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苏川,施雯慧
1.江苏省基层卫生协会,江苏 南京 210004;2.江苏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210036
为持续提升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服务周边乡镇的辐射作用,围绕这一目标,在前期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持续推动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内涵建设水平。2022年11月,研究制定印发《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功能中心建设指南》,并在全省面上推行。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江苏按照习总书记指示要求,自觉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把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补齐农村卫生发展投入短板,作为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居民获得公平可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关键[1]。2018年,江苏在76个涉农县区、依托中心乡镇卫生院、按照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规划建设20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并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3]。2020—2022年,全省分三批实现第一阶段200个基本建成目标,医疗服务能力普遍达到二级医院基本标准,院均服务覆盖4.28个乡镇、17.1万人口;平均建筑面积1.51万m2、开设床位145张;院均职工172人、省和地方基层卫生骨干人才数10人;设置12个以上二级临床科室、配备10种以上大型医疗设备,平均建有省市级基层特色科室2.6个;普遍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检验等中心,开设上级医院专家工作室;诊疗病种数达到150种以上,门急诊和住院量普遍提高10%~30%。
江苏推进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完全契合国家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发展方向。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明确,要“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提升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2023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中心乡镇卫生院,使其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服务水平”。同时,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等印发《乡村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推进方案》明确要“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优先支持镇域或常驻人口10万以上、非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特大镇卫生院,使其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一是从医保报销系统梳理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病种就诊量排序,以及近年来患者新增外出就诊病种比例变化趋势;二是设计在线文档,动员全省各地基层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填报基层主要20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种及其优先诊疗技术能力需求,统计汇总全省面上亟需帮扶的病种技术;三是按照国家相关基层能力提升要求,总结凝练优先需要解决管理的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等[4-5]。
采取现场调研、举办座谈会、书面调查、面对面沟通交流等多种方式,广泛多层次、多方位征求基层机构、县市级基层卫生管理者,医政、疾控、妇幼、中医、科教、人事等相关条线处室,以及省基层特色科室对应专科领域孵化中心专家团队意见建议,上下反复三轮修订完善。
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是现有重点乡镇卫生院建管水平的提档升级,其性质上仍属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适应农村居民期盼就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切实解决传统卫生院“散、小、弱”问题,一方面鼓励支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拓展诊疗服务病种、技术项目和用药目录范围,不断提高治病能力;另一方面要依照《基本法》,始终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功能定位不动摇,不断强化全程、综合、连续健康管理服务,提高防病和健康管理能力[6-9]。坚决防止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盲目向二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方向发展,严把医疗卫生机构分类代码“C”不变更。
聚焦提升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综合诊治能力目标[10],重点加强康复疼痛、内窥镜、血液透析、妇儿、口腔、中医等诊治中心建设。积极搭建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居民健康体检、接诊分诊(急救急诊)、精神卫生、基层卫生人员技能实训等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统筹集约利用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协作联网运行的一体化乡村医疗卫生体系[11-12]。
