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敦仁先生学行述评

2023-02-09 11:10魏红翎
关键词:陈与义书社宋诗

魏红翎

(成都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白敦仁先生(1918—2004),字梅盫,一字梅崦,室名水明楼,四川成都人,祖籍河北通州。①许世荣:《白敦仁年谱》(上),《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1期,第93页。白老先生为四川著名学者,早年就读于四川大学,师从向宗鲁、庞石帚、龚向农、李培甫、林山腴等名儒。毕业后在华西协和大学、成华大学、成都七中、成都师范学校等省内院校担任教职。成都大学成立后,曾任中文系首届系主任、成都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曾受聘为四川李白研究学会顾问、四川杜甫研究学会顾问、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②张志烈:《白敦仁先生学行述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0页。

白老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研究工作,在宋代及晚清文学领域造诣尤深,精通校雠考证之学,擅长诗词,著述甚丰。他既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子,在学界颇负盛名。

为了传承学术,勉励全校师生向老一辈学者学习,成都大学将在近期为白老塑像,在此谨以此文追忆白敦仁老先生。

一、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学者

白老长期专注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宋代与清代文学领域用力尤多,特别是对宋诗的研究,其贡献尤为瞩目。

白敦仁先生是较早提出进行宋诗研究的学人之一。1985年他为西南师范学院(现为西南大学师范学院)研究生班开设 “宋诗研究” 专题讲座①许世荣:《白敦仁年谱》(下),《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2期,第104页。,可谓开先河之举。次年又撰文《为开展宋诗研究进一言》,认为: “在宋诗研究中,至今人迹不到的地方还很多。因此,为了正确评价宋诗,首先需要做一番‘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②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92页。。该文从社会和文学两方面对宋诗研究的意义加以详尽阐释,充分肯定了宋诗的现世价值和研究的重要性。在当代宋诗研究方面,白老的倡导功不可没。

同时,白老也是宋诗研究的践行者,有大量学术成果问世。如《论东坡诗的 “新” 与 “妙” 》 《黄庭坚〈记梦〉诗臆说》 《论黄庭坚诗》《关于陆游的所谓 “晚节” 问题》《陈与义评传》等,对宋代极具代表性的诗人苏轼、黄庭坚、曾几、陈与义、陆游、杨万里等都有独到剖析阐释,推动了这方面研究的发展。他的一些高屋建瓴的文章,如《宋诗略论》《宋初诗坛及 “三体” 》,对于宋代诗歌的发展沿革、历史分期做了深入细致、令人信服的阐述,这些认识颇有见地,对于当时一些不准确的说法,起到了澄清和纠偏的作用。

特别是他对宋代杰出诗人陈与义的研究,最具影响,令人称道,先后完成极具分量的《陈与义年谱》与《陈与义集校笺》。两书分别于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有《简斋集》行世。为南渡诗人,身历靖康之难,在民族灾难严重之时,其诗宗杜甫,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在南宋诗坛上是一位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人物。刘克庄说他 “建炎以后,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造次不忘忧爱,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③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四,据上海涵芬楼藏赐砚堂钞本影印,第3096、3097页。。其诗歌影响了南宋时期的诗人创作,后世评价很高。过去为陈氏编年谱的唯有南宋胡穉,但失之于简略;同时,胡本在诗词编次、注解方面尚存瑕疵;另外,一些书籍,胡氏当年也未曾看见、使用(如葛胜仲的《丹阳集》等)。正鉴于此,白老1975年开始撰写《陈与义年谱》,1981年底完稿,又经多次修改,1983年10月出版。十年磨一剑,辛苦不寻常。年谱资料之丰富、内容之翔实、论证之精准,堪称宋代文学研究翘楚。钱锺书先生看后,大加赞赏: “采掘之博,考索之精,绝无仅有” ,乃 “近世之奇作,当与天下学人共宝玩之” ,又言 “新诗入手,为之眼明,向者极钦贤者之学问,今遂益佩才人之文采。秋实春华,指当首屈。……诗才如足下,简斋一集,托付有人,渠侬可以安稳于九原矣” 。④张志烈:《白敦仁先生学行述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0页。

