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莹
(玉溪师范学院 图书馆,云南 玉溪 653100)
乡村图书室(馆)既是图书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对于推进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一直以来,乡村图书室(馆)始终是图书馆建设的短板。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边疆、民族、山区、贫困是其主要特点。尽管云南乡村图书室(馆)发育较早,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室(馆)——腾冲和顺乡图书馆①和顺图书馆位于保山市云南腾冲县和顺乡双虹桥畔,始建于1928 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大的乡村图书馆。,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我国沿海、中部地区有着较大差距,其乡村图书室(馆)建设短板问题尤为突出。从理论上来说,乡村图书室(馆)是乡村最重要、最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承担着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宣传服务、乡村信息获取与传递、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以及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基本任务。从现实来看,云南民族地区乡村图书室(馆)应进一步明确其角色定位,重视它,使之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
本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乡村图书室(馆)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上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库、百度网等网络平台查找收集有关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为问题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视域。
(2)实地调查法。于2019 年1 月、2022 年9-10 月按原定调查计划对云南民族地区的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的甸中镇、大龙潭乡、富良棚乡,红河州红河县的甲寅乡,玉溪市红塔区的小石桥彝族乡、洛河彝族乡,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及其社区等乡镇文化站、乡村图书馆等开展实地调查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3)访谈法。围绕论文研究内容,对云南民族地区乡镇文化站、乡村图书馆10-12 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以了解当前云南民族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等。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建设快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 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截至2020 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 个……文化站4 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 万个,而且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多数已经实行了免费开放,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 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1-07/05/content_5622568.htm.来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云南民族地区也一样,一是乡镇图书馆设施较为完备,阅读环境宜人;二是村村都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可以说乡村图书室(馆)成就斐然。但是,与这种斐然成就相对照,问题依然凸显。
1.重视不够,建设滞后,人力、物力与场地保障不足
重视不够,经费短缺,人力、物力与场地保障不足,这是乡村图书室(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乡村图书室(馆)有着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保证农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高屋建瓴的理想设计,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是从云南省的情况来看,近年来虽然在各级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关心支持下,民族地区乡村普遍建立起图书室、阅览室等,但是一方面藏书量少,许多村级图书室的藏书也只是几十册到几百册不等,有的上千人的村寨藏书量不足千册,难于满足农民借阅的需求。例如笔者去过的红塔区小石桥乡玉苗村委会,洛河乡法冲村委会,其藏书也只不过三四百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历年来上级机关所发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是利用率低,由于管理图书室的人员身兼多职,平时很难保证正常开门。同时,有用的书太少,藏书多为社会团体捐赠,除了少量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有针对性专门挑选外,相当一部分五花八门,有的还是旧书、过期的报刊。特别是受限于经费,图书很少更新,有的是多年没有买过一本书。就是这些书,也多为政论性书籍报刊、言情小说与娱乐快餐。而且,图书室、阅览室建立起来后,其如何正常运作,则少有更多关注与重视。
其次是运作经费没有固定可靠的来源,很少有专门具体负责图书室工作的人员。买不起书,多靠捐赠,但是捐赠的书,有的由于太过专业,农村读者不感兴趣,对他们缺乏吸引力。而且,近年来乡村图书室(馆)功能重复或弱化,从业人员不稳定,使得其发展动力不足。乡村图书室(馆)难于长期持续,后续发展往往难于坚持。
2.角色定位不清,处境尴尬
过去,为了获取知识与信息,人们需要图书馆,然而现在,随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日益多种多样,而且方便快捷。这样,在一个处处皆有互联网、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人们也就很少、或者很难有时间去图书馆,进而静下心来阅读。
由此,一方面是乡村图书室(馆)建设成就斐然,另一方面则是其处境尴尬。首先,现在的乡村图书室(馆),除了孩子很少有人来看书,而孩子们一般只有假期或周末才会光顾,他们中的大多数基本上是为了消遣娱乐进行课外阅读,正是需要知识与信息的农村青壮年往往很少见——他们中的多数人正忙于外出打工,关注的信息更多的是到哪里可以挣更多的钱。其次,对于民族村寨的一些村民而言,彼此居住区域山高谷深,或者距离较大,阅读对他们来说,似乎可有可无,因为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收入。即便是设施完备的乡村图书室(馆),也难于摆脱这种尴尬。
