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航,周书喆,吕 柯,党卫民,曲丽娜,陈志忠,董问天,聂靖昕,唐 彦,杨 磊,于 欣
(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 100191;2.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 100191;4.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 100191;5.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6.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 100871;7.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研究院,江苏 南通 226000;8.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广东 东莞 523808;9.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
随着全球化进程及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在逐渐加快,职业人群既面临着由职场压力所导致的多种职业卫生问题,又承担着来自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压力。与一般人群相比,职业人群承受着更大的生理心理压力,也更容易出现影响职业功能的身体和心理问题[1]。研究发现,约30%~40%的职业人群因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出勤,甚至出现工作伤残[2]。这给职业人群本身及整个社会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已将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列为十五项重大行动之一[3],重视及保障职业人群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光照治疗(Light Therapy,L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其在改善抑郁情绪[4]、睡眠障碍[5]、认知功能[6]等方面的疗效已得到证实,而在职业人群精神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本文旨在对光照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并将其在职业人群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效果进行总结,以期为促进光照治疗在职业人群精神心理健康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指生命体几乎所有生理功能和行为所遵守的特定节律,周期接近24 h(20~28 h),其对生命体的健康、疾病及治疗等均可产生影响[7]。昼夜节律受内源性因素及外源性授时因子影响,而光作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影响机体生物节律的表现特征[8]。光信号被位于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的光受体捕捉,将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束上传至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 Chiasmatic Nucleus,SCN),进一步激发生物钟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通过复杂的反馈相互作用而起到调控生物节律的作用[7,9],例如:光照在不同时相作用于昼夜节律系统所产生的相位反应曲线(Phase Response Curve,PRC)[10]。
近年来的研究假设,ipRGC还可将光信号传导至大脑的众多区域,如下丘脑、丘脑和杏仁核等[11]。光照治疗改善抑郁情绪作用路径的研究发现[12],ipRGC可将光信号传导至背侧中缝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N)。进一步的研究发现[13],由光剥夺所导致的抑郁样症状可由位于DRN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激活而逆转,而这种方式与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从而证明光照治疗对5-羟色胺可能有直接的作用。
(1)改善抑郁情绪。在精神卫生领域中,光照治疗对于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研究开展的最为广泛[14]。早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已经发现光照治疗对于患有季节性抑郁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的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15]。后续大量研究均表明,光照治疗能够有效治疗SAD[16,17],且已被美国精神病学会推荐为治疗SAD的一线治疗方案[18]。
光照治疗对非季节性抑郁障碍(Non-seasonal Depression,NSD)的治疗作用相关结论尚不明确。虽然有研究报道了阴性结果[19],但多项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均肯定了光照治疗在NSD中的疗效[4,20,21]。由于NSD患者人群异质性较强,研究开始关注光照治疗在特殊人群(如围产期或围绝经期女性[22,23]、老年患者[24,25]等)方面的应用及疗效,目前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结果以形成一致结论。
光照治疗应用于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研究起步较晚,初期以病例报告为主[26,27],且结论不一致。Dauphinais等[28]的研究发现,光照组与对照组在抑郁症状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光照未造成显著的副作用。本研究团队完成了我国光照治疗双相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9],结果发现光照治疗对双相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起效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后续的系统综述也进一步肯定了光照治疗对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作用[30]。
(2)改善睡眠障碍。如前所述,光照治疗的核心作用机制即调控生物节律,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睡眠障碍。光照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睡眠质量、睡眠稳态和睡眠效率,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及改善白天昏睡[31,32]。光照治疗已被美国睡眠医学会推荐为治疗睡眠障碍的指南性治疗方案[5]。近来的研究发现,对于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33]、认知障碍[34]及神经退行性疾病[35]患者共病的睡眠问题亦有一定的疗效。
(3)改善认知功能。近年来,研究开始关注光照治疗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但目前的结论尚不一致。研究表明,强光照可提高被试的主观警觉性,提升被试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36]。目前,已有少量研究探讨了光照对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37-39],结果均提示光照可能对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评估指标相对单一且不敏感、患者人群的异质性较强,故仍需要涉及多种认知功能评定的设计严格的临床试验以明确光照对于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34]。
(4)其他。有关光照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较少,且结论不一致[40,41]。也有研究报道,光照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食障碍等也具有一定的疗效[42]。
(1)光照治疗在轮班作业人群中的应用。在航空、医疗、运输等行业中,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常需采用轮班制工作制度。由于轮班工作时间表与昼夜节律之间的不匹配,轮班工作人员常出现昼夜节律紊乱,这可能导致轮班作业人群出现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中的失误,甚至事故风险[43-45]。
光照治疗作为生物节律紊乱的主要干预手段,已开始应用于轮班作业人群。研究表明[46],暴露于强光照下的被试主观报告更少出现困倦、更有活力、情绪也会更好。另外,光照治疗对于改善轮班作业人群的情绪、睡眠、警觉性及注意力方面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47,48]。一项关于光照治疗对于轮班工作的ICU护士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49],明亮的照明环境可减少夜班护士的嗜睡,但可能会增加工作失误,因此仍需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光照治疗的具体效应。
(2)光照治疗在职业倦怠人群中的应用。职业倦怠(burnout)即与工作相关的慢性压力,指对工作有较高的要求,但感到精疲力竭,没有动机和精力去从事与工作相关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1]。对于患有职业倦怠,且因此经常缺勤的工作人员,目前最有效的干预方法是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辅导(mental coaching)[50]。已有研究发现,光照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职业倦怠人群的疲劳感[51]。Nieuwenhuijsen等[52]比较了心理辅导联合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即光照治疗联合脉冲电磁治疗)与常规心理辅导对于职业倦怠人群重返工作及工作相关的疲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光照治疗的强度不够,并且治疗过程中很多被试是闭眼状态,从而影响了光照的作用,故未发现联合治疗组在改善职业倦怠等方面的优势。
Canazei等[53]在患有重度职业倦怠的住院患者中进一步探讨了光照治疗的疗效,结果发现,暴露于早晨强光(光照强度约5 000 lx)治疗的患者职业倦怠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白天嗜睡减少,夜晚的睡眠质量改善,睡眠潜伏期缩短,患者报告的主观幸福感增加。由于该研究入组患者数量较少,后续仍需要大样本、包含更为客观的测量指标研究以验证光照治疗的结果。
光照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副作用较小的物理治疗方式,在精神卫生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被验证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和应用前景。虽缺乏系统研究,光照治疗在职业卫生领域已被少部分研究证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亟待设计严格的大样本研究深入探索光照治疗对职业人群精神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有效改善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