1979年又撰写《陈与义集校笺》,经过整整6年才完稿。在白老所处的年代,宋诗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整理和搜集资料是一项非常迫切而艰巨的任务。白老通过长期艰辛的工作,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资料,其中一些是很罕见的材料,如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出了几十首陈与义佚诗。在大量确凿资料的基础上,该书钩沉史实,对陈与义诗词中的本事、典故都进行了详尽笺注,其中辨析谬误、增补缺略之处不胜枚举。杨玉华教授赞叹道: “《陈与义集校笺》广征博引,钩玄提要,考论精详,对于阅读研究简斋其人其诗,帮助颇多。”①杨玉华:《陈与义·陈师道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4页。

《年谱》与《校笺》实为白老呕心沥血之作,两书相互补充,是研究诗人陈与义的经典论著,堪称陈与义研究史上的里程碑。白老还撰写《论陈简斋学杜》,深入剖析了诗人在继承杜甫的基础上,创立自己文学风格的历程。白老真可谓陈与义千年之后的 “知音” ,他独具慧眼地认识到陈氏诗歌开辟新路、自成一格的特点,其论述全面、深入、透彻。

此外,白老在清代文学研究领域也成果丰硕,分别著有《巢经巢诗钞校笺》《彊村语业笺注》。《巢经巢诗钞》是晚清宋诗派作家郑珍的诗作,《彊村语业》是清季词坛大宗师朱祖谋的词集,均 “奥词僻典,最难通解” ,向来无人敢涉足。白老之所以选择这两位作家加以研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与陈与义一样,都是学杜诗最成功的诗人。从中可以看出白老对杜甫确实情有独钟,其研究可谓是围绕杜诗的传承发展展开的。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清代道、咸年间著名学者和诗人,精于经学、小学,被誉为晚清同光体诗人之宗主,与独山莫友芝并称 “西南巨儒” 。钱仲联先生《论近代诗四十家》认为: “有清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经训一菑畲,破此天南荒。莫五与齐名,才薄难雁行。” 自注云: “同光体诗人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之帜,力尊《巢经巢诗》为宗祖。……子尹诗盖推源杜陵,又能融香山之平易、昌黎之奇奥于一炉,而又诗中有我,自我一家面目。”②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第138页。胡先骕说: “郑珍卓然大家,为一代冠冕。纵观历代诗人,除李、杜、苏、黄外,鲜有能远驾其上者。”③胡先骕:《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学衡》1922年第7期。又见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第14册(道光朝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026页。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之前无人敢注。章士钊在《读郑篇》中写道: “西南两名儒,俱出牂柯巅。经巢尤笃实,纂述纷云烟。墨色莽黯淡,不过六十年。何况未笺稿,留与何人笺。”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遵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遵义文史资料》第30辑郑莫黎专辑,1997年,第66页。钱锺书先生说笺注子尹诗,如 “擒贼擒王,攻阵攻坚” ,因为 “子尹诗奥词僻典,最难通解” 。庞石帚先生也说: “此大不易。”⑤白敦仁:《白敦仁著作全集·水明楼文集(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5年,第580页。白老是第一个为郑诗作注之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便开始收集资料、撰写,可惜 “文革” 中被毁,之后又重写,为此曾到郑珍故乡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书稿终于在1996年由巴蜀书社出版,其笺注翔实中肯,为研究郑诗提供了确凿依据。白老在前言中说: “此书写作过程中,感谢钱锺书、钱仲联、缪钺诸先生的鼓励和帮助;老友周虚白、王利器、屈守元、王仲镛、王文才诸先生祛疑答难,相助尤多;钟树梁、谢宇衡、曹慕樊、谭优学、徐永年、张志烈诸先生或提示资料,或指点线索,盛情高谊,实所难忘。而仲镛长公子王大淳君精研医古文,术业有专攻,集中《玉孙种痘》诗‘九九论闻人’、‘痛绝三番癍’等几条注文,是他替我写的。因此,这本笺注实带有一种‘集解’的性质。”①白敦仁:《白敦仁著作全集·水明楼文集(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5年,第582页。用力之勤,可见一斑。王利器先生称赞他 “孳孳不怠,诚郑氏之功臣矣”②王利器著,敏泽主编:《往日心痕——王利器自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1页。王利器(1912-1998),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为白敦仁先生的大学同学。。

