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旭文,黄晶梅,刘遵龙
(1.长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长春大学 网络安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1](P149)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判断。[2](P40~41)在此期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被反复提及,这启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研究红色文化,永远铭记革命前辈的红色精神,并在行动中始终如一地继承和发扬。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面向社会广大网络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活动和过程。其传播范围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多层次、广范围的复杂系统。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在传播中要以讲好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记忆、体验红色征程、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实现传播渠道的多元化。[3]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环境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对红色文化在网络中传播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实践价值和发展路径进行探讨,这对促进网络空间中的文化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4]
“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语出《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5](P117)最初为“以文教化”的意思,属于精神世界的产物。在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文化的形态日趋多样,内容不断得到丰富。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文化的本质是观念形态,属于精神领域,但文化的作用并不限于观念形态、精神领域,人们的经济活动、制度设计、行为方式、日常生活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作用有三:其一,文化具有传递文明的作用。文化的传递功能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化”。如果没有这种“教化”,那么,我们就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重新开始”。其二,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作用。文化所指的是历史积淀下来的并被特定社会、一定群体共同认同和遵循的行为规范,对个体的行为有先在的给定性和约束力。其三,文化具有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文化的力量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它可以把民族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理想追求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向心力,把整个社会都紧密团结在一起。[7]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红色主要是代表喜庆、吉祥、权威、激情和斗志等。而“红色”和“革命”相结合,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过程中,经过对中外优秀文化的不断筛选、熔铸、融合,最终产生的先进文化的复合体。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机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了创新和优化。对于“红色文化”的概念解读,主要有如下几种看法。渠长根指出,“红色文化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它主要是指在人类社会主义运动的全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文明的总和;狭义上,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事业所产生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8](97)何克祥认为,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阶段时期形成的革命文化;在狭义意义上,“红色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独立领导下,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过程中所产生的革命文化。[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几十年积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守的精神追求,也是我们一直坚守的政治灵魂,它将成为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新征程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机遇,这些都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持,也离不开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价值体现,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讲话中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路”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进行了提炼和概括,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树立了光辉典范。
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中,红色文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目标一致、方向一致、发展与时俱进的基本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演变进行深入研究。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与红色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而红色文化的内在品质则是在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被熔炼出来的。[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更新完善,而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地被充实和完善,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撑作用,赋予了其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11]
新时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增强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社会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2]新时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在于保持红色基因的传承,引导社会清晰、凝聚共识,提升国家文化自信度,并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可以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灵魂,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通过网络传播红色文化,可以展示国家在历史上的奋斗与成就,塑造国家的正面形象,这种积极形象的树立可以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红色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民族精神和时代力量中发挥重要作用。[11]通过网络传播可以使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国家的历史,并鼓励人们对国家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新时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能够帮助人们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感知和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讨论,激发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既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13]开展红色宣传教育时,可以通过电视、电影、音乐、文学和艺术作品等载体,讲述革命英雄事迹,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历史,更加全面地认识红色英雄人物和相关事迹,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网络是红色文化重要传播阵地。在网络载体中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活动,能够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通过对红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通过保护和修复红色革命遗址、纪念馆和纪念碑、开展红色文化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巡游展示、修复革命历史建筑、开发红色旅游路线、举办红色展览、文化演出和纪念仪式等方式,把革命传统教育同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历程的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通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可以延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传统文化可以获得新的表达形式,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和年轻人的需求。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可以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智慧。通过孔子、老子等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诸如仁爱、忍让、和谐等中华价值观的弘扬,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降低,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大众面前逐渐弱化。