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美玲(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中风是突发、进展较快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中风急性期患者病情不稳定,病情变化较快,且多伴有肢体痉挛,如不及时治疗,肢体痉挛状态持续时间延长,会引起肢体协调活动异常、动作迟缓等,甚至造成肩关节半脱位、足内翻等并发症,影响疾病转归[1-2]。目前,西医针对中风急性期患者以脱水降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血液循环等对症治疗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单纯西医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3]。中医对于中风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并形成独特治疗方法。针刺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舌下针刺是针刺的一种,通过刺激舌体上有关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脑心通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所致的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歪语蹇等。为此,本研究将舌下针刺法联合脑心通胶囊用于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观察其对该病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7 月—2021 年7 月本院收治的94 例中风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7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1 例;年龄51~78 岁,平均年龄(63.89±2.44)岁;病程3~14 d,平均病程(7.20±1.28)d。对照组:男27 例,女20 例;年龄52~79 岁,平均年龄(64.10±2.52)岁;病程2~15 d,平均病程(7.41±1.30)d。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4];(2)经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3)处于中风急性期;(4)伴有不同程度口眼喎斜、肢体痉挛异常;(5)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6)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喎斜,流涎,偏身麻木,头晕目眩,手足重滞;(7)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2)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痉挛级功能异常者;(3)针刺不耐受者等。
2 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等,并配合营养中枢神经、平衡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抗痉挛体位、肢体被动活动、主动活动等康复训练。对照组:口服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25001)。每次服4 粒,每日服3 次,持续治疗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下针刺治疗。首先使用器物迫使患者将口张大,压舌板固定舌体,促使舌下充分暴露。舌体选穴包括肾、脾、心,斜刺进针0.5 寸;并取舌部肩穴、上臂穴、上肢穴、下肢穴等,进针0.5 寸,均不留针,见血为度。每日治疗 1 次,连续治疗6 d 休息1 d,持续治疗4 周。
(1)临床症状积分: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包括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喎斜、头晕目眩、手足重滞,每项以1~5 分评价,总分5~25 分,评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2)肢体痉挛状态:治疗前后使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6]评估患者上肢痉挛程度,共5 分,评分越低,痉挛程度越轻;使用临床痉挛指数(CSI)[7]量表评定患者下肢痉挛程度,从腱反射、阵挛、肌张力3 个方面评价,共16 分,评分越低,痉挛程度越轻。(3)神经功能: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评价,包括意识水平、凝视、面瘫、上肢运动等15项,共42 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佳。(4)记录2 组不良反应(恶心、头晕、嗜睡等)发生情况。
以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进行评价。显效: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分>15 分;有效: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分10~15 分;好转: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分5~9 分;无效:治疗后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分<5 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47) 例(%)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n=47) 分
表2 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n=47)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images/BZ_64_1270_1646_2225_1717.png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上肢MAS 痉挛量表、下肢CSI 痉挛量表及NIHSS 量表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肢体痉挛状态、神经功能比较s,n=47) 分
表3 2组肢体痉挛状态、神经功能比较s,n=47)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images/BZ_64_219_2366_2225_2498.png
观察组发生1 例恶心、1 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对照组发生2 例头晕、1 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3/47)。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转归与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但多数患者经西医常规治疗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症状,以肢体痉挛较为常见,可引起关节永久性挛缩,甚至终身残疾,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增加家庭与社会经济负担[8-9]。中医将中风后痉挛归为“拘挛”“痉证”等范畴,认为其发生与气血逆乱和经脉、经筋失养有关,中风后经脉闭阻,元神失明,阴阳脉经气失调,经脉、经筋有失濡养,以致膝关节过伸且难屈,上肢肘关节挛缩,手握固而不伸,其病位在脑,累及经脉,中医治疗重在通调气血,濡养经脉、经筋[10-11]。
脑心通胶囊作为一种中成药,含有地龙、全蝎、当归、黄芪、赤芍、牛膝、水蛭、川芎、桃仁、丹参等中药,其中黄芪补中益气,丹参祛瘀止痛、养血安神,赤芍行瘀止痛;配合川芎、桃仁、红花等进一步活血行气,通络除痹;全蝎熄风止痉,地龙清热止痉。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舒经活络、濡养筋脉之功[12]。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脑心通胶囊能够有效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流,改善脑缺血、缺氧,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13]。但中风发病复杂,单纯脑心通胶囊辅助治疗效果不足,还需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改善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上肢MAS 痉挛量表、下肢CSI痉挛量表及NIHSS 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舌下针刺法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肢体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安全性高。支建梅等[14]研究显示,舌针治疗能够加快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通过经络系统发挥相应生理功能。舌为心之苗,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舌通过经络、经筋与脏腑紧密联系,能够反映病理征象,也是疾病治疗的刺激点。舌下针刺是指针刺舌面及舌下特定穴位,通过经络传导有效调和五脏六腑之气,改善脏腑功能[15]。舌体选穴包括肾、脾、心,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刺其穴可强筋壮骨,补肾生髓,并可治中风后肢体筋骨萎软无力;脾主四肢肌肉,为后天之本及气血生化之源,刺其穴可调气血、通经络,对中风后瘫痪肢体有调节作用;心主血脉、主神明,刺其穴可醒脑开窍、养血通脉。同时舌部选肩穴、上臂穴、上肢穴、下肢穴进行针刺,能够疏通对应肢体经络,从而调节痉挛肢体。针刺时进针不留针,以见血为度,通过点刺放血能够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促进脑功能重塑,从而改善肢体功能。舌下针刺法、脑心通胶囊联合治疗中风急性期患者,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协同增效,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加快各项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舌下针刺法联合脑心通胶囊用于中风急性期患者治疗,能够减轻肢体痉挛,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缓解,从而加快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