朱祖谋(1857—1931),原名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号彊村,归安(今属浙江)人,被公认为是清季词坛大宗师。钱仲联在《近百年词坛点将录》中视之为《水浒》中的宋江,谓 “彊村领袖晚清民初词坛,世有定论。虽曰揭橥梦窗,实集天水词学大成,结一千年词史之局”③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360页。。叶恭绰也称: “彊村翁结清季词学之大成,公论翕然,无待扬榷。余意词之境界,前此已开拓殆尽。今兹欲求于声家特开领域,非别寻途径不可。故彊村翁或且为词学之大结穴。开来启后,应有继起而负其责者。”④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360页。彊村挚友张尔田云: “古丈晚年词,苍劲沈着,绝似少陵夔州后诗。”⑤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357页。彊村词中流动的杜诗神韵,正是白老对之沉浸的重要原因。《彊村语业》也是最难注的词集。龙榆生是朱祖谋的弟子,曾写《彊村本事词序》,尝有志于此,然终以本事难尽明,今典难悉考,而未能有所成书。白老是第一个为彊村词作注之人。他年轻时,便有志于此,对彊村词大抵悉能背诵,抄录了大量的资料,1949年冬完成《笺注》第一稿。此后五十年间,三易其稿,其中之艰辛,是难以想象的。⑥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357-360页。书中精辟之见比比皆是,尤其是幽深隐微处,极见功力。比如《鹧鸪天·广元裕之宫体八首》,争议甚多,当年有人曾求教于彊村,也难获其详。白老说,为这八首词,他考遍当时相关人物的资料,日思夜想,梦寐以求,最后自信是得其正解。⑦张志烈:《白敦仁先生学行述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5页。2002年《彊村语业笺注》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此书是先生的封笔之作,也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学界称誉该书 “以词人特有的敏锐通感,在详考史事的基础上,钩玄提要,辨析入微,始可知彊村词之故国之思,沧桑之痛”⑧许世荣:《深文而隐蔚 远旨而近言——白敦仁先生〈疆村语业笺注〉读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50页。。两部巨著在社会上有着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其中《巢经巢诗钞校笺》是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彊村语业笺注》收有《彊村语业》《彊村词剩稿》《彊村集外词》《庚子秋词》,是现在收录朱氏词最为完善的本子。

此外,白老对唐诗的研究也颇多真知灼见,如《评所谓 “抑屈扬宋” ——读杜札记之一》对郭沫若误读的纠正,《从 “石角皆北向” 谈起》《也来谈谈〈咏怀古迹五首〉》等文皆是广为传播,为人称道。同时,白老在宋词、宋代文学研究领域,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主编《周邦彦词赏析集》,参与《全宋文》《宋代文学辞典》 的编撰,撰写了《周邦彦评传》 《张元干评传》 《柳永〈凤栖梧〉〈玉蝴蝶〉词赏析》等论著。白老晚年还关注明代文学,撰有《杨升庵评点〈草堂诗馀〉详校》。

白老学养深厚,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有《水明楼诗词论集》传世。纵观其学术研究,涉及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若干重要时期及其代表人物,这本论文集开篇为《略论屈原赋的崇高美》,之后则论述李白、杜甫诗词,然后便展开对宋诗多方面的剖析,明代则论述杨慎、顾炎武,清代又有邓廷桢、林则徐、郑珍、朱祖谋等。 “分之独自成篇,合之实为有相同主旨即我国几个历史时期中有极高代表性的诗人及其诗歌有所侧重的论述。”①钟树梁:《水明楼诗词论集序》,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1页。其研究,取材甚丰,论证严密,往往针对热点问题,从小处着手,鞭辟入里,得出令人信服之结论,从而将一个宏观的问题梳理清楚。