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机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石。传承红色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意义在于通过网络传播可以向人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可以利用网络在短周期内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传播给受众对象。同时,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也能够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通过共同的精神追求、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认同、历史记忆共享以及社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将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为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力量,是提升社会认同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凝聚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情怀。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一方面可以弘扬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与时代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传播红色文化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想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对人们思想产生了不良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可以用革命精神来净化社会风气。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社会道德的认知度,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可以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新时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与国家整体文化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为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共同参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活动和讨论,不同的群体能够互相了解、尊重和合作,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通过分享红色文化的故事、艺术表演和传统习俗,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得以增强。通过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红色文化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触达更多的受众。这种全球范围的传播使得红色文化能够超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引起更多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关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之一。通过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特魅力,塑造正面的中国形象。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打破了传统文化交流的限制,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红色文化爱好者进行在线互动和交流。这不仅加深了双方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有助于加强各国人民对中国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可以向外界传递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路径和文化自信。通过宣传红色文化,中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新时代的网络传播遵循着一定的传播规律,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受众个性化、平民化。网络传播的受众具有主体多元性,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他们对信息的认知与判断受自身文化水平、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第二,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网络赋予了每个人话语权,在传播中成为“把关人”。红色文化用户关注不足,主要体现在创作形式固化、老旧。多用“图片+音乐+出镜讲述”的形式“搬运”红色故事、互动不畅,受众反馈得不到及时回应,难以固粉。这与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全网播放量超1.6亿次,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是人民日报新媒体选用网络歌曲《少年》作为基础进行改编,结合百年征程和“十四五”规划最新进展,视频一经推出就获得广大网民特别是年轻网民好评,这就要求传播者在制作与发布红色文件内容前对受众进行准确定位,提高传播效果,使人们在使用网络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引起社会互动与认同。
新华社发布的短视频《如愿》,采用了采访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故事:“147个战友,仅剩3个战友回来”“让我的名字不出英雄榜,也上烈士碑”“战友们,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中国了”。战争细节与老兵们的感性话语配以新中国成立70年前后武器装备与军事力量对比,在音乐“我也将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的烘托下,大大提升了内容的感染力,提高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5]新时代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要遵循传播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进生活,走进群众,走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挖掘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要尊重网民的话语权和参与度,注重培养用户习惯和需求,让网民真正成为红色文化的忠实崇尚者和自觉传播者;要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内容建设,提高内容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打造一批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文化网络作品。积极利用5G技术推动红色基因传承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利用5G技术把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景等信息接入网络,利用海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实现“从彼时到此时”“从对岸到此岸”的信息传递,实现红色文化场景化传播、革命场馆沉浸式设计、红色在线教育等,激发大众对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
网络是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获取知识、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在网络的不断发展中,网络安全是基础,也是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16]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凸显,给我国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带来了较大挑战。一方面,需要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规范管理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17]面对碎片化和娱乐化的网络环境,红色故事“出圈”需要依靠专业媒体、红色教育基地、网络大咖等传播者协力创设传播语境,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坚持底色本色,传播好红色精神,用红色文化蕴涵的共产党人的政治思想、爱国情怀、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来感动、激励和警醒网民,使其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构建红色文化网络生态环境,应加强内容审查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确保传播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虚假信息、负面情绪等不良内容。培育具备正确的历史认知、媒体素养和道德操守,能够负责任地传播红色文化,推动事实政策传播的专业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人才。创建开放、多元的红色文化网络平台,鼓励公众参与互动,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与沟通,形成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红色文化网络环境。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供智能化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解决方案,挖掘和传播更丰富、有趣的红色文化内容,吸引用户的参与和关注。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围绕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鼓励创作和分享正能量、真实性、深度思考的红色文化内容,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推动红色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和互动,借鉴国外经验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国家及地区间红色文化的多元而创新的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多元的红色文化网络生态环境,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人民积极参与,通过设置红色短视频征集活动,引导受众积极参与,激发受众转发、点赞相关短视频的积极性。