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彬 张 弼 房 叶
天津自贸试验区概况。天津自贸试验区2014年12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2015年4月正式挂牌运行,是全国第二批、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背靠京冀,辐射东北、西北、华北,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拥有北方最大的港口和华北第二大航空货运基地,开通中欧班列,实现了亚欧运输通道高效连接,海、铁、空、陆多式联运高效便捷,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业务聚集,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区域面积119.9平方公里,主要涵盖3个功能区——天津港东疆片区、天津机场片区以及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全部位于滨海新区辖区范围之内。
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现状。天津自贸试验区产业要素资源丰富、功能齐备、区位优势突出,借助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优势,已成为跨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热门区域之一。截至2022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2万户,超过自贸试验区成立前的三倍,引进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近4000家,注册资本近万亿元;区内聚集空中客车、德国汉莎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平行进口汽车进口量和进口额占全国70%以上;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新技术、商业保理、股权基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用占全市1%的土地,吸引了全市5%的市场主体,贡献了全市14%的税收收入和30%的进出口总额,税收收入由2015年的35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12亿元,年均增速超5%,已成为促进滨海新区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天津港东疆片区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定位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2023年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十项行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作为“十项行动”之一。要求做大、做强、做优港口经济,构建以港促业兴城、港产城相互赋能的新格局。推动港口配套功能与服务的升级是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而金融服务创新升级又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坚守银行服务定位,大力支持港口经济发展。天津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主要出海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连续多年跻身世界港口前十强;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世界人工深水大港,码头等级达30万吨级。
天津港对外对内服务辐射能力强,拥有集装箱航线140条,每月航班550余班,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辐射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腹地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2%。2022年,天津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4.7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稳居全球港口前列。
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中,银行起到助力港口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结算效能、提高财务效率的作用。基于天津港的发展定位,银行需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各项金融服务工作,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金融支持着力点。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港口经济既是金融工作的责任使命,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港口经济的业务链条中,本外币结算、结售汇、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出口退税融资、汇率避险等业务需求在相关企业中广泛存在。通过对属地范围内服务企业的深入调研,精准了解市场需求,银行可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践行金融工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
加强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通过仓单融资、动产质押、供应链融资等传统业务模式,银行为港口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但仍然存在效率不足、不易获得等弊端。下一步,银行需要通过不断丰富金融科技手段,引入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强化交易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的高效封闭管理,简化融资程序,降低贸易和融资成本,为港口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融资服务。
平行进口车行业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港口经济发展的名片,一直伴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平行进口车行业在天津的发展已历经多个年头。2015年、2016年《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实施方案》和《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工作的若干措施》相继出台。伴随着产业政策和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服务的支持,天津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平行进口口岸和交易市场,2019年进口量达到12万辆。但新环保政策的实施以及疫情的暴发,导致行业规模在2020、2021年均出现断崖式下跌。2022年伊始,“国六”政策落地、疫情趋稳,平行进口车市场逐渐开始复苏。
天津自贸试验区银行机构,针对平行进口车行业的金融服务主要体现在结算和授信两类产品服务。在结算类方面,银行主要是针对行业运营的特点,提供高效的国内和国际结算服务。在授信类产品服务方面,开展了针对服务对象和业务场景的多项银行金融服务创新。
国际贸易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天津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车行业主体按产业链条分布依次为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终端用户。平行进口车行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卖方市场,在进口环节进口商的话语权相对较弱,为了抢订车、锁价格,进口商对业务办理时限要求高。二是平行进口车根据来源地可分为美、加、墨、欧、中东版,除了中东版单笔采购金额较大以外,其他多为小批量采购。“小、频、快”的业务要求与传统银行授信审批放款流程存在不匹配导致的非效率性。天津自贸试验区内银行金融机构,针对进口商,通过运用网银、ERP银企直连、专属服务平台等多种工具,研发进口贸易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客户在平台进行开证申请,系统自动完成授信提用、生成开证报文、自动完成保证金售汇和存入业务,后续的到单、承兑/付款、押汇、还款、闭卷等一系列业务流程环节也均可在线上完成,同时通过自动化处理和动态应急处理相结合,实现全流程风控,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
