护法》(2016年)这部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以流畅的故事化叙事方式,传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决心,观众可以体验到中国文化中的勇气、友情和责任感。影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民间信仰、神话传说和祭祀仪式都贯穿于故事情节中,为观众呈现了深度的文化内涵。
饶曙光教授在谈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融合问题时说:“动画的视听呈现需要与文化肌理相吻合。”[7]即动画影像缔造的文化语境需要关联人们共有的民族文化经验和情感述说、精神追求,以社会现象为素材通过动画电影展现社会问题和现实挑战,引发观众对历史、文化、社会变革的思考。为增强观众的兴趣和更好的理解,现实主义动画电影采用了故事化叙事策略,使故事更引人入胜。电影应该尊重现实生活和客观事实,因为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感染力来源于真实而非虚构。在创作中,必须注重表现深刻的文化精神和内涵,避免成为娱乐化的文化产品,反映消费文化主义的文化背景。这样的电影能够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向全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这些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以精湛的叙事技巧,将深度的文化内涵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通过角色的成长、情感体验,生动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不仅吸引了观众,还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元素,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延续的目标。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动画电影的质量、吸引国际受众,以及推广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
深入某种文化形态之中获取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素材内容,体现某种文化内在的精神与特点。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可以通过巧妙地融入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来丰富其叙事和艺术表现。在主题选材与故事情节方面,选择蕴含民族文化特色的题材,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统等,凸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重新演绎,创造出富有现代感的形象,使观众对传统文化有新的认识和理解[8]。《大圣归来》(2015年)这部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经典《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的传奇故事。电影在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采用了先进的视觉效果技术,同时保留了原著中的文化元素和传统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神话传说的现代化再诠释,这部电影成功地传承了中华文化,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电影《大鱼海棠》汲取了中国传统神话元素,呈现了一个充满幻想和神秘的世界。《白蛇:缘起》成功地将白蛇故事重新演绎,取得了巨大成功。
关注社会问题、人文关怀,通过故事情节反映当代社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真实问题,传达积极的社会价值观。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强调了成长和自我认同的主题,同时传达了中国文化中的正义观念。电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通过幽默的方式传达了中国式家庭和亲子关系的价值观导向。角色塑造与表现方面,设计富有中国特色的角色形象,可以是历史人物、民间英雄,或是寓意深远的神话人物,强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角色的情感表现中融入传统文化情感,如孝顺、友情、忍耐等,强调人性和情感共鸣。电影《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角色在形象和行为上增加角色的深度和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美术风格与画面,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将其融入动画的美术风格,创造出独具韵味的画面。利用颜色、线条等元素传递民族情感,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氛围。电影《白蛇:缘起》采用了中国水墨画的风格,为观众呈现了富有诗意的画面。使用传统乐器和音乐元素,创造出悠扬的音乐氛围,强化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在声音设计中融入民间故事、谚语、歌曲等,为故事情节增添了魅力。《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配乐融入了传统音乐元素。
民族文化元素在当代动画电影中的重构,是一种基于本土文化立场或时代背景的创作策略,也是建构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的有效方法。通过巧妙地融入这些民族文化元素,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创造出了兼具艺术性和文化深度的作品,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历史传承。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还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21世纪,数字革命和视效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迎来新一轮技术革新。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采用科技影像来丰富文化信息的表达,这一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论证价值[9]。科技影像可以帮助动画电影更丰富地呈现文化信息,通过高清晰度、特效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以生动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文物、传说、仪式、传统建筑等。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文化的魅力,使文化信息更生动、深刻;科技影像可以使动画电影更准确地重现历史和文化场景。通过复原古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等,观众可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性,这有助于传承和保存文化的历史记忆;利用互动科技,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化信息。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观众沉浸在文化场景中,与虚拟角色互动,亲身体验文化活动。这种互动性可以加深观众对文化的理解具有参与感;科技影像可以帮助动画电影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通过数字合成和特效,电影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嵌入现代故事情节中,使文化信息更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利用科技影像,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可以更容易地在国际市场上传播和引起对话。高质量的图像和特效使电影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吸引国际观众。同时,它们可以通过多语言字幕或配音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科技影像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濒临消失的文化元素。通过融合记录、数字化和展示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要素,动画电影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封神演义》(2021年)、《姜子牙》(2020年)、《大护法》(2016年)等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充分利用了科技影像丰富了文化信息的表达,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还为他们提供了深度文化体验。这些案例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如何通过科技影像来丰富文化信息的表达。这种实践路径不仅让动画电影更有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还能够更深入地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科技影像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广和传承中国文化,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广泛的成功。
在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通过国际影展、院线放映等渠道,将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推广到全球,增强国际影响力。聚集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知识的编剧、导演、美术师等,确保作品能够准确传达民族文化内涵。合作的音乐家、声音设计师等也应具备对传统文化音乐的理解,以确保声音与音乐的融合。鼓励动画制作公司与文化产业合作,将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创作与营销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丰富、具有深度的民族文化视野下的现实主义动画电影,让全球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民族文化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扮演着多种关键角色,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涵,还有助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中国动画电影不仅吸引了国内观众,还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成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0]。因此,民族文化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对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民族文化视野下的生成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揭示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民族文化渗透的功能,传承实践路径等关键要素。通过全面探讨强调了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在传承和延续中国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与观众的深刻连接,使之成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力工具。提出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路径不仅有助于推广中国文化,还为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国际化提供了方向。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传承与延续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以及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期待,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继续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发挥引领作用,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