我们试以戛洒镇为例来分析,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素有“花腰傣之乡”的美誉,作为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镇、云南省旅游小城镇、玉溪市经济强镇,其乡村图书室(馆)建设走在周边乡村的前列。2022 年11 月4 日,笔者走访了村级建制的平寨社区的图书阅览室①访谈地点:新平县嘎洒镇平寨社区党群中心;时间:2022 年11 月4 日;访谈对象:方若梅(宣传委员)、谢顺萍(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吴国荣(花腰田间项目负责人)。。其设在平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正中,藏书约有5 千余册,管理是开放式的,开放时间与党群服务中心上下班同步,管理人员由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兼任。粗略浏览一下,柜子与架上的图书主要有政论性、小说类、商场经营与谋略、农作物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儿童读物等,还有一些前几年的畅销书等,总体上较为完备,且阅读环境清幽、安静、整洁。但在我们访谈期间,自始至终没有见到一个读者。而曼哈社区②嘎洒镇曼哈社区,这是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由49 个村民小组搬迁至此。社区内居住着傣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11 个少数民族。访谈对象:李慧舒(妇联主任)。访谈时间:2022 年11 月5 日上午。党群中心的图书室位于该中心二楼,环境很好,但是图书全是少儿读物,并且配置了相应的儿童游乐设施。平时很少有人来,读者多在周末或节假日。乡村图书室(馆)的功能变得单一,或者弱化。倒是平寨社区花腰田间(一个集吃住玩、花腰傣农家生活以及历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商务休闲场所),其中的第四栋建筑叫“乡愁书屋”,很有特色,其藏书有县、镇图书馆捐赠,也有县里投入万余元购置的,专注于嘎洒与花腰傣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但这个书屋主要是面向游客的。
3.研究薄弱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图书室(馆)建设起起落落。查阅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库、百度网等网络平台,其中“百度百科”对“乡村图书室(馆)”一词表述为“农村图书馆(室)”,二者内涵外延差不多。其界定则是这样的:“农村图书馆(室)是为农村人口服务的公益机构。具体来说,是指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举办的,受政府管理和控制,建立在农村地区,为广大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等服务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室)。在我国,县级以下农村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室)都属于农村图书馆(室)范畴,包括乡镇图书馆(室)、文化站、村级图书馆(室)及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信息、文化机构(如乡村信息中心、乡村图书馆等)。”③农村图书馆[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9C%E6%9D%91%E5%9B%BE%E4%B9%A6%E9%A6%86/6701341?fr=aladdin.应该说,这个界定是科学的,“乡村图书室(馆)”的实质是人口服务公益机构,特点是政府或社会团体(由政府或社会团体举办的),但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文字表述。从关注与研究来看,以“乡村图书室(馆)”作为词条查阅,百度学术显示相关论文仅9 178 篇,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仅只是涉及;以“云南乡村图书室(馆)”作为词条查阅,百度学术显示相关论文仅35 篇。当然,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学位论文进行专门研究,例如陈昊琳的《云南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发展模式研究》一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云南省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现状,分析了云南农村社区图书馆(室)存在的问题;在材料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云南农村社区图书馆(室)的组建模式、资源建设模式、管理模式、自动化网络化模式、服务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构建云南农村社区图书馆(室)进行理性思考。但是此类论文,不仅数量少,而且发表的期刊知名度均不高。
所以,对于乡村图书室(馆)研究,整体上除了有一些零星的关注、少量的研究外,至今在权威文献中也难于找到完整系统的乡村图书室(馆)建设的统计资料,甚至于掌握乡村图书室(馆)基本情况的有关部门很少,相比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学界、特别是专门以此为研究对象的专家对其的关注研究也很少。乡村图书室(馆)建设处境尴尬,由此对乡村图书室(馆)建设提供理论、人才、智力和资源支持也就难于提上日程。
乡村图书室(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据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图书馆价值认知的缺失
村民们对于图书馆价值认知的缺失。一是乡村图书馆存在与否,对其生产生活影响不大,顶多就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二是村民对图书馆了解甚少,鲜有借阅,况且书籍本身也与村民需求存在偏差,这直接反映了当下乡村图书馆的尴尬现状:很少有人来图书馆,即便来也多是带孩子来休闲娱乐,并非以阅读为目的。当然,在乡村图书馆里,也几乎没有人可以从管理员上班坐到下班,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图书馆里的藏书。所以,有研究分析得非常深刻。与城市汲取知识的路径不同,乡村的知识大多来自经验而非书本。在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乡村中,田地里庄稼的长势、草地上牛羊的肥壮,除了听取他人手口相传的经验,更多要依靠双手的劳作不断去探索自然的规律、掌握丰收的奥秘。就算是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农民们也会更倾向于直接向能人请教或者从手机上搜索,而非埋头看书①乡村图书馆,为何少人问津?[EB/OL].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2125.html.。
客观地说,这应该是乡村图书室(馆)建设难于得到重视、建设滞后,人力、物力与场地保障不足、从业人员不稳定、发展动力不足、处于尴尬境地的症结所在。
2.村民仍然存在阅读障碍
民族村寨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仍存在阅读障碍,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意愿不高,阅读率底,普遍缺乏阅读习惯。虽然我国从1986 年开展实施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乡村文盲人口数量是城镇文盲人口数量的2.54 倍②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EB/OL].[2018-12-25.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 年,绝大部分农民都是小学或初中学历,而高中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民有相当部分已经进城务工并居住于城市里③中国政府网.我国4.9 亿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 年[EB/OL].[2019-12-25].http://www.gov.cn/jrzg/2006-12/19/content_473136.htm.;农村居民家庭藏书平均数约为城镇居民的2/5,40.7%的农村家庭没有藏书④印子.乡村公共文化的面孔、式微与再造——基于湖北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实践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2):1-7.。
事实上,在少数民族村寨,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知识与信息更多地依靠经验与人际交往,而非书本。民族村寨多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大部分村民对于进一步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虽有所意识,但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不足,总认为沿用原来传统的耕作方法也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收成。这种对读书价值认知的缺失,导致相当一部分村民认为读书可有可无。而且,近年来民族村寨中的青壮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妇女们儿童,阅读并非其所需,想阅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力度不足
