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文化认同的文献综述研究

2023-02-08 18:41许翠兰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价值观院校

许翠兰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一、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

1.国内研究情况

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培养合格人才的愿望出发,无论哪种类型的高校都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有别于一般文化形态的标志就是‘校园’特色”,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①郭广银:《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112 页。

关于校园文化的概念正所谓众说纷纭,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校园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大环境中,由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把校园文化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研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的。1992年2月新华社出版的方占祥主编的《论校园文化》,是我国第一本系统收录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功底、规律、现状、发展形势等研究资料的书籍,这以后陆续出现了很多有关校园文化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如:王邦虎主编的《校园文化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张德、吴剑平主编的《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 月),赵忠建的《学校文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0月)等等。

在我国出版的许多以高等教育学为题材的著作中,校园文化问题往往单列成章,例如,由我国高等教育与学科开创者潘愈元主编的《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中,就有“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一章,该章阐述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提出及其涵义。校园文化的特征及功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国外研究情况

校园文化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这一概念在很多英文文献中经常出现。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他在1932年《教育社会学》(TheSociologyTeaching)一书中使用了“学校文化”一词。尽管“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并不是等同的概念,但这仍可作为“校园文化”概念的初始。(朱冰:《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3月)“校园文化”常见的表述方式有schoolclllture、Se⁃hoolelimate、SChoolethos 或eampusCulture 等等,从这些多样化的称谓上就可以看出“校园文化”一词确实具有复杂性,对于校园文化的概念,国外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转引自王呈.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D].南开大学,2004,1(12)

第一,认为“校园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具有一定意义的历史传承方式,包括学校所有成员在不同程度上所认同的各种标准、价值、信念、仪式、传统以及故事等的总和。”此种观点,注重校园文化传承,比较适合拥有较悠久文化的大学。第二,从校园承载的教育教学功能方面理解,认为“校园文化同时涉及到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以及对日常行为表现的观察。”第三,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渗透方面理解,认为“理解校园文化的一种方式就是把它当作一个渗透于校园当中并影响到其中每一个人的一个完整的总和的实体。”第四,从校园文化的综合效应来看,认为“校园文化时期所赖以生存的学校中的各种价值、文化、安全活动及组织结构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同时能通过特定这些因素的方式对学校产生反作用。”

这些概念的表述虽众说纷纭,但其内涵都包括着一种思想,即校园文化体现的应是校园人共同倡导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通过联系校园人的各种活动和方式来体现的。同时,美国的托尼·比彻(TnoyBceher)认为:单从大学或学院这一层次,我们可以在大学内具体的文化气氛和外界的广泛背景之间划出一道一目了然的界限。这就是每所学校都具有的、自己独特的、并与其他群体不同的文化—学校文化(我国学者称为校园文化)②转引自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仁[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2)。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1980 年,天津职业大学创办,这是1949 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决定”颁布以后,全国先后建立起120余所职业大学,举办高职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特别是2002 年国务院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出台以后,高等职业教育更是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国家重视,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政策的导向,让高职教育得以迅猛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较快地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教育为主、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③邓洪玲.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259-261+267.高职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突出特点,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办学模式,以职业素养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行业、企业、社区为依托,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要手段等,都是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有或相对弱化的方面,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企业适应能力为目标,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称为高职校园文化,内容包括高职院校全体师生戶斤开展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及娱乐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④曾琦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5月。

吴小敏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文化品位、独立品格价值追求,应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①吴小敏.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探究[J].职教新观察.2008 年10 月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贺继明认为,高职校园文化是以社会先进性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精神、校园环境和师生活动的总和。②贺继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25~26 页

高雅琴认为,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把服务社会的企业价值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作为落脚点,重点体现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人文等。因此,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追求文化氛围和追求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企业教育文化。③高雅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关问题梳理—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视角[J].管理,2010年10月,第305期

这些文献大多以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阐述。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现状、功能等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特别是黄浩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年12 期)的《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等文章,提出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思考,值得借鉴。贺继明、蒋家胜等主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9 月第1 版),从高职特色角度提出高职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田芳发表的论文《浅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功能的发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年第10 期)提出,高职院校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姓“高”,二是姓“职”。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文化认同概念的界定