综上所述,作为学者,白老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令人肃然起敬。特别是他关于宋诗研究意义的论述,关于宋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的建议,关于宋诗分期的意见,建构起了关于宋诗整体研究的理论系统。他于宋代诗人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与义的研究,关注他们学杜诗之得失,实是探讨了宋诗与唐诗的关系,并由此下至探讨郑珍之诗,从而构成了一个宋诗及其源流研究的系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白老是当之无愧的大专家、大学者。

二、执教一生,令人尊敬的教育家

作为一名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老师,白敦仁先生足迹遍布成都各大学府:成华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成都师范学校、成都七中、成都大学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四川大学教授张志烈回忆,在他读书时,对白老就非常仰慕,称其极善讲授,辨析入微,音辞清朗,名播遐迩。②张志烈:《白敦仁先生学行述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0页。确实如此,特别是白老吟诵古诗,堪称一绝, “每引声长吟,抑扬抗坠,韵叶钟吕,闻者动容。”③王仲镛:《水明楼诗词集叙》,白敦仁:《水明楼诗词集》,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第4页。马鞍山李白学会还曾以五线谱记录白老吟诵《蜀道难》等几首古诗的音调。实际上,每年春天成都杜甫草堂举办 “人日” 活动时,白老朗诵杜诗都是极受欢迎的 “保留节目” 之一。他低沉婉转、一唱三叹的吟咏,确实传达出了杜甫诗词中 “沉郁顿挫” 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

白老曾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教师,还作为全省教师代表,参加了全国中等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会议。鉴于当时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困难,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被安排前往成都市第七中学任教,希望能在政论文和古典文学教学方面,带领老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白老不负众望,1962年,著名教育家、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叶圣陶听了白老的授课后,大为赞叹,认为是好的教学法,值得推广,并赋诗一首: “文心思绪逆而通,赏析今融一贯中。谁谓论文难指授,白君固已得其宗。”④许世荣:《白敦仁年谱》(上),《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1期,第99页。此诗后发表于《光明日报》。白老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观摩学习者,其教学经验被广为传播,成为教育战线的带头人。

因为白老在古代文学上的深厚造诣,1956年还被教育部派往波兰华沙大学任教,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选、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课程,并帮助波兰学者开展中国文学研究。其间,波兰科学院院士、文学院院长雅布翁斯基博士向白老请教王充的《论衡》,之后深为佩服,称赞白老是 “渊博的学者” 。当时得到白老帮助的师生还不少。白老在波兰期间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促进了中波人民的友谊,深受波兰学界的尊敬与热爱,并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时,白先生又在成都师范学校负责汉语言文学高师班的教学工作。1979年成都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大学,白先生遂担任成都大学师范部中文科主任,①1983年成都大学师范部中文科改为中文系,白先生为中文系首任系主任。许世荣:《白敦仁年谱》(下),《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2期,第104页。讲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他非常重视中文科(系)的学术研究工作,坚持主持中文科(系)的学术年会,还邀请众多知名专家如殷孟伦、张舜徽、郭君恕、缪钺、刘君惠、杨明照、屈守元教授等来校开办讲座。

白老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生命,将三尺讲台视为自己首要使命,他常说: “人民把儿女交给了我们,祖国把未来交给了我们,作为教师,必须站好三尺讲台!” 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引领下,白老将自己的一生全心全意投入到了教育工作中。26岁开始在华西大学任教,73岁离开讲台,近半个世纪的耕耘,铸就了一位令人尊敬的教育家。

