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儒,晁岱全,孙景芝,张金玲
(1.山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2.燕京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3.山东管理学院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照明学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照明设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城市室外景观照明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命题。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命题。本文选取了国内外照明现状、主要参与方的职能、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为主要切入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归纳总结,引出解决策略。
我国现阶段室外景观照明工程快速发展,照明学科尚处于初级阶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缺乏专业的质量管控,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1]。
最早的城市照明建设始于1920年的纽约,当时纽约城市照明的发展震惊了全世界[2]。其后,欧美的照明设计逐渐从建筑、室内设计等行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而又被立法的职业[3],其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和深厚的技术底蕴,设计团队成员专业更聚焦,知识结构相对完善,职业化程度更高。
我国照明行业始于1984年[2],至今也不过三十余年。当前国内只有少部分高校设置了照明设计专业,学科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照明设计职业化起步更晚(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6年4月将“照明设计师”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已列入2015版《国家职业大典》),近十几年来照明市场的迅速扩张导致照明设计师数量剧增,大部分照明设计师为半路出家,设计团队过于年轻,但是非常具有活力。
相对于建筑或规划专业,照明专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有一定的行业跨度。以地产建筑类和市政类照明项目为例,其各阶段都需要艺术、电气、建筑、园林、光学、结构等各专业的协作。因而,对设计团队的专业、经验、资源整合能力要求很高。
当前国内设计团队水平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相应照明工程的质量。这是我国照明设计发展必须面对、必须经历,也正在经历的痛苦过程。行业的发展和成熟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深厚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欧美国家称照明设计师为照明顾问,讲究团队合作(尤其是与建筑设计团队的合作)。在我国,因市政类项目占主导,城市照明设计师多为一个独立的角色,这是二者工作模式上的重大区别。照明设计是建筑设计有机的组成部分,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室外照明作为适当的补充和修饰,优秀的室外照明设计需要实现与建筑设计的完美融合。
当前我国室外景观照明设计主要包括地产建筑和市政两大分支。地产建筑类照明设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整体设计要求比较精细,设计周期相对合理;而市政类照明的设计要求相对粗糙,设计周期相对更短。因而,我国地产建筑类的照明设计作品往往比市政类照明设计质量更高、更精细。久而久之,在地产建筑和市政两个主要领域,照明设计的水平和风格也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而欧美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很少有市政类城市尺度的照明设计团队存在,故而其照明设计团队整体水平相对更加均衡和更加聚焦细分领域。
光电技术和产品(比如灯具和控制系统)是照明设计及照明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照明工程的质量。我国照明行业起步较晚,光电技术和产品经历了进口、仿制、代工和自主研发的过程。由于西方的贸易和技术壁垒,以及我国光电产业的落后,我国照明产品(技术、质量)长期受制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近年来,我国光电产业通过合资、联营、购买专利技术、仿制、自主研发等方式,奋起直追,初步完成了产业升级,从芯片、封装到控制系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光电技术和产品质量有了基本保障。但是,其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某些核心技术和尖端产品(比如芯片)仍受制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我国光电产业任重道远。
近年来,一大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城市室外景观照明工程(如南昌“一江两岸”、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峰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西安)等)迅速建成并投入运营,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述成功案例迅速引发众多中小城市的高度关注,某些中小城市甚至不顾自身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盲目攀比、随意跟风,造成城市室外景观照明工程的非理性投资大量建设。