国内批发贸易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天津自贸试验区内,从事平行进口车的国内批发商户数众多,群体庞大。相关平行进口车国内贸易交易量大、频次快。众多国内批发商存在融资需求。针对上述客户群体的业务需求,天津自贸试验区内银行金融机构,在整合传统结算和授信类产品的基础上,推出国内批发贸易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此平台上,银行金融机构可借助科技支撑、核心企业风险控制等措施,快速受理和完成批发商银行结算和授信类业务。
港口平行进口车商品融资。港口商品融资业务是一项发展多年的银行金融服务产品。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以港口商品融资业务为基础,结合平行进口车行业的流通特点,为平行进口车的批发商或零售商提供契合其经营场景的平行进口车商品融资业务。平行进口车商品融资业务主要有以下三种服务产品:一是银行直接接受现货质押,通过物流公司的监管,对融资需求方给予资金支持;二是融资需求方将车抵押给担保公司,银行借助担保公司的管理能力,与担保公司合作,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向融资需求方发放贷款;三是银行与行业的物流分拨及核心试点企业合作,借助核心试点企业的管理能力,为批发商或零售商提供融资支持。
国际信用证未来货权质押融资。平行进口车行业的经销商,经常面临国际采购的资金需求。除央企、国企、大型民企符合银行相关准入条件能获得融资支持外,较多的轻资产运营的贸易类公司,由于不易满足传统信贷条件或信用授信额度有限,无法从银行取得足够的融资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银行机构,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支持以及国际信用证结算产品的物权类单据特点,为上述企业提供未来货权质押项下的融资支持。具体模式为进口商以未来货权质押,匹配一定比例保证金后,向银行申请进口开证;待信用证到单后以货权凭证作为权利质押申请进口押汇;货物到港后,银行将权利凭证移交监管方提货存入指定监管仓库,转为现货质押;进口商归还融资后银行向监管方发出放货指令。银行通过对金融资金流、交易流、货物流精确匹配,以金融服务推动产业发展,实现金融和产业的双向循环和互利共赢。
平行进口车关税贷融资。平行进口车在进口通关环节,面临着较大的关税缴纳。上述关税缴纳,往往对经销商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天津自贸试验区银行金融服务机构,针对上述场景,根据通关环节完成后,汽车将能实现较高价值销售,从而覆盖关税缴纳数额的特征,通过主体授信或货权质押等方式,为需求企业提供关税贷或关税保函。
供应链融资基础设施不完备,融资安全性和延展性不足。供应链融资是港口金融的重要模式。其中普适度高的货押融资又可细分为未来货权质押、现货质押、仓单质押等,目前金融产品研发方面比较充分,但配套措施不到位导致货押业务开展尚不活跃,银企积极性较低。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价格信息公信力低,缺少专业评估公司或公开交易市场,商品估值体系不完善;二是民营仓储企业公信力低,国有仓储企业服务竞争力不强,导致有效监管的可选择性较少;三是港口商品交易市场不活跃,商品或资产处置具有不确定性。
金融生态存在短板,港融结合不够紧密。港口经济生态丰富,既有重资产如长周期的码头、仓储建设等,也有港口大宗商品物资储备,还有轻资产性质的贸易企业、货代公司。服务好各种各样的港口经济生态,需要银行与产业基金、银行与保险公司、银行与担保公司、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各种金融业态之间紧密联动,形成良性循环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
金融双向开放程度与市场需求仍有差距。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招商引资,都需要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引入外部助力,需要更大程度的双向开放。为支持港口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优质金融资源和境内外各类资本,但目前外部资本流入还不够活跃。
推动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提升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信任度。金融机构创新打造基层金融治理、政策宣传直达、信贷培育对接、综合金融服务、问题反馈解决等金融服务,提升对港口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需要重点支持港口经济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推动建立商品的保税展示、交易、结算市场,培育综合性大市场;二是整合京津冀市场资源,充分利用商会、行业协会的力量,引入或扶持专业评估公司,建立信息收集共享机制。三是发展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仓储,迭代升级港口基础设施,链接主要物流供应商,整合航运物流仓储信息,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增信提高仓储监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同时引入电子仓单,建立电子仓单转让平台,促进资产转让和货物流通。四是鼓励与境内外主要大港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共用,将订舱、货代、检验等服务延伸到各大港口,提高物流可视化水平,加大对海外仓的服务力度,通过金融科技支持提高配套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安全性。
推动完善金融产业链,构建支持港口经济的金融生态系统。发挥基金、担保、保险的杠杆作用,带动银行融资投放,同时增强资产安全性。围绕港口重点产业,引进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和各类资本,成立产业基金、政府基金参股的担保公司,推动保险公司、信保公司研发具有港口特色的保险产品。中小微企业普遍处在供应链的末端,特别是部分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担保公司应根据每个中小微企业的实际要求,加大创新担保产品的力度,推出更多的创新担保服务。
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推动金融双向开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功能定位赋予了天津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和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使命和底气。一是继续深化贸易收支便利化措施,特别是进一步做实做细服务贸易便利化,如人员跨境工资代发、跨境中介服务等;二是扩大本币跨境政策支持范围,将优质企业试点方案推广到自贸试验区全域,并进一步放宽本币跨境流动限制;三是更大力度开展跨境资本项目开放,包括跨境投资、跨境担保、跨境资产管理、优化NRA账户功能等,特别是鼓励引导内保外贷支持海外仓建设和境外采购,利用外保内贷业务引入跨境物权担保、吸引外商投资等。
加大金融科技应用力度,提升银行与自贸试验区港口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紧密度。科技作为有效的手段,在提升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银行金融服务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金融科技的应用,可有效将自贸试验区港口经济行业的内在特征与银行金融服务供给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两者之间的契合度。OCR、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日新月异,天津自贸试验区银行业应不断运用上述科技手段,加强对于平行进口车行业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持续研究线上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优化线上结算融资处理流程,打通与工商、税务、外管等外部监管数据链接等,围绕企业需求,聚焦行业特征,研发适配的产品,提高现有流程的效率。与此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尝试与专业科技公司合作。目前,市场上已涌现多家专门服务港口经济贸易链的科技公司。银行业通过与上述科技公司的合作,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金融供给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创新与行业发展的契合度和紧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