经费的严重不足,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民族地区乡村图书馆发展的老问题。因此,如何寻求上级管理部门给予资金帮助,如何通过项目申请获取专项资金支持,特别是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民族地区乡村图书馆的持续有效运作。对此,峨山县大龙潭乡副乡长杨刚深有感触。他说:“民族地区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发展需要相应的经费给予支持,但仅依靠政府部门下拨的经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乡村图书馆本质上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举办的,现在是政府资金支持不足,而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基本是缺席的。所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当然我们也做了许多尝试,但从目前来看,困难很大很多,所起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①杨刚,男,大龙潭乡杨副乡长,分管乡文化宣传工作,访谈地点为大龙潭乡办公室;访谈时间是2022 年10 月1 日9:30。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的刘顺龙也有同感,他认为:县乡两级政府部门需通过多种有效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这是其持续有效运作的关键②刘顺龙,男,傣族,主要负责农业发展事务,访谈地点为双江县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访谈时间是2020 年1 月18 日9:30。,而从目前来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力度是不足的。
此外,有关部门与学界的关注不够,研究基础薄弱,使得乡村图书室(馆)存在的问题难于得到有效解决,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尤其是其中的乡村文化振兴,无疑为云南民族地区乡村图书室(馆)建设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从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图书馆日益向着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的方向演变,所以未来图书馆如何发展,那就是要不断深化这三大功能③程焕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8.07:04.。乡村图书室(馆)也不例外,应该在成为乡村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以此解决其处境尴尬的问题。
第一,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能力。围绕着乡村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这个主题,乡村图书室(馆)服务应该与村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使他们觉得图书馆有用、愿来,来了有可读的书籍,坐得住,能够学到知识,获得需要的信息。
第二,强化乡村图书室(馆)服务的针对性。现代图书馆日益奔向数字图书馆,这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图书馆建设首先体现在资源建设上,图书馆资源建设主要就是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纸质资源受限于经费,图书难于及时增添、更新,这确实是个老问题,但是现在互联网遍布城乡,可以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力量的支持,有针对性的提供数字资源,进而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并行,两条腿走路,甚至可以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平台与定制化的信息服务。
第三,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模式。目前,云南民族地区乡村图书馆多数存在面积小、馆舍破旧、设备简陋、管理薄弱、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因此,除了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外,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模式显得尤其重要。从发达地区已有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例如非市场机制的志愿服务、慈善机构或乡村企业家的投入与捐赠等模式,其经验值得借鉴。当然,首先要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文化环境。其次是在政府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激励更多企业、团体及个人参与乡村图书馆建设。再次是要借助行业力量,拓宽建设渠道。例如,可推行城乡图书馆协作、对口支援的模式,实现馆与馆的精准对接与帮护,促进市(州)级、县(区)级图书馆资金、人才、技术向乡村图书馆的流动,激发乡村图书馆的活力。
第四,创新乡村图书馆服务模式。乡村图书馆在原有服务职能基础上,要特别强调惠民、便民。例如,拓展“乡村图书馆+电子商务”的经济功能,构建“乡村图书馆+继续教育”的服务模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等活动;开展“乡村图书馆+生活便利中心”的服务,为民族村民收发快递包裹、办理缴费等内容,让民族地区乡村图书馆不断充实发展,不断提质增效。
第四,积极主动地融入乡村振兴的实际工作中。乡村图书室(馆)服务应该积极主动,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例如,要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情况,开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活动,真正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可操性的科技知识帮护方案,以创新性服务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农业管理方法、作物品种、作物高产优质栽培和生物灾害防治等科技种植、科学养殖等方面的书籍,适时邀请农业专家、农业技术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接地气”的培训服务,引导农民正确了解、认识市场经济规则,实现服务供给与乡村群众需求的精准匹配,让村民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生产。
第五,引导、鼓励学界、尤其是相关专家学者关注研究乡村图书室(馆)建设,为其发展建言献策,这是以往较为薄弱的环节,应该加大力度。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中,民族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在推进乡风文明、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乡村图书室(馆)自身应该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发展能力,以民族乡村实际需求为导向,强化服务的针对性,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模式,并且加大研究力度,由此打造为乡村读者所需、并为其服务的文化平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