三、才华横溢,有情有义的师友

白老善作古体诗词,人生充满诗情画意。众多的朋友皆名士,如屈守元、魏炯若、周虚白、胡芷藩、雷履平、钟树梁等,②屈守元(1913—2001),号㢜翁,四川成都人,曾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选学会顾问,四川省诗词学会顾问,四川省杜甫学会名誉会长,有《中国文学简史》《昭明文选杂述及选讲》《经学常谈》《韩诗外传笺疏》《韩愈全集校注》(主编)。魏炯若(1907—1991),自号杜庵,成都人,曾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杜庵诗集》《离骚发微》《读风知新记》。周虚白(1906—1997),成都人,曾任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大)中文系主任、教授,兼南充师范学院教务长,民进四川省委第二、三届委员会主委,四川省第五届政协委员,南充果州诗社名誉社长,有《周虚白诗选》。胡芷藩(1913—1968),成都人,曾任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雷履平(1917—1984)名保泰,又字履园,成都人,曾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梅溪词〉四论》等。钟树梁(1916—2009),成都人,曾任成都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有《中国古声韵学要籍辨析》《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杜诗研究丛稿》《钟树梁诗词集》等。其中白、雷、屈三位尤擅考据,又常在一起吟诗填词,故大家称他们为 “三学士” 。众人常一起雅集,唱和。有《水明楼诗词集》传世。

该集收录了白老60余年间的诗词作品,其中诗227首,词38首,展现了他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人生际遇以及所思所感,其作品 “清幽淡雅,深邃渺远” , “特有一番渊深儒雅的韵致” 。③严铭:《〈水明楼诗词集〉论略》,《蜀学》2015年第九辑,第307页。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仲镛评价其 “心力卓异,哀乐过人,故能字字轩昂,归于辞达” ,其诗 “音情顿挫,唇吻适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 “学古而能自化,时以精意出之” ,其词 “精工雅饬,骨力坚苍,取径清真、白石,而益以梦窗之沈丽” 。①王仲镛:《水明楼诗词集叙》,白敦仁:《水明楼诗词集》,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第2-4页。王仲镛,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教授,著有《唐诗纪事笺注》(巴蜀书社出版)。钱锺书叹曰 “新诗入手,为之眼明,向者极钦贤者之学问,今遂益佩才人之文采。秋实春华,指当首屈”②白敦仁:《水明楼诗词集》,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扉页。。略举一二。

癸未成都花市

此诗写于1943年。诗中之 “葡萄” ,出自杜甫《洗兵马》诗中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之 “葡萄” 。诗歌反映了抗战时期成都街头的景象,颇有杜诗之风。白老 “寝馈杜集,深契诗心”④张志烈:《白敦仁先生学行述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2页。,其诗深受诗圣影响,有少陵气象。

山海关怀古

威远台西路,幽燕壮一关。边风黄卷叶,海气绿沉山。辽蓟忧方切,孙袁去不远。千秋蒙诟耻,一怒启红颜。⑤白敦仁:《水明楼诗词集》,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第44页。

此诗 “沉雄俊逸,意度深稳”⑥严铭:《〈水明楼诗词集〉论略》,《蜀学》,2015年第九辑,第312页。。雄关巍然屹立,明末清初这里曾是金戈铁马,那隆隆战鼓似乎还犹然在耳,孙承宗、袁崇焕、吴三桂等人物、史事仿佛还历历在目,时空在此交错,亦真亦幻,令人无限唏嘘,其中 “边风黄卷叶,海气绿沉山” 一联颇为沉雄悲壮。

高阳台

一九七六年秋暮,与履平、守元、树梁、萝乔花潭小集

碾碎青山,呼来白日,今朝我是闲身。( “青山碾为尘,白日无闲人。” 孟东野句。)乔木藏村,绿阴密隔街尘。千秋杜甫讴吟地,有百花、潭水粼粼。笑匆匆,几树成蹊,桃李骄春。挥杯更劝白头侣,况江山信美,风物长新。老子婆娑,临流还岸纶巾。男儿溺死心犹壮,仗酣歌、答谢良辰。倩东风,唤起梅花,迟我江滨。⑦白敦仁:《水明楼诗词集》,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第130页。

白老重情谊,常与文友唱和。这首词作于1976年,他与老友雷履平、屈守元、钟树梁等在百花潭公园小聚。百花潭与青羊宫毗邻,同草堂皆为成都名胜,陆游名句有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词中描绘出老友相聚,把酒临风,高谈阔论的欢悦场景,令人感慨。