例如,江西省举办的“追寻百年记忆,打卡红色江西”短视频征集活动、抖音平台推出的军装变身特效活动,都受到了年轻人的热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网络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造健康网络生态环境。一是加强红色文化的话语体系建设,要把红色文化的话语体系融入到网络空间建设中,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红色文化的多维呈现和立体传播,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丰富话语内容,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二是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主流媒体要主动占领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阵地,积极开展网上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活动,同时利用先进技术、内容资源等优势打造红色文化网络品牌。三是完善网络传播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优质的红色文化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传播体系。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主体一是主流媒体官方认证的短视频账号,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二是各地共青团省委官方账号及各地文化和旅游厅等的政务类账号;三是红色旅游景区及纪念馆,红色文化相关研究中心、协会等的官方账号,如晋冀鲁豫革命纪念馆、齐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四是以红色文化为传播内容的个人账号,账号主体大多为红色景区、纪念馆以及从事红色文化旅游与培训的工作人员。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短视频创作不以营利为目的,个人创作者很少涉足与深耕,而账号的内容生产与运营需要花费时间,不少个人创作者也没有精力、能力持续地把想法转化为短视频成果,致使红色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缺乏有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红色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如影视作品中的“空手撕敌”镜头,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漠视,使得红色文化在网络传播中被低俗化。[14]
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核心内容,要重视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主体建设,因此打造一支优秀的网络传播人才队伍十分必要。红色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其网络传播也必须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新时代要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推进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人才队伍建设,负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策划、内容制作和推广工作。这些团队应拥有专业的编导、摄影师、编辑、平面设计师等人才,以确保高品质的红色文化内容在网络上传播。
高等院校是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重要阵地,通过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更多具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能力的人才,可以通过开设红色文化网络传播课程、设置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相关专业、培养网络空间管理人才等方式对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人才队伍需要具备创造性和独特性,应激发创造力和独特性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求相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从事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工作的人员在政治上予以肯定和褒扬,在经济上提供相应的待遇和保障,在精神上予以鼓励和肯定,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来培养优秀人才,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提供人才保障。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大网民需要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中来,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训,为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职业规划。这可以包括提供实习、就业机会,以及专业培训和晋升通道,激励人才在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领域持续成长。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红色文化传播空间,打破了传统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也对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网络技术,依托网络平台,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注重以受众为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受众互动交流,不断改进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直观再现历史时空,营造共情场景,构建共情场域,例如2021年央视新闻清明节发布的短视频,提到董存瑞、黄继光、杨根思等人民英雄,选取了《上甘岭》《跨过鸭绿江》《长津湖》等电影中的相关情境,提到王伟烈士,则选取了真实录音录像,使短视频更具感染力。生产优质内容,构建年轻态、精品化的创意产品,例如央广网创意短视频《一颗红星的旅程》,采取定格动画形式,让南昌起义、长征、开国大典、脱贫攻坚等17个重要场景在手绘卡片上“动起来”,使受众在视觉冲击中,沉浸式感受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
利用大数据分析,研究用户需求和反馈,创新红色文化内容和形式,打破传统传播方式的限制。根据不同用户的兴趣和需求,开发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内容,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与其他文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如与音乐、电影、动漫等进行合作,将红色文化与其他领域结合,吸引更多用户。设计红色主题的游戏、活动、主题展览等,以新颖的方式让用户参与和体验红色文化,提高传播效果。例如在网络游戏中植入红色文化元素,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用户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使用户能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先烈的故事。
通过VR/AR等新技术手段,将红色文化呈现出生动而真实的感官体验,提高用户参与度和体验感。VR/AR等技术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让观众从“听”变为“看”,感受到其丰厚的内容与时代的价值。利用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实现红色文化原创内容的传播和分享。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等多种形式的在线直播活动,创新传播方式。鼓励受众对红色文化进行评论和转发,将“大流量”转变为“大话题”,提高传播效率。
强化线上互动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利用线上平台实现线下活动的拓展和转化。通过设计“红色”“革命”“伟人”等关键词进行话题引导,调动受众参与红色文化传播活动的积极性。积极探索新的传播角度和方式,拓宽红色文化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例如,“英雄联盟”推出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通过游戏引入了中国抗日英雄杨靖宇,全球玩家展示了中国的抗战历史和英雄形象。通过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利用各国网络社交媒体和其他传播渠道,将红色文化推向世界,例如,中华传媒通过自有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如新浪微博国际版和抖音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推广。他们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关于中国历史、红色文化知识以及相关活动的内容,并与海外用户互动,让世界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国红色文化。通过讲述充满感染力的故事,吸引用户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实践中,增强用户亲身体验感和参与度。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13]要实现红色文化在网络空间的有效传播,必须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重要意义,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高网络传播主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提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内容质量,加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渠道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技能精湛、教育水平卓越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队伍。
红色文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经济、价值观念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传播手段落后等因素,使得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受限。我们一定要积极地运用网络传播方式打破红色文化的传播瓶颈,改进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现状,使红色文化在现代社会网络中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卓越的贡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