关于文化认同的概念,在之前的研究中,大多数强调人在认同过程中的体验。学者郑晓云认为“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④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学者崔新建认为“文化认同就是对人们之间或个人群体之间共同文化的确认。”⑤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姜华教授认为“文化认同的核心就是对自我的身份以及自我身份的合法性、正当性,对自己生活世界的必然性,对特定的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等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⑥姜华.全球语境下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的哲学思考—韦伯关于德国文化问题研究的启示[J].求是学刊,2012(3)学者吴灿新认为“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一定文化的理解、接受、保护和实践过程,它的最高境界是使人们对一定文化价值观当作自己内在的坚定信念,并形成为一定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⑦吴灿新.文化认同与和谐社会建设[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

以上学者们的观点可知,对一个人来说,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是从认识、认可再到认同,是一个上升到情感过程。因而,一个群体对文化认同也是一个过程,还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校园文化认同

校园文化认同为文化认同的一种特定形式,校园文化认同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者李文瑞认为,“从文化认同的层次来看,大学生文化认同包含了四个层次的要求,即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以及除此之外对其它文化模式的认同,如,宗教文化、特色文化等。”⑧李文瑞.大学生文化认同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13 年8 月第25 卷第4 期此观点对校园文化认同的层次要求来定义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定义应该从更广泛的空间来定义,与国家制度、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息息相关,与学校发展的方向息息相关。

在中国期刊网上用“校园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得到上万篇论文。用“高职校园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也能得到上千篇论文,但是用“高职校园文化认同”能搜到的文章却很少。说明从高职校园文化认同这个角度来研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研究在我国始于20世纪的80 年代末和90 年代初,在当时的学术界理论界曾引起热烈讨论,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如何建设等都进行了见仁见智的界定和匡正。

符庆明、刘立忱一文《关于一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从主体的角度指出一流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在于人,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提高并实现人的创造价值,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功能。关成华主编的《北京大学校园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9 月版),从内容角度指出校园文化包括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学术文化、文体文化等。段建国、孟根龙主编的《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则从校园文化的构建角度认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坚持用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先进的办学理念,用高尚的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去引导师生员工。张宗新的《论大学文化建设》(《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 第2 期),从建设的角度指出精神文化处于核心位置,对外层文化要素具有指导和辐射作用。李振英的《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与借鉴》(2005 年4 月);彭未名的《中西校园文化及其走向》(《教育与现代化》2002 年第2 期);靳珠的《中美校园文化比较及启示》(《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4 期);汪昌平、江立成的《中西校园文化比较研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9 月第5 期)等文章主要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外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比较探讨,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袁平凡认为,主体以及主体需求的同与不同,历史、地域和其它客观物质生活条件的同与不同,决定文化具有的普遍性与差异性。高职校园文化生成、建构和发展的过程,是特殊性和差异性双重特质变奏的过程,而普遍性必须通过差异性来实现。高职校园文化普遍和差异之双性,正是文化这种动态模式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反映。①袁平凡.论高职校园文化的差异性.武汉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十卷第二期

高职院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与完善,每一院校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搜集整理资料过程中发现,对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六、校园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怒祖国的来来和希望,具有什么样的价值潮观决定着大学生的前途和方向,也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彰显与呈现,也是高职院校自身传承、创新和发展过程的实践凝练和精神浓缩。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职院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高职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子系统,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突出高职实践特色,在探索高职教育特点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时代精神,在不断地沉淀、积累、提炼中,创生新的、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从而引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关于此问题,也有相当多的成果。

杨永新在其硕士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中非常系统地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从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为抓手,提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措施都予以非常详细的介绍。①杨永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刘贝贝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一文中指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弱化。第二.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比较落后。同时她提出确保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措施:第一,发挥教育者的导向作用。第二,利用网络社会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第三.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与创业创新实践教育相结合。②刘贝贝.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J].理论观察.2013年第3期郝敏,籍宇在《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说》一文中指出,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师的摇篮。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即具有职技内涵、职技精神、职技特征的校园文化。③郝敏,籍宇.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说[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4月第26卷第2期

总的看来,目前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研究普通高等学校的多,研究高职院校的少。研究共性问题固然必要,但是对个性的研究也不能忽视。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的研究可能对高职院校更有指导意义。

其二,借鉴研究的多,创新研究的少。尽管己有不少学者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常常是对普通高校研究成果的简单套用,对于高职院校特色的研究还很不深入,而且研究的角度基本上还是从传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进行的,没有深入到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层面进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因此,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的重点、策略与手段等问题,目前人们还比较模糊。这也给人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和创新的领域。

综上,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认同方面的研究不多,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创新的研究很少,从高职院校的差异性的角度来研究高职校园文化认同的更少。因此,以校园文化认同为导向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质量,增强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价值观院校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