翠楼吟

徹雨蝉嘶,涵沙水阔,初晴共感天赐。看花前度客,怕禁受、风檐残吹。吟边楼峙。对染靥香匀,笼烟眉翠。情凄丽。酒倾波换,鬓留云细。此地。还展清瓯,想玉堂花月,赌书闲戏。梦醒人世改,看烽火悠悠千里。新词何味。叹几日消磨,刘郎豪气。空江外,宝栏还抚,夕阳澄霁。①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97-98页。

序云: “江楼,白石韵。” 意在模仿姜夔词,姜词写安远楼,白词写江楼,胜在神似。该词描写雨后初霁,相会于江楼,回想起过去赌书闲戏的往事,不由感叹世事变迁,时光蹉跎。词作风格清丽,萦绕着一层淡淡的忧伤、惆怅。

正因为白老工于诗词,因而他在诗词分析、研究、教学方面都能更加深入、透彻,言他人所未言,取得令人称道的成就。四川大学张志烈教授称其: “学术成果丰茂,诗词创作高妙。”②张志烈:《白敦仁先生学行述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0页。

白老还热衷传统戏剧,年轻时常到成都知名票社 “己巳友集” 学唱京剧,还加入川剧票社 “娱闲社” ,又与雷履平、屈守元等一起组建了票社 “吹万友集” ,在许多川剧剧院中演过戏,所用艺名为 “遣有涯斋主人” ,常与当时名角同台演出,颇受好评。③许世荣:《白敦仁年谱》(上),《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1期,第96页。这种源自于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与实践,使他对古典文学的音调、韵律、节奏、神采,有其独到的体认和把握,是今天很多学人难以企及的。

白老为人重情重义。在恩师庞石帚先生④庞石帚(1895—1964),名俊,原籍四川省綦江县,历任成都师范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华西大学教授兼中文系王任、成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9年后专任四川大学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组主任。逝世后,白老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与精力,将庞先生的10400册藏书妥善安置,最后转赠给成都大学图书馆保存。他又多方搜求、整理庞先生的遗著,经过20年的辛苦工作,终于在1994年编成《养晴室遗集》15卷,并用自己的积蓄印行出版,义声动于士林。白老在《后记》写道: “恭惟先生之道德、学问、文章,俨若峨眉之秀出西极,管窥所到,不及一隅。惟是摩挲遗墨,则神理绵绵,其意气相倾,太山可移之慨,尚依稀捧手问业时。深惟驽钝,不足以发潜德之幽光,其有负于吾师者,非浅鲜矣!至于抄写讹误,编次失伦,尤知其难免。方闻君子,幸悯而正之。”⑤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364页。张志烈先生感叹道: “此种情谊,真使人长为感动。”⑥张志烈:《白敦仁先生学行述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21页。王利器先生盛赞曰: “深感白公之高义薄云天,而叹美其立行为不可企及矣。”⑦王利器著,敏泽主编:《往日心痕——王利器自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2页。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周虚白教授还赋诗一首《答白敦仁兄为石帚师辑集书竟并系以诗》: “独堪杖履苦钩沉,七宝庄严到碎金。笔重无端零泪渍,稿残索补腐心深。携持至性乘平运,俯仰真传足友箴。同饮湔江怀叔本,事师风教感难禁。”⑧王利器著,敏泽主编:《往日心痕——王利器自述》,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8页。《养晴室遗集》收入的石帚先生遗著包括诗词、文集、 笔记、杂著、讲义稿等,是目前最全的庞氏作品汇编,极具文献价值。

白敦仁先生

做学问严谨认真,做教师全心全意,做人有情有义,白老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位学人的价值与意义,树立起了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丰碑。

白敦仁先生1993年参加人日草堂活动吟诵诗词(迟阿娟 摄,王果 供图)

2004年5月21日,白敦仁老先生去世。挚友钟树梁痛惜云: “明岁草堂人日聚,春风不见故人来!”

(责任编辑:刘晓红)

猜你喜欢
陈与义书社宋诗
宋诗五首(书法)
宋诗新解
从黄庭坚的诗法诗作探析“宋诗以意胜”
宋诗新解
利群书社
“深入”还是“转向”?
——从陈与义生平解读其佛禅作品
利群书社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二十一世纪以前的陈与义诗歌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与义诗歌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