2019年12 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对违规、过度建设景观亮化工程进行专项整治。该《通知》对于我国城市室外景观照明工程的高质量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方向,专项整治行动立竿见影,我国城市室外景观照明工程投资建设逐渐趋于理性。
城市室外景观照明工程建设应立足于区域性的经济文化环境,服务于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的正确决策和主导是城市照明工程高水平发展的政策和组织保障。
室外景观照明设计团队是建设单位聘请的专业的顾问组织,其理想的角色定位是为建设单位提供客观上的评判、专业上的引领和决策上的参谋。但理想和现实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面对建设单位的强势,“参谋”可能只是“绘图员”——“方案”的编制必须服从建设单位的意志,并为之提供“合理、合法、合规”的理由;面对建筑设计师的强势,与建筑设计师的“协作”可能演变成根据建筑设计师的意志,“协助”其完成照明方案。至于专业和技术上的独立性,也许只是“一厢情愿”。
施工过程实质上是设计方案的实现过程。客观上,施工单位不参与规划设计和设计方案(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除外),因此设计与施工脱节很常见。从施工层面上讲,施工单位更倾向于“高利润、施工维修方便和快速完成”。因而,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执行很容易出现偏差。这是 “施工单位不按照设计施工”现象的主要原因。
次之,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是贯彻设计意图的重要环节,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落实到位,绝不能“走过场”。
另外,施工单位现场的分包管理模式和屡禁不止的违法分包(转包),也客观上阻滞了设计意图传递的路径,增加了设计意图被严格贯彻执行的管控难度。
城市景观照明设计应满足居民的物质、文化与精神需要,为居民美好生活服务。居民是城市景观照明工程的使用者,有知情权,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的城市景观照明规划与设计方案,鲜有征求居民的意见(或者只是形式性的在相关部门网站发布)。因此,在居民的参与性方面存在巨大的空白。
艺术性与可实施性是设计方案的一体两面。可实施性包含四个层面:1)技术层面(可行);2)施工层面(能做);3)质量层面(合格);4)效果层面(满意)。
完整的照明设计方案包含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是设计作品的灵魂,包含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概算。夜景照明设计方案兼具文化艺术属性和工程属性,具有一定的行业跨度,需要结构、电气、工艺、产品等专项设计作为支撑。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的深化和优化,是施工依据。施工图设计包含灯具(设备)布置图、电气图、控制图、节点图、设备(主材)技术参数表、演示(播放)用多媒体文件等基本内容。施工图设计是方案设计落地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标志。其完整性和深度应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没有施工图的设计方案是残缺的,其可实施性难以保证。
照明设计方案需要通过光效试验来比选和验证,需要通过设备安装和调试来实现,同时要确保白天的外观效果,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亦需要考虑成本和工期、安装和检修及系统运行稳定。这是方案可实施性的重点。方案可实施性的缺陷(瑕疵)常见于“安装节点、管线路由、设备性能、控制系统、基础、结构、施工措施和效果调试”等环节。越成熟的方案,缺陷(瑕疵)越少,可实施性越高。
案例一:北京某园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
建设单位以概念方案招标,未提供《施工图》,施工合同工期较短(30天)。中标单位进场后发现:
(1)部分施工区域内园林绿化施工已完成;
(2)甲方在短期内无法提供供电点位(负荷);
(3)现场多处隐蔽工程涉及破路、顶管和路由调整。
本案例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较差,项目先天不足。为了确保工期及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制定并实施了下列施工组织方案,并获得了相关各方的支持和认可:
(1)在供电点位确定前,先做照明系统的分支和末端;在供电点位确定后,再做主干线,并调整相应的电气配置,以实现原电气设计的意图;
(2)设计师现场定位(灯具布置及电缆沟槽)、现场放线,监理确认后,立即开挖沟槽并制作基础,后补施工图;
(3)以临电调试并进行阶段性验收;
(4)根据现场环境及地质条件灵活采用开槽、破路、顶管等方法,进行隐蔽施工;
(5)建设单位派专人协调现场施工造成的成品(园林)破坏及相关善后程序工作。
该工程最终按期交付,顺利验收,建设单位非常满意。施工单位采取的上述应对策略简单易行,及时有效,其管理思路和操作方法很值得借鉴,但不提倡此类型招标模式。
该案例暴露了我国现阶段照明行业的诸多现实问题,极具代表性。从管理上讲,建设单位对照明工程不重视、招标准备仓促、招标时机太晚;从专业上讲,《施工图》的缺失增大了现场施工和交付的难度,增大了投资风险和质量风险;供电点位不确定则更为致命。
设计成果的深度主要指设计文件(效果图、布灯图、技术参数表、电气图、安装节点、控制图等)的完整度和完善程度。设计成果的深度是设计方案可实施性的主要标志。及时性则是指设计成果的及时提供以满足合同约定或工程建设各阶段(立项、招标、施工、运营)的需求,这是工程建设各阶段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概算是项目投资和立项的要件,招标图纸(含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核心内容,施工图是施工依据。其重要性是我国相关现行工程建设法规所赋予的,不可替代。
成熟的设计单位对于设计方案的完善程度通常有规范化的内控,但具体到某个项目,其设计方案的完善程度则主要决定于设计团队的态度和水平。
案例二:西北某湿地景观提升工程。