牢固树立依法执业理念,在省卫生监督所成立基层卫生监督处,在省医管中心成立基层医疗安全质控中心,组建基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队伍体系,常态化开展重点专业领域技术规范、依法执业的培训和督查,切实提高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对照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内涵建设管理条款指标要求,规范落实基层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13-14],用好用足各项支持政策,增强内部运行活力,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效果;加强全员岗位职责落实,特别是医疗护理等质量管理核心制度落实,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15-16]。
按照简单明了基层看得懂、实用好用管用基层易上手好操作的原则,细化实化量化具象化十大功能中心建设标准指南。每个功能中心按照“基本功能定位、基本建设任务、基本建设标准、基本建设指标”的“四个基本”统一格式编制,做到能精准描述的尽可能精准、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能基本共性的尽可能找出最大公约数来选定项目指标。
立足实际长远,进行分类建设。其中,选定居民健康体检与管理、接诊分诊、康复疼痛等8个中心为通用类功能中心,要求各中心面上整体推进全面建设;血液透析、基层卫生人员技能实训等2个中心为选建类功能中心,主要根据县域总体规划布局需要建设。按照“一院一策、分步建设”的原则,统筹推进建设任务落实,各县区研究制定具体建设推进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排定分年度建设完成时限表等,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和相关保障政策措施。规划到2030年,全省20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每个至少建成8个基本功能中心,根据需要建设2个选建功能中心。
一是将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纳入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十项重点工程项目以及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测与实绩考核指标。二是省财政每年安排5 000万元左右以奖代补资金,对每个建设单位给予适当奖补。三是建立十大功能中心建设进展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加强机构间、地区间建设进展情况排名通报[17]。四是加大技术扶持力度,组织省市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加强精准技术帮扶,建立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结对专科等,推动与县级医院建立常态化双向转诊协作关系。结合南北对口帮扶,做好苏南地区三级医院结对帮扶苏北地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工作。
4.1.1 基本功能定位 立足全面提升农村居民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质量,搭建较高水平片区居民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4.1.2 基本建设任务 ① 承担辖区内各类重点人群的常规体检、一般人群的特需体检,以及其他行业单位的委托体检等任务。②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融合建档、体检、筛查、诊断、治疗、管理的服务全流程。实施以居民个体健康为中心,慢性病、老年病等重点人群常见病为重点的居民规范化健康管理工作。③ 承担片区内其他乡镇卫生院居民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指导,分担共享超出其能力范围之外的体检项目如眼科、口腔科、CT、内窥镜检查等任务。④ 承担片区范围内其他基层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牵头推进片区范围内居民网格化健康服务管理。⑤ 开展片区社区疫情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和资源统筹使用。
4.1.3 基本建设标准 ① 相对独立设置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区域。业务用房面积达到300 m2以上。② 设置候检、登记报告、采样、功能检查、筛查评估等区域;开设内、外、妇(儿)、五官(眼)、口腔、影像、超声、心电等基本检查室。③ 配有专用的彩超、心电图机、肺功能仪、眼底镜等基本检查设备。机构配备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T(MRI)、内窥镜、骨密度仪等常规体检设备。④ 至少配齐适合体检功能和体检居民数量的医护人员。至少配有具有高级职称的主检医师1名、具备医防融合服务管理能力的全专科执业医师1名、行政组织管理人员1名。
4.1.4 基本建设指标 ① 年体检量达到10 000人次以上。② 辖区居民家庭医生首诊签约率达到25%以上。③ 参与片区其他乡镇卫生院居民健康体检管理和技术指导,每年实现机构全覆盖。
4.2.1 基本功能定位 适应社会老龄化趋势,强化农村基层康复疼痛类疾病诊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片区居民就近获得较高水平康复疼痛诊疗和健康管理指导的可及性。
4.2.2 基本建设任务 ① 能提供神经、骨和关节系统损伤和疾病,各类慢性疾病导致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等患者的康复治疗及健康指导。② 能开展颈肩腰腿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关节炎、肌肉及软组织疾病等原因导致的疼痛的评估、诊断、康复治疗及健康指导。③ 具备局部阻滞、神经阻滞、关节腔注射、骶管(硬膜外)注射等适宜技术治疗能力。④ 培训指导片区乡村卫生机构开展适宜康复疼痛诊疗技术服务,并建立双向转诊关系。⑤ 开展片区居民康复疼痛健康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指导。
4.2.3 基本建设标准 ① 业务用房面积400 m2以上。设有等候、接诊等区,观察、评估及检查、注射、物理因子治疗、运动训练、传统康复治疗、手法治疗、示教、医护治办公等室。② 设置10张以上住院或10张以上日间康复床位。③ 配备常用设备。主要包括: 评估类,如肌骨超声、感觉功能评估、运动功能评估、肌电图(选配)等;物理因子治疗类,如高频、中频、低频、超声波、磁疗、干扰电、激光、红外线、电动颈腰椎牵引床等;运动训练类,如四肢肌力训练设备、平衡训练仪、振动训练仪、PT床等;传统康复治疗类,如治疗床、针灸、火罐设备、电针设备等;手法治疗类,如电动推拿床、筋膜枪、DMS(深部肌肉刺激器)等;注射类,如消毒机、心电监护、血压计、吸氧装备、注射用电刺激仪器等。④ 至少配备康复医师1名、经过系统培训具备常见疼痛评估诊断和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1名、针灸推拿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3名、护士2名。
4.2.4 基本建设指标 ① 年开展康复疼痛治疗患者人数达到1 000例或诊疗量达到4 000人次以上。② 每年对片区乡村卫生机构康复疼痛适宜诊疗技术应用推广培训和指导实现全覆盖。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