“人工湖区域的游船模型及水景喷泉”(以下简称“湖区水景”)是整个湿地项目景观提升方案的亮点。招标文件未提供“湖区水景”的施工图及设备选型、电力配置、管线路由、设备基础、供电点位、年度运营维护费用估算等技术文件。招标文件约定:“湖区水景”以暂估价投标,由中标单位编制深化图和施工预算,报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最终,中标单位与建设单位就“湖区水景”的施工方案及工程造价未能协商一致,方案搁浅并最终取消。
这是一个“设计深度不足导致方案流产”的典型案例。这个方案在立项阶段曾经引起相关管理机构的高度关注,为推动立项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案例说明,如果没有《施工图》和投资预算作支撑,方案的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
设计服务主要包含现场勘查、方案评审、设计交底、技术沟通、光效试验(确认)、灯具封样、指导安装、指导调试、方案调整、设计变更等工作内容,是设计师(单位)贯彻设计意图、调整设计方案、指导并配合项目实施必须履行的服务职能。设计服务是设计质量必要的组成部分,应予高度重视。高质量的服务更容易赢得客户的青睐。
及时有效的设计服务有利于设计师(单位)了解和掌控现场,提高沟通效率,及时发现和规避原设计方案的缺陷(瑕疵),预防和纠正偏差,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设计服务的成果最终形成工程设计(管理)文件,具备法律效力。设计服务成果应以书面为主,即使口头沟通也应后补书面文件,这有利于保持工程管理文件的可追溯性。
设计师需要对设计方案和效果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具备良好的大局观和服务意识;应善于与相关方沟通和协作,尊重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应充分遵守工程管理的规则和流程,密切关注现场动态,紧密配合施工节奏;应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及时发现施工及效果的偏差,并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和突发状况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案例三:北京某项园区照明工程。
该工程照明设备与小市政和园林工程存在大量的位置重叠问题:
(1)庭院灯与园林树木位置的重叠;
(2)洗墙灯(建筑物底部向上洗墙)与市政雨水排水口重叠;
(3)庭院灯与既有建筑物顶板的重叠;
(4)不同专业管线(基础)的位置重叠。
与照明设备位置重叠的建筑物(设备)有新建的,也有既有的。偶发此类现象很寻常,同类问题如此集中出现则很不寻常。
建设单位认为照明设计单位应承担主要责任(设计资料的收集和准备不全面、现场勘察不细致、内部审图不严谨),甚至因此质疑设计单位的专业能力和合作态度。其实,本工程时间跨度大,建设单位未及时提供相关设计资料,对设计任务的分包零散、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
照明设计单位高度重视,立即委派现场服务工程师(专门负责此事)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充分沟通。掌握实际情况后,迅速促成了相应的专题会议,其负责任的态度和及时有效的反馈赢得了甲方的信任。经过各方密切协作,此事很快圆满解决。照明设计单位还以此为契机,推动了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指导施工单位解决了困扰施工的很多问题。
“设计缺陷处理”是设计服务的重要内容,是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既常见又普通。但是能够把“设计缺陷处理”做的如此完美却不多见。这充分体现了该设计单位的专业、诚信和气度。他们尊重客户,重视设计服务质量,积极应对,不抱怨、不推诿、不拖延,因而造就了这个经典案例。
3.4.1 质量通病
以市政类景观照明项目为例,工期紧张(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是其典型特征。为了赶工,施工单位不严格执行设计及规范要求,甚至牺牲质量的情况很常见,诸如:灯具安装角度偏差、电气保护缺失、涮锡工艺执行不严格、隐蔽沟槽深度不足、局部电气回路随意改变、更换电缆品牌,更换灯具品牌、不区分大功率与小功率灯具的芯片、不同批次灯具存在严重的光色漂移等质量通病时有发生。上述质量通病降低了照明工程的整体质量,对项目的施工安全及稳定运行危害极大。遗憾的是,迫于工期的巨大压力,建设单位(监理)即使知情,有时也会选择沉默。
3.4.2 照明工程运营(运行维护)
运行维护是项目竣工后的主要工作。高质量运行和维护对于实现项目的使用功能、延长项目生命周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设单位应重视工程验收、移交和培训,提前做好合理的运行维护规划,选派专业的运行维护人员提前进驻是值得推广的操作模式。其中,完整的资料移交对后期的运营维护有重要的价值,运维人员(队伍)的专业性非常关键。
以前,城市室外景观照明工程绝大多数是公益性的或城市基础设施类的。现阶段,随着文旅照明和夜游经济的高速发展,室外照明工程的商业属性逐渐增强。运营逐渐开始取代运维,成为项目后期管理的关键词,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止文旅项目,众多的城市景观照明项目也悄然加入“广告位招租、展会和商演”等商业行为。选聘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编制《商业计划书》,通过科学的运营创造商业价值开始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从政府层面,加强对于城市夜游经济及相关的商业行为的管控和规范,对于塑造城市形象,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是质量的上位规则,是设计质量的底限。从国家(地方)层面,继续编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是城市景观照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于实现行业管理的规范化、实现国家对行业发展的调控、指导行业的发展、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1.1 继续完善现行标准和规范
当前,我国照明工程在设计与技术方面的标准和规范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了以“《城市照明建设规划标准》(CJJ/T 307—2019)、《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GJ/T 163—2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GB/T 35626—2017)”为代表的标准、规范体系。
但是,在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领域相关规范仍有提升空间,现行的规范主要有《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9—20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1]及《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2021)、《市容环卫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3—2021)等。地方验收标准不断在出台,如《景观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34/T 3458—2019)(安徽省地方标准)等先填补区域性需求。基于照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照明工程与传统电气工程在专业上的显著差别,《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1]已不完全适用。
国家标准/规范(照明工程施工与验收专项规范)的失修,是制约城市照明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4.1.2 继续完善适用法律、法规
城市景观照明工程属于工程建设的范畴。各类相应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条例、条令、通知、办法,各地方(城市)规划等,构成了本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比如《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4号令《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各地方(城市)下发的相关管理文件等。
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需要本地区的上位规划作为指导,各重点城市应及时制定(修订)、调整本地区的照明规划、导则及相关的管理条例,并严格贯彻实施。
城市照明涉及光学、电学、设计学、建筑学、心理学等学科,与城市规划、照明工程、电气控制工程、建筑工程、城市设计等项目相关,与市容环境、户外广告、城市供电、市政管理、城市规划等管理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城市照明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城市照明专业教育方向包括设计类和电气类两种[4]。设计类包括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建筑学院或艺术设计学院,相关专业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电气类相关专业为光源与照明。设计类侧重设计艺术,电气类则侧重于技术知识[4]。相关院校根据本校的资源与市场,自行设置课程,并无特别一致的方向,如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大学、燕京理工学院、山东管理学院等设置照明专业各具特色。
很多专业人士对高校照明专业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度研讨。基于照明专业的行业跨度,我们对照明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期望较高,推崇“多学科交叉、参与式教与学、实践与研发” 的教育,服务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城市室外照明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应从教育(人才)抓起,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业(行业)兴于人(人才)。
室外照明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运营维护,其重要的资料(数据)分散地保存在相关部门(组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系统。相关信息数据的归集、检索、查阅、调用,效率极低。全过程工程数据质量管理还属于相对空白。
王庆璞[5]提出通过建立城市照明设施信息管理与控制系统,实现信息采集并构建信息数据库;运用科学化管理手段,对城市路灯设施和景观照明设施进行系统的控制、维护、管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综合管控平台;对照明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实现城市内相关管理部门之间项目管理信息的共享与互通。其实践案例的数据采集和共享从施工阶段开始。若能建成工程全过程(从规划到运维)数据管理体系,工程数据系统将更全面,更集中,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使用、维护将更加便捷。今后,如果能够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平台),并在教育、科研、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将对照明工程高质量产生重大的提升。
提高工程质量,对于城市室外景观照明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行业乃至每个相关组织(个人)的共同努力。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深厚的积累,没有止境,只有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